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復習資料(“”為購買資料中有的內容)一、名詞解釋:1、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含義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的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2、形成性評價是在實施活動方案的過程中,對活動各要素及其相關因素的合理性、適宜性、協調性進行檢核。(P5)3、終結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方案實施告一個段落以后,對活動進行綜合性的檢核。(P5)4、幼兒園教育活動計劃涵義由幼兒園依據幼兒教育目標和幼兒園課程標準,有計劃地、系統地設計、組織和安排各類教育活動。5、幼兒園活動內容指為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要求兒童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6、預設性教育活動是指由教師根據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的特點預先設
2、定的活動。(P7)7、生成性教育活動是指由教師創設環境,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然后生成主題的活動。(P7)8、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述是指在教師或者成人的指導下,通過兒童自身對客觀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感知、操作與探究,積累數學方面的感性經驗,構建初步的數學概念,掌握簡單的數學學習方法,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9、集合將具有某種相同屬性的一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元素:集合中的每一個對象。)10、感知集合教育(感知集合概念)是指在不教給集合術語的前提下,讓兒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學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集合中元素的數量,并將有關集合、子集及其關系的一些思想滲透到整個數學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中去。(P16
3、)11、分類將具有某一共同屬性(特征)的物體歸并在一起。(P16)12、計數活動(計數活動的涵義)就是將具體集合中的元素與自然數列里從“1”開始的自然數直接建立起一一對應關系。(P18)13、動作水平的加減將實物、圖片等物品合并或分開進行加減運算。(P20)14、表象水平的加減可脫離直觀材料,依靠頭腦中物體的表象進行加減運算。15、概念水平的加減依靠抽象的符號進行加減運算。16、考“自然測量”的涵義利用自然物,如筆、小棒、繩子、手、腳步、小碗等作為測量工具,進行直接測量的方法。17、考正式的數學教育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全體幼兒開展的數學教育活動。通過幼兒自身的參與,學習初步數學概念并發
4、展思維能力的一種專項活動。18、非正式的數學教育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各種數學活動的學具、玩具,讓幼兒通過自主選擇,自由進行的數學學習活動。19、歸納法在幼兒已有知識基礎上,運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簡單的本質特征或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P25)20、操作法是指提供給兒童適合的材料、教具、環境、讓兒童在自己擺弄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和邏輯知識的一種方法。21、“系列層次活動”是以一個音樂活動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樂曲、一種節奏、一種舞步、一個音樂游戲或一種音樂知識技能等)為基礎而設計的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活動結構系列。22、韻律活動隨著音樂進行的身體動作
5、活動。23、邀請舞是孩子喜愛的一種舞蹈形式。24、“預知學習”是一種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兒童將原有的知識、技能(即兒童已預知的經驗)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的特殊的學習方法。“預知學習”是采用引導探索創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5、“整體感知”方法是指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利用音樂形式結構本身的整體統一性和整體協調性,從整體入手引導兒童感知、體驗并表現音樂的一種方法。26、“多通道參與”的方法是指在音樂活動中調動兒童的多種感覺器官(如聽覺、視覺、運動覺、言語知覺等)協同參與,以更好的豐富和強化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體驗并享受音樂藝術的美。27、科學的定義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是社會實踐經驗的
6、總結,并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28、技術的定義技術是為某一目的共同協作組成的各種工具和規則體系。29、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指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P45)30、科學經驗是學前兒童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通過他們的親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覺器官直接接觸周圍世界所獲取的具體事實的第一手的經驗。(P48)31、初級的科學概念是兒童在感知和經驗表象的基礎上,對同類事物的外在的、明顯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種概括化的表象。(P48)32、觀察的方法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啟發學前兒童運用多種感官,
7、去感知客觀世界的實物與現象,使之獲得具體的印象,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涵義的一種方法。33、小實驗的方法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教師或幼兒利用一些材料、儀器或設備,通過簡單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加以驗證的一種方法。34、教師演示實驗是由教師操作實驗的全過程,學前兒童觀察實驗的過程、現象、變化和結果的一種形式。35、教師演示實驗特點實驗難度較大;學前兒童操作困難;所需儀器設備條件不足。36、兒童操作實驗是由學前兒童親自動手操作,參加實驗的全過程。主要用于操作比較容易簡單,帶有游戲性質的實驗。37、學前兒童的科學游戲是運用自然物質材料和有關的圖片、玩具等物品,進行帶有游戲性質的操作活動,是對學
8、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38、早期科學閱讀是指學前兒童通過閱讀寓有科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故事、兒歌、謎語等,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39、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是研究兒童語言發生發展的現象、規律及其訓練和教育的一門科學,是學前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門應用性學科。(P64)40、幼兒語言教育的社會交際價值語言是人們認識和交際的工具,對于嬰幼兒來講,他們很早就有交際的需要,在前言語階段表現為一種“交流意識”和“應答意識”,而隨著語言的獲得,幼兒便開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語言來調節自己的動作和行為,用語言來認識整個世界。(P65)41、幼兒語言教育的發展價值兒童獲得語言,被稱為兒童社會化發展歷
9、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對兒童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P66)42、幼兒語言教育目標具體內容是對某一時期幼兒語言教育目標的具體闡述。根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每一分類目標中都包含了認知、情感與態度、能力與技能的目標。43、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語言發展特點指的是從非言語交際向口語交際轉換,從口頭語交際向書面語言學習轉換。(P68)44、示范模仿法教師通過自身的規范化語言,為兒童提供語言學習的樣板,讓兒童始終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自然地模仿學習,有時也可以由發展較好的兒童來示范。運用要求:(1)示范語言要規范到位;(2)把握好示范的時機和力度;(3)恰當地運用“顯性示范”和“隱形示范”的手
10、段;(4)妥善地運用強化原則。(P71)45、游戲法教師運用有規則的游戲,訓練兒童正確發音,豐富兒童詞匯和學習句式的一種方法。(P72)46、表演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前兒童學習表演文學作品,以提高口語表現力的一種方法。(P72)47、練習法有意識地讓兒童多次使用同一個言語因素或訓練兒童某方面言語技能技巧的一種方法。(P73)48、兒童美術指的是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它反映了兒童對其周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P80)49、象征階段(3.5-5歲)所畫的形象只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和標記,看不到完整的形象,基本保留了對象的形式特征。50、擬人化指兒童把無生命的物體或有生命的動植物畫得和人一樣,不
11、僅賦予它們以生命,而且賦予它們一切人所具有的特點和本領的繪畫現象。(P83)51、透明化指兒童在繪畫表現時,總認為凡是客觀存在的東西,都必須把它們畫出來。(P83)52、夸張式指兒童在繪畫中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關心的事物、認為重要的事物畫得很突出。(P83-84)53、展開式也稱多視點,指兒童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事物在同一個畫面上表現出來的繪畫現象。54、行為目標陳述的是兒童的學習行為變化的結果,這種行為變化的結果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P90)55、過程目標陳述的是兒童學習行為變化的過程,它所關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強調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進展情況提出相應的目標。(P90)56、表現目標陳
12、述的是兒童在參與某種活動后所得到的各種不相同的結果,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某種程度上的首創性的反應形式,而不是預期的結果。(P90)57、創造性動作策略是在兒童創作之前,根據繪畫主題,讓兒童以肢體做角色扮演或各種游戲,然后再進行創作。(P92)58、再定義策略是在兒童創作之前,教師提出一個基本形狀,讓兒童阻抑對此形狀的習慣性反應,并思考利用此一形狀來完成作品。(P93)59、合成策略是在兒童創作之前,教師提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造型,讓兒童思考利用這些基本造型做有意義的連結,來完成完整的作品。(P93)60、學前兒童體育的內涵學前兒童體育是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是遵循零至六歲兒童生長
13、發育的特點和規律,以增強其體質,發展身心素質和初步運動能力,提高他們健康水平為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動。(P98-99)61、體質的概念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P100-101)62、基本動作即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必需的、最基本得身體運動的技能,例如走步、跑步、跳躍、投擲、攀登、鉆、爬等動作。(P105)63、幼兒韻律操是將簡單的舞蹈動作或律動動作與徒手體操的動作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的體操動作。幼兒韻律操的練習,一般都伴有輕松活潑、旋律簡單優美、節奏感較強的兒童音樂。(P108)64、輕器械操是指在幼兒徒手操的基礎上,手持較輕的器械所作的各種體操動作。輕器械
14、操除了具有徒手體操的動作要求以外,還需要根據所持器械的特點,做一些特殊的體操動作,這樣便增加了體操動作的難度,加大了活動量,但同時也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P108)65、早操活動它不能簡單地被看成是在早晨做一些幼兒基本體操,而是應該把其理解為:“在早晨進行身體鍛煉的活動總稱”。(P115)66、運動的密度也稱練習密度,是指在一次體育活動中,幼兒身體實際練習的時間與活動總時間的百分比。二、填空題:1、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要素: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形式和評價等。2、幼兒園教育的活動形式(填空):集體教學、個別教學3、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要求(填空或簡答):1)
15、發展性(最近發展區);2)趣味性;3)開放性;4)游戲性;5)整合性。(P6)4、教育教學計劃的類型:年齡班(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月(周)計劃、教育教學活動的計劃5、教育活動內容主題的確定(性質):預設性教育活動(老師預先設想好的問題)、生成性教育活動(由幼兒想出來的,現場出現的問題)。6、幼兒教師需要創設的三種教育環境(填空)創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物質材料、心理環境。7、學前兒童教育環境創設的要求(填空):自然、樸素、美觀、安全、親切、適合。8、幼兒園教育資源(填空):幼兒園資源、教育對象資源、教師自身資源、兒童家庭資源、社會資源9、皮亞杰建構主義數學教育理論,將兒童所學知識歸為三種不同
16、類型:社會知識、物理知識、邏輯數理知識。數學屬于邏輯數理知識(P12)10、皮亞杰建構主義數學教育的主張(填空):提供實物讓兒童操作(實物操作法) 注重概念建構的過程 強調兒童學習過程中的理解與頓悟11、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1)從具體到抽象;2)從個別到一般;3)從外部動作到內部動作;4)從同化到順應;5)從不自覺到自覺;6)從自我中心到社會化。(P12-14)同化:以原有的經驗理解事物,如:寫有17的藥盒,能理解成放幾顆。順應:理解寫了17的藥盒是指周一周日。12、按心理活動的不同領域作為分類的出發點,把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P15)13、學前兒童
17、感知集合的教育內容:物體的分類教育、區別“1”和“許多”、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相等。(P16)14、集合間的關系:并集;交集;補集;差集。(補充)15、學前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過程階段:口頭數數(唱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群計數16、學前兒童加減運算能力發展的一般過程:1)從動作水平的加減表象水平的加減概念水平的加減;2)從逐一加減按數群的加減。(P20)17、考表象水平的加減運算是學前階段兒童運算最典型的特征,學習的方式主要依靠口述應用題和集合圖。(P20)18、考空間形體的感知與詞的聯系經歷了配對指認命名的過程。(說圓形的而不是圓圓的)(P21)19、考(判斷、選擇)(“量的排序”教育方法)排
18、序活動的類型:1)排序活動的類型: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按物體數量多少排序;按物體的外部特征排序;2)按特定規則形式是按照 排序類型進行的。)(P22)20、空間方位概念:1)小班(34歲)區別上下、里外;2)中班(45歲)區別上下、里外、前后;3)大班(56歲)區別上下、里外、前后、左右、空間方位并能理解空間位置定向的相對性、連續性、可變性特征。(P23)21、考(填空)時間的特點:時間具有流動性、抽象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P23)22、兒童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法是:操作法。(P24)23、按比較的排列形式(比較法)可分為對應比較和非對應比較。(填空或選擇)對應比較分為三種:重疊式、并置式、連線
19、式24、音樂是一種社會審美生活的主觀反映。25、音樂的基本特征:材料的特殊性(聲音)、流動性(時間)、情感性、表現性、不確定性。26、音樂教育存在及價值的理解常在兩種觀點之間搖擺:一、強調音樂的“內在價值”(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藝術本身)、二、強調音樂的“功利價值”(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兒童創造性和人格的發展)27、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涵義:以音樂為手段,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以教育價值取向為主,以音樂價值取向為輔,兩者互為補充。兒童音樂是兒童所從事的音樂藝術活動,反映了兒童對音樂的感受、體驗、表現、創造(兒童認識音樂的四階段)。28、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特點:形象性和感染性、
20、趣味性和游戲性、技能型和綜合性。29、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即興創作。體態律動:強調從音樂入手,讓學生聆聽音樂,引導學生通過身體運動去接觸音樂的各個要素。同時學習用整個肌肉和心靈去感受、表現音樂的節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緒變化的節律。30、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以唱歌教學為主要教學內容;以首調唱名法、節奏唱名法和柯爾文手勢為基本教學工具。31、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嗓音造型(歌唱活動和節奏朗誦活動)、動作造型(聲勢活動:拍手、拍腿、跺腳、捻指)、聲音造型(樂器演奏活動)。32、“綜合音樂感”也即“綜合音樂素質”是對兒童進行音高、力度、音色、節奏、曲式等方面素質的綜合培養。33、
21、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唱歌、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音樂欣賞。(韻律活動:在音樂伴奏下,以協調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動作。)34、有關唱歌的簡單知識和技巧:咬字吐字、協調一致35、韻律活動基本類型:模仿動作、基本動作、舞蹈動作36、“多通道參與”的基本形式:視覺輔助材料參與、動作輔助材料參與、言語輔助材料參與。37、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目標的幾個重要的個性品質:好奇心;創造性;自信心。(P47)38、情感態度、知識經驗、技能方法三個目標的關系:1)知識經驗是基礎;2)技能方法是核心;3)情感態度是動力。(P48)39、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1)人體;2)動植物;3)生態與環境;4)自然科學現象
22、(自然生態環境);5)生活中的科學技術(現代科學技術)。(P49-50)40、觀察的類型:1)個別物體的觀察;2)長期系統性觀察;3)比較性觀察。41、觀察活動的指導:1)盡可能提供實物、實景;2)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觀察;3)引導幼兒多角度地觀察;4)指導幼兒學習觀察方法:順序觀察法;比較觀察法;典型特征觀察法。(P53-54)41、小實驗內容指引:1)物理實驗(聲、光、電、力等);2)化學實驗:(“讓魚刺變軟”);3)植物實驗(控制與植物生長有關條件的實驗);4)動物實驗(動物的生活習性等)。(P55,填空寫出3個以上)42、分類類型: 挑選分類、二元分類、多元分類43、適合學前兒童使用
23、的測量工具主要有尺、天平、溫度計、鐘表、秤等。(P60)44、測量類型: 觀察測量、非正式量具測量、正式量具測量。45、信息交流的類型:1)語言的方式:描述;討論;2)非語言的方式:圖像記錄;手勢、動作、表情。(P61)46、根據科學游戲利用的材料,游戲可分:實物進行的游戲、圖片進行的游戲、科學玩具進行的游戲、口頭游戲、情景游戲。47、根據科學游戲作用,游戲可分:感知游戲、分類游戲。48、幼兒語言教育的價值:社會交際價值、發展價值。49、語言教育目標中強調了語言的交際功能,重視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過程中語言的運用。(P66)50、幼兒語言教育目標的結構:從縱向的角度看,幼兒語言教育目標是有一
24、般的層次結構,可分為:(1)終期目標;(2)年齡階段目標;(3)活動目標。從橫向的角度看,幼兒語言教育目標則存在著獨特的分類結構,可分為:(1)傾聽能力的培養;(2)表述能力的培養;(3)欣賞文學作品能力的培養;(4)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P66-67)51、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閱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P67)52、幼兒語言教育目標每一分類目標中都包含:1)認知;2)情感與態度;3)能力與技能的目標。(P67)53、幼兒語言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是實現幼兒語言教育目標的手段和保證,也是將目標轉化為幼兒語言發展的中介。(P67)54、幼兒語言教育內容分為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和
25、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兩類結構。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1)學說普通話;(2)談話;(3)講述;(4)早期閱讀。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1)日常生活;(2)人際交往;(3)游戲活動;(4)其他學習活動。55、短暫的相對的沉默期,11歲半語詞爆炸時期:1歲半2、3歲(選擇)56、各年齡班語言教育的重點:小班4歲是語音教育的關鍵期,小班語言教育的重點應放在聽力和發音練習上;中大班語言教育的重點是對個別幼兒發音的矯正,正音工作注重培養幼兒語音修養的能力。(P74)57、20、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主要分為文學作品學習活動、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活動、早期閱讀活動。(P75)58、兒童繪畫發展的階段:1)涂
26、鴉階段();2)象征階段();3)圖式期(5-7歲)。(81-82)59、涂鴉階段()可以分為:(1)未分化的涂鴉();(2)有控制的涂鴉();(3)命名涂鴉()。(P81)60、兒童繪畫存在著一些獨特的表現形式,主要有:1)擬人化;2)透明化;3)夸張式;4)展開式。(P83-84)61、兒童手工發展的階段:1)無目的的活動期(2-4歲);2)基本形狀期(4-5歲);3)樣式化期(5-7歲)。(P84)62、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目標制定的依據:1)學前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2)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科目的性質;3)社會文化對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要求。(P85-86)63、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及其內容
27、 階段的教育目標)(P86-89)3-4歲小班:形狀:學會畫線條(直線、曲線、折線)和簡單形狀(圓形、方形等),熟悉簡單物體的輪廓特征。色彩:認識紅、黃、藍、橙、綠、棕、黑、白等顏色。(看到“認識”就是小班的)構圖:學會在畫面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畫大些。手工教育目標:紙工:學習用漿糊,學習撕、拼貼、折(對邊折、對角折)。(要求孩子用撕的方法完成一只老虎是什么年齡的孩子?答:小班) 泥工技能:搓、團圓、壓扁、粘合的方法。4-5歲中班:形狀:引導兒童學習用各種線條表現感受過的物體的基本結構和主要特征。色彩:認識12種顏色并學會辨別同種色的深淺。構圖:上下、左右關系。手工教育目標:紙工:用紙折出
28、(中心線折、雙正方折、雙三角折)。 泥工技能:學習用捏的方法塑造。(中班技能)5-6歲 大班:形狀:動態結構和簡單情節。 色彩:學習深淺、冷暖顏色的搭配。 構圖:前后、遠近、主次(主體與背景)。 手工教育目標:紙工:用多種技法將紙折出物體的各個部分,組合成整體形象(用多張紙組合)。用目測的方法。 泥工技能:學習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如:做大象先搓圓形,再伸拉捏出大象的頭)64、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取向:1)行為目標;2)過程目標;3)表現目標。(P90)65、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內容選擇的依據:1)學前兒童發展的特點;2)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3)教學內容的系統性。(P90
29、)66、學前兒童手工教育的內容: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質;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P91)67、兒童掌握技能一般要經歷感知、模仿、練習、創作這樣幾個過程。(P94)68、學前兒童手工練習一般先密后疏,開始的練習可以相對集中些,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練習薄與練習薄之間的間隔也不宜過長。(P95)69、學前兒童體育的手段:1)衛生因素;2)自然界自然因素;3)體育活動(最最重要的手段);4)舞蹈、摩撫;5)其他各項手段。(P99)70、體質的范疇通常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體格;2)體能;3)人體的適應能力;4)心理狀態。(P101)(體質,是指人體的質量)71、影響體質的因素:影響幼兒體質
30、強弱的因素很多,有遺傳、變異、疾病、營養狀況、生活環境與條件等,其中科學的、適合于幼兒體育活動與身體鍛煉是影響學前兒童體質最積極、最有效的因素。(P101)72、幼兒身體素質的特點所含的幾個素質:1)力量素質;2)耐力素質;3)調整素質。幼兒期應該全面地、綜合地提高和發展幼兒的三方面身體素質。(P104-105)73、人的身體素質,一般可以包括力量、速度、靈敏性、耐力、平衡能力、柔韌性等方面。74、與靜力性力量活動不同,動力性力量活動的主要特點是:進行身體運動時,肌肉的收縮與放松是交替進行的,肌肉不需要長時間地處于緊張狀態,而且沒有憋氣的動作產生。75、總的來講,對于幼兒耐力素質的增強及幼兒心
31、肺功能的正常發育與完善較有效的身體運動原則是:身體運動的活動量要適中(對幼兒來說是屬于中等強度的,心率一般在130次/分140次/分),運動的強度和對幼兒心臟的負荷均不太大,但要經常地運動。76、適合于學前兒童的動作練習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學前兒童基本動作的練習;2)學前兒童基本體操的練習;3)學前兒童體育游戲活動;4)學前兒童運動器械的活動。(P105)77、學前兒童基本動作練習:走步、跑步、跳躍、投擲、攀登、鉆、爬等。78、指導幼兒雙腳連續向前跳(小兔跳),重點在輕輕落地的動作教學要求上。指導幼兒立定跳遠,重點在擺臂與蹬地動作,即要求擺臂要協調有力,蹬地要快而有力。指導幼兒側跳,重點
32、在教會幼兒如何在跳躍的過程中變換身體的方向,以利于下一個動作的需要。79、投擲分兩類:擲遠、擲準。在擲準練習中,幼兒擲準的距離應由近到遠,擲準的目標應由大到小、由靜到動。80、學前兒童基本體操分為嬰兒體操、幼兒基本體操。81、幼兒基本體操是由體操動作的練習以及排隊和變換隊形兩個部分組成。(P107)82、幼兒體操動作的類型主要包括徒手體操和器械體操。(P108)徒手體操包括:徒手操、模仿操、拍手操、韻律操、武術操。83、成套的幼兒體操動作的速度應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整套動作的活動量也應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P109)84、日常性原則的含義包括的內容:1)每日都應該讓幼兒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33、2)注意幼兒一日生活中動與靜的交替安排。(P112)85、組織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基本原則:日常性原則;適量性原則;多樣性原則;86、身體全面協調發展的原則。87、影響幼兒活動量大小的因素:1)運動的數量;2)運動的時間;3)運動的強度;4)運動的密度;活動項目的特點。(P113)88、適合于幼兒的活動量的特點:1)活動量應由小到較大,然后再由較大到小,活動前的心率與活動后的心率之差不應超過50次;2)心率的恢復時間應在5分鐘以內,如果是早操活動,心率恢復時間最好是在3分鐘以內;3)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而練習密度則應該稍大一些;4)幼兒在活動中的心率最好是在103次/分以上,但最高心率最好不超過
34、180次/分;5)注意在活動中動與靜、急與緩的交替,使運動具有一定的節奏性。(P113)89、動作機能形成的三個階段:1)粗略掌握動作的階段;2)改進和提高動作的階段;3)動作的鞏固和運用自如階段。(P114)90、能引起幼兒高度興奮或活動量較大的游戲活動,則應該放在基本活動部分的后半段,以便使之與幼兒身體機能活動的水平相適應。(P116)91、基本活動部分的時間一般約占幼兒體育課總時間的70%80%。(P116)92、幼兒集體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1)活動量應由小開始,逐漸增大,最后再由大逐漸減小;2)較適合于幼兒活動量的參考數據為:A.活動前心率與活動后心率之差:不應超過50次;B.活動
35、中的平均心率:130次150次/分;C.心率恢復時間:5分鐘以內習密度:50%70%育教學活動的總時間:小班15分鐘20分鐘,中班20分鐘25分鐘,大班30分鐘左右。(P117)三、簡答題:1、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類型: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構出發:學科領域結構的教育活動、主題單元結構的教育活動。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特征出發: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領域出發,當前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健康(保健和體育)活動、語言(講故事、談話)活動、科學(自然和數學)活動、社會(家鄉、祖國、情感)活動和藝術(音樂、美術)活動。(P1)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性質出發:兒童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動、
36、教師預先設置的教育活動。從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出發: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2、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涵義:依據一定的教育目標,選擇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方案。是一個分析教育問題、設計解決方法、評價的過程。3、幼兒園教育的總目標?(簡答)答: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積極
37、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4、從幼兒學的角度看兒童的學習方式有哪些?(簡答)答:接受式學習:是指幼兒通過教師呈現的材料來掌握現成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主張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的一種學習方法。探究式學習:是指一種以幼兒自主的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是指學習者親身介入實踐活動,通過認知、體驗和感悟,在時間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方法。5、教育教學計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簡答)答:教師按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安排與組織幼兒自選活動(活
38、動區)的提供與指導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家長工作和社區聯系等6、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環境要素有哪些?(P8)答:這里所說的教育環境,指的是由教師設計、選擇并提供給兒童的,作為學前兒童教育活動的要素之一的環境。1)自然環境,其作用在于:自然環境中蘊含著兒童學習的豐富內容;自然環境能提供兒童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自然環境能培養兒童對大自然的親近感。2)物質材料,其作用在于:幫助兒童獲取具體的經驗;發展兒童的操作技能,培養動手操作的習慣;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3)心理環境,其作用在于:維持兒童探索過程的開展;激發兒童的自由探索和創造;培養獨立、自主和自信的學習者。7、學前兒童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的要求(簡
39、答):1)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物,充分體現自然環境的特點。2)樸素:盡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綜合利用。3)美觀:做到布局合理,從整體到局部都符合兒童審美需要。4)安全:保證兒童的安全和健康。5)親切:能激發兒童主動地接近環境,和環境發生相互作用。6)適合:根據科學活動的要求來選擇材料和創設環境。8、分類的類型:l 按對象分類:按物體的名稱分類(一元、五角、一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圖案、造型、形狀、顏色)、按物體量的差異分類(大小、長短、高矮、寬窄、厚薄)、按物體的用途分類(肥皂、洗手液)、按物體間的聯系分類(牙膏和牙刷、電腦和電腦包)、按物體的材料分類(玻璃的、木頭的、金屬的)、按數量
40、分類(一個一個的一起、兩個兩個的一起)。l 按包含關系分類:具體概念的分類(將香蕉、蘋果、葡萄等同類同名稱的物體分別歸類)、一級類概念分類(將香蕉蘋果歸為水果,將碗筷子歸為餐具)、二級類概念分類(將水果、蔬菜、花卉歸為植物,將汽車、飛機、輪船歸為交通工具)。l 按物體的特征差異數量分類:一個特征的分類(適合托、小班:哪個是圓?哪個是方?形狀或顏色或大小)、兩個特征的分類(適合小班第二學期和中班第一學期:形狀+顏色或大小)、三個及以上特征的分類(中大班:形狀+顏色+大小)。(P16)9、10以內基數概念的教育:1)確定數量的教育:采用“計數”的方法教兒童認識基數(1、2、3、4、5有5朵花);結
41、合“數的形成”的方法教兒童認識基數(有5把綠色的傘,4把黃色的傘,5比4多,所以要再添一把黃色的傘);2)認讀10以內阿拉伯數字的教育;3)復習鞏固10以內基數概念:運用游戲活動鞏固數量概念按范例數量取物按數字取物運用多感官感知物體的數量利用日常生活感知物體的數量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數的信息,體會各種數學所代表的含義。4)通過相鄰兩數的比較和轉換,了解相鄰數之間的關系;5)通過順數、倒數,讓兒童掌握自然數列;6)通過操作或游戲法,讓兒童掌握單數、雙數。(P19)10、10以內數守恒概念的教育:要求兒童懂得,相同數目,不論用什么物體表現,不管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擺放形式有何不同,它們的數是相
42、同的。學習數守恒初期階段,教師可采用:采用相同顏色、形狀、大小的物體,通過改變排列形式進行練習。利用不同計數對象、對象的不同大小、不同的顏色和不同排列方式等綜合因素進行練習。11、10以內“數的組成”的教育:有助于對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抽象關系的理解,為后續學習加減運算奠定基礎。(2可以分成1和1,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各可以再分成1和1,大班 數的組成較難)“數的組成”的教育方法:運用講解演示法教“數的組成”通過操作活動,啟發兒童探索“數的組成”的規律 (如4的組成 互補規律和互換規律)運用“數的組成”規律學習新的組成知識 (如9的組成)運用多種方法復習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
43、12、10以內數加減運算的教育方法:實物加減的教育方法:(使兒童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獲得加減法的感性印象)口述應用題的教育方法列式運算的教育方法:識別“+”、“-”、“=”符號及其含義、看圖列式運算(盤子里有1個雞蛋,后來又放進去1個雞蛋,就是2個雞蛋。列式:1+1=2 注:“=”是“就是”的意思)(P20)13、學前兒童空間概念教育的內容:1)空間形體概念教育的內容認識最常見的平面圖形(小班: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小中班:半圓形、梯形、橢圓形、菱形)認識最常見的立體圖形(球形、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2)空間量概念的教育內容:區別各種量(大小、長短、高矮、粗細、寬窄、厚薄等)的活動
44、。排序活動自然測量活動3)空間方位概念的教育內容:辨別上下、里外、前后、左右。14、學前兒童認識空間形體的教育方法:1)認識平面圖形的教育方法:通過圖形配對活動(鑲嵌拼板、尋找圖形、圖形分類、圖形涂色、折疊、繪畫等活動),感知圖形的形狀及其特征。通過觀察和觸摸實物輪廓,在感知圖形的基礎上說出圖形的名稱。通過圖形與圖形的重疊比較,認識圖形及其基本特征。通過對圖形的分割和拼合,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運用游戲或操作活動鞏固對平面圖形的認識。2)認識立體圖形的教育方法:通過圖形配對活動,感知立體圖形的形狀及特征。通過觀察和觸摸立體圖形,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征并說出立體圖形的名稱。比較圖形間的相同與不同:比較
45、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相同與不同、比較立體圖形間的相同與不同。認識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對立體圖形棱、頂角、面的數量特征的認識)采用多種活動形式鞏固對立體圖形的認識。15、考比較各種量的教育方法:運用感官感知和比較物體的量尋找和描述物體的量通過游戲活動練習辨別物體的量。(P22)16、“量的守恒”概念的教育方法:1)考運用變式幫助兒童感受和體驗量的守恒。添加干擾因素幫助兒童感受和體驗量的守恒。2)用數表示量,幫助兒童感受和體驗量的守恒;3)利用等分數學,滲透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思想。(P22)17、考“自然測量”的教育方法:1)教師示范講解,教會兒童正確測量的方法與理解測量的要領;2)利用日常生活、
46、游戲、散步等活動練習測量;3)教師引導兒童關注,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測量同一物體,使用的測量工具大,所量次數少;測量工具小,所量次數多。比較兩個物體是否等量,應當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正確的比較結果。18、學前兒童認識時間概念的一般特點:1)主觀性;2)含糊性;(小班用昨天表達過去發生的,用明天表達將要發生的)3)易受實際生活經驗影響;4)易與空間關系混淆。(P23)19、考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途徑:1)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正式的數學教育活動和非正式的數學教育活動。2)滲透性的數學教育活動:日常生活、游戲活動、其他學習活動中的數學教育活動。(P23)20、考(簡答)學前兒童數學教
47、育的基本方法:1)操作法;2)游戲法;3)講解演示法;4)比較法;5)歸納法;6)演繹法;7)尋找法。(P24-25) 什么是操作法?操作法是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材料、教具、環境,讓幼兒在自己擺弄的時間過程中進行探索,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和邏輯知識的一種方法。運用操作法應強調以下幾點(注意點):體現年齡差異創設操作條件明確操作順序交待操作目的、要求及方法。21、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意義和教育的任務?(P10) 意義:l 數學教育有助于學前兒童的思維發展,提高智能水平。l 數學教育有助于兒童獲得良好的數學概念,為系統學習數學奠定基礎。任務:l 培養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和數學天資。l 發展兒童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8、和解決問題的能力。l 為兒童提供學習數學的環境和材料。l 借助兒童學習初步的數學知識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22、學前兒童怎樣學習數學?/ 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本質(大題)(P12)答:數學知識是高度抽象化的邏輯數理知識,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實體,而是人體作用于物體的過程中,對物體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反省抽象”所建構而成的。數的邏輯結構是無法直接教導的,需要兒童自己通過操作和內心所創造的關系進行主題的自我構建。作為教師需要鼓勵兒童將事物歸納到各種關系之中,并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認知結構的發展。數學知識的獲得需要兒童自身與物體接觸過程中逐步構建。23、列烏申娜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理論的內容?(P12
49、)l 感知覺的發展是兒童數概念形成與發展的基礎;l 周圍生活和客觀現實是兒童數概念形成與發展的源泉;l 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操作、游戲、小實驗;l 教學必須走在發展前面。24、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基本內容?(P15) 答:感知集合教育數概念與運算教育形體概念的教育量概念的教育空間方位概念的教育時間概念的教育25、學前兒童感知集合教育的意義?(P16)(考名詞解釋或簡答的概率很高)(感知集合概念)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給集合術語的前提下,讓兒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學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集合中元素的數量,并將有關集合、子集及其關系的一些思想滲透到整個數學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中去。其意義在于:l 兒童數概念的發生起始對集合的籠統感知;l 感知集合是兒童數概念形成和發展的中間環節與必要的感性基礎;l 感知集合的包含關系有利于幼兒掌握數的組成及加減運算。26、分類數學教育的注意點?(P16)l 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日常生活情景;l 提倡并鼓勵幼兒交流分類的結果;l 擴展幼兒有關分類的標準,嘗試多種分類形式。27、區別“1”和“許多”的教育意義?(適合小班中期,一個學期的一半過后) 答:引導兒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促進對集合中元素的感知從泛化向分化過度,為正確學習逐一計數和認識自然數奠定了基礎。28、區別“1”和“許多”的教育方法?(P17)l 借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士護理業務查房:提升技能與優化護理實踐
-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開發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區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3月10日周中測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師范大學《產品U界面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龍游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一輪第五次階段性過關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浙江宇翔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綜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冶金資源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寄生蟲學及檢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師范學院《工程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17年10月自考00015英語二試卷及答案
- 國開電大《工程數學(本)》形成性考核作業5答案
-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分解
- LS/T 1201-2020磷化氫熏蒸技術規程
- JJF 1503-2015電容薄膜真空計校準規范
- GB/T 5597-1999固體電介質微波復介電常數的測試方法
- GB/T 11349.3-1992機械導納的試驗確定沖擊激勵法
- GB 15578-2008電阻焊機的安全要求
- 新疆旅游景點大全課件
- 《政治學原理》課件
- 【高效管理】團隊建設-如何邁向高績效團隊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