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范圍山東經濟學院_第1頁
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范圍山東經濟學院_第2頁
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范圍山東經濟學院_第3頁
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范圍山東經濟學院_第4頁
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范圍山東經濟學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重點名詞解釋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經濟體系中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2、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本國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市場價值的總和,它以人口為統計標準,強調國民原則。3、充分就業:所有愿意工作的人處于受雇傭狀態以及自我雇傭狀態。4、邊際消費傾向(MPC):是收入每增加一單位所導致的消費增加量。(取值在01之間)5、名義利率:銀行支付給客戶的利率6、實際利率:增加貨幣購買力的利率7、凱恩斯效應(利率效應):由于價格水平下降引起的實際余額增加,導致利率下降,投資需求增加,產出增加。8、庇古效應

2、:當實際余額隨著價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時,人們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加上公債的實際價值增加,人們變得更加富裕,從而將增加他們的消費支出。9、自然失業率: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自發供求力量起作用時,總需求和總供給處于均衡狀態下的失業率。10、自然率產量:又稱充分就業產量,與自然失業率相對應的產量11、潛在的國民收入:社會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能夠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最大數量。12、均衡產出:與計劃總支出相等的產出,也就是居民戶,企業的全部愿意支出等于經濟社會的實際總支出的產出,均衡產出水平狀態:Y=AE13、邊際儲蓄傾向(MPS):(1-c)或者簡寫為s(0<s<

3、;1),收入每增加一單位引起的儲蓄增加量,即14、平均儲蓄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15、IS曲線:是一條反映利率和收入間相互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投資和儲蓄都是相等的,即i=s,從而產品市場是均衡的。 16、LM曲線:是這樣一條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并且在這樣的組合下,貨幣需求與供給都是相等的,亦即貨幣市場是均衡的。 17、平均消費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18、投資乘數:是投資引起的收入增加量與投資增加量之間的比率。投資增加1個單位,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19、

4、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指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20、稅收乘數:指收入變動對稅收變動的比率。21、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指收入變動對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22、平衡預算乘數: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是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23、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愿意持有手中24、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利率上升,從而擠出私人投資,進而對國民收入的增加產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這種現象稱為擠出效應。簡單地說,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25、產品市場的均衡:指產

5、品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26、財政政策: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27、貨幣政策:政府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28、凱恩斯極端:如果出現一種IS曲線為垂直線而LM曲線為水平線的情況,則財政政策將十分有效,而貨幣政策將完全無效。29、古典主義極端:如果出現一種IS曲線為水平線而LM曲線為垂直線的情況,則財政政策將完全無效,而貨幣政策將十分有效。30、失業率:指失業者人數對勞動力人數的比率。31、總需求:指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32、財政政策效應:是指政府支出變化對總支出從而對國民收入和就業水平的影響。在 IS

6、-LM模型中,財政政策效應是指IS曲線移動對國民收入的影響。33、貨幣政策效應:是指一定的貨幣擴張政策或收縮政策引起的均衡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34、函數公式總結1、投資函數:投資支出和利率水平之間的反向變動關系代表自發投資,即利率為0的時候的投資,b代表投資的利率彈性,即當利率變化時所引起的投資變動的大小,是投資對利率變化的反應敏感程度。2、消費函數: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C=a+cY (a>0)參數a為自發消費,即無論收入水平如何變化,保證人們基本生活的必須消費支出水平,在正常情況下,a>0,這里的c為邊際消費傾向,是指收入每一單位所導致的消

7、費增加量。主義區分C:消費, c:邊際消費傾向(0<c<1)計算題&簡答題1、實際GDP:按照基期(以某年的價格作為參照)不變的價格計算名義GDP:用當年的價格來計算為不變的價格 t年的價格為 t年得最終產品的數量為 GDP平減指數=2、 GNP=GDP+國外凈要素收入 國外凈要素收入=暫住國外的本國公民的資本和勞務創造的價值-暫住本國的外國公民的資本和勞務創造的價值3、核算GDP的支出法:GDP=C+I+G+(EX-IM) C 消費,家庭購買的產品與服務 I 投資,社會實際資本的增加 G 政府購買,政府購買的商品和勞務支出 EX 出口,商品和勞務的出口 IM 進口,商品和

8、勞務的進口4、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 消費傾向或消費函數 a:自發消費 c:為參數,邊際消費傾向 C= a + cY邊際消費傾向: = C:消費 Y:收入 平均消費傾向:消費占總收入的比例 5、通貨膨脹率為零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通貨膨脹率影響實際利率 i:名義利率 r:實際利率 :通貨膨脹率 費雪效應: 6、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它是由于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普遍上升。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者認為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只是一種貨幣現象凱恩斯不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只有在充分就業情況下總需求增加才會引起通貨膨脹。總需求曲線 總供給曲線 國民收入水平價格水平 總需求

9、增加 價格上升與之間的缺口叫做“膨脹缺口”鮑莫爾認為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產量增加;第二階段,價格開始上升;第三階段,出現了滯脹現象。在未實現充分就業時總需求增加所引起的通貨膨脹的幅度取決于總供給曲線的斜率 總需求曲線 總供給曲線 產出水平價格水平 總需求增加 價格上升產出水平增加 產量與價格變動的軌跡如圖7、均衡產出的決定消費函數C=a+cY a為自發消費 cY為因為收入變化而變化的消費投資函數I=計劃總支出AE=C+I=a+cY+=a+cY=+cY自發總支出=a+非計劃存貨量(非意愿存貨的變動會改變產出水平)IU=Y-AE只有當企業的非意愿存貨投資IU=0時,即實際

10、投資等于計劃投資時,產出才會處于一個穩定的均衡狀態兩部門經濟均衡產出決定的模型為Y=AE=C+I C=a+cY I=整理,得 Y=AE=C+=a+cY=+cY均衡國民收入和產出水平Y為:儲蓄函數S=-a+sY -a為自發儲蓄 sY是因收入變化而變化的儲蓄 (1-c)為邊際消費傾向,或s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1 MPC=c= MPS=c= MPC+MPS=1平均消費傾向+平均儲蓄傾向=1 APC+APS=1投資與儲蓄決定均衡產出 S=-a+(1-c)Y=均衡國民收入為: 8、乘數主要適用條件:是經濟中的各種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1)投資乘數:是投資引起的收入增加量與投資增加量之間的比率。投資

11、增加1個單位,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 2)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指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3)政府稅收乘數:指收入變動對稅收變動的比率。4)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指收入變動對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5)平衡預算乘數: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是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 (均衡國民收入增加)9、產品市場與IS曲線(反函數)IS曲線上的所有的點為,產品市場均衡時即,Y=AE時,利率(r)和投資(I)的所有組合(1)投資與利率的關系I(r) ; 投資與利率呈反向關系(2)儲蓄與收入的關系S(Y) ; (3)儲蓄與投資的關系I(r)=S(Y) 儲蓄=投資IS的代數

12、表達式第一種: 整理得到:第二種:I=SS(Y)=-a+(1-c)Y例如:設投資函數I=1250250r,消費函數C=500+0.5Y 方法一: 因為 =3500-500方法二: 因為I(r)=S(Y) 1250-250= -500+0.5Y Y=3500-500IS曲線的斜率 斜率的大小取決于投資對利率的敏感程度b和乘數結論1)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時(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增加轉移支付),IS曲線右移;2)政府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時(減少政府開支、增稅、減少轉移支付),IS曲線左移;3)IS曲線移動的幅度等于政策變量的變化量乘以相應的乘數。 10、貨幣市場與LM曲線兩個需求:貨幣的交易需求(增

13、函數):出于交易動機(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的貨幣需求 或 代表交易動機和預防性動機所產生的全部貨幣需求量,用k來表示貨幣需求量對收入水平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k被稱為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 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反函數):預計債券價格將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貨幣保留在手中的情況三個動機:交易動機(增函數):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 代表名義的交易貨幣需求,Y代表實際國民收入,P代表價格水平,P*Y就是名義國民收入,代表交易性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衡量當名義(實際)國民收入變動一單位時,名義(實際)交易貨幣需求的變動量。預防性動機(增函數):指預防意外

14、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如個人或企業為應付事故、失業、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數量貨幣。 代表名義的預防性貨幣需求,表示預防性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當國民收入變動一單位時,預防性貨幣需求的變動量。投機動機(反函數):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表示貨幣的投機需求,r表示市場利率,實際貨幣需求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化關系,h反映了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稱作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總的實際貨幣余額需求就是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加總 實際貨幣余額供給 均衡利率水平的決定:當貨幣余額供給曲線和貨幣需求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均衡利

15、率水平,此時實際貨幣余額需求量等于實際貨幣余額供給量LM曲線:是這樣一條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并且在這樣的組合下,也就是實際貨幣余額需求等于實際貨幣余額供給的利率與收入的組合,也就是貨幣市場是均衡的。LM的代數表達式:LM的斜率: 斜率反映了利率變動和國民收入變動之間的數量關系 ( h, k>0 ) k代表貨幣的需求收入彈性,h代表利率彈性h一定,k越大,斜率越大;k越小,斜率越小。h一定,h越大,斜率越小;h越小,斜率越大。h不敏感時,接近于0,為垂直狀態;h很敏感時,無限大,為水平狀態。11、IS-LM模型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E代表的國民收入和利率

16、組合(,)就能夠同時使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實現均衡均衡收入和利率通過聯立IS和LM的曲線方程IS曲線:LM曲線:均衡收入:均衡利率:趨于均衡的調整過程1)區和區,過度類別一樣區:貨幣(ESM)/產品(ESG) 過度供給區:貨幣(EDM)/產品(EDG) 過度需求2)區和區,過度類別相反區:貨幣(ESM)過度供給,產品(EDG)過度需求區:貨幣(EDM)過度需求,產品(ESG)過度供給3)箭頭方向,分別為Y(國民收入)和r(利率),調整到均衡點時,應該增加或減少的方向12、財政政策(IS曲線)與貨幣政策(LM曲線)效應財政政策效應討論IS曲線斜率對于,LM曲線斜率不變的情況下,采用擴張性(緊縮性)

17、財政政策,IS曲線向右上方(左下方)移動IS曲線越平緩,斜率越大,對投資的擬制作用大,國民收入增加(減少)少,財政政策效應小;IS曲線越陡峭,斜率越小,對投資的擬制作用小,國民收入增加(減少)大,財政政策效應大。討論LM曲線斜率對于,IS曲線斜率不變,采用擴張性(緊縮性)財政政策,右上方(左下方)移動相同的距離的情況下LM曲線越平緩,國民收入增加(減少)越多,擠出效應小,財政政策效應越大LM曲線越陡直,國民收入增加(減少)越少,擠出效應大,財政政策效應越小擠出效應到的距離就是擠出效應的衡量擠出效應越大,政府購買增加,對均衡國民收入增加的效果就越小擠出效應越大,政府購買增加,對均衡國民收入增加的

18、效果就越大流動性陷阱(凱恩斯陷阱)與古典特例流動性陷阱1、 不存在擠出效應 2、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作用大(貨幣需求的利率為最大) 3、自發支出增加古典特例1、 擠出效應最大 2、擴張性財政正財的作用小(貨幣需求的利率為0) 3、政府支出增加貨幣政策效應討論IS曲線的斜率對于,LM曲線斜率不變的情況下,采用擴張性(緊縮性)貨幣政策,LM曲線向右(左方)移動IS曲線平緩,國民收入增加(減少)多,投資需求增加(減少)多,貨幣效應強IS曲線陡峭,國幣收入增加(減少)少,投資需求增加(減少)少,貨幣效應弱討論LM曲線的斜率對于,IS曲線斜率不變,采用擴張性(緊縮性)貨幣政策LM曲線平緩,斜率小,貨幣需求變

19、動大,貨幣供給變動大,投資變動小,國民收入增加(減少)少,貨幣政策效應弱LM曲線陡峭,斜率大,貨幣需求變動小,貨幣供給變動小,投資變動大,國民收入增加(減少)大,貨幣政策效應強 13、總需求曲線的移動自發支出量和名義貨幣量發生變動,IS曲線和LM曲線就會發生移動,從而引起總需求曲線位置的移動。在擴張性(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前提下,IS曲線向右上方(左下方)移動,政府增加(減少)支出,降低稅率,總需求函數向右(左)移動LM曲線向右(左)移,貨幣量增加(減少),稅率上升,總需求函數向右(左)移動書上例題答案1、假定某社會消費為C=200+0.75(Y-T),投資函數 I=150-6r ,

20、政府購買G=100,稅收T=100,貨幣需求函數,貨幣供給 M=1000,物價水平P=2(1)推導IS曲線和LM曲線方程由題意知: Y =C+I+G C = 200 + 0.75(Y - T ) T = 100 G = 100 I = 150 - 6r 所以 IS 曲線方程為 Y = 1500 - 24r 由題意得: (M / P )d P=2 所以 LM 曲線方程為 = Y - 100r M = 1000 Y = 500 + 100r (2)求解均衡利率r與收入Y聯立 IS、LM 曲線方程 Y = 1500 - 24r Y = 500 + 100r 得 r = 8.1 Y = 1310 即均

21、衡的利率為 8,均衡國民收入為 1300 (3)現在假定物價水平從2上升到4,會發生什么變化?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物價水平由 2 上升到 4, (M / P ) 由 500 下降到 250,LM 曲線變為 d Y = 250 + 100r IS 曲線不變,聯立 IS、LM 曲線方程, 得 r = 10.1 Y = 1260 (4)物價水平仍然為2,現在假定政府購買從100增加到150,IS曲線會移動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政府購買乘數為 1 = 4 ,所以 IS 曲線會向右移動 ?G × 4 = 50 × 4 = 200 c 根據題意, c = 0.7

22、5, b = 6, k = 1, h = 100 所以,政府購買支出乘數為 G = 1 1? c + bk h = 1 1 ?0.75 + 6 ×1 100 = 100 31 所以收入水平會增加 ?G × G = 50 × 均衡利率為 r = 9.68 (5)物價水平仍然為2,現在假定貨幣供給從1000增加到1200,LM曲線會移動多少?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 200 ,LM 曲線向右移動 100 個單位 貨幣政策乘數為 100 5000 = ,變成 161.3 ,帶入 LM 曲線方程得 31 31 = 1 6 = = h 100 31

23、( ? c) + k (? 0.75)+ 1 11 b 6 6 600 = ,變成 1329.35 ,帶入 IS 曲線方程 31 31 1 所以收入水平會增加 (M / P ) = 100 × 的均衡利率為 r = 7.12、考慮這樣一個經濟:消費函數 C=200+0.75Y,投資函數I=200-25r,貨幣需求函數,貨幣供給量為M=1000,物價水平P=2(1)推導出總需求方程 由產品市場的均衡得: Y=AD=C+I=200+0.75Y+200-25r 0.25Y=400-25r Y=1600-100rIS方程 由貨幣市場的均衡得: Y-100r=500 Y=500+100rLM方

24、程 兩個方程聯立求解,得:Y=1050,r=5.5 總需求方程反映了在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實現了均衡時,一般價格水平與國民收入或產量之間的關系 當價格為一變量時,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表示為: 將其代入IS方程,消去r得:Y=800+總需求方程 (2)如果物價水平從2上升到4,IS-LM模型會做何調整?總需求會如何變化?由貨幣市場的均衡得: Y-100r=250 Y=250+100rLM方程 將IS、LM兩個方程聯立求解,得,Y=925, r=6.75 由于價格水平的上升,在名義貨幣量保持不變時,實際貨幣量少,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得國民收入或產量減少,利率上升。總需求的位置不變,總需求(國民

25、收入或產量)會沿著總需求曲線而減少(3)如果政府增加購買一批軍備物資,總需求曲線會如何變動?意味著增加了政府購買支出的量,IS曲線向右上方平行移動。總需求曲線會向右上方平行移動。(在價格水平保持不變時,總需求增加)選擇題&判斷題1、 宏觀經濟學研究商品與勞務的總產量與收入,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國際收支和匯率,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波動,研究社會總體行為,又稱總量經濟學。2、 微觀經濟學:以資源的充分利用位前提,研究資源的有效配置;宏觀經濟學:以資源的有效配置為前提,研究資源的充分利用。3、 宏觀經濟學:最早由弗瑞希提出貨幣數量公式:大衛。休謨研究貨幣供給,國際貿易平衡,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獨

26、立學科:亞當斯。密發表國民財富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凱恩斯主義:建立了以總需求分析為中心的體系。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和流動偏好作用下,需求不足,必須以財政政策為主的國家干預。理性預期學派(新古典主義):弗里德曼為首的貨幣主義,盧卡斯,薩金特為代表,傾向于市場調節,避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新凱恩斯主義:工資黏性,價格黏性,非市場出清的假設與宏觀層次上的產量和就業量等問題結合,有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學。4、 三類模型:組織宏觀經濟的研究短期:產出由需求決定長期:產出取決于既定的供給能力;超長期的產出增長:資本存量,勞動力,技術知識的增長區別長期和短期的關鍵在于對不同

27、的價格行為的假設。5、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使用均衡分析方法6、 現代經濟學中兩大互相對立的學派是新古典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7、 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都屬于增加總需求的膨脹性財政政策,而減少政府支出和增稅,都屬于降低總需求的緊縮性財政政策簡答題&論述題1、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商品與勞務的總產量與收入,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國際收支和匯率,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波動,研究社會總體行為,又稱總量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資源的充分利用位前提,研究資源的有效配置;宏觀經濟學:以資源的有效配置為前提,研究資源的充分利用。2、宏觀經濟學的時間范圍三類模型:組織宏觀經濟的研究短期:工資和

28、價格水平是黏性,產出由需求決定長期:工資和價格水平具有充分伸縮性,產出取決于既定的供給能力;超長期的產出增長:資本存量,勞動力,技術知識的增長區別長期和短期的關鍵在于對不同的價格行為的假設。3、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對利息收入者有什么影響:如果債務契約簽訂的時的通貨膨脹較低,到償還時的通貨膨脹率較高,則對債務人有利,尤其是在中長期債務中,由于通貨膨脹的不可預期性,債權人的利益往往因此受損。4、節儉悖論條件:總供給過剩,總需求不足,均衡國民收入由總需求單方決定。儲蓄增加必然要減少消費支出,也就減少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總收入。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會減少國民收入,對

29、整個經濟來說卻是壞事;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減少個人財富,對個人來說是壞事,但由于增加消費會增加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對整個經濟來說確實件好事。論述題1、論述各種類型的菲利普斯曲線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線(以橫軸表示失業率,縱軸表示貨幣工資增長率的坐標系中,畫出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線)英國經濟學者菲利普斯(1958)發表了他對18621957年之間英國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研究成果: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呈反向關系。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線新古典綜合派對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線加以改造的出發點在于如下所示的貨幣工資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通貨膨脹率 = 貨幣工資增長率 勞動生產率根據這一關系,若勞動生產的增長率為零,則通貨膨脹率與貨幣工資增長率一致。因此,經過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線就表示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的替換關系,即失業率高,則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低,則通貨膨脹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