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相關規范要點民用建筑工程設計等級分類表特級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以上2萬平方米以上至8萬平方米5千平方米以上至2萬平方米5千平方米及以下立項投資2億元以上4千萬元以上至2億元1千萬元以上至4千萬元1千萬元及以下建筑高度100米以上50米以上至100米24米以上至50米24米及以下(其中砌體建筑不得超過抗震規范高度限值要求)住宅、宿舍層數20層以上12層以上至20層12層及以下(其中砌體建筑不得超過抗震規范層數限值要求)居位區、工廠生活區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10萬平方米及以下地下工程地下空間(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1萬平方米以上至5萬平方米1萬平方米及以下附建式
2、人防(防護等級)四級及以上五級及以上特殊公共建筑超限高層建筑抗震要求抗震設防區特殊超限高層建筑抗震設防區建筑高度100米及以下的一般超限高層建筑技術復雜、有聲、光、熱、振動、視線等特殊要求技術特別復雜技術比較復雜重要性國家級經濟、文化、歷史、涉外等重點工作項目省級經濟、文化、歷史、涉外等重點工程項目注:符合某工程等級特征之一的項目即可確認為該工程等級項目。建筑行業(建筑工程)建設項目設計規模劃分表序號建設項目工程等級特征大型中型小型1一般公共建筑單體建筑面積20000m2以上500020000 m25000 m2建筑高度>50 m2450 m24 m復雜程度1、大型公共建筑工程1、中型公
3、共建筑工程1、功能單一、技術要求簡單的小型公共建筑工程2、技術要求復雜或具有經濟、文化、歷史等意義的省(市)級中小型公共建筑工程2、技術要求復雜或有地區性意義的小型公共建筑工程2、高度<24 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3、高度>50 m的公共建筑工程3、高度2450 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3、小型倉儲建筑工程4、相當于四、五星級飯店標準的室內裝修、特殊聲學裝修工程4、仿古建筑、一般標準的古建筑、保護性建筑以及地下建筑工程4、簡單的設備用房及其它配套用房工程5、高標準的古建筑、保護性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5、大中型倉儲建筑工程5、簡單的建筑環境設計及室外工程6、高標準的建筑環境設計和室外工程6、
4、一般標準的建筑環境設計和室外工程6、相當于一星級飯店及以下標準的室內裝修工程7、技術要求復雜的工業廠房7、跨度小于30米、吊車噸位小于30噸的單層廠房或倉庫;跨度小于12米、6層以下的多層廠房或倉庫7、跨度小于24米、吊車噸位小于10噸的單層廠房或倉庫;跨度小于6米、樓蓋無動荷載的3層以下的多層廠房或倉庫8、相當于二、三星級飯店標準的室內裝修工程2住宅宿舍層數>20層1220層12層(其中砌塊建筑不得超過抗震規范層數限值要求)復雜程度20層以上居住建筑和20層及以下高標準居住建筑工程20層及以下一般標準的居住建筑工程3住宅小區工廠生活區總建筑面積>30萬m2規劃設計30萬m2規劃設
5、計單體建筑按上述住宅或公共建筑標準執行4地下工程地下空間(總建筑面積)>1萬m21萬m2附建式人防(防護等級)四級及以上五級及以下人防疏散干道、支干道及人防連接通道等人防配套工程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 672006表 辦公建筑分類類別示 例設計使用年限耐火等級一類特別重要的辦公建筑100年或50年一 級二類重要辦公建筑50年不低于二級三類普通辦公建筑25年或50年不低于二級 五層及五層以上辦公建筑應設電梯。 電梯數量應滿足使用要求,按辦公建筑面積每5000至少設置1臺。外窗不宜過大,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窗面積的30門洞口寬度不應小于1.00m,高度不應小于2.10m表 走道最小凈寬走道長度
6、走道凈寬(m)(m)單面布房雙面布房401.301.50401.501.80高差不足兩級踏步時,不應設置臺階,應設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根據辦公建筑分類,辦公室的凈高應滿足:一類辦公建筑不應低于2.70m;二類辦公建筑不應低于2.60m;三類辦公建筑不應低于2.50m。辦公建筑的走道凈高不應低于2.20m,貯藏間凈高不應低于2.00m。普通辦公室每人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單間辦公室凈面積不應小于10。 會議室應符合下列要求:1 根據需要可分設中、小會議室和大會議室;2 中、小會議室可分散布置;小會議室使用面積宜為30,中會議室使用面積宜為60;中小會議室每人使用面積:有會議桌的不應小于1
7、.80,無會議桌的不應小于0.80;3 大會議室應根據使用人數和桌椅設置情況確定使用面積,平面長寬比不宜大于2:1。 公用廁所應符合下列要求:1 對外的公用廁所應設供殘疾人使用的專用設施;2 距離最遠工作點不應大于50m;3 應設前室;公用廁所的門不宜直接開向辦公用房、門廳、電梯廳等主要公共空間;4 宜有天然采光、通風;條件不允許時,應有機械通風措施; 非機動車庫應符合下列要求:1 凈高不得低于2.00m;2 每輛停放面積宜為1.501.803 300輛以上的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庫,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出入口的寬度不應小于2.50m;4 應設置推行斜坡,斜坡寬度不應小于0.30m,坡度不宜大于1:
8、5,坡長不宜超過6m;當坡長超過6m時,應設休息平臺。 辦公建筑中的變配電所應避免與有酸、堿、粉塵、蒸汽、積水、噪聲嚴重的場所毗鄰,并不應直接設在有爆炸危險環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也不應直接設在廁所、浴室等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4.5.9 高層辦公建筑每層應設強電間,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強電間應與電纜豎井毗鄰或合一設置。 高層辦公建筑每層應設弱電交接間,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5。弱電交接間應與弱電井毗鄰或合一設置。 辦公建筑的開放式、半開放式辦公室,其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超過30m。 機要室、檔案室和重要庫房等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2h,樓板不應小于1.5h,并應采用甲級防火
9、門。 采用自然通風的辦公室,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辦公建筑負荷等級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一類辦公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50m的高層辦公建筑的重要設備及部位按一級負荷供電;2 二類辦公建筑和高度不超過50m的高層辦公建筑以及部、省級行政辦公建筑的重要設備和部位按二級負荷供電;3 三類辦公建筑和除一、二級負荷以外的用電設備及部位均按三級負荷供電。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2002年版) 住宅平均層數 住宅總建筑面積與住宅基底總面積的比值(層)。 高層住宅(大于等于10層)比例 高層住宅總建筑面積與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率()。 中高層住宅(79層)比例 中高層住宅
10、總建筑面積與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率()。 人口毛密度 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容納的規劃人口數量(人/²)。 人口凈密度 每公頃住宅用地上容納的規劃人口數量(人/²)。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套數(套/²)。 住宅建筑套密度(凈) 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套數(套/²)。 住宅建筑面積毛密度 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面積(萬²/²)。 住宅建筑面積凈密度 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面積(萬²/²) 建筑面積毛密度 也稱容積率,是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各類建筑的建筑面積(萬
11、²/²)或以居住區總建筑面積(萬²)與居住區用地(萬m²)的比值表示。 住宅建筑凈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總面積與住宅用地面積的比率()。 建筑密度 居住區用地內,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居住區用地面積的比率()。 綠地率 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面積的總和占居住區用地面積的比率()。 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即道路紅線內的綠地),其中包括滿足當地植樹綠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頂綠地,不應包括屋頂、曬臺的人工綠地。2.0.32a 停車率指居住區內居民汽車的停車位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b 地面停車率
12、居民汽車的地面停車位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 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總面積與新建的建筑總面積的比值。居住區小區組團戶數(戶)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1住宅日照標準應符合 表5.0.2-1 規定;對于特定情況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應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標準;(2)在原設計建筑外增加任何設施不應使相鄰住宅原有日照標準降低;(3)舊區改建的項目內新建住宅日照標準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時的標準。 表-1 住宅建筑日照標準建筑氣候區劃,,氣侯區氣侯區,氣候區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
13、中小城市日照標準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時數(h)231有效日照時間帶(h)816915日照時間計算起點底層窗臺面.3 住宅側面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條式住宅,多層之間不宜小于6M; 高層與各種層數住宅之間不宜小于13M; .2 無電梯住宅不應超過六層。在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當住宅分層入口時,,可按進入住宅后的單程上或下的層數計算。 .3 綠地率: 新區建設不應低于30; 舊區改建不宜低于25。 居住區內公共綠地的總指標,應根據居住人口規模分別達到:組團不少于0.5/人,小區(含組團)不少于1/人,居住區(含小區與組團)不少于1.5/人,并應根據居住區規劃布局形式統一安排、靈活使用。舊區改
14、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應指標的70。 居住區內道路可分為: 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四級。 .1 居住區道路: 紅線寬度不宜小于20M; .2 小區路: 路面寬69M,建筑控制線之間的寬度, 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 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3 組團路: 路面寬35M; 建筑控制線之間的寬度, 采暖區不宜小于10M; 非采暖區不宜小于8M; .4 宅間小路: 路面寬不宜小于2.5M; 表 居住區內道路縱坡控制指標()道路類別最小縱坡最大縱坡多雪嚴寒地區最大縱坡機動車道0.28 L200m5 L600m非機動車道0.23 L50m2 L100m
15、步行道0.284.1 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入口; 居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 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間距不應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50m時,應設不小于4m×4m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筑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加設人行通道; .2 居住區內道路與城市道路相接時,其交角不宜小于75°; 當居住區內道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相接; .4 在居住區內公共活動中心,應設置為殘疾人通行的無障礙通道 。通行輪椅車的坡道寬度不應小于2. 5m,縱坡不應大于2.5; .5 當居住區內盡端式道路的長度不宜大于120m,
16、 并應在盡端設不小于12m×12m的回車場地; .1居民汽車停車率不應小于10; .2居住區內地面停車率(居住區內居民汽車的停車位數量于居民住戶數的比率)不宜超過10; .3居民停車場、庫的布置應方便居民使用,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50m; 當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區地面連接形式宜選用臺地式,臺地之間應用擋土墻或護坡連接。.5 各種管線的埋設順序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離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遠宜為:電力管線或電信管線、燃氣管、熱力管、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類管線的垂直排序,由淺入深宜為: 電信管線、 熱力管、 小于10KV電力電纜、大于10KV電力電纜、燃氣管、給水管、
17、雨水管、污水管。 .7 管線之間遇到矛盾時,應按下列原則處理: (1)臨時管線避讓永久管線; (2)小管線避讓大管線; (3)壓力管線避讓重力自流管線; (4)可彎曲管線避讓不可彎曲管線。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表3.1.1城市道路與橋梁無障礙設計的范圍道路類別設計部位城市道路城市市區道路人行道城市廣場人行橫道衛星城道路、廣場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經濟開發區道路公交車站旅游景點道路等橋梁、隧道表3.2.1人行道路無障礙設施與設計要求序號設施類別設計要求1緣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單位出口、廣場人口、人行橫道及橋梁、隧道、立體交叉等路口應設緣石坡道。2坡道與梯道
18、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區的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應設輪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兩側應設扶手。城市中心地區可設垂直升降梯取代輪椅坡道。3盲道1.城市中心區道路、廣場、步行街、商業街、橋梁、隧道、立體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應設盲道。2.人行天橋、人行地道、人行橫道及主要公交車站應設提示盲道。4人行橫道1.人行橫道的安全島應能使輪椅通行。2.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橫道宜設過街音響信號。5標志1.在城市廣場、步行街、商業街、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等無障礙設施的位置,應設國際通用無障礙標志牌。2.城市主要地段的道路和建筑物宜盲文位置圖。4.1.1緣石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5 緣石坡道下口高出車行
19、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Omm。4.1.2 單面坡緣石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3扇形單面坡緣石坡道下口寬度不應小于1.50m;4 設在道路轉角處單面坡緣石坡道上口寬度不宜小于2.00m;4.1.3三面坡緣石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寬度不應小于1.20m4.2.1盲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2指引殘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應為條形的行進盲道;在行進盲道的起點、終點及拐彎處應設圓點形的提示盲道5盲道宜避開井蓋鋪設;4.2.3提示盲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6盲道的顏色宜為中黃色。3人行道中有臺階、坡道和障礙物等,在相距0.250.5Om處,應設提示盲道;4 距人行橫道入口、廣場入口、地下鐵
20、道入口等0.250.5Om處應設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長度與各入口的寬度應相對應5提示盲道的寬度宜為0.300.60m;5 提示盲道觸感圓點規格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部位設計要求()表面直徑25底面直徑35圓點高度5圓點中心距504.3.2沿人行道的公交車站,提示盲道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候車站牌一側應設提示盲道,其長度宜為4.006.00m;2提示盲道的寬度應為0.300.60m;3 提示盲道距路邊應為0.250.50m;4.4.7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扶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扶手高應為0.90m。設上、下兩層扶手時,下層扶手高應為0.70m;2扶手應保持連貫,在起點和終點處應延伸0.4
21、0;3扶手截面直徑尺寸宜為4550m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與墻面的距離宜為4550mm;4在扶手起點水平段應安裝盲文標志牌;4 扶手下方為落空欄桿時,應設高不小于0.10m的安全擋臺。5.1.1 縣級以上的政府機關和司法部門(含縣級),需設無障礙專用廁所 高層、中高層住宅及公寓建筑進行無障礙設計的范圍應符合表5.2.1的規定。 表5.2.1無障礙設計的范圍建筑類別設計部位高層住宅中高層住宅高層公寓中高層公寓1.建筑入口2.入口平臺3.候梯廳4.電梯轎廂5.公共走道6.無障礙住房7.1.1 建筑入口為無障礙入口時,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應大于1:50表7.1.3入口平臺寬度 建筑類別入口平臺最小
22、寬度(m)1.大、中型公共建筑2.002.小型公共建筑1.503.中、高層建筑、公寓建筑2.004.多、低層無障礙住宅、公寓建筑1.505.無障礙宿舍建筑1.507.2.3 坡道側面凌空時,在扶手欄桿下端宜設高不小于5Omm的坡道安全擋臺表7.2.4不同位置的坡道坡度和寬度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寬度(m)1.有臺階的建筑入口1:12 1.202.只設坡道的建筑入口1:20 1.503.室內走道1:12 1.004.室外通路1:20 1.505.困難地段1:10 1.20表7.2.5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長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
23、大高度1.501.000.750.600.35水平長度(m)30.0016.009.006.002.807.2.4 坡道起點、終點和中間休息平臺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1.5Om7.3.1輪椅通行最小寬度建筑類別最小寬度(m)1.大型公共走道1.802.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1.503.檢票口、結算口輪椅通道0.904.居住建筑走廊1.205.建筑基地人行通路1.507.3.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7.3.5門扇向走道內開啟時應設凹室,凹室面積不應小于1.30m×0.90m。7.3.6從墻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應大于0.10m,距地
24、面高度應小于0.60m。7.3.7主要供殘疾人使用的走道與地面應符合下列規定:1走道寬度不應小于1.80m;2走道兩側應設扶手; 3走道兩側墻面應設高0.35m護墻板;表7.4.1門的凈寬類別凈寬(m)1.自動門1.002.推拉門、折疊門0.803.平開門0.804.彈簧門(小力度)0.80表7.5.1樓梯與臺階設計要求類別設計要求樓梯與臺階形式 1.應采用在休息平臺的直線形梯段和臺階。 2.不應采用無休息平臺的樓梯和弧形樓梯。 3.不應采用無踢面和突緣為直角形踏步。寬度 1.公共建筑梯段寬度不應小于1.50m。 2.居住建筑梯段寬度不應小于1
25、.20m。扶手 1.樓梯兩側應設扶手。 2.從三級臺階起應設扶手。踏面 1.應平整而不應光滑。 2.明步踏面應設高不小于5Omm安全擋臺。盲道 踏步起點與終點2530cm應設提示盲道。顏色 踏面和踢面的顏色應有區分和對比。表7.5.2樓梯、臺階踏步的寬度和高度建筑類別最小寬度(m)最大高度(m) 公共建筑樓梯0.280.15 住宅、公寓建筑公用樓梯0.260.16 幼兒園、小學校樓梯0.260.14 室外臺階0.300.147.6.1供殘疾人使用的扶手應符合下列規定:1坡道、臺階及樓梯兩側應設高
26、0.85m的扶手;設兩層扶手時,下層扶手高應為0.65m; 2扶手起點與終點處延伸應大于或等于0.30m3扶手末端應向內拐到墻面,或向下延伸0.10m。欄桿式扶手應向下成弧形或延伸到地面上固定;3 扶手內側與墻面的距離應為4550;表7.73候梯廳無障礙設施與設計要求設施類別設計要求深度候梯廳深度大于或等于1.80m。按鈕高度0.901.10m。電梯門洞凈寬度大于或等于0.90m。顯示與音響清晰顯示轎廂上、下運行方向和層數位置及電梯抵達音響。標志1.每層電梯口應安裝樓層標志。2.電梯口應設提示盲道。表 電梯轎廂無障礙設施與設計要求設施類別設計要求電梯門開啟凈寬度大于或等于0.80m。面積1.轎
27、廂深度大于或等于1.40m。2.轎廂寬度大于或等于1.10m。扶手轎廂正面和側面應設高0.800.85m。選層按鈕轎廂側面應設高0.901.10m帶盲文的選層按鈕。鏡子轎廂正面高0.90m處至頂部應安裝鏡子。顯示與音響轎廂上、下運行及到達應有清晰顯示和報層音響。7.7.5供乘輪椅者使用的升降平臺應符合下列規定:2升降平臺的面積不應小于1.20m×0.90m,平臺應設扶手或擋板及啟動按鈕。3. 每個輪椅位占地面積不應小于1.10m×0.80m表 公共廁所無障礙設施與設計要求設施類別設計要求通道地面應防滑和不積水,寬度不應小于1.50m。洗手盆1. 距洗手盆兩側和前緣50mm應
28、設安全抓桿。2.洗手盆前應有1.10m×0.80m乘輪椅者使用面積。男廁所1.小便器兩側和上方,應設寬0.600.70m、高1.20m的安全抓桿。2.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應大于0.50m。無障礙廁位1.男、女公共廁所應各設一個無障礙隔間廁位。2.新建無障礙廁位面積不應小于1.80×1.40m。(面寬×進深)3.改建無障礙廁位面積不應小于2.00×1.00m。(面寬×進深)4.廁位門扇向外開啟后,入口凈寬不應小于0.80m,門扇內側應設關門拉手。5.坐便器高0.45m,兩側應設高0.70m水平抓桿,在墻面一側應設高1.40m的垂直抓桿。安全抓桿1.
29、安全抓桿直徑應為3040mm。2.安全抓桿內側應距墻面40mm。3.抓桿應安裝堅固。表7.10.1 無障礙設施與設計要求類 別設 計 要 求客房數量(標準間)1.100間以下,應設12間無障礙客房。2.100400間,應設24間無障礙客房。3.400間以上,應設3間以上的無障礙客房。客房內過道1.出口及床前過道的寬度不應小于1.50m。2.床間距離不應小于1.20m。衛生間1.門扇向外開啟,凈寬不應小于0.80m。2.輪椅回轉直徑不應小于1.50m。電器與家具2.床、坐便器、浴盆高度應為0.45m。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范
30、GB 502262007 建 筑 規 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站房平臺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平臺長度不應小于站房主體建筑的總長度。2 平臺寬度,特大型站不宜小于30m,大型站不宜小于20m,中型站不宜小于10m,小型站不宜小于6m。3 立體車站廣場的平臺應分層設置,每層平臺的寬度不宜小于8m。 車站廣場綠化率不宜小于10 車站廣場應設置廁所,最小使用面積可根據最高聚集人數或高峰小時發送量按每千人不宜小于25或4個廁位確定。 站房的進出站通道、換乘通道、樓梯、天橋和檢票口應滿足旅客進出站高峰通過能力的需要,其凈寬度不應小于0.65m/100人;地道凈寬度不應小于1.00m/100人。 4
31、 候車室座椅的排列方向應有利于旅客通向進站檢票口,普通候車室的座椅間走道凈寬度不得小于1.3m。 售票廳每個售票窗口的設置面積,特大型站不宜小于24/窗口、大型站不宜小于20/窗口,中型站和小型站均不宜小于16/窗口。 售票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每個售票窗口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2 售票室的最小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4。3 售票室與售票廳之間不應設門。4 售票室內工作區地面宜高出售票廳地面0.3m。 售票窗口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與相鄰售票窗口之間的中心距離宜為1.8m,靠墻售票窗口中心距墻邊不宜小于1.2m。2 售票窗臺面至售票廳地面的高度宜為1.1m。 自動售票機的最小使用面積可按4/
32、個確定。 票據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票據室使用面積,中型和小型站不宜小于15,特大型和大型站不應小于30 。 包裹托取柜臺面高度不宜大于0.6m,柜臺面寬度不宜小于0.6m。當包裹庫與托取廳之間采用柜臺分隔時,應留有不小于1.5m寬的通道。 旅客站房廁所和盥洗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2 廁位數宜按最高聚集人數或高峰小時發送量2個/100人確定,男女人數比例應按1:1、廁位按1:1.5確定,且男、女廁所大便器數量均不應少于2個,男廁應布置與大便器數量相同的小便器。3 廁位間應設隔板和掛鉤。4 男女廁所宜分設盥洗間,盥洗間應設面鏡,水龍頭應采用衛生、節水型,數量宜按最高聚集人數或高峰小時發送量
33、1個/150人設置,并不得少于2個。5 候車室內最遠地點距廁所距離不宜大于50m。 鐵路站房或建筑物最外凸出部分外緣至基本站臺邊緣的距離,特大型站宜為2025m;大型站宜為1520m;中型站宜為812m;小型站宜為8m,困難條件下不應小于6m。 當旅客站臺上設有天橋或地道出入口、房屋等建筑物時,其邊緣至站臺邊緣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1 特大型和大型站不應小于3m。2中型和小型站不應小于2.5m。3 改建車站受條件限制時,天橋或地道出入口其中一側的距離不得小于2m。4 當路段設計速度在120km/h及以上時,靠近有正線一側的站臺應按本條13款的數值加寬0.5m。 旅客站臺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3
34、 旅客列車停靠的站臺應在全長范圍內,距站臺邊緣1m處的站臺面上設置寬度為0.06m的黃色安全警戒線,安全警戒線可與提示盲道結合設計。表 地道、天橋的最小凈寬度和最小凈高度(m)項 目旅客用地道、天橋行李、包裹地道特大型、大型站中型、小型站最小凈寬度8.06.05.2最小凈高度2.5(3.0)3.0注:表中括號內的數值為封閉式天橋的尺寸。 設置在站臺上通向地道、天橋的出入口應符合下列規定:1 旅客用地道、天橋宜設雙向出入口,其寬度特大型站不應小于4m,大型站不應小于3.5m,中型、小型站不應小于2.5m。當為單向出入口時,其寬度不應小于3m。2 特大型、大型站應設自動扶梯,中型站宜設自動扶梯。3
35、 旅客用地道設雙向出入口時,宜設階梯和坡道各1處。4 客貨共線鐵路旅客車站行李、包裹地道通向各站臺時,應設單向出入口,其寬度不宜小于4.5m。當受條件限制且出入口處有交通指示時,其寬度不應小于3.5m。 地道、天橋的階梯或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旅客用地道、天橋的階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2m,每個梯段的踏步不應大于18級,直跑階梯平臺寬度不宜小于1.5m,踏步應采取防滑措施。2 旅客用地道、天橋采用坡道時應有防滑措施,坡度不宜大于1:8。3 行李、包裹地道出入口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2,起坡點距主通道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l0m。 旅客用天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36、2天橋欄桿或隔斷的凈高度不應小于1.4m。表 客貨共線車站檢票口設置數量最高聚集人數(人)進站檢票口(個)8000284000700015242000300091210001800586008006300500410020026.4.2 檢票口應采用柔性或可移動欄桿,其通道應順直,凈寬度不應小于0.75m。 出站行李車輛通道凈寬度不宜小于1.5m。 在樓層候車室設進站檢票口時,檢票口距進站樓梯踏步的凈距離不得小于4m。 疏散安全出口、走道和樓梯的凈寬度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火規范GB50016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 站房樓梯凈寬度不得小于1.6m; 2 安全出口和走道凈寬度不得
37、小于3m。 建筑面積大于500的地下包裹庫,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建筑面積大于300且獨立設置的行李或包裹庫,應設室內消火栓。 客貨共線鐵路旅客車站內宜按12L/d人設置飲水供應設備,客運專線鐵路旅客車站內宜按0.20.4L/d人設置飲水供應設備。飲水供應時間內的小時變化系數宜取為1。 站房內公共場所的生活污水排水管徑應比計算管徑加大一級。汽車客運站建筑設計規范JGJ 60-99表 建筑等級劃分等級發車位年平均日旅客發送量(人次)一級20241000025000二級131950009999三級71210004999四級6以下1000以下 汽車進站口、出站口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一、二級汽車站進
38、站口、出站口應分別獨立設置,三、四級站宜分別設置;汽車進站口、出站口寬度均不應小于4m;2 汽車進站口、出站口與旅客主要出入口應設不小于5m的安全距離,并應有隔離措施;3 汽車進站口、出站口距公園、學校、托幼建筑及人員密集場所的主要出入口距離不應小于20m; 汽車客運站站內道路應按人行道路、車行道路分別設置。雙車道寬度不應小于6m;單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m;主要人行道路寬度不應小于2.5m。 候車廳室內空間應符合采光,通風和衛生要求。采用自然通風時,室內凈高不宜小于3.60m。 一、二級站候車廳內宜設母嬰候車室,母嬰候車室應鄰近站臺并單獨設檢票口。 候車廳內應設檢票口,每三個發車位不得少于一個。
39、當檢票口與站臺有高差時,應設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 候車廳應設置座椅,其排列方向應有利于旅客通向檢票口,每排座椅不應大于20座,二端并應設不小于1.50m通道。 售票廳除四級站可與候車廳合用外,其余應分別設置,其使用面積應按每個售票口15計算。 售票口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售票窗口數應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數除以120;注:120為每小時每個窗口可售票數。2 窗口中距不應小于1.20m;靠墻窗口中心距墻邊也不應小于1.20m。3 窗臺高度不宜高于1.10m,窗臺寬度不宜大于0.60m。 售票窗口前宜設導向欄桿,欄桿高度宜為1.20m1.40m。 售票室的使用面積按每個售票口不應小于5計算。
40、 售票室室內地面至售票口窗臺面不宜高于0.80m。5.4.4 一、二、三級站應設票據庫,使用面積不應小于9。 行包托、取受理處柜臺面距離地面不宜高于0.50m。 行包托、取受理處與行包托、取廳之間的門,寬度不應小于1m。 站臺設計應有利旅客上下車、行包裝卸和客車運轉,站臺凈寬不應小于2.50m。 發車位為露天時,站臺應設置雨棚,雨棚凈高不得低于5m。 站臺雨棚承重柱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凈距不應小于3.50m;2 柱子與候車廳外墻凈距不應小于2.50m;3 柱子不得影響旅客交通、行包裝卸和行車安全。 行包裝卸廊寬度不應小于3.60m。 行包裝卸廊應高于客車,與車頂行包平臺相對高差不宜大于0
41、.30m。 發車位地面設計應坡向外側,坡度不應小于5。表 廁所及盥洗設備指標房間名稱設備內容(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數計)男廁每80人設大便器一個和小便斗一個(或小便槽700mm長)女廁每50人設大便器一個盥洗臺每150人設1個盥洗位(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按每125人計)注:1.男旅客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的60計;2.母嬰候車室設有專用廁所時應扣除其數量;3.大便器至少設2個。 停車場的停車數大于50輛,其汽車疏散口不應少于兩個,停車總數不超過50輛時可設一個疏散口。 停車場內的車輛宜分組停放,車輛停放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0.80m,每組停車數量不宜超過50輛,組與組之間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 發車位
42、和停車區前的出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2m。 停車場的進、出站通道,單車道凈寬不應小于4m,雙車道凈寬不應小于6m,因地形高差通道為坡道時,雙車道則不應小于7m。 停車場應合理布置洗車設施及檢修臺。通向洗車設施及檢修臺前的通道應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 汽車客運站的耐火等級,一、二、三級站不應低于二級,四級站不應低于三級。體積超過5000m3的站房應設室內消防給水。 候車廳內安全出口不得少于兩個,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 候車廳安全出口必須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凈寬不得小于3m。 候車廳安全出口凈寬不得小于1.40m,太平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嚴禁設鎖,不得設門檻。如設踏步應距門
43、線1.40m處起步,如設坡道,坡度不得大于1/12,并應有防滑措施。 候車廳內帶有導向欄桿的進站口均不得作為安全出口計算。 樓層設置候車廳時,疏散樓梯不得小于兩個,疏散樓梯應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凈寬不得小于3m。 廁所應有機械排風系統,其換氣次數不應小于10次/h。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8-2002表地下工程防水等級標準防水等級標準1級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2級不允許漏水,結構表面可有少量濕漬工業與民用建筑:濕漬總面積不大于總防水面積的1,單個濕漬面積不大于0.1,任意100防水面積不超過1處其他地下工程:濕漬總面積不大于總防水面積的6,總個濕漬面積不大于0.2,任意
44、100,防水面積不超過4處3級有少量漏水點,不得不線流和漏泥砂單個濕漬面積不大于0.3,單個漏水點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100 防水面積不超過7處 4級有漏水點,不得有線流和漏泥砂整個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d,任意100,防水面積的平均漏水量 不大于4 L/·d 防水混凝土結構表面的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并不得貫通。 防水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其允許偏差為十15mm、-10mm;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50mm,其允許偏差為±10mm。 水泥砂漿防水層的施工質量檢驗數量,應按施工面積每100抽查
45、1處,每處10,且不得少于3處。 水泥砂漿防水層的平均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設計值的85。 兩幅卷材短邊和長邊的搭接寬度均不應小于100mm。采用多層卷材時,上下兩層和相鄰兩幅卷材的接縫應錯開1/3幅寬,且兩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 涂料防水層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涂料涂刷前應先在基面上涂一層與涂料相容的基層處理劑; 2 涂膜應多遍完成,涂刷應待前遍涂層干燥成膜后進行; 3 每遍涂刷應交替改變涂層的涂刷方向,同層涂膜的先后搭茬寬度為3050mm; &
46、#160;4 涂料防水層的施工縫(甩槎)應注意保護,搭接縫寬度應大于100mm,接涂前應將其甩茬表面處理干凈; 5 涂刷程序應先做轉角處、穿墻管道、變形縫等部位的涂料加強層,后進行大面積涂刷; 6 涂料防水層中鋪貼的胎體增強材料,同層相鄰的搭接寬度應大于100mm,上下層接縫應錯開1/3幅寬。塑料板防水層的鋪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塑料板的緩沖襯墊應用暗釘因固定在基層上,塑料板邊鋪邊將其與暗釘圈焊接牢固; 2 兩幅塑料板的措接寬度應為10mm,下部塑料板應壓住上部塑料
47、板; 3 搭接縫宜采用雙條焊縫焊接,單條焊縫的有效焊接寬度不應小于10mm; 4 復合式襯砌的塑料板鋪設與內襯混凝土施工距離不應小于5m。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582008 基地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宜選擇交通方便的中心區和居住區,并遠離工業污染源和噪聲源;2 至少應有一面直接臨接城市道路。與基地臨接的城市道路的寬度不宜小于電影院安全出口寬度總和,且與小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8m,與中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12m,與大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20m,與特大型電影院連接的道路寬度不宜小于25m;3 基地沿城
48、市道路方向的長度應按建筑規模和疏散人數確定,并不應小于基地周長的1/6;4 基地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5 基地和電影院的主要出入口,不應和快速道路直接連接,也不應直對城鎮主要干道的交叉口;6 電影院主要出入口前應設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或廣場,其面積指標不應小于0.2/座,且大型及特大型電影院的集散空地的深度不應小于10m;特大型電影院的集散空地宜分散設置。 電影院的規模按總座位數可劃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個規模。不同規模的電影院應符合下列規定:1 特大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應大于1800個,觀眾廳不宜少于11個;2 大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宜為12011800個,觀眾廳
49、宜為810個;3 中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宜為7011200個,觀眾廳宜為57個;4 小型電影院的總座位數宜小于等于700個,觀眾廳不宜少于4個。 電影院建筑的等級可分為特、甲、乙、丙四個等級,其中特級、甲級和乙級電影院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50年,丙級電影院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25年。各等級電影院建筑的耐火等級不宜低于二級。觀眾廳應符合下列規定:1 觀眾廳的設計應與銀幕的設置空間統一考慮,觀眾廳的長度不宜大于30m,觀眾廳長度與寬度的比例宜為(1.5±0.2):1;2 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應取3kN/;表4.2.5 不同等級電影院的觀眾座席尺寸與排距等級特級甲級乙級丙級座椅軟
50、椅軟椅硬椅扶手中距(m)0.560.540.520.50凈寬(m)0.480.460.440.44排距(m)1.101.000.900.850.80注:靠后墻設置座椅時,最后一排排距為排距、椅背斜度的水平投影距離和聲學裝修層厚度三者之和。 觀眾廳內走道和座位排列應符合下列規定:2 兩條橫走道之間的座位不宜超過20排,靠后墻設置座位時,橫走道與后墻之間的座位不宜超過10排;3 小廳座位可按直線排列,大、中廳座位可按直線與弧線兩種方法單獨或混合排列;4 觀眾廳內座位樓地面宜采用臺階式地面,前后兩排地坪相差不宜大于0.45m;觀眾廳走道最大坡度不宜大于1.8。當坡度為1:101:8時,應做防滑處理;
51、當坡度大于1:8時,應采用臺階式踏步;走道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6m且不應大于0.20m; 當放映機房后墻處無設備時,放映機房的凈深不宜小于2.80m,機身后部距放映機房后墻不宜小于1.20m。當放映機房為兩側放映時,放映機房的凈深不宜小于4.80m。放映機鏡頭至放映機房前墻面宜為0.200.40m。 放映機房的凈高不宜小于2.60m。 放映機房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不應小于3kN/。 當電影院建在綜合建筑內時,應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 觀眾廳內座席臺階結構應采用不燃材料。 觀眾廳、聲閘和疏散通道內的頂棚材料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墻面、地面材料不應低于B1級。 觀眾廳吊頂內吸聲、隔熱、保溫材料與檢修
52、馬道應采用A級材料。 銀幕架、揚聲器支架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銀幕和所有幕簾材料不應低于B1級。 放映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隔墻和不低于1.5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頂棚裝修材料不應低于A級,墻面、地面材料不應低于Bl級。 電影院頂棚、墻面裝飾采用的龍骨材料均應為A級材料。 面積大于100的地上觀眾廳和面積大于50的地下觀眾廳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觀眾廳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在緊靠門口1.40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疏散門應為自動推閂式外開門,嚴禁采用推拉門、卷簾門、折疊門、轉門等。 觀眾廳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門的凈寬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
53、6及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的規定,且不應小于0.90m。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疏散樓梯應符合下列規定:1 對于有候場需要的門廳,門廳內供入場使用的主樓梯不應作為疏散樓梯;2 疏散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6m,樓梯最小寬度不得小于1.20m,轉折樓梯平臺深度不應小于樓梯寬度;直跑樓梯的中間平臺深度不應小于1.20m;3 疏散樓梯不得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當踏步上下兩級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過10°,且每級離扶手0.25m處踏步寬度超過0.22m時,可不受此限;4 室外疏散梯凈寬不應小于1.10m;下行人流不應妨礙地面人流。 觀眾廳內疏散走道寬度除應符合計算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中間縱向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0m;2 邊走道凈寬不應小于0.8m;3 橫向走道除排距尺寸以外的通行凈寬不應小于1.0m。 電影院用電負荷和供電系統電壓偏移宜符合下列規定:1 特級電影院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甲級電影院(不包括空氣調節設備用電)、乙級特大型電影院的消防用電,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等的用電負荷應為二級負荷;其余均應為三級負荷;2 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連續供電時間不少于30min的蓄電池作備用電源; 乙級及乙級以上電影院應設踏步燈或座位排號燈,其供電電壓應為不大于36V的安全電壓。混凝土結構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昌航空大學《旋律寫作基礎(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華二附中2025年高三年級下學期十月份月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海洋大學《普通動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如皋市2025屆高三二模(4月)英語試題含解析
-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生物醫用材料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學院《ACCASBR戰略商務報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共享員工協議書合同書協議書
- 二零二五集體林地承包租賃合同
- 抵押借款合同范例范例
- 二零二五版餐飲出租簡單合同范例
- 上海市控江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501-1000題)
- 黃岡市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 國開電大軟件工程形考作業3參考答案 (一)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
- 反詐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286題)
- 2024年福建省中考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高等工程數學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學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6第六講 五胡入華與中華民族大交融(魏晉南北朝)
- 卸船機差動減速箱簡介培訓
- 2021年整理第吉爾6600-91操作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