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的“學校”觀》閱讀答案_第1頁
《黃宗羲的“學校”觀》閱讀答案_第2頁
《黃宗羲的“學校”觀》閱讀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 13題。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黃宗羲,關注教育,尤其重視學校建設,認為 “ 學校之盛衰,關系天下之盛衰” 。 他對以科舉為軸心的學校教育非常不滿, 痛斥之為名利爭奪場。黃宗羲所理想的學校, 是超越功名利祿的文化傳承與光大之地, 是養士之所, 又是涵育與推動思想解放與創新的精神家園。 在黃宗羲看來, 學校不僅是傳播知識的場所, 更是體現思想解放的創新家園。 黃宗羲斷然否認皇權與真理的等價性, 強調是非不是任何專斷的意志所能獨裁的, 必經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間隱含了黃宗羲對學校的不迷信、 不盲從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創新寄意。 黃宗羲曾痛斥科舉禍國殃民, 而其最大的危害則是“ 取士而錮士

2、 ” , 扼殺教育的啟蒙與創新追求, 使“ 經、訓 ” 儼然雷池, 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黃宗羲痛斥科舉強化了這種盲從迷信的學術風氣, 使“ 數百年億萬人之心思耳目, 俱用于揣摩抄襲之中 ” , 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氣,從 而形成嚴重的 “ 封己守殘 ” 。有鑒于此,黃宗羲大聲疾呼要沖破迷信,要學貴獨創,學貴自得:“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學者于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 ” 黃宗羲反對 “ 以水濟水 ” ,正是期待學校教育徹底擯棄科舉的 “ 錮士 ” 之弊和 “ 空華臭腐 ” 的精神沉淪,而涵育獨抒己見的勇氣與沖破成見的創新活力。 黃宗羲曾開

3、宗明義地說過: “ 學校,所以養士也。 ” 不過,這里的 “ 養士 ” ,絕非僅僅是培養、 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場得意,進而能博取功名利祿的人, 其寄意所在是為國家培養和準備安邦與治天下的精英與棟梁。具體說來是像東漢太學生那樣, “ 危言深論,不隱豪強,公卿避其貶議” ;是如宋代的太學生那樣, “ 使當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為非是, 將見盜賊奸邪懾心于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國的意義上,黃宗羲又強調學校有著使天下達于大治的重要功能: “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 ” 黃宗羲認為,學校固有“ 養士 ” 之功能和職責

4、,但“ 學校不僅為養士而設也 ” 。在黃宗羲的教育設想中, 學校還有改善社會風氣和推進文明進程的義務。 黃宗羲認為, 如果沒黃宗羲認為改變風俗主有學校,人民將有陷于野蠻之虞: “ 學校之法廢,民蚩蚩而失教。要有兩種途徑, 一為厲禁, 一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來看, 前者為末, 后者為本。 黃宗羲說: “ 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兇一循于禮,投巫驅佛,吾所謂學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優有禁, 酒食有禁, 除布帛外皆有禁。 ” 在黃宗羲看來, 光有禁是難以變民風, 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從根本上移風易俗,即 “ 學校之教明而后可” 。黃宗羲主張,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對一地的風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

5、任,“故入其境,優歌在耳,鄙語滿街,則學官之職不修也” 。 值得注意的是, 黃宗羲提出學校教育不僅有“ 革習俗 ” 的文明進步的意義,也是富民的關鍵措施之一, “ 民間之習俗未去, 蠱惑不除, 奢華不革, 則民仍不可使富也”這里黃宗羲實際上已觸及啟民智與富民的關系, 其本質是肯定了文化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意義。(摘編自胡發貴黃宗羲的 “ 學校 ” 觀,光明日報 2018 年 8 月 4 日 11 版)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A 黃宗羲關注教育的主要表現是重視學校建設, 他認為理想的學校應該超越功名利祿,傳承弘揚文化。B 學校的職責就是培養和準備“使天下達于大

6、治”的精英與棟梁。“養士”是學校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C.黃宗羲痛斥科舉取士 “禍國殃民”是主要因為科舉強化迷信盲從、禁錮士人,扼殺思想解放與創新活力。D 黃宗羲認為,如果“學校之教不明”,地方學官失職,教育很難發揮淳化風俗、推進文明進步的作用。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A 文章運用對比論證和假設論證,闡釋了“學貴創新”的重要性和“以水濟水”的危害。B 本文大量引用黃宗羲著作中的原文,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有效增強了觀點的說服力。C.文章觀點鮮明,并采用“總 -分”的論證模式,依次展開論述,結構嚴謹,脈絡清晰。D 就邏輯關系而言,文章的分論點之間不是簡單并列,分論點

7、二、三之間是遞進關系。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黃宗羲的“學校”觀自成體系,觀念超前,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依然具有思想價值。B 從某種意義上說,黃宗羲所批判的功利主義、缺少創新等教育弊端,在當今依然存在。C.黃宗羲“教育富民”的主張蘊含著開啟民智能富民、文化建設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思想。D 黃宗羲關于“厲禁”和“教育”的觀點,與孔子“道之以德”的“德政”思想本質不同。閱讀答案:1 B 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 確定對應語句; 聯系上下文體會, 要死摳字眼,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最基本、最核心”的表述于文無據;“學校的職責就是培養”理解片面,學校還有改善社會風氣和推進文明進程的義務。故本題選 B 項。2 A 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 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 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A項,“假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