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授課比賽教案分享_第1頁
金鳳授課比賽教案分享_第2頁
金鳳授課比賽教案分享_第3頁
金鳳授課比賽教案分享_第4頁
金鳳授課比賽教案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授 課 教 案題 目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系 別 政法與歷史學院 專 業 歷 史 班 級 2008級2班 姓 名 金 鳳 學 號 20080642045 指導教師 徐 濤 2011年4月6日課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課型新授課課時一課時班級高一(1)班教材分析本專題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 度的基本特點和形成過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內容,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制度,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繼承和發展,對以后封建王朝產 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本課內容,在本專題中不但起著承上啟下 的作用,而且占據重要的地位學情分析高一

2、的學生對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知識一般只有在觀看影視作品時留下大概印象,對具體知識比較陌生,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必要地準備,課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求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 了解秦的統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2通過閱讀文字資料和文物插圖,了解考古資料對于歷史研究的重要性。3了解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4通過模擬秦朝大臣們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爭論,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過程與方法:1.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小組討論、分組發言,分階段、分層次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2

3、同時運用圖示法、問題法、情景角色模擬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質疑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本課學習,知道秦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疆域遼闊的統一,并且創建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歷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時也推動了中華民族 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為中國長期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2通過對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優缺點的全面了解,培養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1.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特征2.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區別教學難點1.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影響2、官僚機構的構成教學方法1、講解法:針對秦統一六

4、國,開拓邊疆的措施,教師可通過分條講解,使學生明確并掌握知識,知道秦統一的歷史意義。2、提問法:關于第二目的郡縣制,采取提問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學習郡縣制。3、比較法:將郡縣制和分封制進行比較,指出郡縣制在當時是進步的。教學媒體多媒體、板書、影視作品圖片、材料等教學過程進程教學內容時間新課引入上課之前呢,請問同學們都看過哪些關于秦朝的影視作品呢?(學生回答)對,有關秦朝的影視作品很多(通過幻燈片展示圖片)。秦朝,也有很多人習慣稱之為秦帝國。能被冠以帝國稱號,可見其不同凡響。那請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秦朝有哪些開創性的豐功偉績嗎?你們認為秦朝的哪一項功績最偉大?(學生回答即秦統一天下),對,秦統一天

5、下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形成開始,秦王朝建立的制度,為歷朝歷代所沿用,那么它是怎樣建立的?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3分鐘講授新課【板書】專題二 第二節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板書】一、“六王畢,四海一”1“六王畢”師:“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記功石刻,說明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是秦國統一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六雄呢?秦王嬴政是怎樣統一六國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一自然段,回答統一的背景、時間、過程、戰略方針、意義是什么?【板書】(1)背景生:思考并回答背景師:(肯定學生回答)客觀方面:1、(鐵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

6、的提高,民族、地區之間了解加強,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基礎。2、春秋戰國長期戰亂,給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統一。3、法家學說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主觀方面:4、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具備進行統一戰爭的條件。5、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來人才,(如李斯,楚國人,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吏。)正確的戰略和策略。正是這些條件促使了秦國統一六國,即“六王畢”時間?生:(看書)時間是公元前230-公元前221【板書】(2)時間:師: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

7、年,秦國相繼攻滅東方六國,是怎樣體現相繼的呢?即統一六國的過程呢即滅亡六國的順序是什么呢?(用投影儀展示秦滅六國的順序)請同學們看到教材第九頁的秦朝疆域圖的左上角,為什么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對,是它們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在統一過程中,秦始皇采取了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的戰略方針,即“遠交近攻”。 前230年,秦派內史騰領兵攻韓,俘虜韓王安,韓國滅亡。前229年,秦派將軍王翦領兵攻趙,前228年秦軍進入邯鄲,趙王獻出地圖投降,趙國遂亡。前225年,秦派王賁領兵攻魏,引河水和溝水灌魏都大梁, 魏王假投降,魏亡。前223年,秦派王翦領兵六十萬攻打楚國,楚王負傷被俘,楚亡。早在前227

8、年時,燕太子曾派荊軻前往刺殺秦王,未成,秦乘機于前226年攻下燕都蘇城,燕王喜遷到遼東,至前222年,秦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前221年(秦王政26年),秦派王賁領兵由北向南攻齊,俘虜齊王建,齊亡。【板書】(3)過程: (4)戰略方針:“遠交近攻”師:那秦始皇統一六國有什么意義呢?【板書】(5)意義: 師:結束了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秦王嬴政還自稱為秦始皇,他以為“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不足以表現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因此自稱始皇帝,希望由自己開始,子孫能夠二世、三世乃至千萬世地傳承,

9、永掌政權。從此,“皇帝”成為我國歷史上對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過渡】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憑借其百萬大軍,繼續開拓邊疆,(現在在哪里可以看到呢?展示幻燈片)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思考并歸納秦始皇開拓邊疆的措施。【板書】2.“四海一”生:(思考并作答)【板書】(1)向北:直道、長城師:對,向北:公元前215年,派將軍蒙恬北擊匈收回河套地區,筑長城修“直道”,“直道”被稱為古代的高速公路。而關于長城,請同學們看左邊的知識鏈接,這里需要知道的是秦長城是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漢長城是西起甘肅敦煌,東至遼東;秦漢長城是代表當時軍事工程建筑技術水平的杰作,也是秦漢王朝強

10、大國力的體現。而現在的長城即為明長城是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長城的修筑,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富于智慧和獨創性的見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或愛國精神);聰明智慧、堅韌、勤奮、開拓進取。長城在當時對抵御游牧民族騎兵的進攻,起到一定作用,保障了中原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但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中原和北方少數民族交往,不利于民族融合。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財力。對于長城的修筑,我們應該全面地一分為二地看待。秦始皇在南方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板書】(2)向南:靈渠生:回答師:向南并不是很順利,受到了抵抗,其中導致秦軍失敗的重要因素是運輸困難。于是公元前214年,開鑿了溝通漓江水系

11、和湘江水系的靈渠,目的是便于補充兵員和軍需物資。同時還平定了嶺南。并且在嶺南地區設郡,請同學們看第九頁秦朝疆域圖,在嶺南共設三郡,即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而象郡是最南的郡,同時可以看出最北的為遼東郡。這里我們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嶺南設郡是嶺南地區歸入中央王朝管轄的開端。如今嶺南風景優美,人民過著幸福的生活。而在西南方呢?【板書】(3)西南:五尺道 生:回答 師:在當時被稱為“西南夷”,也就是今天的云貴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區,同時開辟了“五尺道”,“五尺道”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與秦長城、阿房宮、始皇陵、靈渠、直道、馳道并列的秦朝“七大工程”,它從蜀南下經四川宜賓、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寬

12、僅五尺,故史稱“五尺道”,是云南和蜀的重要商道。這是該地區進入中原統一政權版圖的開始。 這樣,秦始皇通過東平定六國,北擊匈奴、筑長城、修直道;南征百越、開靈渠、置郡縣;經營西南、修五尺道、設官吏。完成統一大業,開拓邊疆的措施,有什么影響呢?同學們可以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根據以往學習的知識以及學習歸納方法談談你們對秦統一的影響【板書】3.影響 生:思考,回答師;對, 不僅擴大了統一帝國的規模,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標志著中國進入大一統時代。秦朝“大一統”政體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有利于經濟發展人民安定生活互相交往;促進文化的進步。【過渡】秦朝滅掉了東方

13、六國后,又繼續開拓邊疆,形成了東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這樣一個地域遼闊,人口達2000萬人的帝國,面對地域廣闊的帝國,秦始皇應該如何去進行管理呢?假如你是秦始皇該怎么做?接下來學習在地方和中央分別做出了怎樣的決策?生:回答【板書】二、海內為郡縣師 :當時朝中大臣的建議不一,如有以丞相綰為代表的主張實行以往的分封制,但我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了解了其弊端即當分封的諸侯勢力強大后,會互相爭霸,天子無法控制,從而造成國家分裂,社會動蕩不安,而李斯則主張實行郡縣制,經過兩次廷辯權衡,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現在什么時候呢【板書】1.出現 師:剛剛我們提到過,以前

14、分封制的弊端,所以呢實行郡縣制,但大家要明白的是,郡縣制不是從秦朝才開始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陸續出現了郡、縣等新的地方行政區劃形式。在秦朝時得以確立。【板書】2.確立【板書】3.內容師:機構的設置,請同學們看書,其設置有郡、縣、鄉里、亭,它們的職能分別是什么呢?郡守掌管行政、郡尉掌管兵事、監御史掌管監察職責。“縣”隸屬于郡,縣設縣令(行政),縣尉(軍事),縣丞(刑獄)而縣以下呢則設置有鄉里,鄉設三老(教化),嗇夫(賦稅),游徼(治安),有秩(民政),里設里正。還有負責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傳遞的“亭”。那郡縣制有什么特點呢?【板書】4特點 生:回答 師:和分封制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于形成了中央

15、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這就是郡縣制的特點。這里讓我們一起來分析思考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區別,根據你們上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回答 生:思考并回答 師: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也相同:都是為了鞏固王權的統治。不同點在于:時代:分封制是奴隸社會,郡縣制是封建社會;在劃分標準上:分封制是血緣關系,而郡縣制是地域;傳承制度上:分封制是世襲,郡縣制是皇帝任免;與中央的關系:分封制是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而郡縣制則是地方絕對服從中央;影響也不同:分封制有利于鞏固統治,但也容易出現割據,郡縣制則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郡縣制這樣的特點,是中

16、央集權制的重要環節。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同時有利于消除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鞏固“大一統“的政體,這也是郡縣制的意義【板書】5.意義【過渡】這是對地方進行管理設置的官制,為了對龐大的帝國進行維護管理,秦始皇在中央又是怎樣的官制呢?接下來我們學習“百官公卿”【板書】三、百官公卿【板書】1.皇帝制度 師:在學習中央官制之前呢,首先來學習皇帝制度,大家都知道皇帝制度始于秦朝,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采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剛剛前面老師也提到了為何秦王要自稱“始皇帝”這里老師就不再說明了。他并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對于皇帝制度特征及其本質,請同學們看三段材料,分析并思考能否得出答

17、案。【板書】特征及其本質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詔令是“議帝號”。群臣商議后向秦王建議說:“古有天皇,有地黃,有泰皇,泰皇最貴”。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號”,請王為“泰皇”。秦王不以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并說:“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他還采納了群臣關于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的建議。材料二:“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璽并非最高統治者所專有。春秋戰國時,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據載,秦朝的傳國玉璽其文為“受

18、命于天,既壽永昌”。 生:分析思考并回答 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對,從材料一、三中確立“皇帝”稱號;皇帝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印稱“璽”,從這些語言中可以看出“皇權獨尊”的特征,它成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材料二中的“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體現了皇帝至上的特征,它是權力高度集中的標志。再來看材料一中的“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這里可以看出“皇位世襲”,“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是君主權力集中的另一體現。經過上述三則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本質是君主專制,即皇帝是封建國家政權的主宰和權力中心。請同學們做好筆記。師:前面呢,我們學習了地方官制對秦帝國

19、廣闊的疆域進行管轄,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秦的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板書】2.“三公九卿” 師:何為“三公”【板書】(1)“三公” 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師:太尉是主管軍事,虛有其位,其實呢兵權呢掌握在皇帝手中;丞相的職能是協助皇帝處理政事,是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察系統監察百官,位低權重,這些職能請同學們記住。【板書】(2)“九卿” 師:對于“九卿”,同學們請看到第10頁,資料卡片中的“九卿”的職能,大家先看,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有奉常、廷尉、典客,這里可能這樣考你們,如秦朝李斯做過廷尉,他的職能是什么呢? 生:主管司法 師:這里呢有一個材料,大家先看,檢測你們對九卿的掌握:始

20、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史記秦始皇本紀。請問同學們,你認為誰最有可能向皇帝告密呢? 生:有可能是太仆,因為太仆主管宮廷御馬,皇帝出游,他會一直跟在皇帝身邊;有可能是郎中令,因為郎中令主管宮廷警衛,皇帝出游,他也會一直跟在皇帝身邊。 師:對,同學們呢都說得很有道理。這里還要注意的是地位與之相當的還有主管京畿治安的中尉,主管宮廷工程修建的將作少府等。【過渡】那么群臣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的呢?生:朝議【板書】3.朝議師:“朝議”有什么作用呢?我們應該如何去認識這一政治現象

21、呢?。請大家看左側的“學習思考” 【明代思想家李贄曾經贊揚李斯推行郡縣制的主張是“千古創論”。他還稱李斯等是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是“皆是應運豪杰,因時大臣”。如果“朝議”的方式不再采用,他們還能夠發揮這樣的作用嗎?】生:在君主專制制度下是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途徑,但是,在君主專制制度下,最終的裁決者仍然是皇帝。師:李斯的意見是通過“朝議”形成影響的。如果不采用“朝議”的方式,不同政治主張無法交鋒,正確的意見就無從發表,也難以維持,秦二世時代就是這樣。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張“朝議”的作用。在專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決權掌握在最高執政者皇帝手中。如果皇帝不認可,無論是怎樣的“應運豪杰,因時大臣”,也不可能切實參與行政,任何正確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所以皇帝才是最終的裁決者。師: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極端的君主專制,行蹤詭秘,君臣懸隔,身為丞相的李斯都無法與皇帝相見,朝廷大臣參與議政的制度遭到破壞 【過渡】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的內容不僅從郡縣制、官僚機構有所體現,并且還體現在思想專制方面【板書】四.思想專制師:秦始皇父子片面地強調了法家學說中嚴刑重罰的一面,實行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