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學(化學部分)復習講義專題4常見的酸和堿_第1頁
中考科學(化學部分)復習講義專題4常見的酸和堿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6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常見的酸和堿年 級:輔導科目科學課時數:3課 題常見的酸和堿教學目的教學內容1.酸和堿列舉常見的酸、堿的主要性質a概述酸、堿的共性,并說明原因b舉例說出常見的酸、堿的用途和對人類的影響a測定溶液的酸堿性,理解pH的含義b知道強酸、強堿的使用注意事項a2.中和反應知道中和反應的概念及實質a一、知識解讀:探索酸的性質一、 酸:酸是在水中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H)這一種粒子的一類物質酸的共同特點電離產生的陽離子都只有H二、酸堿指示劑1).定義:在酸或堿溶液里能顯示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2)常見的酸堿指示劑有: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3)作用:可以定性地測量溶液的酸堿性.4)常見的酸堿

2、指示劑變色情況指示劑酸性溶液(PH7)石蕊試液(紫色)紅色藍色酚酞試液(無色)無色紅色藍色石蕊試紙紅色不變色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藍色結論:pH試紙能顯示酸性的強弱,而酸堿指示劑則只能指示溶液是否顯酸性。2酸能使指示劑變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三、鹽酸的性質:【實驗探究1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 藍色;再逐滴滴入鹽酸,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由藍色逐漸變成紫色最后變成紅色HCI+NaOH = NaCI + H2O2【思考胃酸過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種叫“胃舒平”的藥片來治療,藥片的主要成份是氫氧化鋁,為什么能用它來治療胃酸過多呢?3 HCI + AI(O

3、H)3= AICI3+ 3H203【實驗探究2:】a、把雞蛋殼放入盛有鹽酸的試管中,將燃著的火柴伸入試管口,你看到什么現象?蛋殼表面產生氣泡,燃著的木條伸入后會熄滅2HCI + CaC03aCI2+ H2O + CO2?b、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產生的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2HCI + Na2CO=2NaCI + H20 + CO2?CQ2的檢驗:加鹽酸,能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Ca(OH)2+ CO2=CaCO3J +H2O【實驗探究3:a、向盛有一枚生銹的鐵釘的試管中加入鹽酸,振蕩,過會兒觀察現象?鐵銹消失,溶液變成黃色6HCI + Fe2Q3= 2FeCI3+3f

4、0b、向盛有少量氧化銅粉末的試管中加入鹽酸,微微加熱,觀察現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變成藍色2HCI + CuO = CuCI2+ H20【實驗探究4:A、情景和問題的提出稀鹽酸可以用于除鐵銹,可觀察到鐵銹逐漸溶解,溶液變成黃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zO + 6HCI = 2FeCI3+ 3 H2O??墒?,后來看到鐵表面有氣泡生成,而鐵銹中的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時卻沒 有氣體產生,那么這氣體是怎么來的?是什么?是否是鐵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呢?B、你的假設是:鐵等金屬能與酸反應產生氣體。C、 設計實驗:D實驗結論:鐵等金屬能跟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且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也說明了酸溶液能跟許多金屬反應產

5、生氫氣。鋅、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 + 2HCI = FeCI2+ H2?Zn + 2HCI = ZnCI2+ H2?E、應用:1、除銹:在用稀鹽酸除鐵銹時,酸不能太多,且放置時間也不能太長,不然稀鹽酸會繼續跟鐵反應。2、制取氫氣:實驗室中可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來制取氫氣。四、稀硫酸酸性實驗:實驗1:在盛鋅的試管中滴入稀硫酸,觀察現象?,F象:鋅粒表面產生大量氣泡。化學方程式:Zn + H2SQ= ZnSO + H2?實驗2:在盛有氧化銅的試管中滴入稀硫酸,觀察現象?,F象:黑色氧化銅溶解、消失,溶液變成藍色?;瘜W方程式:CuO + H2SQ = CuSO4+ H20實驗3在盛有氫氧化銅的

6、試管中滴入稀硫酸,觀察現象?,F象:藍色氫氧化銅溶解,溶液變成藍色。化學方程式:Cu(OH2+ H2SQ4= CuSO4+2 H2Q實驗4:在盛有無色氯化鋇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觀察現象。 現象:產生白色沉淀?;瘜W方程式:BaCI2+ H2SQ4= BaSO4J+ 2HCISQ2的檢驗方法:滴加硝酸鋇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檢驗C和SQ2時, 要加幾滴稀硝酸, 目的是 除去C02等雜質離子的干擾。 因為C02與AgNO或BaCI2溶液接觸時,也有白色沉淀ACO、4BaCO生成,但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如BaCO+2HN(3=Ba(NQ)2+CO?+H0Ag2CO+2HNG=2AgN

7、O+CO?+H2O而AgCI和BaSQ則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在檢驗時一定要加些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確認有CI或SO2:溶液有可能同時存在CI-和SQ2-時,先檢驗哪種離子?應該先檢驗SQ1 2 3 4,而且用Ba(NQ)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b溶液和鹽酸作試劑。且需將BaSQ沉淀濾去,再往濾液中加AgNQ溶液和稀硝酸檢驗CI-。因為硫酸銀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Q2-濃度較大,若先檢驗CI-,加入AgNQ溶液時,會生成ASQ(微溶)沉淀,而干擾CI-的檢驗。酸的共性(通性).1、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變紅,無色酚酞不變色。2、酸+金屬=鹽 + 氫氣3、酸 +金屬氧化物=鹽+ 水4、酸+ 堿

8、鹽 +水5、酸+ 鹽=新鹽+ 新酸探索堿的性質一. 什么是堿堿的涵義:堿是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QHT的化合物。二、堿的性質1.堿能跟酸堿指示劑反應2.堿能與酸反應實驗2氫氧化鈉溶液與酸反應1)、在2支分別盛有少量氫氧化鈉稀溶液的試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分別向2支試管里逐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邊滴邊振蕩,直到(紅色)剛好消失。這說明溶液的酸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變成中性2)、用滴管吸取反應后的溶液滴在蒸發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發皿上留下了什么? 白色的晶體?;瘜W方程式:NaQH + HCI=NaCI + H2。2NaQH + H2SQ4=NazSQ + 2H2。中和反應:2定

9、義:堿跟酸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3.中和反應的應用:農業上用熟石灰Ca(QH)2降低土壤的酸性,達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 石油工業上用氫氧化鈉NaQH中和過量的硫 酸H2SQ;醫學上用氫氧化鋁AI(QH)3中和過多的胃酸4中和反應的實質:實質是酸電離的H+與堿電離的QH結合成中性的水3、堿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實驗: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41)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5實驗1在四支盛有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再取兩片PH試紙,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

10、 再分別在試管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觀察顏色變化,現象填入下表中。結論: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變紅色【思考】:這里為什么要說成“堿溶液”,而不直接說成“堿”?因為有些堿不能溶于水,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由于不溶于水,它們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瘜W反應方程式:CO2+ Ca(OH)2= CaCO3J+出0這一反應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舅伎肌浚?).若要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可是它的反應方程式該如何寫?CQ + 2NaOH = Na2CO +H02).二氧化硫排入大氣有何危害?能污染大氣,硫酸工業排放的廢氣里含有二氧化硫氣體.如何除

11、去二氧化硫氣體呢?工業上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硫SQ+2NaOH=NaSO+H2O工業上常用堿溶液來吸收有毒的酸性氣體,如:H2S、SQ、HCl.【思考】:1)、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SiO2+2NaOH= NazSiO3+fO2)、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鈉溶液不能敞口放置,為什么?CO+2NaOH= NaaCO+HO4、堿能跟某些鹽反應實驗:1、在2支試管中分別注入23毫升氯化銅(CuCl2)溶液和氯化鐵(FeCI3)溶液,它們各顯什么顏色?氯化銅顯藍綠色,氯化鐵顯黃色。2、在上述2支試管中分別滴加1毫升氫氧化鈉(NaOH)溶液,試管中發生了什么變化

12、? 現象:盛氯化銅溶液的試管出現藍色絮狀沉淀;化學反應方程式:CuCl2+ 2NaOH = Cu(OH)2J+ 2NaCI盛氯化鐵溶液的試管出現紅褐色絮狀沉淀.化學反應方程式:FeCl3+ 3NaOH = Fe(OH)3J+ 3NaCI堿的通性1)、堿性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變藍,無色酚酞變紅2)、堿跟酸作用生成鹽和水,這種反應也叫中和反應。3)、非金屬氧化物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4)、鹽和堿反應生成另一種堿和另一種鹽以上堿的化學性質要注意哪些事項?只有可溶性堿才能滿足以上四條性質,難溶性堿只能滿足第2條第4條參加反應的鹽和堿必需都是可溶性的。三、堿的個性:1、氫氧化鈉(化學式:NaOH )俗名:燒堿、

13、火堿和苛性鈉實驗1:閱讀氫氧化鈉試劑瓶的標簽。用鑷子取出一小塊NaOH固體放在表面皿上。2讓學生觀察剛取出的NaOH顏色、狀態、表面干燥情況,放置幾分鐘后表面狀態有什么變化?白色固體、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6物質暴露在空氣中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的現象叫潮解可見:氫氧化鈉固體也可以作某些氣體(如氫氣、氧氣)的干燥劑。通過上述實驗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氫氧化鈉有哪些個性了嗎?3將玻璃皿中的NaOH移入試管中,加入少量水(3毫升左右),用手觸摸試管底部,注意溫度有什么變化。極易溶于2)將得到的溶液抹在紙上,過一會兒觀察到什么現象?具有強烈的腐蝕性5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燒堿溶液的試管

14、中,加熱煮沸后觀察現象:兔毛溶解,羊毛在堿性條件下易發生水解即不耐堿。氫氧化鈉個性:1NaOH是一種白色固體,2NaOH暴露在空氣中易潮解。3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4具有強烈的腐蝕性 ,能溶解有機物,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5堿的水溶液有滑膩感。【思考】:1、 實驗室的氫氧化鈉應該如何保存?為什么?實驗室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因為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不僅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還易跟空 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2、 氫氧化鈉固體具有易潮解的性質,你覺得在這方面應有什么用途?而在使用時又應注意什么?實驗室根據氫氧化鈉易潮解的性質,常用它來作干燥劑。但它不能干燥酸性類氣體,如:

15、CQ、SO、HS、HCl.二、氫氧化鈣:化學式: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漿、石灰乳實驗2: (1)、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入鹽酸和稀硫酸溶液,觀察有什么變化發生?Ca(OH )2+ 2HCI=Ca Cl2+2H2OCa(OH )2+ H2SQ=Ca SO4+2H2O(2) 在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有何變化? 產生白色沉淀和紅褐色沉淀化學反應方程式:Ca(OH )2+ Na2CO = CaCOsJ+2NaOH3Ca(OH )2+ 2Fe Cl3=2Fe(OH)3J+3CaCb氫氧化鈣個性:1) Ca(OH)2是一種白色粉末固體,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稱石灰水.2)

16、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蝕性.3) Ca(OH)2具有堿的共性??键c清單練習:一、常見的酸1、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各寫一個)(1)酸與活潑金屬反應:(2)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3)酸與堿反應:(4)酸與碳酸鹽反應:(5)酸與其他鹽反應:2、 濃硫酸具有 脫水 性,它能奪取紙張、木材、布料、皮膚(都由碳、氫、氧等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里的氫氧兩 種元素,生成黑色的炭。濃硫酸還具有吸水 性,可用干燥劑。3、 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 沿器壁慢慢注入 水 里,并不斷 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4、 常見的酸除鹽酸、硫酸外,還有硝酸等,生活中常見的酸有:食醋中含有醋酸,檸檬等水果中含

17、有 檸檬酸 鉛蓄電池中含有硫酸。5、 用稀硫酸或稀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為Fe2Q+3HSO=Fe2(SO4)3+3HO。7二、常見的堿1、NaOH固體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時并放出大量的熱, 其水溶液有滑膩感, 廣泛用于肥皂、 石油、 造紙、 紡織、印染等工業。NaOH有強烈的腐蝕性 。2、 氫氧化鈣可由生石灰與水反應制得,其化學方程式為CaO+HO=Ca(OH2,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致使水沸 騰。Ca(0H)2也有腐蝕 性。3、常見的堿除NaOH和Ca(OH)2外,還有KOH氨水 等。4、寫出堿溶液與非金屬氧化物、酸、某些鹽反應的一個化學方程式。(1)(2)(3)三、中和反應、PH1、 近

18、年來,由于空氣污染形成酸雨,導致一些地方土壤呈酸性,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應用適量的氫氧化鈣 來 中和土壤的酸性。2、 硫酸廠的廢水,可用 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Ca(OHHHSO=2HO+CaSOJ。3、 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當PH7時,溶液呈 堿 性。4、 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試紙,其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 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溶液的PH5、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小于5.6。二、命題規律:1、考查內容:本專題是初中化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所在。內容包括:(1)濃鹽酸

19、、濃硫酸的物理性質,鹽酸、硫酸的化學性質,如2011北京卷30題。(2)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化學性質如2011南京卷28題。(3)溶液的酸堿性、PH的測定,如2011河北卷第7題。(4)中和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反應現象、能量的變化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都是主干知識。2、 題型賦分: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推斷題、實驗探究題,分值在8-10分。3、能力層級:本專題考查學生對物質個性與共性的分析歸納能力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屬于理 解層面,難度中檔以上。4、考查形式:對溶液酸堿性會以實際生活中的物質為例,對酸堿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會以網絡的圖形式,考查學生 對知識的熟悉掌握程度和靈

20、活運用能力。命題趨勢:1、熱點預測:2012年中考對本專題內容的涉及可能會進一小深入,題型會穩中求變,也可能在實驗探究題中加深。2、趨勢分析:內容會更多地滲透與生產、生活密切聯系的化學知識,在日常學習中應多關注、勤思考。三、例題賞析:例1、下列關于酸、堿、鹽組成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酸、堿、鹽都一定含有氧元素B、堿一定含有氧元素,鹽不一定含氧元素C、酸一定含有氫元素,鹽一定不含有氫元素D、鹽一定含有金屬元素,堿一定不含有金屬元素考點:氧化物、酸、堿和鹽的概念;物質的元素組成專題:物質的分類.分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是酸,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是堿,由金

21、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屬于鹽.解答:A、堿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酸和鹽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錯誤;B、堿一定含有氧元素,鹽不一定含氧元素正確;C、酸一定含有氫元素,鹽中可能含有氫元素,例如硫酸氫鈉屬于鹽,其中含有氫元素錯誤;D、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例如碳酸氫銨屬于鹽,其中不含有金屬元素;堿中可能含有金屬元素,例如氫氧化鈉 屬于堿,其中含有金屬8元素-鈉元素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分類,解答時要分析物質的陰陽離子組成,然后再根據酸堿鹽概念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例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以下的PH值均在通常情況下測定)()A、PH 7D、 將40gNaOH固體加入1

22、00g49%的硫酸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 7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溶液的稀釋專題:實驗性簡答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分析:A、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稱為酸雨;B、氫氧化鈉溶液的PH大于7,水的PH等于7;C、碳酸鈉溶液的PH大于7,氯化鈣溶液的PH等于7;D、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根據剩余的物質確定溶液的PH大小解答:解:A、PH小于5.6的雨水才是酸雨,此項錯 誤;B、 向堿溶液中加水,溶液的PH會逐漸變小,直至接近7,此項錯誤;C、 堿性溶液和中性溶液混合后,其PH大于7,此項正確;D、設40g氫氧化鈉能和質量為x的硫酸反應2NaOH+H2SO4Na

23、2SO4+2H2O409840g x40/98=40g/xx=49g100g49%的硫酸含溶質正好49g,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溶液呈中性,PH=7,故此項錯誤.故選C點評:分清溶液PH的變化規律,向酸中加堿,溶液的PH增大,向堿中加酸,溶液的PH減小.例3、(2009?黃岡)下列各組物質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CI、HCI、MgSO4 Cu(NO3 2B、AgNO3 NaCI、Mg(NO3 2、NaOHC、Ca(OH 2、NaNO3 Na2CO3 NH4ClD、HCI、K2SO4 NaOH NaNO3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與實質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24、分析: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能結合成水、氣體或沉淀,則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反之,不能結合成水、氣體或沉 淀,則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解答:A中物質之間不能結合成水、氣體或沉淀,則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確.B中AgNO3 NaCI能結合生成AgCI沉淀,Mg(NO3 2、NaOH結合生成氫氧化鎂沉淀,不能共存,故B錯誤.C中Ca( OH 2、Na2CO3能結合成CaCO3沉淀,Ca(OH 2、NH4CI能結合生成一水和氨,不能共存,故C錯誤.D中HCI、NaOH能結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故D錯誤.故選A.點評:應熟練掌握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能利用條件判斷反應的發生及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的問

25、題.練習:下列各組中的物質,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NO3 NaCI、NaOH B KOH Na2CO3 HCIC KNO3 NaOH FeC13 D、AgNO3 BaC12 HNO39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專題:實驗性簡答題.分析:A、根據三種物質之間不會反應進行分析,B、根據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會生成水進行分析,C、 根據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會生成沉淀進行分析,D、 根據氯化銀沉淀不溶于硝酸進行分析.解答:A、選項中的三種之間不會反應,不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故A正確,B、 碳酸根離子和氫離子會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Na2CO3+2HCI=2NaCI+CO2+H2C不能共存,故B

26、錯誤,C、 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會生成氫氧化鐵沉淀,不能共存,FeCI3+3NaOH=Fe(OH 3J+3NaCI,故C錯誤,D、 銀離子和氯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氯化銀不溶于硝酸,2AgNO3+BaCI2=2AgCj+Ba(N03 2,故D錯誤, 故選A.點評:此題考查的是酸堿鹽化學性質的綜合應用能力解此題的關鍵是:若在溶液中能相互反應的物質則不能共存.例4、下列物質的轉變,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CuS Cu(OH 2 B、K2SO4 KOHC FeCI3 Fe(NO3 3 D、CaCOSCaCI2考點: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專題:常見的鹽化學肥料.分析:“一步實現”即只發生一次反應就可完成的轉

27、變可根據源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律、或目標物質的制取方法, 分析轉化過程所發生的反應,判斷轉變是否可一步實現.解答:A、CuOSCu(OH 2,根據可溶性堿可由對應的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而得到,而氫氧化銅不溶于水不能由氧化 銅與水反應直接轉變而成,轉變不能一步實現,故A正確;B、K2SOSKOH硫酸鉀與氫氧化鋇反應可生成氫氧化鉀和硫酸鋇沉淀,轉變可一步實現,故B不正確;C、FeCI3SFe(NO3 3,氯化鐵與硝酸銀反應可生成硝酸鐵和氯化銀沉淀,轉變可一步實現;故C不正確;D、CaCOSCaCI2,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轉化可一步實現;故D不正確;故選A.點評:此類問題涉及的物質

28、較多,因而解決難度較大, 熟練掌握物質的性質或物質的變化規律,是解答此類問題的知識基礎.練習: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COSCaCO3 B NaNOSNaCIC、NaOISNa2SO3 D CuCI2SCu考點: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專題:物質的制備;金屬與金屬材 料;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常見的堿 堿的通性;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分析:根據題意,一步反應實現即源物質只發生一個反應即可轉化為目標物質,根據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律,分析變化能否只通過一個反應而實現.解答:A、可以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一步制得,所以正確.B、Na

29、NOSNaCI,因為NaNO沖鈉鹽和硝酸鹽都是可溶性鹽,無法通過復分解反應制得,所以錯誤.C、 可以將二氧化硫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一步制得,所以正確.D、 銅是不活潑金屬,可以用活潑金屬如鐵和氯化銅溶液反應制得,正確.故選B點評:熟練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與變化規律,是解答此類問題的基本的知識基礎.四、同步專題練習:1、物質的性質決定其保存方法固體氫氧化鈉具有以下性質:白色固體;有腐蝕性;易吸收水分;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由此可知,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B、C、D、考點: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專題:常見的堿堿的通性.分析:固體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且能與空氣中的二氧

30、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利用這些知識對相關性質進行分析可解決此題.解答:由于固體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且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所以固體氫氧化10鈉必須密封保存,以防止其變質,因此相關的性質主要是潮解及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選D.點評:此題是對固體燒堿的考查,解決的重點是能夠對燒堿的變質特性有所了解,能知道其變化的實質,屬常規性基礎知識考查的題目.2、 下列物質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由于化學變化的原因質量發生改變的是()A、濃鹽酸B、濃硫酸C氫氧化鈉固體D、濃硝酸考點:空氣中常見酸堿鹽的質量或性質變化及貯存法;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常見 儀器及

31、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分析:會變質即發生了化學變化,也就是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了化學反應.利用這一知識分析解決即可.解答:濃硫酸在空氣中吸水但不發生化學變化,濃鹽酸與硝酸均具有揮發性不發生化學變化,而氫氧化鈉溶液在空氣中會與二氧化碳反應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質量增加.故選C點評:此題是對一些常見物質性質的考查,解決的關鍵是能對幾種物質在空氣中發生的化學變化有所了解,屬基礎性知識考查題.3、 如圖中“”表示人體的一些體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值范圍,據此判斷其中酸性最強的是()A、血漿B、唾液C、胃液D、尿液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

32、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隨著PH的減小酸性增強.解答:解:血漿的PH大于7,顯堿性;唾液的PH接近7,顯中性或弱酸性; 胃液的PH在1左右,顯酸性并且酸性較強;尿液的PH在5-8之間,顯弱酸性或顯中性或顯弱堿性.故選C.點評:解答本題要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根據具體物質的水溶液的酸堿性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4、往滴有石蕊試液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振蕩,一直加至氫氧化鈉溶液過量,可觀察到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A、紅-藍紫B、紅-紫-藍C、藍-紫紅D、藍-紅-紫考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堿指示

33、劑的使用;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分析: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 遇堿溶液變藍色.向酸中加堿,其變化是酸性中性堿性. 解答:解:滴有石蕊試液的稀鹽酸呈紅色, 向其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 稀鹽酸的酸性減弱,當酸堿正好中和時, 溶液呈中性,此時石蕊試液呈紫色,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呈堿性,石蕊試液變藍色.故選B.點評:本題通過酸堿中和反應中溶液酸堿性的改變來考查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因此要熟記指示劑遇酸堿的顏色變化.5、 下列各物質中加入稀硫酸后,有沉淀生成的是()A、碳酸鉀溶液B、石蕊溶液C、硝酸鋇溶液D、氫氧化鈉溶液考點:反應現象和本質的聯系.11分析:可以根據物質之

34、間相互作用時的實驗現象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A、稀硫酸和硫酸鉀不反應.B、稀硫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C、 稀硫酸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D、 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但是無明顯現象.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斷物質混合時的實驗現象方面的問題.6、圖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鄰兩物質相互混合過程中溶液酸堿度的變化,其中可能得圖2所示變化關系的是()圖 1A、甲B、乙C、丙D考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專題:學科交叉型;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右圖而可以看出該反應是堿性溶液與酸性溶液相互結合至恰好反應,此時PH等于7,再滴加酸液溶液

35、會顯酸性,PH小于7,利用這一過程對圖一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在圖二中根據PH的變化情況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堿的溶液加酸后的過程,在圖一 中只有氫氧化鈣與硫酸的反應正好符合.故選D點評:此題是一道反應與圖示的結合題,解題的關鍵是對圖二PH的分析,找到反應物的PH特點,進而作出判斷.Na:COj甲T乙內12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方面的 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8、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A、反應結束時溶液的pH=7B、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C、

36、 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 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0H第合生成H2O分子考點: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專題:微觀粒子模擬圖型. 分析: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水分子,鹽酸中含有氫離子、氯離子和水分子,氫氧化鈉和鹽酸的 反應為中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離子和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分子.解答:A、酸堿中和生成鹽和水,溶液呈中性,故A正確;B、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故B正確;C、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水分子,故C錯誤;D、 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反應為中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

37、酸中的氫離子和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分子,故D正確,故選C.(65-7.5)恢用水A、(4.0-4.4)番茄汁(2 0-3.0)檸樣汁頤體肥呈C考點: 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分析: 當溶液的PH等于飲用水的番茄汁的檸檬汁的A、B、C、PH小于7,PH小于7,PH小于7,、D、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解答:解: 呈酸性故選項錯誤;呈酸性故選項錯誤; 呈酸性故選項錯誤;液體肥皂的PH大于乙呈堿性.故選項正確., 定呈堿性的是(7、(2010?北京)13點評:本題以微觀粒子的形式考查了酸堿中和反應,完成此題,可以

38、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9、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發明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的三位科學家.綠色熒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堿的性質)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質).則綠色熒光蛋白具有的性質是()A、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B、只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與鹽酸反應C、 只能與鹽酸反應,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D、 既不能與鹽酸反應,又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考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酸和堿一定能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具有堿性的物質一定能與酸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同理具有酸性的物質也一定能有堿性物質發生反應.解答:由于綠色熒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堿的性質

39、,所以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含有羧基,具有酸的性質,所 以能與堿發生中和反應.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和堿的反應,從而多方面理解酸和堿反應的實質.10、欲鑒別澄清石灰水、稀硫酸和蒸餾水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液體.提供的試劑有:無色酚酞試液;紫色石蕊試紙;Na2C0豁液;只用一種一次就可將三瓶液體鑒別出來的試劑是()A、只有B、或C、只有D、 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物質的鑒別題.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無色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為紅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為無色,紫色石蕊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為藍色,在酸性溶液中為紅色,在中性溶液中為紫色,碳酸鈉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能與

40、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解答:石灰水為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硫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蒸餾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使用酚酞不能一次鑒別,故不對,紫色石蕊試液在氫氧化鈣溶液中為藍色,在硫酸溶液中為紅色,在蒸餾水溶液中為紫色,現象不同,使用紫色石蕊試液可以一次性鑒別,故正確,碳酸鈉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能與 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與蒸餾水混合無現象,現象不同,使用碳酸鈉溶液能一次鑒別,故正確,觀察選項, 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鑒別,完成此題,可以依據物質的性質差異進行.11、 某學?;瘜W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的水樣,用PH計(測PH的儀器

41、)每隔10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表所示,其中雨水酸性最強的時刻是:()測定時間9:00 9:10 9:20 9:30PH 4.95 4.94 4.86 4.85A9:00 B、9:10 C、9:20 D、9:30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隨著pH的減小酸性增強.解答:解:在測定時間內,9:30時的pH最小,酸性最強.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根據具體物質的水溶液的酸堿性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

42、出正確的結論.12、下列各組物質中,能相互反應且反應類型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A、鋅和稀鹽酸B、二氧化碳和水C、氫氧化鈉和稀硫酸D、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鉀溶液考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復分解反應是化合物與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化 合物與化合物,且生成物14中有水、氣體或沉淀時反應才發生.解答:A、鋅是單質,鋅和稀鹽酸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屬于置換反應,故A錯誤;B、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屬于化合反應,故B錯誤;C、 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和條件,屬于復分解反應,故C正確;D、 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鉀溶液相互交換沒有水、氣體或沉淀生成,

43、則不發生反應,故D錯誤; 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反應類型的判斷及利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來判斷反應能否發生,學生應理解不同反應類型的判斷,熟練應用物質的種類和數目來分析反應類型13、 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mL稀鹽酸,并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如果分別不斷加入下列物質直至過量,其中能使溶液顯紅色的是()A、CuO B、CaCO3 C、NaOH D、Fe考點:酸的化學性質;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酸可以和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堿、鹽、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酚酞是酸堿指示劑的一種,與酸不變色,與堿變紅色,可以用來鑒別酸堿.解答:A、加入CuO發生反應CuO+2HCI=CuC

44、I2+H2O生成物不呈堿性,不會是酚酞變紅,過量不溶于水,所以A不正確.B、加入CaCO3發生反應CaCO3+2HCI=CaCI2+CO2+H2Q生成物不呈堿性,不會是酚酞變紅,過量不溶于水,所以B不正確.C、 加入NaOH發生反應NaOH+HCI=NaCI+H2O加過量,由于NaOH呈堿性,可以使酚酞變紅,所以C正確.D、 加入Fe,發生反應Fe+2HCI=FeCI2+H2f,生成物不呈堿性,不會是酚酞變紅,過量不溶于水,所以D不正確. 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酸堿性的判斷及酚酞在酸堿性不同的溶液中顏色的變化.利用酸堿指示劑對酸堿鹽進行區別是中考中一個重點,所以對指示劑在不同酸堿環境中

45、的顏色要進行區分記憶.14、 用一種試劑一次就能將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三種無色溶液區別開來的是()A、無色酚酞試液B、二氧化碳氣體C、碳酸鈉溶液D、氯化鋇溶液考點:堿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的鑒別、推斷.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用一種試劑把三種溶液區分開,必須要有三種不同的現象才行,因此應選擇一種至少能夠和這三種溶液中的兩種發生反應且都有明顯現象的物質;由于這三種溶液中有兩種是堿溶液,因此不能選用酸堿指示劑;二氧化碳雖然和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都能發生化學反應,但只有澄清石灰水有明顯的實驗現象;碳酸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鹽酸反應都有明顯的現象;而氯化鋇溶液和這三種溶

46、液都不反應.解答:A、由于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都能使無色酚酞變紅,故A錯誤;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和氫氧化鈉溶液也能反應但沒有明顯的實驗現象,故B錯誤;C、 碳酸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應有沉淀生成,和稀鹽酸反應有氣泡產生,故C正確;D、 氯化鋇溶液和這三種溶液都不反應,故D錯誤; 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利用物質間的化學反應來鑒別物質,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的掌握.15、 我市撈刀河某化工廠發生硫酸泄漏事件.為了減少硫酸對環境的污染,有關部門采取了緊急措施,在泄漏的硫酸上面噴灑了一種化學試劑,你認為這種試劑是()A、熟石灰B、硫酸銅C、食鹽D、干冰考點:中和反應及

47、其應用.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已知硫酸為酸,而為了減少硫酸對環境的污染,則用堿進行中和硫酸,而使用廉價易得的堿為氫氧化鈣.解答:為了減少硫酸對環境的污染,應噴灑堿性物質,而使用廉價易得的堿為氫氧化鈣,利用酸堿中和減少污染. 故選A.點評:通過中和反應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實踐的能力;通過中和反應和在生活的應用的學習,強化學生學已致用的意識和熱愛化學的情感.1516、 把一瓶稀鹽酸平均分成兩份裝在甲、乙兩個燒杯中,把等質量的碳酸鎂和碳酸鈉粉末分別放入甲、乙兩個燒杯中,待反應停止后發現:甲燒杯中碳酸鎂有剩余,乙燒杯中碳酸鈉全部消失.根據該現象分析,下列

48、結論可能正確的是( )A、甲燒杯產生的氣體多B乙燒杯產生的氣體多C甲、乙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氣體一樣多D無法判斷考點: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碳酸鈣;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專題:常見的鹽化學肥料.分析:根據反應方程式:MgCO3+2HCI=MgCI2+H2O+CO2847344Na2CO3+2HCI=2NaCI+H2O+CO21067344一種情況:碳酸鎂有剩余,則產生二氧化碳的量都是根據鹽酸來算,所以此時兩者的二氧化碳量一樣;另一種情況:鹽酸對于碳酸鈉來說過量,對于碳酸鎂來說不足,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設碳酸鎂和碳酸鈉的質量都是xMgCO3+2HCI=MgCI2+H2O+CO284734416x 7

49、3x/8411x/21Na2C03+2HCI=2NaCI+H20+CO21067344x 73x/10622x/53根據題意:反應結束,碳酸鎂有剩余,碳酸鈉消失;說明鹽酸的質量在73X/10673x/84之間,若鹽酸質量剛好為73X/106時,則產生二氧化碳的量都是根據鹽酸來算,算出來二氧化碳的質量都是22x53;所以此時兩者的二氧化碳量一樣;而另一種情況就是鹽酸對于碳酸鈉來說過量,對于碳酸鎂來說不足,即鹽酸的質量在73X/10673X/84之間,設極度接近73/84X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酸鎂就是11x/21,碳酸鈉是22X/53,而是11X/2122X/53,所以此時甲燒杯二氧化碳多;故選AC

50、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完全反應和不完全反應的概念的區別,以及運用知識進行推斷的能力學生需全面分析, 才能正確選擇.17、在含有H2S04勺CuS0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發現有固體剩余.則下面的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含有FeS04B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沒有CuS04C、 剩余固體物質中一定不含FeD、 剩余固體的質量一定增加 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前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生成的銅不與硫酸反應.解答: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氫銅,在含

51、有H2S04勺CuS0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亞鐵,A正確,鐵的量不確定,與硫酸銅和硫酸反應的程度也不能確定,故硫酸銅和硫酸以及鐵是否含有無法確定,故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進行.18、向裝有一定量Ba(OH 2溶液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入稀H2SO4至過量,有關溶液pH和滴入稀H2SO4體積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專題:閱讀理解類簡答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利用堿的溶液PH

52、大于7,中性等于7,酸性小于7的知識,分析反應發生的過程,反應過程是氫氧化鋇溶液溶 液呈堿性,隨著酸的滴加堿性會不斷減弱,至恰好反應PH等于7,再滴加酸時溶液會呈酸性,PH小于7.解答:因為堿的溶液PH大于7,中性等于乙酸性小于7,反應過程是氫氧化鋇溶液溶液呈堿性,隨著酸的滴加堿性 會不斷減弱,至恰好反應PH等于7,再滴加酸時溶液會呈酸性,PH小于7.故選D點評:此題是對酸堿度的考核,解題的依據是利用溶液的酸堿度并結合中和反應的發生過程對題目進行分析判斷.pHVH3SO+B、C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V圧S3V HSO.V HiSO1719、只用一種試劑,對下列物質的鑒別不能實現的是()A、NaO

53、H NaCI、CaCO3三種固體B、NaOH NaCI、HCI三種溶液C、CaCI2、BaCI2、HCI三種溶液D、CuO木炭、Fe3O4三種粉末考點:酸、堿、鹽的鑒別;酸的化學性質專題:物質的鑒別題.分析:ANaOH溶于水,放熱,用手摸燒杯壁,會感覺到熱;NaCI易溶于水,無現象;CaCO3難溶于水,會有渾濁現象.B、NaOH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NaCI溶液呈中性、HCI溶液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任取一種不能使酚酞變色的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能使紅色褪去的是HCI溶液,反之,就是NaCI溶液.C、CaCI2、BaCI2溶液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無法區別.D、C

54、uO與鹽酸反應,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木炭不與鹽酸反應,Fe3O4與鹽酸發生反應Fe3O4+8HCI=2FeCI3+FeCI2+4H2O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黃綠色.解答:A、用水作溶劑,溶液溫度升高的是NaOH液體呈混濁的是CaCO3溶液無現象的是NaCI,A中物質能用水鑒別出;B、分別取三種物溶液少許,分別加入酚酞試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的是NaOH溶液,任取一種不能使酚酞變色的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能使紅色褪去的是HCI溶液,反之,就是NaCI溶液.B中物質能用酚酞鑒別出;C、分別取三種溶液少許,加入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的是HCI溶液,CaCI2、BaCI2溶液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

55、白色沉淀,無法區別.C中物質不能用碳酸鈉溶液鑒別出;D、分別取三種粉末少許,分別加入鹽酸溶液,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的是CuO不反應的是木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黃綠色為Fe3O4, D中物質能用鹽酸溶液鑒別出.故選C點評:本題重點考查了常見的堿、鹽的溶解性規律,酸堿指示劑遇到酸堿的變色現象,酸、堿、鹽的相互反應的不同 現象,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的不同現象.二、非選擇題1、 如圖化學反應的溶液顏色變化體現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學”,請回答:(1) 溶液X是酸(填“酸”、“堿”、“鹽”),試劑A的名稱是紫色石蕊試液.(2) 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則B的化學式為Fe2O3.(3)若X是稀鹽酸,C是單

56、質,則C的名稱是 鐵.(4)若X是稀硫酸,D是堿,則X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C(OH 2CuSO4+2H2O2、 現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銅、氧化鐵、稀硫酸五種物質,它們之間發生的反應,可用“A+4C+D表示.(1)若A為單質,A與B在高溫下反應,可觀察到固體粉末由黑色逐漸變紅,則B是氧化銅,其反應類型為置換反 應.(2)若A為氣體化合物,A與B在高溫下反應,可觀察到固體粉末由紅色逐漸變黑,則B是氧化鐵.(3)若A溶液pHv7,A與B在常溫下反應,可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則A與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SO4 3+3H2O其反應類型為復分解反應.考點:

57、反應現象和本質的聯系;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碳、一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酸的化學性質;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1)氧化銅和木炭在高溫條件下能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可以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判斷反應類型;(2) 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18(3)稀硫酸屬于酸,PH小于7,能和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可以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判斷反應類型.解答:(1)木炭屬于單質,氧化銅是黑色固體,氧化銅和木炭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時,可以觀察到固體粉末由黑色逐漸變紅,木炭和木炭在高溫條件下能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

58、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填:氧化銅;置換反應.(2) 一氧化碳為為氣體化合物,氧化鐵是紅色固體,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鐵反應時可以觀察到固體粉末由紅色逐漸變 黑故填:氧化鐵.(3)稀硫酸屬于酸,PH小于7,能和氧化鐵反應生成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S04 3+3H2O反應過程中,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了另外兩種新的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故填:復分解反應.點評:解答本題要掌握各種物質的性質和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且能夠根據化學方程式正確的判斷反應類型.3、如圖所示,某興趣學習小組的同學根據“上下相鄰的物質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且左邊上下

59、相鄰物質間反應均有 氣體產生”的游戲規則,以玩“蓋房子”的游戲方式來學習幾種重要物質之間的有關知識.舔鹽酸氯TU匕鵬辭液(1)請根據上述游戲規則從Cu C02 CuS04溶液、Na2 C03,溶液四種物質中選出適合圖中、三處位置的 物質:CuS04Na2CO3C02(2)向盛有物質的錐形瓶里先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再滴人物質并振蕩,至溶液剛好褪成無色時,溶液的pH=7.(3)物質和物質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0H+CuS04Cu(0H 2J+Na2S04.考點:酸的化學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物質的變化與性質.分析:(1)依據上下相鄰的物質間均可

60、發生化學反應,且左邊上下相鄰物質間反應均有氣體產生”的原則,結合復分 解反應的發生條件,以及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反應規律解決此題.(2)氫氧化鈉溶液滴加酚酞變紅,在滴入鹽酸后至無色堿液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3)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的藍色沉淀和硫酸鈉.解答:(1)由于上下之間能發生反應上面是鐵,則在Cu C02 CuS04溶液、Na2 C03中只能是硫酸銅能與之發生反應;發生反應時會生成氣體,所以是碳酸鈉,能反應時,只能是C02與氫氧化碳的反應.(2)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在滴入鹽酸后至無色,也就是堿液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溶液 呈中性,PH=7.(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