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詩詞三首》_第1頁
第13課《詩詞三首》_第2頁
第13課《詩詞三首》_第3頁
第13課《詩詞三首》_第4頁
第13課《詩詞三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詩詞三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2.理解詩詞內容,理解主題思想。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背誦和展示課外資料,學會對詩歌進行賞析,并深入了解詩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詩詞作者表達的意思。2.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難點 1.學會如何鑒賞古詩詞。2.學習古人詩歌唱和的習慣,理解詩中典故的內涵。3.結合生命細節(jié),感受作者情懷,感悟人生規(guī)律,懂得得失與取舍。【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 新課導入同學們,中國歷來被譽為詩的國度,而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在燦若

2、群星的詩人中,有一個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他是誰呢?我們通過一副對聯(lián)猜猜看。(大屏幕展示對聯(lián)內容,指名讀出,學生猜測)對,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圖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詩圣杜甫曾贊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確,李白一生詩酒相依,與酒緣定終生,難舍難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他與酒有關的詩行路難。二、自主預習1. 背景資料天寶元年,李白42歲,經朋友舉薦,受玄宗皇帝詔聘來到長安,準備大顯身手,建立一番功業(yè)。但是此時的玄宗已喪失了早年勵精圖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種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無法見容于近宦權臣。因此,李白逗留宮中近兩年,一直沒有得到正

3、式官職,最后竟被玄宗找了個借口逐出長安。幾十年的功業(yè)追求化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敗,于是寫下行路難。“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本詩是李白行路難組詩的第一首,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失意中仍懷有希望。2.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金樽(zn)  投箸(zhù)  冰塞川(sè)  歧路(qí) 濟滄海(jì)(2) 詞語釋義金樽:金酒杯。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羞:同“饈”,美味的事物。箸:筷子。歧路:叉路。長風破浪:比喻遠大抱負得以實現(xiàn)。云帆:像白云一樣的船帆

4、。濟:渡過。滄海:大海。三、朗讀指導1.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2.指名學生朗讀,教師點評后,播放朗讀音頻。停頓指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3. 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四、合作探究(一)整體感知讀過本詩后,你知道它的主要內容和主旨是什么嗎? 答案示例:詩作以行路難來描寫人生道路的坎坷、崎嶇不平。反映了詩人面對黑暗污濁社會的苦悶、憂郁和不平,表現(xiàn)了一種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理想執(zhí)

5、著追求的精神。(2) 研讀分析1.突破重難(1)從詞語運用的工整和夸張修辭的運用的角度分析詩的第一句。 答案示例:金樽、玉盤極言飲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饈極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萬錢極言酒、菜之珍貴可見,親朋好友為詩人設宴餞行,宴席十分豪華。但,詩人的心情是和宴飲的氛圍一致地歡樂嗎?(2)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動詞和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試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示例:“停” “投”“拔”“顧”這四個連續(xù)動作,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與“茫然”放在一起,表現(xiàn)了詩人極度憤懣、抑郁難平的心情。(3)試分析第三句中的想法手法和夸張修辭的運用。答案

6、示例:“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艱難險阻。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宏大的事業(yè),可是受詔入京后,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xù)追求。(4)請說說第四句中典故的出處,并分析它們的表達作用。答案示例:垂釣碧溪: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呂尚(姜太公)曾在渭水邊垂釣,后來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夢日邊:傳說伊尹在受成湯重用前,曾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旁邊。“垂釣碧溪”“乘舟夢

7、日”的典故,表達詩人對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tǒng)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yè)的信心。(5)請簡要賞析,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宏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xiàn)得何等豪邁、直爽!  “直掛云帆濟滄海”由乘長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宏偉藍圖。最后的詩句中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

8、,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2. 主題理解 結合賞析過的內容,理解全詩的情感。答案示例: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五、課堂小結李白作詩,以情緯詩,以才賦詩,以神取勝。情飽、才滿、神足,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作品中,詩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與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將永遠鼓舞著積極向上的人們昂首前行,那人們中一定有我、有你、有他最后,讓我們高聲吟誦詩的最后一句,并以此互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六、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七、

9、板書設計第二課時一、新課導入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小石潭記,這是一篇著名的貶謫文學作品,其作者是誰?是柳宗元。柳宗元有個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貶官,也寫出名篇。他們在詩壇上并稱“劉柳”。他是誰?他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作者,劉禹錫。劉禹錫多次遭貶后,還遇到了同樣遭貶的白居易,后人稱他們是“劉白”,同是天涯淪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詩的故事。二、自主預習1.背景資料本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

10、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2.檢查預習 詞語釋義酬:答謝,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巴山楚水: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曾被貶到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詩人被貶到之地。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懷舊:懷念故友。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長(zh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三、朗讀指導1.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2.指名學生朗讀,教師點評后,播放朗讀音頻。停頓指導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1、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4. 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四、合作探究(一)整體感知本詩各聯(lián)各寫了什么?答案示例:首聯(lián):抒情凄涼、棄置辛酸憤懣頷聯(lián):用典向秀作賦、王質爛柯悲痛感嘆頸聯(lián):比喻沉舟、病樹開朗豁達尾聯(lián):點題歌一曲、長精神堅忍不拔(二)研讀分析1.突破重難(1)理解課文注釋中的典故及其內涵、表達作用。 答案示例: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

12、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頷聯(lián)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含有怎樣的哲理?答案示例: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過”“萬木春”喻自己被貶后新貴們的仕途得意,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

13、是向前發(fā)展。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也有人認為這句是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3)你是如何理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的現(xiàn)實意義的?答案示例:示例一:作者將自己喻為“沉舟”“病樹”,但依然可以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與“萬木”,這是一種很難得的積極心態(tài),對我們現(xiàn)代也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許由于年齡、或許由于能力等等的原因,在事業(yè)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會上不能起先鋒作用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多見的是一種怎么樣的心態(tài)呢?不管當事人愿不愿意承認,他們多多少少都希望別人干得不如自己,干砸點什么,以此來向領導、向社會說明:沒有我不行!

14、自己已經是“病樹”了,也希望別人比自己更“病”!而作者卻能夠克服自己這種狹隘的心胸,用贊許的目光看著從自己這艘“沉舟”身邊迅速掠過的“千帆”,在自己這棵“病樹”前面生長得郁郁蔥蔥的“萬木”,著眼于社會發(fā)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運。示例二:感悟此詩句還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著眼于“萬木春”“千帆過”,就能認識到事業(yè)的發(fā)展,社會的前進,絕不會因困難、挫折而止步不前,以四化大業(yè)為例,改革、開放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盡管也有失誤、波折,但總的形勢令人歡欣鼓舞。示例三:如果從“病樹”“沉船”的角度切入,也能給人深刻的啟示,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失誤和教訓:要找準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認真分析,加以總結,更要認

15、識到,螻蟻之穴,潰堤千里的危害,小的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力求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2.寫法探究 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是什么?答案示例: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lián)自敘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基調,頷聯(lián)悼念戰(zhàn)友,寫自己回故鄉(xiāng)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lián)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lián)急轉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五、課堂小結劉禹錫通過這首詩感慨世事滄桑,抒發(fā)了被貶的悲憤,又表現(xiàn)了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表現(xiàn)出劉禹錫對未來充滿信心,奮發(fā)昂揚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熱情,體

16、現(xiàn)了劉禹錫歷經磨難而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這就是劉禹錫。六、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三課時一、新課導入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一切景語皆情語”,大自然的萬物在作家筆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麗的詩。團圓之中秋佳節(jié)、浩瀚深藍天空中那輪明月本就牽動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情懷。賞月玩月便成了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時喜中秋。為何人們獨獨鐘情于中秋賞

17、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蘇軾的懷秋思緒吧。二、自主預習1.背景資料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代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2.檢查預習 詞語釋義把酒:端起酒杯。 宮闕:宮殿

18、。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宮殿。 不勝:經受不住。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照無眠: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何事:為什么。三、朗讀指導1.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2.指名學生朗讀,教師點評后,播放朗讀音頻。停頓指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

19、/共嬋娟。3.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四、合作探究(一)整體感知分別概括詞的上闋和下闋的內容。答案示例:上闋:對月飲酒,在天上與人間之間徘徊。下闋:對月懷人,抒發(fā)對離別之人的祝愿。(二)研讀分析1.主題理解在詞作中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案示例: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2.突破重難(1)詩人思念親人的情感是如何表達出來的?答案示例:把酒問月,引出思念。“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因思念而難以成眠。“何事長向別時圓”,從月圓想到人圓,再想到分別。“但愿人長久”,渴望團圓。(2)除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詞人還表達出了怎樣的情感?答案示例:聯(lián)系背景: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因此,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3)“我欲乘風歸去”可以體現(xiàn)出詩人政治上的失意,那詩人是不是要遠離官場?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答案示例:不是,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思念和失意。(4)“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幾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變化?答案示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寫:明月你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