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分析_第1頁
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分析_第2頁
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分析_第3頁
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分析_第4頁
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一般是指文學作品靈活運用寫作原則、規律、方法昕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方法。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就是要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藝術效果等-如何正確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呢?-、確立三個意識1 .中心意識從嚴格意義上說,沒有純客觀的藝術技巧,任何藝術技巧都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因此,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首先要從文章的中心出發,搞清楚文章表達了什么,再去分析是怎樣表達的。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閱讀時要著眼于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關注作者借以表達中心的載體(人、事

2、、景、物等),理清它們與文章中心的關系。這樣,再去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就會水到渠成:2 .文體意識不同的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的文體特征及特有的寫作規律-從歷年的高考試卷來看,考查的文學作品以散文和,1、說居多:敘事散文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巾反映事物的本質,穿插豐富、虛實相生、敘議結合是這類文章的常用方法;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常采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哲理散文是理念的凝聚和睿智的結晶,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一般采用營造意境、類比推理、形象議論等表現手法。就小說而言,高考用來考查的大多是小小說,篇幅短小,含蓄簡約,常用的表現手

3、法有:以小見大、推波助瀾、設置空白、言近旨遠等等。3 .文本意識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一定離不開作品本身。就某個表現手法來說,我們既要分析這種手法一般意義上的作用,更要分析它在"這一篇文章”中的好處,切不可堆砌術語,亂貼標簽。以"比喻"為例,我們看到"比喻",馬上就會想到它的主要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但落實到某一篇作品中,僅僅說出"生動形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觀照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出"比喻”的修辭在這里寫出了某某事物怎樣的情狀,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分析才具體、完整。二、從四個方

4、面人手1 .從表達方式人手。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于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分析作品的表達方式,可以分析作品在運用某一種表達方式方面的技巧,如敘述的技巧(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卜描寫的技巧(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環境描寫等卜抒情的技巧(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卜分析表達方式既要著眼整體,又要關注局部,重點要放在記敘、描寫、抒情、議淪的靈活轉換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上。2 .從表現手法入手。這里所說的表現手法是狹義的,指作者表現中心的手段,是文章整體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托物言志、欲

5、揚先抑、點面結合、虛實結合、對比、襯托、象征、用典、想象、聯想以及人稱的變化等等。分析表現手法要注意作者思想情感的多義性和變化性。一篇文學作品,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的;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對不同的情感,作者往往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分析時要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如2009年江蘇高考題上善若水,作者表達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追懷,采用的是托物追懷的方法;對環境問題的擔憂則是采用古今對比的方法;而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則是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3.從謀篇布局入手。作品謀篇布局的技巧包括材料安排和結構形式兩個方面。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包括線索的設置、詳略的處理等;結構形式方

6、面的特點包括層層深入、首尾呼應、先總后分、先分后總、巧妙過渡、曲折生致、鋪墊、伏筆、懸念、暗示、照應等。分析作品的謀篇布局特點要做到兩個統一,即整體與局部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要重點分析作者安排的意圖。4.從語言表達入手。作品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一般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修辭的運用,包括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等;二是句式的選擇,如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等;三是語言的整體風格,如清新、平淡、質樸、淡雅、明快、華麗、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詼諧、情韻悠長、引人回味等等。分析作品的語言特點,須要含英咀華,在揣摩和咀嚼上下功夫,要透過語言的外殼,探求作品的內在旋律。既

7、要分析語言表達的外在美、形式美,還要分析這種表達所帶來的意境美、情感美。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注: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于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也稱藝術特色。一、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一共五種,古詩中常用前四種);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順敘倒敘插敘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征用典想象聯想照應寓情于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渲染虛實結合側面描寫正面

8、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選材剪材;結構技巧:過渡、呼應等。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的運用、社會自然環境的描寫等。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么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感,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二、在鑒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征、烘托、對比、渲染、修辭、抑揚、用典等。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4、結構:承上啟下、懸念、照應、鋪墊等。5、修辭手法:比喻、反復、排比、反問、擬人、擬物、夸張等【不

9、同文體的表現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具體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征想象聯想照應寓情于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以樂襯哀渲染虛實結合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欲揚先抑夸張比喻擬人設置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伏筆照應開篇點題現代文閱讀題表達技巧匯總教案(一)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1、修辭手法(1)確認所用

10、的修辭手法,點明所用修辭手法。(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語句內容分析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具體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么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于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11、(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于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答題格式:弓II調了+對象+特性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丑更加鮮明。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設問-無疑而問,明

12、知故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強化作用。反復-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

13、。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力。2、表現手法類解題思路:(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文:(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并結合文句內容作答。二、表現手法:象征、抑揚、襯托、對比、類比、鋪墊、以小見大1、象征:借某個具體事物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使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給讀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說的意思含蓄地表達出來,給讀者以回味。解題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義,則要聯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體現象征物的象征義的有關信息加以綜合理解判斷。例:(01年全國卷第22題)第三段中,作者說:

14、"玻璃門根本不是門。"請聯系"門"在文中的主要含義,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4分)答案:因為門的意義就是把隱藏在它內部的事物加以掩蓋,給心靈造成懸念;而玻璃門是透明的,做不到這些。(或:因為玻璃門是透明的,毫無隱秘可言,而一扇門的象征和奧秘在于它那隱秘的性質。)解析:門第5段直接說明"門"是隱秘、回避的象征。理解了門的象征意義,才能解答作者說的“玻璃門根本不是門”的原因。【2、抑揚(包括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突出事物,更令人信服。3、襯托、對比:對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對比使內涵更豐富,使內容更集中突出。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主體事

15、物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做陪襯叫"正襯",用相反的做陪襯叫"反襯"。襯托有主次之分,對比沒有主次。解題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時,寫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是起對比、反襯、烘托、補充的作用。例:(04年江蘇卷)第20題(1)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2)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6分)答案:(1)寫了昔日茅屋與今日杜甫草堂公園的對比,杜甫生前困頓落寞與生后巨大聲譽的對比,杜甫的苦寒人生與輝煌創作成就的對比,杜甫的宏圖大志與現實遭遇的對比,杜甫人生低谷與創作高峰的對比和杜甫不計個人遭遇與心憂天下的對比。(2)通過多方面的對比,層層深入,使

16、"文章僧命達”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表現更加集中。4、聯想和想象:更生動,更豐富,跨越時空,聯結巧妙,更有內涵,更富文學性。(解題方法:談散文中聯想和想象手法運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擬為"運用聯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達更生動,更豐富,更有內涵,更富有文學色彩”。5、用典:豐富文化(思想)內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例:(04年福建卷第21題第二問)作者又怎樣把文本寫得情趣盎然?(7分)答案:(1)豐富而飄逸的聯想和想象;(2)充滿詩意的形象化描寫;(3)化用典故,使文章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蘊;(4)比喻的運用和形、聲、色的生動描寫。二|6、寓莊于諧:用詼諧的形式表現嚴肅的內容。使行文

17、活潑幽默風趣,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深入的思考。(二)表達方式類-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解題思路: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二I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_J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敘后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

18、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間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一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么缺點或者何對象怎么樣,表達了作者

19、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么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么觀點。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么對象的什么特征(特點)。(三)行文段落類-針對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題解題思路:1、確認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確句段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具體賞析從三個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么,選材有什么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結構上的作用如: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

20、什么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_(四)形象物象分析型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優秀的品質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征及形象的意義。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

21、中去分析人物。2、物象的分析: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1)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表達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五)人稱表達類-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解題思路: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如: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真實可信;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

22、,可使作者的態度更鮮明,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顯得客觀冷靜,便于敘事和議論。3、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例談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常用的表現手法有20種:以小見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虛實結合,象征,懸念,伏筆,鋪墊,渲染,照應,對比,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動靜結合,感官描寫,夸張,抑揚,故意誤會和巧合。(一)以小見大,指小處落筆,大處落眼,寫小的事情表現大的主題,這種寫法往往借助平凡、具體的小事,或生動的細節描寫,加以適當的議論、抒情,來反映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現象,表達深刻的道理。變色龍中,街頭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卻表現了一個尖銳的重

23、大的社會問題,官僚警察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專制制度肆無忌憚地欺壓人民,這種小事情反映的重大問題,就是以小見大。趙普中“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和"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兩處細節描寫于細微處見趙普的勇氣、毅力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精神,這些都是以小見大的寫法。(二)借物喻人,明著寫物,實質寫人。通過對物的歌頌來贊美和物具有同品質的人,這是寫人常用的一種寫法。閱讀這類文章關鍵在于抓住物與人相似的地方。如白楊禮贊,借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樹比喻北方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孤雁(唐/杜甫)中,作者自喻,表現亂離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詩中還

24、有一群野鴉"鳴噪自紛紛",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輩。(三)托物言志,明著寫物,實質是通過對物的贊頌來表明作者志向,或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這種寫法與借物喻人一樣,抓住物與人的相識之處。石榴描繪外在美和內在品質,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也是作者理想、追求和志向的體現。古詩詞中也比較多見。(四)借景抒情,指讓感情依附一定的景物,通過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情是目的,景是手段和條件,情要從景中引發,與寫景的特征相關聯,這樣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體感人。常見的方式有: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美景、哀景)襯情,一切景語皆情語等。朱自清的春,運用情景交融的寫法,作者筆下的

25、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春風圖、春早人勤圖無不流露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則是運用融情于景的寫法,"山""水""雪"本不具有感情,但在作者筆下則流露出喜愛之情。閱讀借景抒情的散文,務必要品味情分析景,惟其如此,才能正確領悟到散文的內涵(五)虛實結合,這里強調虛寫,主要指聯想和想象。(1)聯想,指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思維活動。主要有四種類型:相似性聯想,相反性聯想,因果性聯想和事理性(現象與本質)聯想。例如三顆枸杞豆,文題與內容就是相似性聯想:三叔一生的成績。同時相對于文中的"我"

26、;又是一種聯想:如果少壯不努力,日后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抓住聯想來理解主題,我們就會理解文中的"我"后來成為植物學家的動力之所在。詩歌中聯想頗多,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象是閃著無數的明星”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星星,它們有著相似性。(2)想象,想象的過程是大腦中改造記憶表象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通過想象,我們才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多樣性,從而獲得豐富的材料,使文章不僅在內容上豐滿,而且在形式上多姿。想象的方法大致有追述、預言和懸想三種。追述,指把過去的事說得仿佛在眼前一樣;預言,把未來的事情寫得仿佛在眼前一樣;懸想,把自己想的實際上不存在的事情,說得仿佛

27、在眼前一樣。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天上本沒有街市,所謂"街市”是想象出來的。無論聯想還是想象,都是虛寫。文學作品中,虛寫手法相當普遍,閱讀時"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語文課程標準)是文章閱讀的重點要求之一,所以,理解虛寫手法很重要。(六)象征,指憑借具體的物象來表示與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運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現得含蓄、耐人尋味。散文詩海燕,通篇運用象征手法,"風、云、雷、電"象征當時的沙皇反動

28、統治,"大海和波浪”象征人民和人民的力量,“海燕”象征著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和"海鷗、企鵝"也各具有其象征意義;韓愈的馬說象征手法在古文中堪稱典范,文中"千里馬""伯樂""常馬""食馬者"各具其象征意義;不少詩歌也采用象征手法,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七)懸念,指提出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注意。從內容上看,懸念有兩種情況:一是簡要地提出事物

29、,讓讀者以急切的心情想了解結果,棗核中一位舊時同窗寄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設下懸念;見面時"我"問起棗核的用途,她一面往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加深懸念。另一種是讓讀者對人物和事情有比較多的了解,只是作品中的人還"蒙在鼓里二這樣讀者就有興趣關心結果。拖延釋念是對懸念的解開,方法有兩種:一是抑制法,就是加深懸念,使讀者期盼心情不斷加深,剛才所舉的棗核事例就是典型;二是間隔法,就是把正在發展的情節突然擱置起來,插入另外的情節,然后在適當的時機再接上原來的情節。(八)伏筆,就是在文章的前面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發生的事情作某種暗示,在

30、文章的后面再作回應、說明,這是增強文章內容前后聯系的一種重要的謀篇技巧。它的特點有三點:一是有伏必應;二是要伏得巧妙,讓讀者無法輕易察覺到,切忌刻意、顯露,這是伏筆與懸念的區別;三是伏筆的照應,前后不宜過緊。分析文學作品的伏筆可從人物外貌、人物言行、人物心理、環境描寫入手,如三顆枸杞豆開頭"我是個植物學家",在讀者閱讀不經意間埋下伏筆,照應這句話的卻遠在文尾"當我成為植物學家后",從而把整篇文章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九)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襯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敘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是為了突出文章主旨。例紫藤蘿瀑布

31、"賞花"部分,作者用飽含情感的筆墨描繪紫藤蘿,是在為后文的抒情和言志作鋪墊蓄勢。(十)渲染,對文章中的環境和人物著意描寫,加強氣息,深化主題。常用方法有:反復和烘托。反復,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復出現,以抒發感情,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周總理,你在哪里反復詢問,渲染對周總理的思念之情;烘托,借環境描寫和特定的氣氛,表現人物的一定情緒,如王愿堅的草:”只有晨風吹過荒漠的草地,撕掠著青草,發出颯颯的聲響。”通過環境描寫,渲染悲壯的氣氛;長征節選一文開頭部分:"紅軍指戰員三三兩兩艱難地向北走著,有的掉隊了,有的倒在地上永遠也起不來了。"渲染過草地艱難的氣氛,

32、值得注意的是:渲染一般用于表現人物或情節發展的關鍵部分。理解渲染表現手法對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詞句的幫助頗大。(十一)照應,在文學作品中,照應是對懸念、伏筆、鋪墊、渲染等表現手法的呼應,增強文章的整體感。常用的照應類型有:扣題照應,畫龍點睛;首尾照應,大開大合;層層照應,一線貫穿;隨機照應,前后聯系;細節照應,小中見大;對比照應,比中見旨。閱讀時學會分析照應有助于我們從整體理解文章。例為你打開一扇門最后一段:"文學確是一扇神奇的大門,只要你走進這扇大門,就不會空手而歸。”既是點題照應,又是首尾呼應,同時也是層層照應,一線貫穿,線索就是"門";往事依依首段".

33、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尾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既前后照應又是點題照應,好處是強調回憶往事對我的激勵作用;十三歲的際遇前文"第一次知道這世上存在著一個北大,是在我七歲的時候。偶爾在抽屜里翻出一張泛黃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靜而美麗的湖光塔影。"后文"我將不顧頭上蒼蒼的白發,再次像十六歲的小女孩那樣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對比照應,七歲和六十歲的漫長時間跨度,突出自己對北大的感情,增強抒情色彩;春首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末句"春天像健壯的青年,

34、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這里一"來"一"去",對比照應,從春天是在盼望中到來,到進入春天中去,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例子很多。教師在課堂中應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品味、分析,并學會運用到寫作中去。(十二)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用來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兒童兩種不同的生存環境,一是"樂園";一是最嚴厲的書塾,通過兒童兩種不同生活感受對比,說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對兒童天性的束縛

35、;濟南的冬天首段運用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特點:溫晴。分析文章對比手法時可從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的角度來思考。(十三)襯托,指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映襯和反襯兩種。與對比有些相似,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襯托主體只有一個,使用襯托手法使這個主體更鮮明、突出;而對比的兩個方面都是主體,使用對比手法,兩者都更加鮮明、突出。襯托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常用襯托手法大致有十種:以景襯人法,以后襯先法,以側襯正法,以反襯正法,以次襯主法,以昔襯今法,以難襯易法,以西襯中法,以境襯人法,以物襯人法。(十四)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也稱直接

36、描寫,指直接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和直接描寫景物的方法;側面描寫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描寫,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中來烘托描寫對象的方法,如抒情散文小石潭記:先寫水聲"如鳴佩環二水色"水尤清冽"側面烘托石潭的特點"石",再正面描寫石?M"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灰,為嶼,.”正面描寫潭的底與岸"石”的特點;再如春,寫"春花圖”,其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側面烘托花兒的繁茂、鮮艷和香甜;社戲"歸航"片段中,老漁夫的喝彩側面表現孩子們劃船本領高,也有力地表現孩子們歡快的心情。(十五)動靜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