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復習資料_第1頁
《包拯》復習資料_第2頁
《包拯》復習資料_第3頁
《包拯》復習資料_第4頁
《包拯》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包拯復習資料一、解釋加點字詞在句中的意思。1第歸,殺而鬻之2尋復有告私殺牛者3徙知端州,遷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數5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6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7惡吏苛刻,務敦厚8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二、解釋下列各組多義詞:1知知天長縣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無以對亦知其名三、根據上下文,將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1主來()訴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屬于哪一種情況?將對應的答案序號填入題后括號內。 A省略句B倒裝句C判斷句1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 3何為割牛舍而又告之?()4葬以大夫禮()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點字詞的古今義。 1遷殿中丞

2、 古義:今義: 2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古義:今義: 3親黨皆絕之 古義:今義: 4由是搏擊豪強 古義:今義:六、翻譯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2 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七、閱讀理解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

3、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1本文節選自,作者脫脫是 代 家。2課文共五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為人的一個特點,請分別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點?第一段寫了什么事情?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點?

4、 第三段寫了什么事情?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點? 3本文刻畫人物運用了正面描寫何側面描寫相結合,概括敘述和具體記敘相結合的手法,請根據你的理解回答問題。課文第 、 、 、五段主要運用了正面描寫,第 段則穿插了側面描寫。從記敘的具體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寫得比較 ,第二、四、五段則較為 。4把下面的話翻譯成白話文,并談談你的理解。“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翻譯: 理解: 5本文第四段在寫法上,與其他幾段有什么不同?這樣寫好嗎?為什么? 6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關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間流傳的很多,你能舉出一兩個例子嗎? 7結合課文,你認為包拯是

5、一個怎樣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點? 8除了包拯,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清官?請任選其一,說說他的事跡,并談談你的感受。 參考答案:一、1但,只管;賣2不久3掌握,主持4僅僅5到6和7憎惡,討厭;追求。8大都二、1掌管,動詞;知道,動詞2那,代詞;他的,代詞三、1縣衙2包拯 四、1C2A3B4B五、1調動官職,指升官;搬遷2暗中行賄疏通關系;骨頭互相連接的地方 3親族,親戚;政黨 4代詞“此”;多作判斷動詞用六、1人們把包拯笑比作黃河清(一樣不可能)2(包拯)與人交往不隨意附合,不用虛假的言詞取悅于人。七、1宋史包拯傳,元,史學。2第一段:智服盜賊;為官機智。第三段:駁倒契丹,不辱使命;巧言善辯,捍衛

6、祖國。3一、二、三;具體;概括。4后世子孫做官,假如有人貪贓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這番話表明包拯為官清廉,剛正,克己奉公的精神。他不僅自己執法嚴峻,而且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義。5第四段是側面描寫。這樣寫從側面襯托包拯的執法嚴厲,為官剛正,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6鍘美案,貍貓換太子,陳州放糧,鍘包勉等。包拯是一個有智慧,有骨氣,愛國家,愛百姓,為官廉潔、剛正,執法嚴峻,鐵面無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7如海瑞,劉墉,紀曉嵐感受略。強項令復習資料一、閱讀理解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

7、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1將選段分為兩層,并概括大意。 2選段結尾引用“臥虎”“枹鼓不鳴董少平”的作用是什么? 3從湖陽公主的話里,你看出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你認為“強項令”的含義是什么? 5選段從哪些角度對董宣進行敘述和描寫?表現了董宣什

8、么樣的性格? 6光武帝對董宣的態度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你怎么看待他的這些變化?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1大言數主之失。2叱奴下車,因格殺之。3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4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5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三、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各句。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威不能行一令乎?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乃駐車叩馬請得自殺枹鼓不鳴董少平參考答案:一、1從開頭到“三十萬”為第一層,其余部分為第二層。一層:具體敘述董宣秉公執法、剛正不阿、不屈從于權貴的事。二層:概述并引證董宣的政績。2引用“臥虎”印證董宣執法嚴明、威猛;引用“枹鼓不鳴董少平”印證董

9、宣執法公正,地方安寧。3公主是一個無視法度、仗勢欺人的人。4剛直不阿、不枉法度 5語言、動作 執法如山,不屈從于權貴。6董宣以頭擊楹前,漢光武帝劉秀的態度:“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當董宣說完“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并“以頭擊楹,流血被面”時,漢光武帝劉秀改變主意,敕免董宣,并說“強項令出!”他變化的根本原因是董宣秉公執法、維護皇權的精誠之心征服了他。二、1數,數落,列舉。2格殺,打死。(格,擊,打。如“格斗”。)3被,蓋,蓋住。(這里“被”是動詞。)4據,按,撐。5妻子兒子(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三、用刀在地上畫一個圈,大聲數落公主的過失。陛下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

10、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董宣兩手(用力)撐著地,始終不肯低頭。威嚴不能施加給一個縣令嗎?攔住公主的車馬。 請求能夠自殺。 沒人擊鼓鳴冤的是董宣。文言文復習(一)文學常識及古詩文識記一、名句識記談笑有鴻儒, 。 出淤泥而不染, 。 ,悠然見南山。 海日生殘夜, 。 ,小橋流水人家。 河漢清且淺, 。 ,江入大荒流。 烽火連三月, 。忽如一夜春風來,。 稻花香里說豐年,。 ,草色遙看近卻無。 此中有真意, 。二、理解背誦陋室銘中寫環境清幽的句子是 黔之驢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此演化出來的成語有: 愛蓮說中表明蓮體態不俗的名句是: 。人們常用愛蓮說中的有關語句來比喻人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

11、又潔身自好的品質,這兩句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相類似的句子是: , 。雁門太守行中從視覺、聽覺的角度描寫戰斗驚心動魄的場面的詩句是: , 。飲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蘊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正因人被鎖,所以眼中之景均被鎖,以至于連“秋”都被鎖了。這種寫法體現在杜甫的春望則是: 迢迢牽牛星中,寫隔河相望卻不能互訴衷腸的詩句: , 。三、文學常識 陋室銘作者 ,字 , 代詩人。“銘”是古代一種文體,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 的文字。本文采用 寫法,借陋室表達了作者一種 節操和 的情趣。愛蓮說作者 , 代道州人, 家、學者,世人稱他 ;“

12、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 ,也可以 。本文運用 寫法,作者所托“物”是 ,所言之志是 強項令重點記敘了董宣 的事 ,突出了他 的精神。包拯選自 ,作者是史學家。作品突出了包拯 的性格特征。包拯,世人稱他 ,字 , 人。岳飛, 軍事家。字 ,民間流傳有 、 的故事。飲酒一詩的體裁是 詩,作者 ,他是 著名詩人,世人稱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選自 ,作者 是唐代文學家,也是 之一。雁門太守行作者,詩壇上稱之為“ ”天凈沙 秋思作者 是元代戲曲作家、 家。按生活朝代給“辛棄疾 岑參 馬致遠 范曄”排序: 。文言文復習(一)文學常識及古詩文識記答案一、名句識記往來無白丁濯清漣而不妖采菊東籬

13、下江春入舊年枯藤老樹昏鴉相去復幾許山隨平野盡家書抵萬金千樹萬樹梨花開聽取蛙聲一片天街小雨潤如酥欲辨已忘言二、理解背誦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黔驢之技,黔驢技窮,龐然大物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三、文學常識劉禹錫 夢得 唐 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 托物言志 高潔傲岸 安貧樂道周敦頤 宋 哲學 濂溪先生 用來記述事物 發表議論 托物言志 蓮 保持高潔品性,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格殺公主家奴,并拒絕“悔罪” 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秉公執法 宋史 包拯傳 脫脫 元代

14、 為官廉潔、剛正,執法嚴峻,鐵面無私,克己奉公南宋 鵬舉 “岳母刺字” “風波亭”五言律 陶淵明 東晉 靖節先生 昌黎先生集 韓愈 唐宋八大家 李賀 詩鬼 馬致遠 散曲 范曄 岑參 辛棄疾 馬致遠附錄: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風正一帆懸”以“一帆懸”之小景,寫出了 之風景的神韻,為后人所稱道。2、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得到人們的好評,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不少于20字)答案:1、兩岸闊(或: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

15、2、思念故鄉3、(以下任意一種均可)A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寫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來的變化;B、透露樂觀、積極、向上的感情;C、把“日”、“春”作為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位置加以強調;D、“生”、“入”用擬人的手法,更有情趣。文言文復習(二)重點字詞識記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德馨( ) 褻玩( ) 大塋( ) 案牘( ) 擄掠( ) 敦厚( ) 震栗( ) 敝車( )斂手( ) 留圉( ) 錦衾( ) 蹙額( ) 甚蕃( ) 淤泥( ) 隱逸( ) 契丹( )留圉( ) 驂乘( ) 箠殺( ) 鬻之( )數斛( ) 訟訴( ) 酥 ( ) 徙 ( )名姝( ) 濯 ( ) 擢 ( )

16、 迢 ( )2、同字辨析陶后鮮有聞( ) 獨愛菊 ( )屢見不鮮 ( ) 鰥寡孤獨( )水陸草木之花 ( ) 知天長縣(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亦知其名( )飛事親至孝( ) 亦知其名( )親為調藥 ( ) 不能名其一處( )3、古今異義(1)文叔為白衣時 古義: 今義: (2)后特征為洛陽令 古義: 今義: (3)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 古義: 今義: (4)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古義: 今義: 4、其它字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不得徑造庭下 無絲竹之亂耳 課將士注坡跳壕 無案牘之勞形 將軍角弓不得控 可愛者甚蕃 不偽辭色悅人 出淤泥而不染 衣素衣而

17、出 濯清漣而不妖 家書抵萬金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前守緣貢率取 重點字詞識記答案1、給下列加點字注意 (略)2、同字辨析(少;新鮮)(唯獨;老而無子)(的;無實義) (主持;知道)(父母;親自)(名字;說出)3、古今異義(1)古義:平民百姓 今義:白色的衣服(2)古義:特意征召 今義:特殊事例(3)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4)古義:暗中行賄、串通關系 今義:骨頭互相連通的地方(起關鍵作用的環節)4、其它字詞 (略)文言文復習(三)名篇精段閱讀一、閱讀強項令,然后做題。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

18、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在縣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詔遣

19、使者臨視,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帝傷之,曰:“董宣廉潔,死乃知之!”以宣嘗為二千石,賜艾綬,葬以大夫禮。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 宣不從,強使頓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 3、本文節選自 ,作者是南朝宋史學家 。4、本文贊揚了董宣 的精神,你知道歷史上還有哪位像他一樣的清官,寫出這位清官的名字。二、閱讀包拯節選,然后做題。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

20、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1、 解釋加點的詞。務敦厚: 未嘗不推以忠恕也 : 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使得至前陳曲直: 2、用原文詞語或語句填空包拯的性格是: 、 。包拯憎恨的是: 。文中表現包拯不屈從茍同、不結黨營私的句子是: 表現包拯生活節儉的句子是: 3、上文第一段重點寫了包拯的 、 的特點,穿插運用了 描寫;第二段重點寫了包拯的 的特點,主要運用了

21、描寫。4、文中寫“童稚婦女,亦知其名”“京師為之語曰”意在說明什么?5、把下列句子譯成白話文,并簡要說說這段話表現了包拯的什么品格。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譯成白話文: 包拯的品格: 三、比較閱讀愛蓮說和陋室銘,然后做題。甲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加點的“之”的用法與其它不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 B、蓮,花之君子者也C、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D、何陋之有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香遠益清( ) 濯清漣而不妖( )唯吾德馨( ) 無案牘之勞形(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乙文中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乙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談談自己的理解。 5、翻譯下面的句子。予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