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設計 (3)_第1頁
長城教學設計 (3)_第2頁
長城教學設計 (3)_第3頁
長城教學設計 (3)_第4頁
長城教學設計 (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城教學設計與反思長城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3、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 朗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聯系上下文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感情。教學難點:走進文字中體會作者在聯想

2、中所表達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對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教學準備: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搜集長城相關資料,教師準備長城的相關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多媒體演示:鳥巢、水立方、五棵松籃球館等圖片生:欣賞交流師:這些蘊涵高科技、環保、人文內涵的現代化建筑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現代人真了不起。多媒體演示: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圖片生:欣賞交流師:古代勞動人民同樣了不起,他們創造了建筑史上的一個個奇跡。毛主席曾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游覽長城。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自讀課文交流長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朗讀課文,體會特點。(一)學習第一自然段:1、出示長城遠景圖 學

3、生給圖起名(長龍、蜿蜒盤旋、氣勢雄偉)引導:借圖理解蜿蜒盤旋、崇山峻嶺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句2、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長城的長?(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引導:列數字的準確 打比方的形象3、指導朗讀4、滲透寫作方法: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例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5、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遠處)(二)、學習第二自然段: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堅固)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兩米多高、五六匹馬并行

4、)3、長城除了建的高大堅固,在構造上還有什么特點?生:(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在長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臺,城墻還很寬,便于奔跑)多媒體演示長城構造4、這些構造向我們傳達了什么訊息呢?(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了解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長城)5、有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交流:此時,你內心又升起怎樣的情感?(三)學習第三自然段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2、僅三個字就拉近了我們與長城的距離。再讀“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問:此時,你又會想些什么?3、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

5、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點名朗讀)“數不清的條石 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要抬到高高的八達嶺上”4、激情:此時,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師點: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磚石組成,不如說是由一個個勞動人民的血肉之軀筑成。難怪作者感嘆到:(四)學習第4自然段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學生朗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2、為什么說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你理解了么?(學生發表見解)四、品味長城,升華情感:如果你到長城,親眼看到了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學生交流圖片演示引入后幾課的學習五、

6、板書設計:長城遠看: 長龍 一萬三千多里氣勢雄偉 聯想觸景生情近看:高大堅固 垛口 了望口 射口 城臺 智慧走上:長 險 多 重 難 血汗贊美:偉大的奇跡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教師借用資料激情,同時又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材料的能力。對照插圖讀文,讓學生對長城的外貌有一個整體印象,并通過抓住"蜿蜒盤旋","像一條長龍"等詞語初步從讀中悟情。同時也初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看出,只要教師放權學生,并給予適當指導,學生完全有這個能力的。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抓住細節認識事物的特點。同時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語言表述所觀察到的具體內容的方法。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觀察能力,而且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小組合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