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 PAGE 19 -上海金融(jnrng)學院2014屆畢業生就業(ji y)質量年度報告目 錄第一(dy)部分: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一、就業總體情況.1二、畢業生規模與結構.1三、就業率與離職率4四、行業與區域分布.5五、畢業流向.6第二部分:畢業生就業工作舉措促進就業政策措施.7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8第三部分:就業質量相關分析一、就業滿意度.10二、專業對口度.11三、職業期待吻合度.12四、工資待遇.13五、用人單位滿意度13第四部分:就業(ji y)發展趨勢判斷與應對(yngdu)措施一、趨勢(qsh)判斷.15二、應對措施.16第五部分:對教育教學的反饋一、對人才培養模式
2、的反饋.19二、對招生工作的反饋.19三、對就業工作機制的反饋.20上海金融學院作為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優質本科人才的財經類高等院校,堅持“學科興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弘校”的辦學思路和人才培養理念,培養了大批優秀畢業生,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投身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動我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我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按照上海市教委的工作部署,我們對學校2014屆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分析,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切實提升我校的就業質量與水平提供參考依據。第一部分: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一、就業總體情況2014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727萬人,相比
3、2013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加上國際、國內經濟不景氣,畢業生就業形勢頗為嚴峻。面對(min du)此形勢,我校認真貫徹落實(lush)國務院、上海市教育(jioy)委員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做好2014年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相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深入調研,統籌資源,開辟渠道,全員參與,全程服務,扎扎實實推進就業工作。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通過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各院系的努力,截止2014年11月30日,我校2014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98%,在上海市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同時實現就業率連續三年增長,圓滿
4、完成了就業工作的各項目標。二、畢業生規模與結構(一)畢業生規模我校2014屆畢業生數量為2082人,比2013年的2070人增加了12人。其中本科生1809人,??粕?73人。圖1-1反映了近五年來我校畢業生人數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我校近年來畢業生數量呈小幅穩步上升態勢。圖1-1 我校畢業生人數變化情況(二)畢業生結構1、畢業生學科分布我校2014屆畢業生學科分布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經濟學和管理類學科學生數量分別為1088人和757人,合計占畢業生總數的88.62%。圖1-2 我校2014屆畢業生學科(xuk)分布圖2、畢業生專業(zhuny)與生源分布(fnb)我校2014屆畢業生所
5、學專業包括25個本科專業和4個??茖I。由于招生政策的變化,外地生源畢業生的數量逐年上升,2014屆畢業生中,外地生源數量已占畢業生總數的51.30%,基本與上海本地生源數量持平。表1-1 我校2014屆畢業生專業與生源分布情況學歷專業名稱上海生源(人)外地生源(人)合計(人)本科金融學180214394金融工程232649信用管理252550保險4962111勞動與社會保障212142會計學91109200財務管理222850審計學322052經濟學6140101國際經濟與貿易504898國際商務192241工商管理241943市場營銷212041人力資源182038物流管理231740財政
6、學5150101行政管理212142統計學221638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1193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72138電子商務141933英語413576法學211940數學與應用數學152136工商管理(藝術)151025本科合計8879221809??茋H金融(中丹合作)4565110市場營銷(中丹合作)305080藝術設計241640廣告設計與制作281543專科合計127146273全??傆?01410682082三、就業率與離職(l zh)率(一)就業率表1-2是反映(fnyng)了我校近五年來的就業率狀況,從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我校的就業率雖然連續上升,但和2010年、2011年相比(xi
7、n b)仍有差距,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就業形勢的嚴峻性。表1-2 2010年-2014年全校畢業生就業率(截止2014年11月30日)年份畢業生人數就業人數就業率2010年1935191198.76%2011年1966193498.77%2012年2041194396.62%2013年2070202397.73%2014年2082204097.98%(二)離職(l zh)率圖1-3 我校2014屆畢業生離職(l zh)原因分析圖我校2014屆畢業(b y)半年內的離職率為16%,比全國財經類本科院校(27%)低11個百分點。在離職的學生中,其中97%的畢業生有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是薪
8、資福利偏低(31%),其后依次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26%)、想改變職業或行業(21%)等。四、行業與區域分布(一)行業分布堅持行業特色辦學,發揮金融行業優勢一直是我校鮮明的辦學特色,體現在就業工作上就是以金融業為主的畢業生就業定位。和往年相比,作為我校核心就業資源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招聘數量明顯減少,但依托我校的行業優勢,2014屆簽約就業的畢業生中,在金融機構的比率仍高達65.79%,高于2013屆的64.66%。同時,據相關(xinggun)部門分析,今后金融行業對財經類院校的人才需求將會逐漸(zhjin)復蘇。首先,國家金融監管制度的改革,如降低(jingd)金融業門檻等將為我校金融、財會
9、、法律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其次,現代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應用以及保險業的脫困與革新,將為畢業生帶來新的就業機會;最后,以小額融資擔保公司為代表的非貨幣銀行業的飛速發展,將拓寬財經類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從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特點來看,金融業對人才的旺盛需求將使我校畢業生就業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二)區域分布圖1-4 我校2014屆畢業生上海、外地就業比例圖我校2014屆就業的畢業生中,78.10%的學生選擇學校所在地上海市就業,相比我校2013屆畢業生80.5%在上海就業的比例,略有下降。隨著我校外地生源的逐年增加,上海和其他生源地生活成本差距的進一步擴大,選擇回生源地就業的畢業生將相應
10、增加。五、畢業流向(一)總體流向我校畢業生的畢業流向包括簽訂就業協議書就業、合同就業、升學、出國、靈活就業、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和待就業等,我校2014屆畢業生主要畢業流向如下表所示:表1-3 我校2014屆畢業生總體畢業流向情況畢業去向本科生(人)??粕ㄈ耍┖炗喚蜆I協議書就業88471合同就業28415升學76111出國17218靈活就業15846待就業421(二)畢業(b y)流向同期比圖1-5 我校2013、2014屆畢業生畢業流向(li xin)比較圖1-5為截止(jizh)至2014年11月30日我校2014屆畢業流向數據和2013屆數據比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我校2014屆畢業生簽訂
11、就業協議書就業的學生比例和2013年相比略有增加;升學比例穩中有升,同時升學質量略有提高,錄取至全國985、211高校研究生的人數呈增長態勢;靈活就業人數有較大幅度上升,由于創業環境越來越好,其中自主創業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第二部分:畢業生就業工作舉措一、促進就業政策措施(一)健全工作機制學校領導歷來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把就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了職能部門和院系目標責任制,加強人員配備和條件保障,協同推進就業工作。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校級領導機構是學校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成員為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下設辦公室在學生就業指導中心。2、建
12、立分管校長統一召開的就業工作例會制分管(fn un)教學工作的校領導每學期主持就業(ji y)工作例會,統一(tngy)動員部署畢業生就業,跟蹤畢業生就業質量,總結規劃畢業生就業方案。3、完善就業指導中心與二級院系協同的就業工作機制各院系成立就業工作小組,主要由各院系行政負責人、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和院系就業工作人員組成。就業指導中心協同各院系就業工作小組定期召開就業工作例會,研究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實時糾正工作中的偏差,保證畢業生就業工作穩步推進。(二)拓展校企合作面對2014屆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主動出擊,積極聯系、拜訪重點用人單位,努力開辟就業渠道。具體與中國銀行、
13、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銀行的人力資源部門領導進行了深入座談,探索拓展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提升我校2014屆畢業生在銀行業的就業質量。分管就業的副校長還帶隊前往北京、東三省等省市進行調研,為2014屆畢業生開發新的就業資源。學校與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探索“訂單式”金融人才培養,共同建立“浦江學院”,為促進我校與銀行業的深度合作,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學校與國際公認反洗錢協會共同組建專業實驗班、與信達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組建的信達投資顧問實驗班、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合作組建的貴金屬投資實驗班、與國際理財規劃師協會合作組建的金融理財規
14、劃實驗班、與眾華滬銀會計師事務所組建的會計實驗班等合作項目,是我校重要的校企合作成果,對推進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推進創新創業學校歷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制定了上海金融學院關于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園。通過創業課程、創業訓練與實踐項目、創業實踐基地、創業仿真平臺和創業園區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能。面向2014屆畢業生,在做好常規(chnggu)工作的基礎上,學校進一步加強(jiqing)了創新(chungxn)創業教育和服務的工作力度,先后邀請創業教育機構和浦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業中心等多家機構來校舉辦創業講座,開設創業課程;校
15、團委舉辦了創業計劃大賽,為畢業生創業提供指導;工商管理學院和國際金融學院還成立了各自的創業工作站;部分院系學生還成立了創業協會。通過各種途徑的輔導,涌現了王鳳齋上海自貿區創業瞄準非洲電商市場、王明百米微快遞等社會關注和認同的優秀創業項目,在各類創業比賽和項目中累創佳績。同時,2014年我校畢業生中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明顯增加,成熟的創業項目數量與往年相比也有大幅提高。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一)調研工作先行,做好前期準備在廣泛征求意見、認真調研就業形勢的基礎上,就業指導中心制定2014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為工作開展準備了詳盡的計劃。針對銀行業的重點就業單位,就業指導中心進行了細致調研,分析財務報表
16、,預測畢業生需求數量。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部分銀行的盈利水平保持穩定,也有小部分銀行的盈利水平有所下滑,據此我們有針對性的重點開展工作,在銀行的校園招聘中取得了一定成果。針對其他金融類的行業單位和與我校專業結合度較高的公司,我們也進行了廣泛的調研,為高效開展就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二)充分整合資源,推進校園招聘我們利用學校就業網、宣講招聘會和校園招聘會等途徑,發掘資源,把目標拓展到金融行業以外,為學生爭取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所提供的人才需求量與畢業生人數的比例與2013屆相比有大幅提高。1、發布就業信息就業網面向2014屆畢業生共發布招聘信息數量804條,招聘崗位3600多個,招聘所需人才6
17、200多人,包括62條銀行招聘信息,58條證券公司招聘信息,39條基金公司招聘信息,47條保險公司招聘信息;發布實習生招聘信息171條,崗位680多個,實習生需求數量2100多人。對于一些優質的就業信息(xnx),我們還會通過“金院零距離”微信平臺和飛信等途徑進行(jnxng)重點推介,以期引起學生的重點關注。2、舉辦(jbn)宣講招聘會針對學生就業意愿集中的單位,精挑細選,舉辦多次校園招聘宣講會,均為金融類行業單位,包括多家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共有1400多人次參加了宣講會。3、舉行大型校園招聘會舉行2次2014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共邀請到222家用人單位,主要是與我校專業結合度較高的
18、金融行業單位,提供了900多個崗位,人才需求數量3000多人,共有1000多名畢業生參加了招聘會。4、開辟就業基地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重點與利和財富、上海銀行和上海農商銀行等單位進行了深度合作,爭取到大量優質就業資源。協同國際金融學院、會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院系,開辟了多家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和公司作為就業基地。(三)精心策劃組織,提供就業指導結合2014屆畢業生的需求,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精心策劃組織了“就業指導服務月”和“職業導航活動月”等活動。針對2014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普遍關心的問題,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結合就業技巧、面試禮儀、簡歷制作、行業介紹、留學、考研、報考公務員以及“三支一扶”、“大學
19、生村官”考試等內容舉辦了多場就業講座;舉辦了職業規劃大賽、簡歷制作大賽、模擬面試大賽等活動,提高2014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結合部分院系專業特點,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四)提供多元服務,加強平臺建設作為我校最重要的就業平臺,上海金融學院就業網站的運作已經成熟穩定,成為2014屆畢業生主要的求職平臺。根據畢業生問卷調查統計,2014屆畢業生中70%以上是通過學校就業網獲取的就業信息,大部分同學形成了定期瀏覽學校就業網的習慣。另外,2014屆畢業生大部分的就業手續也都是通過就業網平臺進行辦理。飛信、QQ群和微信等成為我校就業(ji y)工作的重要輔助平臺。飛信、QQ群和微信平臺(pngt
20、i)等都成為(chngwi)就業工作人員向學生傳遞就業信息、進行就業指導的重要工具。針對和學生就業意向密切相關的就業信息,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除了在就業網發布,還會通過“金院零距離”和“百米微”兩個微信平臺進行推送,進一步提高了重要就業信息發布、傳遞的及時性和實效性。(五)關注困難群體,提供就業援助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各院系實時關注就業困難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針對性的提供幫扶。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各院系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原因,并進行專項登記和跟蹤管理,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加強職業能力培訓及素質培養、拓展等,同時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切實幫助他們順利就業;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服務
21、,主動向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政策咨詢和就業推薦等服務,幫助他們樹立就業信心和正確的就業觀念,同時,積極幫助這部分學生申請求職補貼,提供經濟援助。第三部分:就業質量相關分析一、就業滿意度作為就業質量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我們通過問卷的形式對2014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進行了調查。我們對就業滿意度進行了量化,由被調查的2014屆畢業生對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況進行滿意度打分。通過畢業生主觀評價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判斷畢業生對就業的滿意程度。6566020406080100就業滿意度2013屆畢業生2014屆畢業生(%)圖3-1 我校2013屆與2014屆畢業生就業(ji y)滿意度對比圖調查結果顯
22、示,我校2014屆畢業生就業(ji y)滿意度為66%,略高于2013屆65%的水平。二、專業(zhuny)對口度作為衡量工作與專業相關程度的指標,專業對口度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能否和自己的工作結合起來,也是我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我校畢業生的專業對口度歷來保持較高水平。在我們問卷調查專業對口度的指標設計中,分子是受雇全職工作并且與專業對口的畢業生人數,分母是受雇全職工作的畢業生人數。6766020406080100專業對口度2013屆畢業生2014屆畢業生(%)圖3-2 我校2013屆與2014屆畢業生專業對口度對比圖調查(dio ch)結果顯示
23、,我校2014屆畢業生工作與專業(zhuny)的對口度為67%,略高于去年(qnin)66%的水平。同時,根據對問卷的分析,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的工作最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三、職業期待吻合度職業吻合度反映了畢業生當前的工作與自身職業期待的匹配度,對今后提升就業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在我們問卷調查的指標設計中,分子是受雇于全職工作與職業期待吻合的畢業生人數,分母是受雇于全職工作的畢業生人數。4845015304560職業期待吻合度2013屆畢業生2014屆畢業生(%)圖3-3 我校2013屆與2014屆畢業生職業期待吻合度對比圖調查結果顯示,2014屆畢業生的
24、職業期待吻合度為48%,高于2013屆45%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們就業工作的實效性有所提高。圖3-4 我校2014屆畢業生職業期待吻合度分析圖同時,我們對2014屆畢業生職業不符合期待的原因進行了調查(dio ch)。結果顯示,不符合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規劃是造成職業期待不吻合最主要的原因,比例達63%,為我們今后(jnhu)改善相關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四、工資待遇工資待遇是衡量我校就業工作質量最直觀的指標。我校2014屆畢業生第一年月薪(yuxn)和前兩年相比,整體有所提高。從表3-1可以看出,我校2014屆畢業生第一年的月薪中,82.22%的學生高于3000元,這部分群體的數量與20
25、13屆、2012屆畢業生相比有較為明顯的上升,但5000元以上的群體數量有所下降,這和經濟的景氣度、外地生源的增加有較大的關系。表3-1 我校最近三屆畢業生第一年月薪分布情況第一年月薪分布情況2014屆畢業生2013屆畢業生2012屆畢業生1500元以下1.78%1.76%0.84%1500-3000元16.00%20.14%23.21%3000-5000元50.94%42.46%41.46%5000元以上31.28%35.64%34.49%五、用人單位評價我校2014屆畢業生傳承了我校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我們對部分用人單位進行了調研,我校2014屆
26、畢業生獲得了一致肯定。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評價為:(1)道德品質好,作風樸實,內斂;(2)基礎知識扎實,具有很強的專業功底;(3)工作肯吃苦、上手快,崗位適應性強,具備一定的奉獻精神;(4)踏實肯干,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 (5)專業技能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將工作做深做精的能力強;(6)學生誠信度高,工作能全身心投入,穩定,能與企業同發展;(7)人文素養高,抗壓力強,有愛心,社會責任感強;(8)綜合素質高,是企業的中流砥柱。在上海金融基礎人才市場供需調研報告2014-2015中,公布了上海金融企業心目(xnm)中的高校排名(上海地區)榜單,我校畢業生在金融企業中認同度排名遠超同
27、類院校,與同濟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shn hi d xu)同處第二陣營。圖3-5、3-6 金融機構心目(xnm)中的優秀高校(上海地區)- PAGE 28 -第四部分(b fen):就業發展趨勢判斷(pndun)與應對措施一、趨勢(qsh)判斷(一)整體形勢嚴峻,就業重心下移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使得整體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直接影響到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近年來,大量海外留學、工作人員回流,從而使高層次就業競爭加劇,出現重心下移;同時,由于高層次用工崗位需求量的減少、外資企業就業環境的不穩定,使原本就業預期較高的大學應屆畢業生紛紛降低要求,以往只奔著外企、名企去的高校畢業生,
28、逐漸把目光聚焦到了中資企業;另外,一些被企業裁員的高學歷、具備工作經驗人士的再次就業也將擠占部分新增崗位。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我們的畢業生在市場需求減少的情況下,還要面對重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二)國有五大商業銀行基礎崗位需求數量下降,新興金融業態人才需求數量逐年上升作為我校的核心就業資源,國有五大商業銀行一直是我校畢業生最青睞的就業單位。但近幾年來,國有五大商業銀行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人才需求數量隨之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場的飽和與成本的上升,銀行新物理網點的開設逐年減少,新崗位數量增速有限;另一方面,銀行要將大量合同制員工轉為正式員工,需承擔的人工費用負擔加重,只能減少招
29、聘數量;另外,銀行部分基礎崗位招聘門檻逐年提高,有些原本面向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崗位,錄用范圍轉而直接面向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甚至是碩士畢業生。與此同時,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新興金融業態人才需求量在快速增長,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作為行業性鮮明的新建本科院校,我們需要結合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逐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行業需要的畢業生。(三)畢業生擇業觀念逐漸變化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和人才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畢業生的擇業觀念(gunnin)也隨之發生改變。90后大學(dxu)畢業生更傾向去金融、地產、電力、通信(tng xn)、電子、交
30、通、石油石化等熱門行業,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由于其穩定性及良好的待遇將受到90后畢業生更多關注,成為畢業生擇業的首選;新興產業、新興崗位,對勇于迎接挑戰的部分90后大學畢業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由于國家各級相關部門對創業工作的重視,隨著創業教育的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業將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選擇。(四)“申請不就業”人數逐年上升在高校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面對嚴峻就業形勢,許多同學在當年升學或考公務員失敗的情況下,選擇“申請不就業”,準備明年繼續考試或者出國留學。由于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就業預期較高,越來越多的同學并不急于隨便找份工作,根據近幾年的統計結果預測,今后“申請不就業”族人數還將逐
31、年上升,給就業工作造成巨大壓力。(五)招生制度與就業環境不匹配,外地生源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近幾年,上海高校的招生發生了結構性的調整,擴大了外地生源的招生比例,但外地生源進滬就業的大環境并未發生變化。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的戶籍審批制度還是采用以往的“打分制”,戶籍指標的總數未能有效增加,這樣勢必擠壓本科畢業生,特別是非重點院校、非重點專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隨著這批外地生源學生的陸續畢業,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也將日益顯現。三、應對策略(一)注重引導,加強就業宣傳1、注重就業理念引導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在就業理念上注重引導,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宣傳,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的事業觀,提倡“先就業,再擇業”的
32、理念,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參加國家地方項目、選擇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采取靈活多樣的實現畢業生就業。2、加強(jiqing)就業(ji y)政策(zhngc)宣傳國家和地方每年會推出促進就業工作的新政策、新措施,要結合學校畢業生的特點,加強政策宣傳,讓學生深入了解就業形勢,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認真考慮,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3、加強就業信息交流加強與學生和家庭的信息交流,及時掌握各種就業動態,為就業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助力。各院系通過舉辦畢業生家長會,介紹就業政策、形勢,家長學校互動,在互相了解的同時,確立家長正確的子女教育觀和成才觀。(二)主動出擊,拓展就業渠道1、結合畢業生生源和專
33、業特點拓展就業渠道外地生源畢業生數量在逐年增加,這就要求學生就業市場渠道不能局限在上海,要在維護好現有就業資源的基礎上,向長三角拓展,向全國拓展渠道,培育市場;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各院系應繼續拓展與全國金融行業的橫向聯系與合作,努力確保我校畢業生在金融人才市場中的所占份額;重點維護好與上海市現有金融機構的關系,更好開發新的就業行業與崗位,特別是新專業所指向的就業崗位,逐步穩定和拓展新專業學生的就業資源;聯合上海市人才中介行業協會和各大專業人才服務機構,拓展金融行業以外的就業單位;通過與大型招聘網站和政府就業服務機構網站的合作,利用網絡平臺幫助學生就業。2、利用校友資源,開辟就業途徑,傳遞就業經驗
34、作為學校的重要資源,校友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還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要加強聯系對母校有著較深感情并且在各自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校友,邀請他們回母校開設講座和召開座談會,指導幫助畢業生成功走向工作崗位。通過加強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了解,一方面可以分析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方向和方法,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同時通過他們掌握有效的需求信息,推薦畢業生就業,起到“傳幫帶”的作用。3、搭建平臺,吸引資源搭建各種平臺,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學校院系層面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企業來我校舉辦校園宣講會、招聘會。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每年舉辦23場大型校園招聘會,為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和學
35、生搭建互相交流、增加了解的平臺,推動畢業生順利走上就業崗位。4、開發就業(ji y)實習基地,深化基地功能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各院系要積極組織好畢業生大四學年的社會實踐(shjin)工作,幫助他們提前了解社會、了解職業環境;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在現有就業(ji y)實習基地的基礎上,繼續開發就業實踐基地,各院系要根據專業特點,有針對性的建立就業實習基地,特別要加強新專業的就業基地建設,將專業學習、專業實踐和就業有機結合起來。結合我校畢業生的生源地結構和發展趨勢,積極開拓上海周邊的就業實習基地,為今后的就業工作打好基礎。(三)結合需求,改革課程設置1、結合新興業態需求,開設新的課程學校辦學歷來緊跟行業
36、、時代發展趨勢,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的出現,對大學畢業生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上進行革新,推出符合業態發展的課程,以增加畢業生的相關知識素養,成為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2、結合用人單位需求,挖掘特色課程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學校引入了AACSB(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國際商科核心課程,開發了商業保理、風險原理事務與案例等自主產權課程,并有效對接了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CFA(國際金融分析師)、CFP(國際金融理財師)、ACAMS(國際公認反洗錢師)、SOA(北美精算師)等國際高端從業資格課程。這些特色課程極大提升了我校相關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今后可以繼續探索,繼續挖掘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特色課程。3、結合學生創業需求,增加創業課程隨著創業學生的增加,學校應在原有創業基礎、創業管理、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24門創新創業類教育課程的基礎上,繼續加強課程建設,為學生創業提供更有對針對性創業課程。(四)分類指導,提升就業能力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對畢業生進行分類管理,加強個性化的就業指導。重視(zhngsh)分析畢業生的思想動態,針對(zhndu)不同的思想(sxing)特點,有針對性的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其形成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就業意向;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能力、習慣、擇業方式、對所選擇工作的適應狀況及滿意程度,尤其是加強對一些特殊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畜牧良種繁殖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考核試卷
- 種子批發市場供應鏈透明度與追溯技術考核試卷
- 紙質航空航天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考核試卷
- 紡織品批發市場動態監測考核試卷
- 電磁輻射安全檢測考核試卷
- 毛皮制品加工企業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篷布產業標準化建設考核試卷
- 上饒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古文字學與古代漢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西蜀實驗2025屆初三數學試題5月8日第6周測試題含解析
- 三角堰流量計算公式
- 砌體工程事故及事故分析
- 《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課件
- 《產科超聲之科普講》課件
- 用電安全及防雷防靜電知識考核試卷
- 《成人心肺復蘇術》課件
- 服務機器人的智能導航與定位考核試卷
- 化驗室培訓課件
- 3.2.1.1函數的單調性課件-高一上學期數學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冊
- 噬血細胞綜合征并發患者的個案護理課件
- 當代中國外交 第三章 70年代的中國外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