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經 絡 一、填空題 1. 經絡是經脈和 ( ) 的總稱。 2. 經絡,作為人體一種組織結構的名稱,最早見于 ( ) 。 3. 最細小的絡脈稱為 ( ) 。 4. 同名的手足陽經在 ( ) 交接。 5. 除 ( ) 經外,陽經均行于四肢外側或軀干的背面。 6. 十二經脈氣血流注從 ( ) 開始。 7. 十二經脈氣血流注,足少陰腎經下接 ( ) 經。 8. 十二經脈中,左右交叉于人中,并至對側鼻旁的經脈是 ( ) 。 9. 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都在 ( ) 交接。 10. 十二經脈中,具有。連舌本,散舌下”循行特點的經脈是 ( ) 。 11. 手厥陰心包經與 ( ) 經相表里。 12. 稱
2、為“陽脈之海”的經脈是 ( ) 。 13. 具有約束縱行諸經作用的經脈是 ( ) 。 14. 十二經別的循行分布特點,可用 ( ) 四個字概括。 15. 十二經脈各有一支別絡,加上任脈、督脈的別絡和 ( ) ,共稱“十五別絡”。 16. 沖、任、督三脈同起于 ( ) ,故有“一源三歧”之說。 17. 對經穴刺激引起的感應及傳導,通常稱為 ( ) 。 18. 足少陰腎經起于 ( ) 。 19. 手太陽經屬 ( ) 絡 ( ) 。 20. 手三陰經從 ( ) 走向 ( ) 。 21. 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在 ( ) 處交接。 22. 十二經脈的分布,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 ( ) 在前緣, (
3、) 在中線。 23. 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 ( ) 、 ( ) 的體系。 24. 首次提出“十四經”命名的著作是 ( ) 。 25. 陽蹺脈起于外踝下 ( ) 經的巾脈穴。 26. 陰陽維脈的主要功能是維系聯絡 ( ) 。 二、選擇題 ( 一 )A1 型題 27. 奠定經絡學說理論體系( )基礎的古典醫籍是 ( ) A. 黃帝內經 B. 難經 C. 傷寒雜病論 D. 陰陽十一脈灸經 E. 十四經發揮 28. 首創“奇經八脈。一詞的古典醫籍是 ( ) A. 黃帝內經 B. 難經 C. 傷寒雜病論 D. 陰陽十一脈灸經 E. 針灸甲乙經 29. 經絡系統中,與臟腑有直接絡屬關
4、系的是 ( ) A. 奇經八脈 B. 十二經別 C. 別絡 D. 十二正經 E. 十二經筋 30. 經絡系統中,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是 ( ) A. 奇經八脈 B. 十二經別 C. 十二正經 D. 浮絡 E. 別絡 31. 在人體內具有“溢奇邪”、“通榮衛”作用的是 ( ) A. 浮絡 B. 皮部 C. 經別 D. 別絡 E. 孫絡 32. 上肢內側后緣的經脈是 ( ) A. 心經 D. 肺經 C ,心包經 D. 脾經 E. 肝經 33. 在內踝尖上八寸以上,循行于內側前緣的經脈是 ( ) A. 脾經 B. 肝經 C. 腎經 D. 胃經 E. 心包經 34. 靈樞·逆順肥瘦說:“足之三
5、陽, ( ) ” A. 從手走頭 B. 從足走腹 C. 從頭走足 D. 從臟走手 E. 從內走外 35. 足、手陰經交接于 ( ) A. 頭 B. 胸 C. 腹 D. 手 E. 足 36. 在頭面部,手太陽經主要行于 ( ) A. 頭頂 B. 頭后 C. 側頭部 D ,面頰部 E. 額部 37. 十二經脈中,行于軀干胸腹面的陽經是 ( ) A. 手太陽經 B. 足少陽經 C. 足太陽經 D. 手陽明經 E. 足陽明經 38. 十二正經中,有兩支別絡的經脈是 ( ) A. 足太陰經 B. 足陽明經 C. 足厥陰經 D. 手陽明經 E. 手厥陰經 39. 按十二經脈流注次序,小腸經下接 ( ) A
6、. 膀胱經 B. 膽經 C. 心經 D. 腎經 E. 三焦經 ·二彪經中, “絡肭”的經脈是 ( ) A. 心經 B. 腎經 C. 肝經 D. 膀胱經 E. 膽經 41. 繞陰器,至小腹的經脈是 ( ) A. 足少陰經 B. 足太陽經 C. 足太陰經 D. 足厥陰經 E. 足少陽經 42. 循行于“乳中線”的經脈是 ( ) A. 肝經 B. 胃經 C. 膽經 D. 脾經 E. 腎經 43. 十二正經中,既分布于目內眥,又分布于目外眥的經脈是 ( ) A. 手少陽三焦經 B. 手太陽小腸經 C. 足少陽膽經 D. 手陽明大腸經 E. 足太陽膀胱經 44. 起于目外眥的經脈是 ( ) A
7、. 三焦經 B. 小腸經 C. 膽經 D. 胃經 E. 大腸經 45. 奇經八脈中,與任脈在咽喉部相會的經脈是 ( ) A. 督脈 B. 沖脈 C. 陰蹺脈 D. 陽維脈 E. 陰維脈 46. 任脈的終點在 ( ) A. 目內眥 B. 目眶下 C. 上唇系帶 D. 咽喉 E. 下頜部 47. 奇經八脈中,與足少陰經相并,挾臍上行的經脈是 ( ) A. 任脈 B. 督脈 C. 沖脈 D. 陰維脈 E. 陰蹺脈 48 ,有“眼瞼合”功能的經脈是 ( ) A. 蹺脈 H. 維脈 C. 沖脈 D. 任脈 E. 督脈 49. 分布于皮膚表面的絡脈稱為 ( ) A. 孫絡 B. 細絡 C. 別絡 D. 浮
8、絡 E. 以上都不是 50. 具有約束骨骼,( )主司關節運動功能的是 ( ) A. 皮部 B. 維脈 C. 經筋 D. 別絡 E. 督脈 51. 十二正經中,聯系臟腑最多的經脈是 ( ) A. 足厥陰肝經 B. 足少陰腎經 C. 足太陰脾經 D. 足陽明胃經 E. 足太陽膀胱經 52. 按循經診斷,在胸前“虛里”處疼痛,痛連左手臂及小指,應考慮 ( ) A. 心臟疾病 B. 肺臟疾病 C. 肝膽疾病 D. 脾胃疾病 E. 腎臟疾病 53. 創立“引經報使”理論的醫家是 ( ) A. 李呆 B. 朱震亨 C. 劉完素 D. 寇宗奭 E. 張元素 54. 按分經診斷,下牙痛多在 ( ) A. 足
9、陽明胃經 B. 手陽明大腸經 C. 手太陽小腸經 D. 足少陽膽經 E. 手少陽三焦經 55. 足少陽膽經與陽蹺脈會于 ( ) 105 A. 頭頂 B. 目內眥 C. 項后 D. 目外眥 E. 以上都不是 56. 具有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的經脈是 ( ) A. 沖脈 B. 督脈 C. 帶脈 D. 任脈 E. 陽蹺脈 57. 經與絡的區別主要在于 ( ) A. 經脈深而不見,絡脈浮而常見 B. 經脈較粗大,絡脈較細小 C. 經脈縱行,絡脈縱橫交錯 D. 經為主干,絡為分支 E. 以上都不是 58. 以下不具有表里經關系的是 ( ) A. 陽蹺脈與陰蹺脈 B.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 C
10、. 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 D. 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 E. 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 ( )59. 具有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內聯系作用的是 ( ) A. 別絡 B. 經別 C. 皮部 D. 奇經八脈 E. 經筋 60. 手太陰肺經的起點在 ( ) A. 肺中; B. 中焦 C. 胃中 D. 膻中 E. 手拇指橈側端 ( 二 )B1 型題 A. 別絡 B. 經別 C. 浮絡 D. 孫絡 E. 經筋 61. 屬經脈的是 ( ) 62. 屬經絡系統連屬部分的是 ( ) A. 心經 B. 脾經 C. 肺經 D. 肝經 E. 腎經 63. 下肢內側前緣的是 ( ) 64. 行于下肢內側后緣的是
11、 ( ) A. 頭頂部 B. 頭側部 C. 面頰部 D. 額部 E. 以上都不是 65. 足陽明經行于 ( ) 66. 手太陰肺經行于 ( ) A. 從臟走手 B. 從手走頭 C. 從頭走足 D. 從足走腹 E. 以上都不是 67. 手少陽三焦經的走向是 ( ) 68. 足厥陰肝經的走向是 ( ) A. 手陽明經 B. 足陽明經 C. 手太陰經 D. 足少陽經 E. 手太陽經 69. 屬大腸絡肺的經脈是 ( ) 70. 下交于肝經的經脈是 ( ) A. 胸中 B. 心中 C. 肺中 D. 無名指端 E. 以上都不是 71. 足厥陰肝經和手太陰肺經交接于 ( ) 72. 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
12、經交接于 ( ) A. 任脈 B. 督脈 C. 沖脈 D. 帶脈 E. 蹺脈 73. 有主胞胎作用的是 ( ) 74. 有主司婦女帶下作用的是 ( ) A. 經筋 B. 經別 C. 皮部 D. 奇經八脈 E. 別絡 75. 具有加強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聯系作用的是 ( ) 76. 具有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表聯系作用的是 ( ) A. 皮部 B. 經筋 巴奇經八脈 D. 經別 E. 別絡 77. 對全身無數細小絡脈起主導作用的是 ( ) 78. 具有涵蓄和調節十二經氣血功能的是 ( ) A. 顱內 B. 缺盆 C. 目內眥 D. 氣街 E. 以上都不是 79. 督脈循行經過 ( ) 80
13、. 沖脈循行經過 ( ) ( 三 )C 型題 81. 經絡是 ( ) A. 人體結構重要組成部分 B. 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2. 連于目系的經脈是 ( ) A. 心經 B. 肝經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3. 與肝經交接的經脈是 ( ) A. 手太陰經 B. 足少陽經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4. 到達目內眥的是 ( ) A. 任脈 B. 沖脈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5. 足太陽膀胱經分布于 ( ) A. 軀干背部 B. 下肢外側后緣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6. 與膽經有聯系的是 ( ) A. 陽蹺脈 B. 陽維
14、脈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7. 奇經八脈 ( ) A. 除帶脈外,均自下而上行 B. 上肢沒有奇經的分布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8. 與督脈在頭頂部交會的經脈是 ( ) A. 足太陽經 B. 足厥陰經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89. 下列有別絡分出的是 ( ) A. 任脈 B. 督脈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90. 在下肢內側,既走中線又走前緣的 經脈是 ( ) A. 肝經 B. 脾經 C. 二者皆是 D. 二者皆非 ( 四 )X 型題 91. 與經絡學說形成有關的因素是 ( ) A. 古人長期醫療經驗總結 B. 古人在導引行氣時的自我體悟 C. 陰陽五
15、行學說的影響 D. 經絡針灸教材的編寫 E. 古人對穴位主治功用的歸納 92. 經絡的生理功能有 ( ) A. 調節作用 B. 溝通聯系作用 C. 運輸滲灌作用 D. 感應作用 E. 傳導作用 93. 足厥陰肝經循行過程中,聯系的臟有 ( ) A. 心 B. 肺 C. 胃 D. 膽 E. 肝 94. 到達目內眥的經脈有 ( ) A. 陽蹺脈 B. 膀胱經 C. 肝經 D. 陰蹺脈 E. 脾經 95 ,環繞口唇的經脈有 ( ) A. 任脈 B. 胃經 C. 沖脈 D. 大腸經 E. 肝經 107 96. 循行于肩膀及胸胛部的經脈有 ( ) A. 胃經 B. 大腸經 C. 三焦經 D. 小腸經 E
16、. 膽經 97. 經過肺的經脈,除肺經外還有 ( ) A. 脾經 B. 心經 C. 腎經 D. 肝經 E. 大腸經 98. 足陽明經到達的部位有 ( ) A. 足大趾 B. 足二趾 C. 足中趾 D. 足四趾 E. 足小趾 99. 與督脈交會于大椎穴的經脈是 ( ) A. 手三陽經 B. 足厥陰經 C. 足三陽經 D. 陽蹺脈 E. 陰維脈 100. 手足太陽經在頭面部分布于 ( ) A. 頭側 B. 面頰 C. 耳前 D. 頭頂 E. 頭后 101. 足少陰腎經到達的部位有 ( ) A. 足跟 B. 舌根 C. 氣街 D. 小腿內側后緣 E. 腰部 102. 行于脊柱內的經脈有 ( ) A.
17、 督脈 B. 沖脈 C. 足少陰腎經 D. 足太陽膀胱經 E. 足少陽膽經 103. 進入耳中的經脈有 ( ) A. 手少陽 B. 手太陽 C. 足少陽 1). 足太剛 E. 手陽明 104. 下列屬于肝經循行部位的是 ( ) A. 脅肋部 B. 足中趾 C. 陰器 D. 下肢內側后緣 E. 小腹 105. 腎經聯系的臟腑,除腎與膀胱外還有 ( ) A. 肺 B. 肝 C. 心 D. 脾 E. 心包 106. 下列與牙齒有聯系的經脈是 ( ) A. 腎經 B. 大腸經 巴脾經 D. 胃經 E. 肝經 107. 與女子的月經來潮有密切關系的經脈有 ( ) A. 蹺脈 B. 維脈 . C. 任脈
18、D. 心經 E. 沖脈 108. 下列“絡腦”的經脈有 ( ) A. 心經 B. 膽經 C. 肝經 D. 膀胱經 E. 督脈 109. 與任脈交會的經脈有 ( ) A. 足三陰經 B. 陽維脈 C. 陰蹺脈 D. 陰維脈 E. 沖脈 110. 不與任何臟腑相連的經脈有 ( ) A. 任脈 B. 三焦經 C. 沖脈 D. 帶脈 E. 督脈 111. 經脈循行過程中,人缺盆的有 ( ) A. 胃經 B. 大腸經 C. 膀胱經 D. 膽經 E. 小腸經 112. 下列循行于軀干腹面的經脈是 ( ) A. 任脈 B. 腎經 C. 脾經 D. 胃經 E. 沖脈 113. 經過“氣街”的經脈有 ( ) A
19、. 沖脈 B. 肝經 C. 脾經 D. 胃經 E. 膽經 114. 以下指沖脈的是 ( ) A. 血海 B. 氣海 C. 十二經脈之海 D. 陰脈之海 E. 五臟六腑之海 115. 與胃相聯系的正經有 ( ) A. 小腸經 B. 三焦經 C. 胃經 D. 肺經 E. 脾經 116. 與心相聯系的正經有 ( ) A. 足太陰 B. 足少陰 C. 手少陰 D. 足厥陰 E. 手太陽 117. 任脈的主要功能是 ( ) A. 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 B. 主一身左右之陽 C. 約束諸脈 D. 主胞胎 . E. 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 118. 督脈到達的部位有 ( ) A. 繞陰器 B. 顱內 C.
20、 臍中央 D. 上唇系帶 E. 下頜部 119. 到達足大趾的經脈有 ( ) A. 胃經 真 1. 脾經 C. 肝經 Ij. 膽經 E. 沖脈 120. 起于足外踝之下的經脈有 ( ) A. 足太陽 B. 陽維脈 C. 足少陽 D. 陽蹺脈 E. 足陽明 三、名詞術語解釋 121. 經絡 122. 經絡學說 123. 十二經脈 124. 奇經八脈 125. 浮絡 126. 孫絡 127. 一源三歧 128. 別絡 129. 任主胞胎 130. 血海 131. 陽脈之海 132. 陰脈之海 133. 經別 134. 頭為諸陽之會 135. 經筋 136. 皮部 137. 十二經脈之海 138.
21、得氣 139. 屬絡 140. 經氣 四、簡答題 141. 簡述經絡的主要功能。 142. 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如何 143. 十二經脈有幾對表里關系,有何意義 144. 奇經八脈是怎樣調節十二經氣血的 145. 督脈與腦、髓、腎有何聯系 146. 試述十二證經在頭部的分布情況。 147. 試述十二正經在四肢部的分市情況。 148. 循行于胸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次序如何 149. 沖脈與女子月經及孕育功能有何聯系 150. 別絡如何加強十二經脈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 151. 何謂經筋 經筋有何功能 152. 何謂“引經報使” 其理論基礎是什么 153. 陰陽維脈有何功能 154. 何謂浮絡 其
22、分布和功能如何 155. 何謂孫絡 它有何作用 156. 經絡的連屬部分有哪些 157. 何謂經脈、絡脈 兩者應如何區別 158. 經別如何加強十二經脈與頭面部的聯系 159. 外邪如何通過經絡由表傳里 160. 舉例說明經絡學說對方劑組成的指導意義。 161. 經絡如何溝通臟腑之間的聯系 162. 別絡如何加強人體前、后、側面的聯系 163. 試述手、足陽經的交接規律。 164. 十二經脈的命名依據是什么 165. 經絡學說的形成與陰陽五行學說有何關系 五、問答題 166. 經絡學說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167. 經絡系統的組成如何 168. 試述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具體次序。 169. 十二
23、經脈的交接方式有幾種 其交接規律如何 170. 街經八脈的循行分布有何特點 171. 奇經八脈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72. 別絡有哪些生理功能 173. 十二正經有哪些特點有別于奇經八脈 174. 人體經絡系統所具有的溝通聯系作用表現于哪些方面 175. 陰陽蹺脈有何功能 176. 經絡學說如何闡釋人體的病理變化 177. 你如何理解經絡系統對人體的調節作用 178. 經絡學說如何指導疾病的診斷 179. 經絡學說如何指導疾病的治療 180. 督脈有何功能 181. 試述手太陰肺經在人體的循行分布情況。 182. 試述皮部的含義、生理功能以及皮部理論在中醫診斷治療上的意義。 183. 你如何理解
24、經絡的感應傳導作用 答案 1. 絡脈 2. 內經 3. 孫絡 4. 頭面部 5. 足陽明胃經 6. 手太陰肺經 7. 手厥陰心包 8. 手陽明大腸經 9. 四肢末端 10. 足太陰脾經 11. 手少陽三焦經 12. 督脈 13. 帶脈 14. 離合出入 15. 脾之大絡 16. 胞中 17. 得氣 18. 足小趾下 19. 小腸 心 20. 胸腔內臟 手指端 21. 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 22. 肝經 脾經 23. 筋肉 關節 24. 十四經發揮 25. 足太陽膀胱 .26. 全身經脈 答案分析:經絡學說來源于內經以前醫療經驗積累總結,內經的成書奠定了經絡學說和整個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 答案分
25、析:難經首創“奇經八脈”一詞,對奇經八脈的含義、功能、循行線路和病候都有較詳細的論述。 答案分析:經絡系統中只有十二正經與臟腑有直接的絡屬關系。陽經屬腑絡臟,陰經屬臟絡腑。 答案分析:經絡系統中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是十二正經,而奇經、經別及絡脈雖也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但不屬主要者。 答案分析: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分布全身,難以計數,在人體內具有“溢奇邪”、“通榮衛”的作用。 答案分析:十二正經中陰經行內側,其中手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 答案分析:脾經與肝經在內踝尖上八寸處交叉后,脾經在前緣,肝經在中線。 答案分析: 靈樞·逆順肥瘦說:“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
26、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答案分析:足,手陰經交接三對,交接部位皆在胸部內臟。 答案分析:在頭面部,太陽經主要行于面頰、頭頂和頭后部,其中手太陽主要行于面頰部,足太陽行于頭頂和頭后部。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經雖為陽經,但在軀干部卻行于胸腹面。 答案分析:足太陰脾經本身分出一條別絡,加上脾之大絡共有二條別絡。 答案分析:按十二經流注次序,手太陽小腸經在目內眥交于足太陽膀胱經。 答案分析:足太陽膀胱經直行者,從頭頂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處,人顱絡腦。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經直行者,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挾臍兩旁 ( 旁
27、開 2 寸 ) ,下行至腹股溝處的氣街。 答案分析:手太陽小腸經一分支從缺盆沿頸上行面頰,至目外眥;另一分支從面頰分出,上行目眶下,至目內眥。 答案分析: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眥瞳子穋穴。 答案分析:陰維脈在脅部與足厥陰肝經相合后,上行至咽喉,與任脈相會。 答案分析:任脈沿腹胸正中線上行,至咽,環唇,沿面頰分行至目眶下。 答案分析:沖脈從氣街部起與足少陰腎經相并,挾臍上行。 答案分析:蹺脈的功能有二,一為主司下肢運動;二為司眼瞼開合。 答案分析:絡脈分為別絡、孫絡和浮絡三類,其中分布皮膚表面的絡脈,因其“浮而常見”,故稱浮絡。 答案分析:經筋多附于骨和關節,具有約束骨骼,主司節運動的功能。 51.
28、 D 答案分析: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同時又穿過肝,人肺,從肺分出絡。 答案分析:手少陰心經屬心,其循行沿手臂內側至小指橈側端,故心前區“虛里”處疼痛,連及左手臂及小指,應考慮心臟疾患。 答案分析:金·張元素根據經絡學說,在藥物歸經基礎上倡導分經用藥,并創立“引經報使”理論。 答案分析: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于下齒中,故下牙痛多與手陽明大腸經有關。 答案分析:陽蹺脈到達目內眥后,上行人發際,下達耳后,與足少陽膽經會合于項后。 答案分析:任脈行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足三陰經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陰脈之間的相互聯系,調節陰經氣血,故稱“陰脈之海”。 答案分析:經脈與絡脈區別,歷代醫家有不同看法,
29、但據經與絡循行實際,當以“經為主干,絡為分支”為準則。 答案分析:奇經八脈中不存在表里關系,對內與臟腑也沒有直接的屬絡關系,故陽蹺脈與陰蹺脈不具表里關系。 答案分析:十二經別進人體腔后,表里兩經經別相并而行,淺出體表時陰經經別又合于陽經經別,一起注人陽經,有加強十二經脈中表里兩經在體內的聯系作用。 答案分析:手太陰肺經是十二經氣血流注的起始,由于全身氣血皆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肺經起于中焦。 答案分析:經別,是從十二正經別出的經脈。 112 62. 真 < 答案分析:經筋,是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屬經絡系統的外連部分。 答案分析:手的三條陰經行上肢內側,其中太陰
30、在前。 答案分析:足的三條陰經行下肢內側,其中少陰在后。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經從耳前,沿發際,到額前。 答案分析:手太陰肺經循行不上頭面部。 答案分析:手少陽三焦經為手三陽經之一,手三陽經的走向是“從手走頭”。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為足三陰經之一,足三陰經的走向是“從足走腹”。 答案分析: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里,手陽明經屬大腸絡肺。 答案分析:足少陽膽經在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交于足厥陰肝經。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一分支,從肝分出,穿膈人肺,交于手太陰肺經。 答案分析: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接于目內眥。 答案分析:任脈起于胞中,與女子月經來潮及妊養、生殖功能有關。 答案分析:帶脈主
31、司婦女帶下,帶脈虧虛,不能約束經脈,多見帶下病。 答案分析:足三陰、足三陽經別上行經腹、胸,均與胸腔內的心臟相聯系,可加強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系。 答案分析:十二經脈的別絡多行身體淺表部位,從肘膝以下分出后,均走向相表里的經脈,并與其絡相通,維系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 答案分析:別絡是經脈分出的支脈,從別絡再分出無數細小的絡脈,別絡對這些細小絡脈起主導作用。 78.( : 答案分析:奇經八脈對經氣血進行雙向性涵蓄和調節,十二經氣血滿溢時,溢人奇經,蓄以備用;十二經氣血不足時,奇經中涵蓄的氣血則溢出補充十二經氣血的不足。 答案分析:督脈在項后風府穴進入顱內,絡腦。 答案分析:沖脈從少腹輸
32、注于腎下,淺出氣街。 答案分析:經絡是人體組織結構之一,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 答案分析:手少陰心經,從心系分出,挾食道上行,連于目系;足厥陰肝經,從脅肋部,沿喉,入鼻咽,上行連接目系。 答案分析:足少陽膽經,從足背分出,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交于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從肝分出,穿膈,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陰肺經。 答案分析:任脈和沖脈只循行分布于目眶下,并未到達目內眥。 答案分析:足太陽膀胱經行背部脊柱兩旁,從大腿外側后緣下行胴窩,與大腿后側一支脈會合,下行足背外側,至小趾外側端。 答案分析:陽蹺脈與足少陽膽經會于項后;陽維脈起于外踝下,與
33、足少陽膽經并行。 答案分析:奇經八脈中除帶脈橫行腰部及沖脈一分支下行于足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沒有奇經分布。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上行連目系后,經額,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足太陽膀胱經,在向上到達額部后,左右交會于頭頂部督脈的百會穴。 答案分析:衍經八脈中脈、督脈各有條別絡分出。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均行下肢內側,在小腿下半部,肝經在前緣,脾經在中線;在內踝尖上八寸處交叉,則脾經走前緣,肝經走中線。 、 B 、 C 、 E 答案分析:經絡學說是古人長期醫療總結,古人在對針灸、導引、推拿等所出現經絡現象及病理情況下所出現的經絡病癥的觀察過程中,以及對穴位主治作用的歸納中,積累豐富經驗
34、,并依據當時解剖知識,加之古代哲學陰陽五行的滲透影響,逐漸形成經絡學說。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以十二經脈為主體的經絡系統,具有溝通聯系,感應傳導及運輸、調節等基本功能。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挾胃兩旁,屬肝絡膽,注入于肺,交于手太陰肺經。 94 、 A 、 B 、 D 答案分析:陰蹺脈和陽蹺脈均到達目內眥,并在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相會。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任脈、沖脈均經喉,上達于面,環繞口唇,至目眶下;胃經人上齒中,還出挾口,環繞口唇;大腸經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上交人中;肝經從目系分出,下行頰里,環繞口唇的里邊。 、 C 、 D
35、 答案分析:手三陽經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 C 、 D 、 E 答案分析:心經從心系出來,退回上行經過肺;腎經從腎上行者,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肝經從肝分出,穿膈注肺;大腸經絡肺。 、 B 、 C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經沿大腿前側下行,過膝臏,向下沿脛骨前沿至足背,人第二趾外側端;分支從足三里分出,下行人中趾外側端;從足背分出,前行 人大趾內側端,交足人剛脾經。 , C 答案分析:手足三陽經于督脈交會擴大椎。 、 1) , E 答案分析:手太陽經主要行于面頰部;足太陽經行于頭頂和后頭部。 、 B 、 D 、 E 答案分析:足少陰腎經沿內踝后人足根部;行小腿內側后緣;穿過脊柱至腰部屬腎絡膀胱;從腎
36、上行,穿過肝、膈,人肺沿喉到舌根兩旁。 、 B 、 C 答案分析:督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沿脊柱內上行;沖脈一分支,從胞中分出,與督脈通,上行脊柱內;足少陰腎經,沿股內側后緣人脊內 o 、 B 、 C 答案分析:手少陽三焦經一分支,從耳后分出,人耳中,出耳前;手太陽小腸經分支,從缺盆上面頰,至目外眥后,退行人耳中;足少陽膽經一分支從耳后分出,經翳風穴入耳中,出耳前。 、 C 、 E 答案分析:足厥陰肝經沿大腿內側中線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挾胃,屬肝絡膽,穿膈,布脅肋。 、 B 、 C 、 E 答案分析: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人肺中,從肺分出,絡心,注胸中 ( 下接手
37、厥陰心包經 ) 。 、 D 答案分析:手陽明大腸經人下齒中,足陽明胃經人上齒中。 、 E 答案分析:任主胞胎,沖為“血海”,二脈均與女子月經來潮及妊養胎兒密切相關。 、 E 答案分析:足太陽膀胱經,從頭頂分出,后行至枕骨處,入顱絡腦;督脈行脊柱內,至項后風府穴入顱絡腦。 、 D 、 E 答案分析:足三陰經與陰維脈、沖脈均會于任脈。 答案分析:帶脈起于季脅,斜向下到帶脈穴,繞身一周,環行于腰腹部,臟腑相連納。剛督,任,沖:脈皆起于胞中,三焦經起,三焦腑。 、 B 、 D 、 E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經人缺盆,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手太陽小腸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均在人大椎穴后,再前行人缺盆;足少陽
38、膽經,左右交叉于大椎后,分開前行人缺盆。而膀胱經不入缺盆,在腰部腎俞穴處深人體腔,絡腎屬膀胱。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三陰經從足走胸腹,行軀干腹面;足陽明胃經行腹面 ( 乳中線 ) ;任脈行胸腹正中;沖脈從氣街部起與足少陰經相并,挾臍上行,散布于胸中。 、 D 、 E 答案分析:沖脈從少腹輸注腎下,淺出氣街;足陽明胃經直行者,沿乳中線下行,至氣街;足少陽膽經絡肝屬膽后,沿脅里淺出氣街。 、 C 、 E 答案分析:沖脈能通受十二經氣血,并能容納和調節十二經脈及五臟六腑之氣血,稱“十二經脈之海” ( 靈樞·動輸 ) 和“五臟六腑之海” ( 靈樞·逆順肥瘦
39、) ;沖脈還與以血為基礎的女子月經及孕育功能有關,故又稱“血海” ( 靈樞·海論 ) 。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經屬胃;足太陰脾經絡胃;手太陽小腸經到達胃部;手太陰肺經還循胃口。 、 B 、 C 、 E 答案分析:足太陰脾經注心中;足少陰腎經絡心注胸中;手少陰心經屬心絡小腸;手太陽小腸經屬小腸絡。 、 D 答案分析:任脈的主要功能為: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主胞胎,與女子月經來潮及妊養、生殖功能有關。 、 C 、 D 、 E 答案分析:督脈在 項后人顱內,經頭頂、額、鼻到上唇系帶處;分蟲纜臍中央,嗽心列啾頜部。 、 B 、 C 、 D 、 E 答案分析:足陽明胃
40、經和足太陰脾經在足大趾內側端相交接;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在足大趾小,后叢毛處相交接;沖脈分支,從內踝后分出,斜入足背,至足大趾。 、 D 答案分析:陽蹺脈起于足外踝下膀胱經的申脈穴;陽維脈起于足外踝下膀胱經的金門穴。 121. 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系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系統,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122. 經絡學說: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概念、構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形體官竅、精氣血神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理論。 123. 十二經脈:十二經脈,是經脈中的主要部分,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包括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
41、、足三陽共十二條。十二經脈又稱為正經。 124. 奇經八脈:奇,異也。指有異于十二正經的八條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由于它們的分布不像十二經脈那樣規則,與臟腑無屬絡關系,彼此之間也無表里關系,與十二正經不同,故稱為“奇經”。 125. 浮絡:指分布于人體淺表部位的絡脈。 126. 孫絡:指絡脈中最細小者,又稱“孫脈”。 127. 一源三歧:指任、督、沖三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然后別道而行,故稱此三脈為“一源三歧”。 128. 別絡:為絡脈中較大者,又稱“大絡”。十二正經及任脈、督脈各分出一支絡脈,加上脾之大絡,合稱“十五別絡”。 129. 任主胞胎
42、:任脈起胞中, 女子月經來潮、妊養胎兒及生殖功能密切棚關,故曰“任主胞胎”。 130. 血海:一指沖脈。沖脈起于胞中,前后上下貫穿全身,能容納十二經脈之血,是調節血行的要沖,與女子月經密切相關,故稱為“血海”。一指肝臟。肝藏血以調節全身血量,為女子經血之源,故也稱為“血海”。 131. 陽脈之海:指督脈。督脈行背部正中,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相交會,對全身陽經氣血起總督和調節作用,故稱“陽脈之海”。 132. 陰脈之海:指任脈。任脈行腹部正中,多次與手足三陰經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陰脈之間的相互聯系,調節陰經氣血,故稱“陰脈之海”。 133. 經別:即別行的正經,它們是從十二正經別出,深人軀體
43、深部,循行于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具有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經之間聯系的作用,又稱“十二經別”。 134. 頭為諸陽之會:手三陽經止于頭面部,足三陽經起于頭面部,手三陽和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接,故難經·四十七難說:“人頭者,諸陽之會也。” 135. 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又稱“十二經筋”,受十二經脈氣血的濡養和調節,具有連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 136. 皮部:指十二經脈及其所屬絡脈在體表的分區,又稱“十二皮部”,其功能受十二經經氣的影響。 137. 十二經脈之海:指沖脈。沖脈上至頭,下至足,后行于背,前布胸腹,貫穿全身,分布廣泛,為二身
44、氣血之要沖。而且,上行者行脊內滲諸陽,下行者行下肢灌諸陰,能容納和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為“經脈之海”。 138. 得氣:是指對經穴作針灸或推拿等刺激時,受者局部或沿經絡循行部位有酸、麻、脹、重及觸電等感覺,而施行者也同時有針下沉緊或吸針等感覺,表示經氣已至,治療有效,故曰“得氣”。 139. 屬絡:屬,指經脈與其所隸屬的臟或腑的聯系。絡,指屬臟的經脈與其相合的腑或屬腑的經脈與其相合的臟的聯絡。通過十二經脈的相互屬絡,使相表里的臟與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響。 140. 經氣:又稱經絡之氣,是一身之氣分布到經絡的部分。經氣循經絡運行,發揮感應傳導各種信息以調節臟腑形體官竅的機能以及抗
45、御外邪侵襲等作用。 141. 簡述經絡的主要功能。 答:以十二經脈為主體的經絡系統具有四大方面功能:溝通聯系作用,溝通臟腑與體表、臟腑與官竅以及臟腑之間,經脈之間的聯系作用;運輸滲灌氣血作用;感應傳導作用;調節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作用。 142. 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如何 答:十二經脈的走向有一定規律可循,手三陰經從胸腔內臟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指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復交手三陰經。 143. 十二經脈有幾對表里關系,有何意義 答:十二經脈有六對表里經,即手足陽明和太陰相表里,手足少陽和厥陰相表里,手足太陽
46、和少陰相表里。相表里的經脈相互屬絡臟腑,陰經屬臟絡相表里的腑,陽經屬腑絡相表里的臟。既加強了表里兩經聯系,又促進相表里的臟與腑在功能上的協調配棚表 4 ,兩經及所屑絡臟腑病則棚影響,治療時可交叉使用表單兩經的腧穴。 144. 奇經八脈是怎樣凋節十二經氣血的 答:奇經八脈具有涵蓄和調節十二經氣血的功能。當十二經氣血滿溢時,就會流入奇經,蓄以備用;當十二經氣血不足時,奇經中所涵蓄的氣血則溢出補充十二經氣血,以維持十二經氣血的相對恒定。所以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是以蓄入和溢出方式進行雙向性調節的。 145. 督脈與腦、髓、腎有何聯系 答:督脈循行貫脊絡腦,又絡腎,與腦、髓、腎有密切聯系。病理上,“脊強
47、反折”、“脊強而厥”以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統疾患與督脈有關,常可從督脈論治。 146. 試述十二正經在頭面部的分布情況。 答:頭為諸陽之會。六條陽經均行經頭面部:陽明經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陽明經 行額部;少陽經主要行側頭部;手太陽經行面頰部,足太陽經行頭頂和后頭部。六條陰經除手太陰經、手厥陰經不上頭面外,其余均達頭面之深部 ( 目系、舌下、舌根 ) 或巔頂。 147. 試述十二正經在四肢部的分布情況。 答:十二經脈在四肢部分布特點是:陰經行內側面,一般太陰經在前,厥陰經在中,少陰經在后,唯足厥陰經和足太陰經在內踝尖上八寸以下交換位置,變成厥陰經在前,太陰經在中。陽經行外側面,陽明經在前,少陽經在
48、中,太陽經在后。 148. 循行于胸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次序如何 答:循行于胸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依次為: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 149. 沖脈女子月經及功能有何聯系 答:女子月經來潮及孕育功能,皆以血為基礎。沖脈起于胞中,分布廣泛,為“十二經脈之海”,又為“血海”,因此女子月經來潮及妊娠與沖脈盛褒密切相關。只有當沖脈氣血旺盛時,其血才能下注胞中,或瀉出為月經,或妊娠時以養胎。 150. 別絡如何加強十二經脈中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 答:十二經脈的別絡行于身體的淺表部位,從肘膝關節以下分出后,均走向相表里的經脈,并其相通。如此,陰經之別絡絡于陽經,陽經之別絡絡于
49、陰經,加強了十二經脈中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 151. 何謂經筋 經筋有何功能 答: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經筋附于骨和關節,具有約束骨骼、主司關節運動的功能。此外,經筋還布滿軀干和四肢的淺部,對周身各部分臟器組織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152. 何謂“引經報使” 其理論基礎是什么 答:。引經報使”理論是金·張元素以經絡學說為依據,在藥物歸經基礎上創立的一種用藥組方理論。引經,即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選擇性地治療某經、某臟的病。如頭痛證,病在陽明經,用白芷;病在太陽經,用羌活;病在少陽經,用柴胡;等等。報使,則略同藥引,因方劑不同而分別選用。如以姜為引,取
50、其走表去寒。 153. 陰陽維脈有何功能 答:陰陽維脈的主要功能是維系全身經脈。陰維脈與手足三陰經交會,最后合于任脈;陽維脈與手足三陽經相交,并最后合于督脈,故陽維有維系全身陽經的作用,陰維有維系全身陰經的作用。 154. 何謂浮絡 其分布和功能如何 答:浮絡,是循行人體淺表部位,“浮而常見”的絡脈。其分布廣泛,沒有定位,起著溝通經脈,輸達肌表的作用。 155. 何謂孫絡 它有何作用 答: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屬絡脈的再支,分布全身,難以計數。孫絡在人體內有“溢奇邪”、“通榮衛”的作用。 156. 經絡的連屬部分有哪些 答:經絡系統的組成中,除經脈、絡脈外,還包括連屬部分。經絡對內連屬各個臟腑,
51、對外連于筋肉、關節、皮膚,因而臟腑、經筋、皮部可作為經絡系統的連屬部分。 157. 何謂經脈、絡脈 兩者應如何區別 答:“經”,有路徑、途徑之意,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要通路,即主干。“絡”,有聯絡、網絡之意,絡脈是經脈的分支,錯綜聯絡,遍布全身。對經脈和絡脈的區別,雖有多種說法,但應以“經為主干,絡為分支”為準則。 158. 經別如何加強十二經脈與頭面部的聯系 答:十二經脈中的六條陽經分布于頭面部,六條陰經則較少到達頭面部,而十二經別中六條陽 經的經別循行于頭面部,六條陰經的經別亦上達頭部。如足三陰經的經別合于陽經后上達頭部;手三陰經的經別經喉嚨上達頭面部,并在喉嚨、耳后完骨、目內眥等處合于相表
52、里的陽經經別,從而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部的聯系。 159. 外邪如何通過經絡由表傳里 答:經絡是外邪由表傳里的途徑。這是由于經絡內屬于臟腑,外布于肌表,當體表受到病邪侵襲時,可通過經絡由表及里,由淺人深,從皮毛、孫脈、絡脈、經脈,逐次向里傳變而波及臟腑。 160. 舉例說明經絡學說對方劑組成的指導意義。 答:方劑是按君臣佐使組方原則針對證 候的性質而配成的中藥處方,經絡學說是指導方劑組成的主要理論之一。如交泰丸用人心、脾、胃經的黃連,清心以瀉上亢之火,為君;以人腎、肝、脾經的肉桂,溫腎以蒸腎陰上濟,為臣。如此則腎陰升而心火降,引火歸原,以治心腎不交的失眠等病證。 161. 經絡如何溝通臟腑之間
53、的聯系 答:經絡溝通臟腑之間聯系的途徑,( )主要有:十二經脈中每一經都屬絡一臟和一腑,構成臟腑之間的表里關系;某些經脈除屬絡特定內臟外,還聯系多個臟腑,如足少陰腎經,除屬腎絡膀胱之外,還聯絡肝、心、肺等臟;多條經脈同與一臟相聯絡,如與肺相聯絡的經脈除肺經、大腸經之外,還有心經、腎經、肝經等;經別加強了某些臟腑之間的聯系,如足三陽經都可通過其 經別與心相連。這樣構成了臟腑之間的多種聯系。 ( )162. 別絡如何加強人體前、后、側面的聯系 答:十二經脈的別絡,其脈氣匯集于十二經的“絡穴”;督脈別絡散布背部、頭部,并別走太陽;任脈別絡散布于腹部;脾之大絡散布于胸脅部。故別絡可加強十二經脈及任督二
54、脈與軀體組織的聯系,尤其加強人體前后側面的聯系。163. 試述手、足陽經的交接規律。 答:同名的手足陽經有 3 對,都在頭面部交接。如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接于鼻翼旁,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接于目內眥,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交接于目外眥。 164. 十二經脈的命名依據是什么 答:十二經脈中每一經脈的名稱,都是據其分布于手足內外、所屬臟腑和陰陽屬性而命名。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經脈稱上經;七要行下肢起 ) 或小經脈稱足經。分市寸:四肢內側面的為陰經,陰經隸屬于臟;分棺于四肢外側面的為陽經,陽經隸屬于腑。按陰陽三分法,一陰分為太陰、厥陰、少陰三陰,一陽分為陽明、少陽、太陽三陽。太
55、陰、陽明經在四肢內外之前緣,厥陰、少陽經在四肢內外之中線,少陰、太陽經在四肢內外之后緣。 165. 經絡學說的形成與陰陽五行學說有何關系 答:經絡學說的形成離不開陰陽五行學說的滲透和指導。如十二經脈分手足三陰三陽,奇經八脈的陰陽維、陰陽蹺,絡脈的陰絡、陽絡;陰經行內,陽經行外的分布規律;十二經脈的陰陽表里配屬關系;經絡的生理功能及“開、闔、樞”理論;經穴的命名及“五輸穴”的臨床應用等等,均有陰陽五行理論貫穿其中。 166. 經絡學說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經絡學說的形成是古人長期醫療經驗的總結,與許多因素有關,主要是:古人對砭刺、導引、推拿、氣功等方法進行保健或治療時所出現的經絡感傳現象的觀察;對病理情況下循經所出現的經絡病癥中觀察;對穴位主治功用的觀察歸納;對當時人體解剖、生理的認識;陰陽五行學說的滲透和指導。 167. 經絡系統的組成如何 答: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及連屬部分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難忘的照片中考語文作文
- 紙制品生產質量管理與認證流程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的環境適應性考核試卷
- 氮肥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與投資分析考核試卷
- 慶祝中秋節初二語文作文
- 競技自行車租賃服務標準考核試卷
- 廈門市高三第一次語文市質監作文
- 畜牧飼料生產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考核試卷
- 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 2
- 7-6算法狀態機圖2
- 浙江省臺州市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歷史社會真題試卷
- 重型燃氣輪機用大型鑄鍛件 第3部分:鑄鋼件 征求意見稿
-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WS-507-2016
- 第2課++生涯規劃+筑夢未來(課時1)【中職專用】中職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高效課堂 (高教版基礎模塊)
- 哈工大陣列信號處理第一次作業
- 走進物理-走向統一的自然力(上)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廣西師范大學
- 2024年全國一級注冊建筑師之建筑設計考試重點試題附答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能力測驗練習題
- 打掃衛生勞動合同范本
-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中英語試卷
- 人教PEP六年級英語下冊Unit1Howtallareyou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