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信息中心這十年_第1頁
我與信息中心這十年_第2頁
我與信息中心這十年_第3頁
我與信息中心這十年_第4頁
我與信息中心這十年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與信息中心這十年十年的光陰,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能連一朵浪花都算不上,但卻足以使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改變許多。十年前的這個季節,我還在即將畢業的學校暢想設計自己的未來,雖然我現在已經很難回憶起當時對十年后規劃的具體內容,但是我想一定與現在大相徑庭。十年前盛夏的莫一天,我從沈陽農大乘公交218路在轉乘7路就到太原街2號的省農牧業信息中心正式上了班。現在回想起當年剛上班的小段時間,懵懂無知,傻的可愛。能做得相對像樣的工作主要也就是打水、掃地、擦桌子什么的,有時接電話也經常由現維漏,打字的速度很慢(全拼),很難達到工作要求。好在那時的信息中心還在與省農業廳辦公室合屬辦公,真正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員雖然不過數人

2、,但由于農業信息工作業務量不是很大(主要是農情信息和政務信息工作),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剛剛起步,也幾乎沒有開展什么工作(大多局限于規劃和設想)。大概是由于對新同志的關照,中心領導給了我一個多月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同事們也非常熱心地幫助我盡快熟悉相關業務和相關單位,培育我適應工作的自信心,以便于盡快進入工作角色。一個月以后,中心領導安排我參與農業部課題關于遼寧穩定糧食生產的研究的資料組織和信息采集工作,為得到更全面、翔實的數據資料,我經常乘座公交汽車頻繁奔波于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省糧食局等相關單位之間,很多時候還需要用手來抄寫重要數據及相關資料(有時復印很不方便,數字需要摘錄),在農大太晚了,回單

3、位不方便,就住在學校老鄉(男生)的宿舍里。由于對業務的不熟悉,工作起來很吃力,的確感覺很累,付由了很多辛苦,還算是較好地完成了組織交辦的任務,并有幸承擔了課題部分內容的撰寫工作。現在回想起來正是有那樣的一段經歷使我全面系統地了解了遼寧農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解決問題措施的思索,為今后的農業信息工作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接下來大概有2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信息與決策(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于大概于2001年停辦)內部期刊的編輯和農業統計調查工作,起初這兩項工作也帶給了很大的壓力,農業信息與決策編輯工作需要一定的農業專業知識,以及更多的耐心和細心,農業統計調查工作則更需要的統計學知識和邏輯分析能力,而

4、這對于我來說都不是強項,很不幸是我在學校養成了學習不求甚解的習慣,什么事過的去就可以了,這樣的態度在工作上就很難過的去了,為此當時信息中心的領導和一位老同志給了很多的批評和豉勵,使我有了很大的改進,在學校最頭疼的是統計學,結果工作又偏偏從事統計工作,屋漏又逢連陰雨,不過自己還是硬著頭皮挺了過來,后來做的還算不錯,農業信息與決策的編輯工作基本得到大家的認可幾次得到農業部的獎勵。由此可見,工作并不在于難或易,關鍵在于能不能堅持,能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勇敢地面對挑戰。1995年,信息中心僅有的兩臺電腦,通俗地講一臺是“386”,一臺是“486”,不像現在電腦已經成為工作人員的必備的工作手段,當時

5、的電腦主要功能就是打字錄入(我當時的認識水平)。那時,也在搞網絡建設,我們試圖是將省里的電腦與各市的電腦以“點對點”的方式聯結起來,后來也基本具備了這個條件,但是由于這種聯網操作相對復雜,對解決實際工作的意義不大,最后始終也沒有搞起來。農業信息化的道路要怎么走,至少對我來說還是非常飄渺和虛幻的。不過,在這個時期我還是有機會接觸電腦,白天沒有機會使用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最大的進步是學會了“WPS(那個時代大家通用的文字處理軟件)的排版和文字的“雙拼”錄入法,剛剛學會打字、排版、打印時,著實讓我興奮了一陣子,因為在當時農業廳里能達到我這樣的水平的人還是鳳毛麟角,少而又少的,也值得我驕傲,農業廳的

6、相關單位對信息中心人員的電腦應用水平也刮目相看。隨著微軟辦公軟件的由現,讓我比較驕傲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再,"WPS留給我的只是“傷感”的懷舊。1998年,國際互聯網絡浪潮洶涌,農業信息化也被國家提到了正式的日程,信息中心作為全省農業部門信息網絡的建設部門,勇敢地承擔起了網絡建設的任務,當時在農業廳局域網、“WEB網站建設、數據庫建設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由于信息中心領導的積極爭取,中心還承擔起了黨政信息網太原鞋2號的網絡節點任務,提高了中心的知名度,也奠定了中心在省直機關中的地位,致使信息產業廳等有關部門給予高度的重視和必要的投入,現在我們信息中心4樓的網絡中心標準的機房建設

7、就是在當時建成的,這與當時我剛到信息中心的那不足40平米的場所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我也有幸在網絡中心工作數載,非常懷念我曾經工作坐過的位置,尤其是在冬季傍晚的時候,火一般西沉的夕陽與一個高聳的煙囪、巍巍的高架橋遙相輝映,讓人浮想,頗為壯觀,令我今生難忘。2000年,可以說是我省農業信息化的起步之年,雖然艱難,但畢竟開始。這一年正式啟動了遼寧農業信息網,當時國內真正開通的農業信息網還不多,除了中國農業信息網,像樣的農業網站屈指可數,中國農網也大概還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看不由能活到今天。當時,我有幸參與了遼寧農業信息網的開發建設工作,通過這種參與也加深了對網絡及農業信息化的認識,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

8、息技術開始真正在我省的農業領域應用。遼寧農業信息網的建設也使省內農業部門看到了農業信息化的曙光,在遼寧農業信息網建設的影響下,全省的農業信息處理、傳輸、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農業信息的處理不再是傳統的紙張撰寫、傳輸的方式不再是傳真和郵遞,服務對象不再是單純為政府、為領導,信息服務的內容也不再是農情信息與政務信息。信息網絡開始顛覆傳統,農民尤其是農業大戶開展開始走上農業信息化的舞臺,并且逐步走向前臺。當前,省內有不少有通過農業信息網絡的致富先鋒,也正是那個時期培養的結果。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信息中心開始走由傳統與守舊,走向合作與開放,取得許多成果,但任何傳統和守舊的改變都不會是一帆

9、風順,個種滋味也許只有具體的推動者能深刻體會。2001年,省農業廳的政務信息網開通,使省農業廳成為我省省直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佼佼者,獲得省政府的數次表彰,我作為政務信息網的一個普通用戶也切實感到了電子政務帶來的便捷。應該說省農業廳的政務信息網為推進農業廳的計算機化做生了卓越的貢獻,時至今日,省農委包括年齡稍長的不會使用計算機的同志已經十分罕見。在信息中心迅速發展變化的這個階段,我先后從事了或參與了農業廳辦公室文字綜合(與信息中心合屬辦公)、農情信息工作(大概在01年劃到了廳種植業處)、農業統計調查工作、信息中心的項目報告及相關文字綜合工作(還曾多次參與了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主報告的起草工作)遼寧農

10、業信息網的開發建設等工作,這大概是4-5年的工作,現在沉淀下來不足5行的文字,似乎少了一點,但更重要的是工作經歷的豐富和閱歷的增加,這雖寥寥5行文字,但其中每一個字的背后都是許多次很痛苦的煎熬,許多次很用心的投入,許多次工作理念的升華,以及讓我畢生難忘的一個個故事,這些就權且讓它們沉寂于我的心底,待我有更多時間的時候去慢慢地梳理和回味。如果說2000年是我省農業信息化的啟動之年,那么2002年則是我省農業信息化在更高的起點上進入快速干道的一年。這一年時任省長親自指示要快我省的農業信息化步伐,指示省信息產業廳與省農業廳及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可以說省長為我省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了一個機遇,而我們

11、信息中心及時抓住了這個機遇,在省信息產廳的大力支持下,又有省農委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們擬在全省啟動百萬農民上網工程,為了做好項目報告與項目開發工作,在中心領導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為百萬農民上網工程的如期啟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期間我也數十次參加或協助主任組織工程籌備前的會議,并就一些事情進行協調,奔波于農業廳、信息產業廳、省通信公司、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門之間;參與組織四次上網工程信息產品推薦會議;編撰農民上網手冊,歷時2個月,修改調整次數不下10次;編寫百萬農民上網工程專項資金項目計劃任務書,百萬農民上網工程進行階段性總結,全程記錄百萬農民上網工程進展情況,配合遼寧電視臺、

12、遼寧農民報等新聞媒體對上網工程進行宣傳。為百萬農民上網工程的正式啟動做了一點點有益的工作。2002年下半年,為如期完成百萬農民上網工程的核心平臺遼寧金農平臺的開發任務,中心領導及技術開發人員、信息維護人員工作加班加點,密切配合,不分晝夜,有的同志妻子待產都來不及給予更多關心和照應,有的同志為提高工作效率將上班的時間轉換為夜間,那個時候,太原2號有一間辦公的燈總是在亮著,那就是我們的網絡中心。網絡中心永遠留下了他們辛勤的汗水和閃光的智慧(雖然各種原因其中的部分人員離開了信息中心,但我還是很懷念和他們一起走過的日子。)而這些汗水與智慧幻化成中心永遠的寶貴財富。2002年12月30日,應該是信息中心

13、永遠不該忘記的日子,這一天,省長親自按下百萬農民上網工程正式啟動按鈕,至此,遼寧農業信息化又掀開了新的一頁。那也是值得我們銘記的時刻,因為我們的爭取終于有了一個結果,我們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我們的創新終于有了歸宿。我有幸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省長的講話讓人豉舞,省農業廳廳長的講話也讓我們頗感欣慰,那歷史得的一幕,包括所有的文字、印象及新聞報導我都一直在很好地珍藏。時光如水,工程啟動已有2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又舉辦了百萬農民上網工程信息富民活動和百萬農民上網工程信息致富農民的表彰活動,使百萬農民上網工程不斷深入下去,2004年,百萬農民上網工程還讓省政府評為省直機關為人民辦的35件實事

14、之一。我作為百萬農民上網工程的參與者,深刻體會到我們要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則更難,能否順應形勢、能否積極爭取、能否共同努力、能否開拓創新都是成就一件事情的關鍵。可以說,百萬農民上網工程,為我們推進農業信息化積累經驗,鍛煉了隊伍,也贏得了關注與尊重。2003年以來,包括前省長等多名省部級的領導干部及知名人士到網絡中心視察指導,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進行播報,信息中心已經從真正意義上成為我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龍頭。2003年8月,信息中心從省農委辦公室正式獨立由來,雖然喪失了一點行政方面的話語權,但可以進行真正意義上獨立思考,獨立行走,不到兩年的時間,信息中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工作的內涵

15、有了很大的拓展,包括統計中心、農產品貿易咨詢中心、聲訊服務中心,農業決策咨詢系統都是拓展的結果;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由原來的不足20人將近增長一倍,辦公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觀;服務的對象方式有了很大的突破,服務方式更加靈活,服務對象更加理性務實;信息中心的地位形象有了一個大的提升,不論在委內、還是委外正在展現著一個全新的形象。我是信息中心的一分子,伴隨信息中心風風雨雨將近十年的時間,信息中心每取得一點成績我都會感到欣慰,信息中心每取得一點進步我都會受到激勵。信息中心是一個正式的組織,也是一個緣份的群體,十年來我得到組織的培養,也得到領導、同事的關心,使我能在更高層次上認識農業信息化,在更寬的領域里思考農業信息工作,這讓我一直心存感激,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誠摯的謝意。十年前,我對未來的暢想也許早已隨風飄散,十年前,我對人生的規劃也永遠無法付諸實現,未來也許真的無法預想也無須努力規劃,關鍵是能否認真面對工作、面對生活,做好自己份內的每一件事情,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應有的責任,腳踏實地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努力地去做了,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