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壓和減壓轉油線管道設計技術規(guī)定_第1頁
常壓和減壓轉油線管道設計技術規(guī)定_第2頁
常壓和減壓轉油線管道設計技術規(guī)定_第3頁
常壓和減壓轉油線管道設計技術規(guī)定_第4頁
常壓和減壓轉油線管道設計技術規(guī)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范圍1.1 本標準規(guī)定了常壓和減壓蒸儲裝置加熱爐出口轉油線管道設計的有關原則。1.2 本標準適用于常壓轉油線和減壓轉油線的管道設計。2 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標準的條文。在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0鋼制壓力容器GB6654壓力容器用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厚鋼板GB8163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GB9948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GB/T13148不銹鋼復合鋼板焊接技術條件GB/T14976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SH3059石油化工企業(yè)管道設計器材選用通則SH3010石油化工設備與管道隔熱

2、技術規(guī)范SHJ520石油化工工程銘鋁耐熱鋼管道焊接技術規(guī)程SH3501石油化工劇毒、可燃介質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JB4730壓力容器無損檢測JB4733壓力容器用爆炸不銹鋼復合鋼板40B118鋼板卷制焊接鋼管3 術語常壓轉油線一指輸送自常壓加熱爐(簡稱常壓爐)至常壓蒸儲塔(簡稱常壓塔)間工藝物料的管系。常壓轉油線是由主管段、分支段、過渡段和末端爐管組成。減壓轉油線一指輸送自減壓加熱爐(簡稱減壓爐)至減壓蒸儲塔(簡稱減壓塔)間工藝物料的管系。減壓轉油線是由主管段、分支段、過渡段和末端爐管組成。主管段一指轉油線中與蒸儲塔直接相連的管段。分支段一指轉油線中主管段與過渡段間連接的管段。過渡段一由加熱

3、爐爐管至分支段或主管段稱為過渡段。同軸布置一指蒸儲塔、加熱爐與轉油線主管段中心線在同一軸線上布置。管系一單獨一組設計條件相互聯(lián)系的管道。4 相關設備布置要求4.1 減壓塔與減壓爐之間的凈距以保證主管段15m為宜,常壓塔與常壓爐之間的凈距可不受限制。4.2 蒸儲塔、加熱爐與轉油線主管段宜采用同軸布置。4.3 主管段支架宜設計為獨立的支架。5 轉油線結構設計5.1 整體結構設計要求5.1.1 常用的四種轉油線結構設計,見圖-1圖-4。常壓轉油線還可采用圖-5、圖-6兩種結構型式。5.1.2 各種結構轉油線的末端兩根爐管都應作為轉油線柔性分析中的一部分。5.2 主管段結構設計要求5.2.1 常壓轉油

4、線主管段宜設計成水平直通型或水平Z型。5.2.2 常壓轉油線主管段與常壓塔嘴子應呈切向入口方式。5.2.3 常壓轉油線主管段應有0.003的坡度坡向常壓塔。5.2.4 減壓轉油線主管段應設計成水平直通型,呈沿減壓塔中心線入口方式。5.2.5 減壓轉油線主管段(從塔壁到主管段交匯處)長度取15m為宜。5.2.6 減壓轉油線主管段應有0.003的坡度坡向減壓塔。5.2.7 管徑大于等于600的主管段末端,應設置人孔。5.2.8 主管段上設有人孔、彈簧支座、儀表管嘴等需要操作或檢修處應設平臺梯子。平臺梯子應考慮主管段的水平膨脹和垂直位移。5.2.9 非對稱布置過渡管段時,在主管段內壁介質沖刷處應設防

5、沖檔板。5.2.10 主管段與蒸儲塔嘴子應采用對焊連接。5.3 分支段、過渡段結構設計要求5.3.1 加熱爐管出口嘴子對稱布置時,支管段、過渡段宜按四合二和二合一布置(見圖-1)。加熱爐管出口分二路時按二合一對稱布置(見圖-3)或軸向對稱插入主管段末端(見圖-4)。5.3.2 分支段對稱布置時,分支段接入主管段處應設計成特殊Y型三通結構型式(見圖-1,3,5)。5.3.3 過渡段宜45。順介質方向插入分支段或主管段。5.3.4 分支段、過渡段宜選用36DN曲率半徑彎管。5.3.5 加熱爐出口嘴子在加熱爐一側平行布置時,過渡段應水平45。或空間45。插入主管段(見圖-2,6)。5.3.6 減壓轉

6、油線過渡段設計應最短、彎管最少。5.4 末端爐管結構設計要求5.4.1 末端爐管的設計應由工業(yè)爐專業(yè)負責。但管道設計專業(yè)與工業(yè)爐專業(yè),應互相委托下列資料:5.4.1.1 工業(yè)爐專業(yè)向管道設計專業(yè)提出參加計算的末端爐管材質、直徑、壁厚、介質氣液容重,爐管表面溫度、爐管介質壓力及爐管的結構尺寸和參加計算的爐管承重形式;5.4.1.2 管道設計專業(yè)向工業(yè)爐專業(yè)提出爐管承重點的荷載,爐頂蓋板處爐管的三向位移量,加熱爐出口管下部彎管處導向支架的最小水平位移值和導向支架處最大垂直位移值。6材料選用6.1 主管段和分支段材料選用要求:6.1.1 DN500mm的主管段或分支管段應選用無縫鋼管,DN500mm

7、的主管段、分支段應選用鋼板卷制焊接鋼管,不允許選用螺旋縫焊接鋼管。6.1.2 低硫(總硫0.5%wt)低酸酸值0.5mg(KOH)/g介質,無縫鋼管應選用碳素鋼(20#)無縫鋼管,應符合GB8163標準要求。鋼板卷制接鋼管宜選用20R鋼板,應符合GB6654標準要求。6.1.3 高硫(總硫A0.5%wt)、低酸介質,宜選用1Cr5Mo或00a19Ni10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應符合GB9948標準要求。鋼板卷制焊接鋼管宜選用20R+1Cr5Mo,20R+OE3A(405)或20R+00a19Ni11(304L)復合鋼板,應符合JB4733標準要求。6.1.4 低硫、高酸酸值A0.5mg(KOH/

8、g)介質,宜選用OO517Ni14Mo2(316L)或OOCr19Ni13Mo3(317L)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應符合GB/T14976標準要求。鋼板卷制焊接鋼管宜選用20R+OOCr17Ni14Mo2(316L)或20R+OOCr19Ni13Mo3(317L)復合鋼板,應符合JB4733標準要求。6.1.5 高硫、高酸介質,宜選用OOJ17Ni14Mo2(316L)或OOJ19Ni13Mo3(317L)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應符合GB/T14976標準要求。鋼板卷制焊接鋼管宜選用20R+OOCr17Ni14Mo2(316L)或20R+OOCr19Ni13Mo3(317L)復合鋼板,

9、應符合JB4733標準要求。6.16 人孔、儀表管咀的耐腐蝕要求應不低于主管段材料。6.17 過渡段材料選用要求6.17.1 過渡段宜選用無縫鋼管6.17.2 低硫(總硫0。5%wt)低酸酸值小于0.5mg(KOH)/g介質,應選用碳素鋼(20#)無縫鋼管,應符合GB8163標準要求。6.17.3 高硫(總硫A0.5%wt)低酸介質,宜選用1Cr5Mo或OOCh9Ni10石油裂化用無縫鋼管,應符合GB9948標準要求。6.17.4 低硫、高酸酸值A0.5mg(KOH)/g介質時,宜選用OOC7Ni14Mo2(316L)或OOCr19Ni13Mo3(317L)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應符合GB

10、/T14976標準要求。6.17.5 高硫、高酸介質,宜選用OOJ17Ni14Mo2(316L)或OOJ19Ni13Mo2(317L)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應符合GB/T14976標準要求。7強度設計和應力分析7.1 各管段理論計算壁厚的確定。7.1.1 直管段的壁厚應按SH3059中第7.2節(jié)進行計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7.1.1.1 復合管的復層不計算在管子理論計算壁厚內;7.1.1.2 腐蝕余量根據(jù)腐蝕環(huán)境情況可取1.63.2mm。復合管腐蝕余量取為零;7.1.1.3 考慮制造偏差和腐蝕余量等因素后,管子的選用壁厚應就近上靠到公稱壁厚。7.1.2 減壓轉油線主管段和分支段的理論計算壁

11、厚,除應滿足7.1.1條的要求外,尚應按GB150第6.2 節(jié)和GB150第6.3節(jié)進行計算。橢園封頭按GB150第7.1.2款進行計算。6.3 管系柔性分析6.3.1 管系應采用CEASERn進行計算分析。6.3.2 管系柔性分析過程中,當利用爐管參加補償計算時,應把爐子內最后兩根爐管包括在內,并按1.1.1 .2條向有關專業(yè)提出委托。7.2.3 管系柔性分析時,應考慮各個端點的附加位移量。7.2.4 管系介質荷載計算,應由工藝系統(tǒng)專業(yè)提出的汽液混合密度進行計算。7.2.5 采用復合鋼管時,荷載應包括基層和復層的質量,許用應力按基層材料選用。7.2.6 其它荷載7.2.6.1 隔熱層材料的質

12、量應按材料的實際容重加上保護層的質量進行計算。7.2.6.2 支承點承受的其它荷載(如鞍式支座,防沖板,大的吊桿、平臺梯子、大封頭、人孔、加強圈等)均應計算在內。7.2.7 除考慮正常操作工況下的管系荷載外,還需考慮事故工況和充水工況下的管系荷載。7.2.8 計算結果處理7.2.8.1 應力集中點(如設備嘴子、三通和彎管)宜采取加加強圈或加筋板措施,不滿足要求時,還可采取局部管件加厚措施。7.2.8.2 管系作用在塔嘴子處的作用力和力矩,應提交設備專業(yè)進行核算。7.2.8.3 提交土建專業(yè)的管架資料應包括操作工況,事故工況和充水工況的作用力和力矩,管架支承點處的冷、熱態(tài)位移。7.2.9 管系冷

13、緊要求7.2.9.1 為了降低管系在操作狀態(tài)下對設備嘴子的作用力和力矩,管系應采用冷緊措施。7.2.9.2 管系冷緊口宜取在塔嘴子附近。7.2.9.3 冷緊比彳1宜取0.6。7.2.9.4 管系冷緊后,爐管出口處位移值宜不大于100mm。7.3.10局部強度校核和振動分析7.3.10.1 轉油線主管段支座處局部應力驗算見附錄Ao7.3.10.2 地震烈度在8度或8度以上設防地區(qū),對轉油線應進行地震響應分析,采用石油化工架空管道抗震鑒定程序進行校核。7.3.10.3 對管系應進行振型分析,要求固有頻率在4HZ以上。8支吊架設計8.1 支吊架的設計位置,應最大限度地承受管系的質量,使塔嘴子處和爐管

14、出口嘴子處受力最小。8.2 支吊架的形式應考慮有利于管系的減震,盡量不采用吊架方式。8.3 主管段的支吊架設計要求如下:8.3.1 主管段長度在15m左右,原則上只設一個管架。8.3.2 管架的結構形式宜選用柔性管架,特殊情況可選用剛性管架;8.3.3 支承型式:當選用柔性管架結構,在管架頂面應設彈簧支座。當選用剛性管架結構,在管架頂面除設彈簧支座外還應在彈簧支座下設滾動支座或采用摩擦系數(shù)<0.1的墊板。8.3.4 承重點處設有彈簧的主管段應設承重保險裝置。根據(jù)管加結構形式,可選用承重定位保險裝置(見圖-7)或承重吊桿保險裝置(見圖-8)。8.4 分支段或過渡段的支吊架設計要求如下:8.

15、4.1 分支段或過渡段的支吊架一般生根在爐子的構架上;8.4.2 支架型式:盡量采用彈簧支座,在不會引起振動的情況下,可采用彈簧吊架。在無垂直位移處可采用滑動支架。9其它要求9.1 管系隔熱層應按SH3010進行設計、施工、檢查和驗收。9.2 管系應按SH3501進行施工及驗收,其中主管段和分支段應按GB150第十章的有關要求進行施工及驗收。9.3 管系按SH3501劃為SHBI級管道。以焊縫要求40%射線探傷,并以H級為合格。管道焊接接頭無損檢測后焊縫缺陷等級的評定,應符合JB4730的規(guī)定。9.4 主管段和分支段不參加系統(tǒng)水壓試驗時,應在地面上分段進行壓力試驗。9.5 整個管系與塔一起進行

16、氣壓試驗,減壓轉油線還應做24小時的真空度試驗,增壓率不應大于5%。9.6 不銹復合鋼板焊接技術條件應執(zhí)行GB/T13148標準。9.7 銘鋁耐熱鋼管道焊接技術條件應執(zhí)行SHJ520標準。9.8 鋼板卷制焊接鋼管的制造應符合40B118標準要求。常壓爐或減壓爐常壓塔常壓塔減壓塔'圖-1四合二、二合一同軸對稱布置(爐管吸收轉油線熱膨脹量)常壓塔常壓爐或減壓爐減壓塔常壓塔主管段:W過渡段!W!LMT/減壓塔爐管圖-2四合一側面布置(爐管吸收轉油線熱膨脹量)常壓塔常壓爐或圖-3二合一同軸對稱布置(爐管吸收轉油線熱膨脹量)常壓塔管架常壓爐或圖-4二合一同軸對稱布置(爐管吸收轉油線熱膨脹量)過渡

17、段過渡段圖-5“Z”型主管對稱支管盎型式(爐管吸收部分轉油線熱量膨脹量)過渡段主管段常壓爐主管段常壓塔圖-6“Z”型主管四合一側面布置(爐管吸收轉油線熱膨脹量)索然豳rt士?水堂定型卷置圖8承重吊桿保險裝置附錄A大口徑管道支托處局部應力計算A1、局部應力分析適用范圍管道支座處產(chǎn)生的局部應力,可根據(jù)不同情況分以下幾種計算:a、支托處的點荷載局部應力。b、支托處的線荷載局部應力。c、鞍座處(鞍枕部)的局部應力。A2、點、線荷載的局部應力的計算和驗算。A2.1管托對管道壁施加點或線荷載,當滿足0.01Wb/lW0.05時,用下兩式檢驗局部應力。,0.1W/、仃3=也+p)(i)X=16m()2(2)

18、tm式中:忖,管托處的周向局部應力,MPa一為X的函數(shù),由X查圖A2一為X的函數(shù),由X查圖A3W一線或點荷載,NT管壁厚(應扣除負偏差或腐蝕余量,mm)B一線荷載的長度,mm。點荷載時,取b=t,見圖A1L一支撐間距,mm一管道平均半徑,mmb注:當0<b<0.01時用下式l圖A1點或線荷載圖A2.2加襯板或加強板時的局部應力仍用上述公式計算,但式中的管壁厚度用下式修正:t'=A/t2+tPAD(4)式中:一修正后的管壁厚度,mm。tPAD一襯板或加強板的厚度,mm。2.3點、線荷載下的局部應力驗算如下:長期荷載作用下bjw1.5.Sh,Mpa長期+短期荷載作用下:仃(rf

19、w3.0.Sh,Mpa式中:Sh一工作溫度下筒體的許用應力,MPa。,7:二,”1J*4i5ltlBB1iiimaaiiiiiDni.)8-31lib.*iiiiibiiiiwllllflilliiHiIIIIIBHiiHiaaiinnBHsaariiHHW、“IIIIIII!,awinmmaiiiilBI»fIIIIIHHIailltHHImivaiMaaiBiiiHMiniiLWiMaiitiiHaIIIKMBBiH漢IltlMBllliaBHlilMiimiwwiMBaiiiiiaHi,“”MlKIIIIIHiHaaiiiiMiiiiHWHiaiaiIHlIHiEEE9ncam

20、iiM面ZU1U1BmiisnaaliiiiaMHmKUIHMBaiBaiiiiiaBaaianiiiaBiIltllMimiiailimannaBiniibHiiSBaiiiiiwwSIBHIUliaibBMWIISHMHIHiBbniiniiiMHHialIIIIIMimiiaiSA1f|KVaillllHHiHiBKOIIIIBBiaiBIIIIMBlllliflilimaIIIIIMiMiasiiiiiHaisiiiiiSiiim等amiuaHiimaaiBiaBiiiiiMBMMailBIIMBIMfeaiHaiiiiiMiHairiiBHHMHaiiinBHiiBnassnnnaiBiaiHiiaiiflHifliaI,”,%4f強,-*興,1909圖A2aX函數(shù)圖I«IIIIJHHIBraiBIIIIIHBIEaiUllHHMIIIIIIBH1WIIllllllIIIIIMSVBIHIHBBi州imiHit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