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故都的秋 郁達夫一、教材分析(一)課文特點及地位:故都的秋是本單元散文鑒賞的起始課,這篇散文充分體現了現代散文由“代圣人立言”變成“表現自己”,由“文章”上升為“文學”,散文審美品位的大幅度提升。這篇散文是郁達夫對故都北平秋景的細膩描摹中流露出內心的眷念和落寞之情的抒情散文,全文緊扣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通過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的方法,將客觀景物與作家的主觀色彩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情感和創作風格。 (2)理解本文的脈絡結構。品味文章明白曉暢、簡潔清麗的語言學習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藝術手法。(3)品味文章明白曉暢、簡潔清麗的語言。
2、2、能力目標: (1)培養朗讀感悟、品味揣摩語言的能力。 (2) 體味詩意秋景圖,把握散文“形”與“神”的辯證關系。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3、情感目標: (1)正確理解作者流露的“悲涼”心態和主觀情感。(2)培養人文情懷,提高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點:1、體會本文“情景俱到,既細且清”“真切靈活”的散文語言特色,進一步體會散文“形與“神”的辯證關系。 2、學習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藝術手法。3、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四)教學難點:1、準確把握作者對故秋豐富的情感內涵,2、總結散文的鑒賞方式。二、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體會作者對故都
3、秋的眷念和落寞之情。2、賞鑒法:個性品讀,學會鑒賞方法,提高散文鑒賞方式。3、討論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討論,體會課文以“情”馭“景”、形散神聚的特點。 4、歸納法:對學生討論進行歸納小結,形成對文章整體性理解。三、教具準備多媒體四、教學過程(一)課前預置預習題:要求學生課前充分預習課文,對文章達到一定的熟悉成都。讓學生結合參考書或網絡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創作風格、寫作特點。(二)導入新課: 2、用多媒體播放不同于文章中的秋景圖片,渲染與之前不同的秋意和情感氛圍。3、提問:同學們,觀察了剛才的圖片,朗讀以下詩句,你能體會到詩人們和郁達夫之間對秋不同的感情嗎?(屏幕展示不同文人描寫
4、秋天的詩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寒蟬凄切,對長亭往,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在以上的詩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讀到的是秋日的壯麗,杜甫讀到的是秋風的悲涼,柳永讀到的是秋雨的凄涼。面對秋景,詩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的客觀景物和作者的主觀感受是統一的,和作者的個性、經歷和情趣是分不開的。讀文學作品,貴在“讀懂作者筆下的客觀現實,進而體會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面對“故都的秋”,他讀
5、到的是怎樣的秋呢?(五分鐘) (三)文本解讀: 1、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這段主要運用什么手法來寫的故都的秋的?請具體分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齊讀1、2自然段,自由發言,由我點評總結。 這兩段運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并用江南之秋的慢、濕、淡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五分鐘) 2、學習第二部分 研習描繪故都秋的五幅圖畫,體會作者的感情和情景交融的特點 提問:作者描繪了故都的秋的五幅圖畫,分別是什么?學生自己找,然后由我總結。 是的,具體寫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嘶鳴”、“閑話
6、秋涼”“秋果勝景”五幅畫面。(1)重點研讀: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并思考:這幅畫面的景物怎樣體現出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呢? “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給人一種明凈高爽、了無點塵之感,寫出了“清”;“靜對著像喇叭似的(朝榮)的花朵”以及“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是在寫“靜”;有著幾分冷落和蕭條的“破壁”,藍、白等冷色調的“牽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涼的“秋草”體現了“悲涼”。 (2)讓學生快速閱讀段落并分組討論其余四幅圖面的景物如何體現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的。學生討論后由組長概括回答,由我總結。 “秋槐落蕊”圖:“靜”“鋪得滿地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
7、味也沒有,只能感覺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感覺”;“清”“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悲涼”“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落寞”。“秋蟬嘶鳴”圖:靜處處蟬鳴聲;悲涼秋蟬衰弱的蟬聲 “閑話秋涼”圖: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橋影;靜息列索落的雨聲;悲涼涼風、雨后話秋涼的“都市閑人” “秋果勝景”圖:清果實成熟的八九月;悲涼西北風、塵沙灰土的世界 (3)提問:為了突出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作者主要從哪些角度展開對景物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找出描寫的景物,和描寫所使用的語句。最后由我來闡述。 作者主要從秋聲、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來細致入微地展開描寫。色:碧空
8、、藍朵、黃中帶白、青布、淡綠微黃(清)冷色調。用青藍色,暗灰色,灰白色調繪出一幅冷色的畫面。聲:高天的馴鴿聲、掃帚聲 衰弱的蟬聲 風雨聲 人聲(靜)處處透著寂靜與落寞。味:破墻、疏疏落落、落寞、衰弱、涼風、微嘆、清秋(悲涼)處處流露出悲涼、憂傷。(屏幕展示“聲色味”的結構示意圖) 小結:聲色味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現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品其韻,如入其境。 (4)討論:閱讀第12自然段,同學們認為本段的中心句應該是哪一句?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表達他對秋情有獨鐘呢?(提示同學們聯系記敘描寫中的議論的作用思考) 中心句: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
9、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本段從對故都的秋的記敘深化到議論,這是散文特有的從“形”到“神”的深化過程。這段議論,是在前面記敘的基礎上,從理喻的角度,進一步贊頌北國之秋。同時創造出一種文化氛圍,于自然氣息之外在增添了一重文化氣息,與故都旨意暗合。(十五分鐘) 3、學習第三部分(1)學生齊讀最后兩段提問:同學們,作者認為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最大的區別在哪個方面?作者在對比之中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由我做闡述。這兩段主要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通過對比直抒作者對北國之秋的無比眷念之情。(2)同學們是如何理解“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
10、黃犬之與駱駝。”這句話的?抽取一兩個同學回答,由我總結。句中的四個比喻,分別從味道的足與不足、質的實在與不實在、味道的濃與不濃、性情的厚重與不厚重來表現故都秋的特征,生動形象,饒有趣味。(五分鐘) (四)拓展探究:1、如何理解作者認為牽牛花的花色“以藍色或白色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抽問,由我總結。因為藍色和白色為冷色,能體現作者悲涼的心境,而淡紅色為暖色。2、棗子為紅色,作者為什么選來作為體現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特點之景物?抽問,由我總結。因為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的棗子顏色為“淡綠微黃”,表現了故都秋的特點和作者的心境。 3.故都的秋景可謂豐富多彩,但作者不展開寫北平的名勝
11、,只選取上述平常秋景來寫呢?同學們試從主客觀兩方面來進行。自由討論,由我闡述。作者所寫的秋景是圍繞“清、靜、悲涼”的特點選取的,他所寫的秋色是冷色的,秋聲是寂靜與落寞的,秋味是悲涼的,之所以這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從客觀方面來講,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從主觀方面來講,也有三個因素:第一,跟舊中國時代環境的黑暗有關,這導致他思想苦悶;第二,跟作家個人氣質的抑郁善感有關。郁達夫早年(三歲)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地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第三,跟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有關。在杭州期間,郁達夫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學”。因此,上述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
12、就決定了作家會選什么樣的景來抒什么樣的情。 拓展延伸 讀罷全文,你認為郁達夫在此文中是頌秋呢,還是悲秋? 答:頌秋。但是,由于受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歷的影響,全文的基調卻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十分鐘) (五)課堂小結(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走進了“郁達夫”心里 “故都的秋”,感受了他是如何將個人的悲涼情感融入故都的秋色中的,感受了他對故都的深深眷念和落寞情懷。也學習了他獨特的散文寫作手法。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夠在以后學習其他散文或秋色的詩文時有更多的啟發和感觸。(六)作業布置:讀碧云寺的秋色(見金版學案P19),體會文章的“行
13、”和“神” 的關系,并完成文后習題,下節課交流。五、板書設計 故都的秋 郁達夫第一部分(12): 贊秋-北國秋感:“清”“靜”“悲涼” 江南秋感:慢、潤、淡 第二部分(312): 繪秋- “小院秋晨” 色 冷色調,“秋槐落蕊” 聲 寂靜與落寞,“閑話秋涼” 味 悲涼,“秋果勝景” 第三部分(1314):戀秋-南國之秋:色味不如北國之秋濃 故都之秋:“我”減少壽命也要留 總結:客觀色彩與主觀色彩的完美融合 抒發對故都的深深眷念及落寞情懷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亞伯拉罕·邁克爾·羅森塔爾一、教材分析(一)課文特點及地位: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一篇獲過美國普利策新聞獎的優秀新聞作品,
14、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傳統新聞“客觀報道”、“零度寫作”的窠臼,大膽地在反映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著力表現作為一名有使命感的記者的在場的主觀印象,激情洋溢地抒發了對法西斯暴行的深惡痛疾,對自由、解放、新生的無比珍惜之情。(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2、能力目標:(1)培養感悟、品味揣摩語言的能力。(2)小組通過閱讀、討論,揣摩文章字句,學會合作學習。3、情感目標:(1)抓住文中語言描寫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感情,理解文章的表達意圖。(2)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統治,體會戰爭的殘酷,培養愛國情操。(3)培養愛好和平的品行,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三
15、)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學會以樂景襯悲情的寫作方法。(四)教學難點:通過關鍵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學方法:1、討論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討論,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歸納法:對學生討論進行歸納小結,形成對文章整體性理解。三、教具準備多媒體四、教學過程(一)課前預置預習:課外搜集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介紹,預習課文(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給大家看一段影片辛得勒的名單的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加深感觸。好,同學們,看完了電影片段,有什么感受呢,剛才同學們都紛紛表示“恐怖”、“可怕”、“陰森”和“殘忍”,相信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同學們知道在世界上有一個地方
16、,它跟影片里一樣陰森、恐怖和殘忍,這就是著名的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是二戰期間最大的“殺人工廠”,有400萬人在這里遭到了殺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羅森塔爾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三)講授新課1、同學們先快速朗誦一下這篇新聞,并找出這篇新聞的導語、背景、主體和結語。提問:好,同學們已經快速瀏覽了這篇文章,同學們找出了這篇新聞的導語、背景、主體和結語嗎?抽一個學生回答,由我總結。(板書)導語(1-3):布熱金卡陽光明媚但曾是人間地獄.背景(4-6):引 入奧斯維辛背景材料介紹奧斯維辛可怕的歷史。主體(7-15):隨參觀者腳步而行。結語(16)
17、:再次強調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好,現在已經找出了新聞的四個部分,現在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篇新聞,我們先看文章的標題。 2、新聞標題我們先看新聞標題(屏幕顯示),標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它是一個充滿懸念的否定句。我們知道,新聞內容的首要特點是“新鮮”,要求報道最新發生的事;而標題竟然劈頭就說“沒有什么新聞”,看上去非常獨特,從受眾心理講,其實,這是欲擒故縱之,很吊讀者胃口。此外,標題還突出了文章主題,意思是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鮮東西了,因為每一個參觀者都看到同樣的東西,也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震驚,甚至窒息,卻表現出對納粹罪惡的深刻揭露。3、新聞導語接下來再看導語,1-3自然段是本篇導
18、語。導語一開始的議論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作者不喜歡這一切?全班一起回答。 這位同學說的很對,的確,這里作者用的是反語,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配。布熱金卡曾經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悶的色調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屏幕顯示語句)。4、新聞背景4-5自然段是新聞背景,介紹集中營的方位、居民、環境、歷史等概況。作者援引具
19、體數據與個人回憶錄要點等確鑿事實證明這里曾經是“殺人工廠”(板書),有400萬人死在了這里。提問:奧斯維辛為什么沒有新聞?奧斯維辛有什么?為什么要寫下這一篇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在背景部分作者交待了自己的寫作動機。同學們能找出是哪一句嗎?舉手提問,由我總結。在第6段的最后一句作者交待了作者的寫作動機 “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強調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出于記者職業的神圣使命感,出于對遇難者在天之靈的告慰,他不能不向世人報道他所見到的一切。這就再次拉近了記者與受眾的心理距離。5、新聞主體接下來,我們來看7-15是新聞的主體部分,一篇好的新聞,是需要非常
20、生動的細節描寫,這篇文章的細節描寫非常的成功。我們來一起看看這篇文章主體部分的細節描寫。有我帶著學生進行閱讀思考。(1)參觀者表情的細節描寫:在主體部分,作者隨著參觀者的腳步,把讀者帶進了集中營,從毒氣室、焚尸爐、女監房、試驗室、紀念墻一直寫到絞刑室。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這些地方多么的陰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終盯在參觀者身上,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讀者:一開始參觀者心情是沉重的,所以他們都是“默默地邁著步子”;他們清楚這里每一個地方都很恐怖,但是不知道會碰到什么可怕的景象,所以總是先“很快地望上一眼”。后來,當想像中的場景和眼前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感到震驚,所以“
21、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再后來,看到成堆的頭發和嬰兒的鞋子,“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看到關押女犯人的盒子,有的參觀者竟然“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最后,而到了執行絞刑的地下室,參觀者都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有一個參觀者甚至跪下來了。我們無從知道那些房間、那些盒子的具體情況,但是,通過參觀者的表情反應,我們卻能想見當年的殘酷景象,這些細節都給讀者以立體的視覺形象和強烈的情感震撼。(2)有對歷史遺跡、遺物的細節特征的描畫,如“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
22、,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么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也許,這個細節象征著正義是邪惡鎮壓不了的,自由與光明之花必將燦爛地開放。 (3)再如“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這是對歷史遺照中人物表情的浮雕似的特寫,其后作者用追問“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在又在想什么呢?”來“放大”“加深”這一細節印象,啟發世人反思:美和善就是這樣被蹂躪、踐踏和毀滅的!活著的人,要永遠牢記法西斯的罪惡,警惕法西斯幽靈的復活。 (4
23、)除此之外,作者還有一些很精辟的議論值得琢磨。比如作者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做禱告,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奧斯維辛,做禱告的地方是沒有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禱告懺悔自己的罪行的;而無辜的人們成為劊子手刀俎上的肉,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6、結語最后我們看結語。“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一句再次點題,呼應第6自然段首句,這不僅使全文結構收尾圓合,而且激發讀者舊事重拾,溫故知新。“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在追逐游戲”呼應首段,反復展現今天布熱金卡的安
24、謐、秀麗的風景,這是用樂景寄托對遇難者的哀悼,同時提醒人們“前事不忘,后世之師”,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與幸福。(四)課堂小結(結束語):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奧斯維辛,納粹的暴行使400萬人的生命被罪惡地奪去。這樣的悲劇屬于整個人類,我們應共同面對這樣的恥辱、這樣的罪惡。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活著的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珍惜生命,愛好和平。 (五)作業布置:1、寫一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讀后感,500字以上。 2、“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
25、,又在想什么呢?”這位可愛的姑娘會在想些什么呢?展開你的聯想,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本文主要是呼喚讀者情感,學生在學完本課后,讓他們寫讀后感,能把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和所想到的東西通過讀后感寫出來,能加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續寫文章,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五、板書設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導語(1-3):布熱金卡陽光明媚但曾是人間地獄背景(4-6):引 入奧斯維辛背景材料介紹奧斯維辛可怕的歷史主體(7-15):隨參觀者腳步而行結語(16):再次強調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詩兩首(雨巷,再別康橋)雨巷 戴望舒一、教材分析(一)課文特點及地位:雨巷是戴
26、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詩中的意象體會是個創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2、能力目標:培養感悟、品味揣摩詩歌的能力。3、情感目標:體會“丁香姑娘”在詩人心中的情感象征意義 。(三)教學重點:學習象征的用法。(四)教學難點:體會本文的象征意義 。二、教學方法:1、朗讀法:通過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2、啟發法:個性品讀,通過老師指點感悟啟發適中的象征意義。三、教具準備多媒體四、教學過程(一)課前
27、預置預習: 要求學生提前進行預習,了解詩人的基本情況(二)導入新課:同學們發現沒有,今年夏天有一個很明顯的天氣特征(以相關的情景帶入詩)是的,多雨。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讓我們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幾分濕漉漉的。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用語言傳神地表達,“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三)作者簡介:提問:“雨巷詩人”的大名我們早已聽過,有誰知道作者的基本情況?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
28、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實,優柔寡斷。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屏幕顯示戴望舒的具體資料)(四)意象解析(難點):1、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給學生放詩配樂朗誦。2、欣賞完了這首詩,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麼,你們覺得這首詩美在何處?聽全班同學的答案,再由我提出問題。是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美”但是,這個姑娘美在何處?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我們都無從知
29、道,那何以見得這姑娘的美?從文本中,我們只知道她是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屏幕顯示丁香)丁香是什麼樣的呢,有同學見過嗎(展示丁香圖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花紫色,密集成圓錐花序。有淡雅細沉的香氣。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艷,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征反復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可見,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么,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個什么樣子的姑娘呢?讓學生舉手回答。3、同學們的描述都很形象生動,這樣一個動人的姑娘,我們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麗的臉龐
30、,看一看她到底長什麼模樣呢?我們看不到,就連詩中的我也看不到。因為,姑娘打著一把油紙傘。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屏幕出現一名打著油紙傘看不到長相的女子)提問: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里?全班同學一起回答,由我闡述,油紙傘出現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里,出現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中,油紙傘已經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現在,這把油紙傘出現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只看到傘,已經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引導學生回答。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學生回答,由我
31、來總結。春雨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細細的、密密的。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春雨也是一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典意象。(板書:春雨)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經成為抒情主人公和我們讀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詩人愛情向往的象征?學生回答,由老師歸納總結。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詩人渴望而終未能得的愛情,可能是青年
32、時未酬的壯志,可能是年少時青澀的一個愿望,也可能只是對曾經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懷戀,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憶的寄托。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于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了。同學們總結一下,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讓學生討論之后回答,由我歸納總結。是對丁香姑娘的期盼,對眼前現狀的迷茫和對往昔之美的深深追憶。(五)寫作背景:詩人為什么會有迷茫彷徨的情感呢?這和當時世人所處的背景有關。屏幕顯示背景資料,由我做解說。雨巷
33、寫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后。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郁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但是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仍然渴望著走出雨巷。(五)雨巷的藝術特色(重點):雨巷不僅是戴望舒的代表作,還對新詩的發展具有深刻意義。
34、那么接下來分組進行討論,大家一起從音節特色、押韻和用詞方面來思考詩歌獨特的藝術特色。學生談論五分鐘之后,組長進行概括,由我做總結。1、音節特色雨巷總體節奏是舒緩悠揚的。 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
35、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
36、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
37、音詞,大家能舉例使用了哪些雙音詞嘛?抽問后由我總結。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這些詞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五)延伸拓展:其實,對美的追憶和留戀是人類共同的情結,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學們能否聯系一下自己的閱讀和欣賞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們踴躍發言,我最后總結。(六)課堂小結(結束語): 今天通過雨巷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詩中特有的朦朧意境,以及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以后具有象征意味的詩歌學習中能夠更加輕松。(七)布置
38、作業:1、熟讀成誦,在反復誦讀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2、聯系自己的情感體驗,寫一篇隨筆,寫下自己對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憶。五、板書設計雨巷 戴望舒丁香油紙傘春雨現狀的迷茫、昔日美好的追憶再別康橋 徐志摩教學目標1、了解徐志摩及“新樂派”詩歌的特點。2、品味語言,感悟意境,反復吟詠全詩。3、深刻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培養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力。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味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鑒賞意象,感悟意境。教學方法四步語感教學法教學課時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徐志摩,中國現代文學大家、詩人,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35個春秋,悄然逝去,一首再別康橋,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牽掛和思念。今天,我和
39、大家共同走近徐志摩,走近那紛繁美麗的情感世界。一、誦讀,體悟藝術美。1、第一節詩(1)學生朗讀第一段,學生評價,老師點撥。 (2)教師朗讀指導:第一節詩連用三個“輕輕地”,要用輕柔舒緩的語調讀,仿佛詩人緩慢而輕柔的步履。一別幾載,康橋已接納了那么多的學子。熟識的校園,陌生的面孔,物是人非。“輕輕地”三字,蘊含了詩人此時此刻那種淡淡的愁緒、那種難言的生疏、那種幽微而又細膩的情感。2、第二節(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老師點撥。(2)教師朗讀指導:“新娘”“河畔的金柳”,此時幻化為美艷的新娘。這個詞,要讀出驚艷的喜悅,聲音要響要亮。詩人此時仿佛又回到過去的美好歲月,無比地陶醉和幸福,要讀出這種感情的
40、跌宕。“蕩漾”一詞,要讀出水面蕩起層層漣漪的“蕩”感,要讀出心泉搖曳的多姿。聲音要低柔悠長,滿含深情。3、第三節(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老師點撥。(2)教師朗讀指導:“油油的”一詞,要讀出滑滑的、潤潤的感覺,要讀出“青荇”這種水草的特質。“招搖”一詞,聲音可以張揚一些,讀出自在無束的感覺。4、第四節(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老師點撥。(2)教師朗讀指導:“天上虹”這個詞,要讀出“虹”的絢爛明麗,聲音要亮要美。“揉碎”一詞,要讀出破碎的感覺,聲音要低要柔,情緒黯然。“沉淀”一詞,要讀出沉淀感來,聲音低沉。“夢”一詞,要讀出夢幻色彩,聲音要有飄忽迷離感。5、第五節(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老師點
41、撥。(2)教師朗讀指導:“漫溯”,聲音要悠長深遠,讀出追尋的色彩,讀出對“青草更青處”的想往。“星輝”,聲音要滿含欣喜,讀出星光粲然的感覺。“放歌”,聲音要高亢喜悅,此時此刻,詩人的情感已達到高潮。6、第六節(1)學生朗讀,同學評價,老師點撥。(2)教師朗讀指導:“但”字后,要稍作停頓,因為詩人并沒有放歌,并且也不能放歌。這個“但”字,要讀出頓挫感,要讀出深沉凝重的色彩。“悄悄”一詞,要輕輕地讀,此時,詩人的情感回到“別離”的情境,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別離”一詞,要讀出感傷的色彩,聲音低沉舒緩,滿含哀愁。“沉默”一詞,回環往復,聲音盡量拉長,讀出嘆息,讀出沉重。7、第七節(1)學生朗讀,同學評
42、價,老師點撥。(2)教師朗讀指導:“悄悄地”一詞,連用三次,要用輕柔舒緩的語調讀,要用聲音把詩歌推向那種默無聲息的境地,聲音要略帶憂傷,略含無奈。第二課時二、品讀全詩,鑒賞語言,揣摩意象,體悟情感。1、教師鑒賞指導:再別康橋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經典作品,語言華美。盡管這是一首現代詩歌,但卻處處流淌著中國古典詩歌的韻致。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語言的深層意蘊的探求,我們獲得的是美的感悟、情感的共鳴。請同學們運用增刪調換法和聯想想像法,找出你最有感悟的地方,說出你的體會。2、交流品讀結果,教師點撥升華。(1)第二節詩意象 金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金柳”是“新娘”,這是什么手法?有何情味
43、?點撥:比喻。讓“金柳”幻化為美麗的新娘,這是絕美的比喻。柳宗元“一樹春風萬千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楊柳細、嫩、柔、軟,春風吹來,萬千枝條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牽扯著離人的愁緒,弄得人心煩意亂。志摩是深諳中國古典文學的,讓康河畔的金柳幻化為美艷的新娘,這里一定有離情,也體現了詩人唯美的情懷。“蕩漾”換成“浮現”,可以嗎?為什么?點撥:換了,情味就變了。“蕩漾”寫出了一種心泉搖曳的美。心泉波動,蕩起層層漣漪,寫出了詩人溫柔而又纏綿的情懷。那康河畔的艷影,會永存詩人的心間。我們可以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如“你的笑容蕩漾在我的心間”。(2)第三節詩意象 青荇“油油的”換成“輕快的”,可以嗎?點撥:不可以
44、,“油油的”,有一種光滑、細膩、隨意的感覺。寫出水草色濃,青翠碧綠;寫出水草態美,美好輕盈。“招搖”換成“搖擺”“擺動”,可以嗎?點撥:不可以。a“招搖”,貶義,如“招搖過市”“招搖撞騙”,張揚外露。詩中卻是褒義,寫出水草的無拘無束,有一種自在地狂野。詩人想做一條水草,隱身于水底,接受康河的愛撫和洗禮。b“招搖”,也有“擺手”“招手”的意思,康河里的水草向詩揮手致意,對詩人的到來表示歡迎。“甘心”有何情味?點撥:心甘情愿的意思。物我合一,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永久感情,愿意永遠留在康河,“生于斯,長于斯”。徐志摩至情至性,一生的三大追求是愛、自由與美。“甘心”二字,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求。(3)第四節意象 天上虹“揉碎”這個詞用得好嗎?是不是有點破壞情調呢?這個詞換成“輝映”,可以嗎?點撥:a“揉碎”一詞,實際上是說天上虹輝映在拜倫潭中,但是浮藻掩映,斑駁陸離,才會形成破碎感,用得很準確。b表面上說虹碎了,實際上是說夢碎了。拜倫潭有詩人最美好的記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藥妝行業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2.4《常見的動物》教學設計方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的全景分析
- 鋼筋檢測力學試題及答案
- 財務制度執行試題及答案
- 測繪初級考試題及答案
- 資深指導2025年初級會計師試題及答案
- 藥劑先進技術應用試題及答案
- 逐步形成體系2024年圖書管理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重要生物標志物解析試題及答案
- 陜西省公務員招聘面試真題和考官題本及答案102套
- 鐵路工務巡道工崗位作業標準(崗位職責、崗位風險)
- 陜西省建筑施工質量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
- 幼兒園紅色故事繪本:《雞毛信》 課件
- 監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計劃書),開題報告
- 夾層鋼結構施工方案鋼結構夾層施工方案
- CB/T 3707-1995船用漩渦泵修理技術要求
- HEY JUDE歌詞逐字逐句教唱
- Axio-Imager-M2顯微鏡使用手冊課件
-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古詩三首》教案
- 2014鄭開馬拉松醫療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