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復習_第1頁
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復習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N2+3H22NH3達到化學平衡狀態,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A.每1molN=N斷裂的同時有2molNH生成B.2、H2、NH的濃度之比為1:3:2C.N減少的速率和NHb減少的速率之比為1:2D.氣體體積為初始體積的1/22、對A(g)+3B(g)=2C(g)+2D(g)來說,下列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速率最快的是()A.u(A)=(Ls)B.u(B)=mol/(Lmin)C.u(C)=mol/(Lmin)D.u(D)=mol/(Lmin)3、據報道,氫氧燃料電池公交汽車已經駛上北京街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電解水制取氫氣是理想而經濟的制氫方法B發展氫氧燃料電

2、池汽車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儲氫技術C. 氫氧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城市空氣污染D. 氫氧燃料電池是把氫氣和氧氣內部的熱能轉化為電能4、某種氫氧燃料電池的電解液為KOH溶液。分別以石墨電極做正負電極。其中負極反應式為。放電過程中,溶液中X向極移動。若將其中通H極改為通CH4,則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的供電裝置,如圖是甲烷燃料電池原理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電池的負極是(填“a”或“b”),該極的電極反應式是:。 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pH(填“增大”、“減小”或“不變”)。5、現有8種元素的性質、數據如下表所列,它們屬于第二或第三周期原子半徑(1010m)

3、最高或最低化合價+2+1+5+7+1+5+3-2-3-1-3回答下列問題:(1) 的元素符號是,的元素名稱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2) 在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名稱是;堿性最強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屬何類化合物(指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3) 比較和的氫化物的穩定性。(4) 寫出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跟它的氫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5) 寫出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跟的氫化物水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6、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B處于同一周期,C、DE同處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個數比2:l和1:1分別形成兩種離子化合物甲和

4、乙。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層多3個。E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 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乙物質的電子式是。(2) A、BC、DE五種元素的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用元素符號填寫)。(3) E的單質加入到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溶液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4) 簡述比較D與E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方法:07、在1X105Pa和298K時,將1mol氣態AB分子分離成氣態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稱為鍵能(kJmo1)。下面是一些共價鍵的鍵能:共價鍵H-HN三NN-H鍵能(kJmo1)436945391(1) 上表中的數據判斷工業合成氨的反應是(

5、填“吸熱”或“放熱”)反應;(2) 298K時,取1molN2和3molH2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反應。若1molN2和3molH2完全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為Q,則Q為;(3) 實際生產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為Q,Q與Q比較,正確的是;A.Q1>QB.QvQC.Q=Q£反應進程8、(1)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如圖是NO和CO反應生成CO和NO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說明這個反應是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6、NO和CO勺總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Q和NO的總能量。(2)在某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molNO2和2molCO,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NO+CO=G0NO,2min時,測得容器中NO的物質的量為mol,貝此段時間內,用CO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2min時,容器內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 假設此反應在5min時達到平衡,則此時容器內氣體的總物質的量“小于”或“等于”)2min時容器內氣體的總物質的量9、某溫度時在2L容器中X、丫、Z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n)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由圖中數據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開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下列敘

7、述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LD.XBj-YXX射|220f214Stfnain_(填序號)A.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B.混合氣體的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C. 單位時間內每消耗3molX,同時生成2molZD. 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密閉容器里,通入amolX(g)和bmolY(g),發生反應X(g)+Y(g)=2Z(g),當改變下列條件時,反應速率會發生什么變化(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降低溫度:加入催化劑:增大容器的體積:。10、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利用海水提取淡水、溴和鎂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和由Mg(OH

8、2得到單質Mg以下方法最合適的是(填字母)。A.Mg(OH2電解MgO2800CMgB.Mg(OH2Mg。1真空cMgC.Mg(OH)無水MgC2電解714CMgD.Mg(OH)MgC2溶液活潑金屬Mg(2)用純堿吸收濃縮海水吹出的Bm3Br2+6NaCG+3H=5NaB葉NaBr(3+6NaHCO若吸收3molBr2時,轉移的電子是mol。11、資料在線:查閱資料可知以下數據:物質熔點/c沸點/c密度/gcm3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濃硫酸(98%)【實驗步驟】學生在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驟如下: 在30mL的大試管A中按體積比1:4:4的比例配制濃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按下圖連接好裝置

9、(裝置氣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勻地加熱裝有混合溶液的大試管510min; 待試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產物后停止加熱,撤去試管B并用力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 分離出乙酸乙酸層、洗滌、干燥。【問題設計】請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 寫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2) 上述實驗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A.中和乙醇B.和乙酸反應并溶解乙醇C. 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層析出D.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產率(3) 步驟中需要小火均勻加熱操作,其主要理由是(4) 指出步驟所觀察到的現象:分離出乙酸乙酯后,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選用的干燥劑為(填字母)B.無水NqSQ

10、C.堿石灰固體某化學課外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圖中的鐵架臺、鐵夾、加熱裝置已略去),與上圖裝置相比,此裝置的主要優點有12、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以下步驟提取海帶中的碘:將海帶曬干灼燒成灰將海帶浸泡得其懸濁液過濾得含碘離子的溶液向該溶液中加入適量CI2置換出碘對含碘溶液進行一系列的提取后得碘單質(1) 灼燒過程在下列哪種儀器中(填字母)。A.燒杯B.試管C.蒸發皿D.坩堝(2) 過濾用到的三種玻璃儀器主要是。(3) 用有機溶劑將碘從水中提取出來需要用到下列哪套裝置(填字母)。若用四氯化碳作溶劑進行提取,則分層后下層物質為。(4) 寫出步驟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答案1、C

11、2、C3、C4、H22e2OH2H2O;正;不變;增大;CH42O22OHco;3H2O;a;CH48e10OHCO;7H2O減小5、(1)Li;硼;第二、切A°(2)HCIO;高氯酸;離子化合物;(3)NH>PH;(4)HNO3NH3NH4NO3;(5)Mg(OH2+2H=Mg+2HO6、(1)第三周期nA族、占:字弟*(2)Na>Mg>AI>N>O7、(3)2AI2OH2H2O2AIO23H2?8、|(4)Mg(OH)a呈堿性,而AI(OH)3呈兩性(或者氫氧化鎂是中強堿,氫氧化鋁是弱堿)、或者根據與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鎂比鋁反應更劇烈9、(1)放熱;(2)93Kj;(3)A10、|(1)放熱,大于;(2(Lmin)::等于11、(1)3XY2Z;(2)(Lmin);(3)AB;(4)減小;增大;不變12、(1)蒸餾法、離子交換法、電滲析發。(2)5;(3)C濃硫酸11、(1)CH3COOHCHCHOHCHCOOC5+HO(2)BC(3)根據各物質的沸點數據可知,若用大火加熱,一方面反應物容易隨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導致原料的大量損失;另一方面,溫度太高,可能發生其他副反應試管B中的液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