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二章 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第一節 陰陽學說一、選擇題(一)A1型題1陰陽的最初涵義是指( ) A日月B動靜C天地D晝夜E寒熱2“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體現了陰陽的什么特性( ) A相關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轉化性E規定性3內經認為“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體現陰陽下列的哪一特性( ) A相關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轉化性E規定性4“陰陽互藏”關系體現了陰陽的哪一特性( ) A相關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轉化性E規定性5中醫學將人體具有溫煦、推動、興奮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確定為陽,這一認識體現了陰陽的哪一特性( ) A相關性B普遍性C可分性D轉化性E規定性6屬于陰中之陰的時間段是( ) A上午B前
2、半夜C下午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7屬于陽中之陰的時間段是( ) A上午B前半夜C下午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8屬于陽中之陽的時間段是( ) A下午B后半夜C前半夜D上午E以上都不是9屬于陰中之陽的時間段是( ) A上午B前半夜C下午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10“寒者熱之”的治病方法是陰陽哪一關系的具體應用( ) A對立制約B互根互用C消長平衡 D相互轉化E相互交感 11“陽不勝其陰,陰不勝其陽”的病機體現了陰陽的什么關系( ) A對立制約B互根互用C消長平衡D相互轉化E相互交感12“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此語主要說明了陰陽的哪一關系( ) A對立制約B互根互用C消長平衡D相互交感E相互轉
3、化13下列哪一項不能體現陰陽互根的關系( )A陽在外,陰之使也 B獨陰不勝,孤陽不長 C陰在內,陽之守也D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E陰損及陽,陽損及陰14陽損及陰,陰損及陽,是陰陽哪一關系在病理方面的體現( )A對立制約 B互根互用C互相轉化D消長平衡E陰陽自和15“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所說明的陰陽關系是( )A對立制約 B相互轉化 C互根互用D消長平衡E陰陽交感16“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體現了陰陽的哪一關系( )A相互交感B對立制約C消長平衡D相互轉化E消長平衡17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腎為( )A陽中之陽B陽中之陰C陰中之陽D陰中之陰E陰中之至陰18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肝為( )A
4、陽中之陽B陽中之陰C陰中之陽D陰中之至陰E陰中之陰19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肺為( )A陽中之陰B陽中之陽C陰中之陰D陰中之陽E陰中之至陰20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心為( )A陽中之陰B陽中之陽C陰中之陰D陰中之至陰E陰中之陽21脾的陰陽屬性是( )A陽中之陽B陽中之陰C陰中之陽D陰中之陰E陰中之至陰22在醫學領域中,下列何項功能屬陽( )A滋潤B抑制C凝聚D收斂E推動23在醫學領域中,下列何項功能屬陰( )A推動B溫煦C滋潤D興奮E升散24根據陰陽學說,下列屬陽的是( )A寒涼B凝聚C興奮D閉闔E向下25下列屬陽的事物是( )A青、白B晦暗C黃、赤D呼吸微弱E聲音低怯26下列屬陰的事物是( )A
5、黃、赤B青、白C鮮明D呼吸有力E聲高氣粗27脈之屬陽者是( )A沉B澀C滑D小E細28脈之屬陰者是( )A浮B大C洪D澀E滑29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A補益正氣B補虛瀉實C清除邪氣D瀉陰損陽E調理陰陽30內經中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旨在強調( )A陰陽與四時的關系 B春夏重在保養陽氣C秋冬重在保養陰氣D保養陰氣的重要性 E調養四時陰陽的重要性31陽偏勝形成的證候是( )A實證B里證C實熱證D實寒證E表證32陰偏勝形成的證候是( )A實寒證B實熱證C虛寒證D虛熱證E表證33“熱者寒之”的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 )A表證B虛熱證C里證D實熱證E實寒證34陰邪盛而導致的寒實證,其治療
6、方法是( )A實者瀉之B虛者補之C寒者熱之D熱者寒之E陰病治陽35“陽病治陰”的方法適用于( )A陽偏盛證B陰偏盛證C陰偏衰證D陽偏衰證E陰陽俱衰證36“陰病治陽”的方法適用于( )A實熱證B虛寒證C實寒證D虛熱證E陰陽兩虛證37“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法最適用于( )A陰盛則寒之證B陽虛則寒之證C陰盛傷陽之證D陰損及陽之證E以上都不是38“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指( )A陰病治陽B陽病治陰C陰中求陽D陽中求陰E補陰扶陽39在補陽時適當配以補陰藥的方法,稱為( )A陰中求陽B陽中求陰C陰病治陽D陽病治陰E陰陽雙補40以補陰藥為主,適當配伍補陽藥的方法屬于( )A陰中求陽B陽中求陰C陰病治陽D
7、陽病治陰E平補陰陽41屬于陰的味是( )A酸B辛C甘D淡E以上都不是42屬于陽的味是( )A酸B苦C咸D辛E澀(二)B1型題A陽中之陽B陰中之陽C陽中之陰D陰中之陰E陰中之至陰1在不同時間段的陰陽屬性劃分中,前半夜屬( )2以臟腑部位來劃分其陰陽屬性,則肝是( )A實熱證B實寒證C虛熱證D虛寒證E真寒假熱證3陰虛所致的證候是( )4陽盛所致的證候是( )A陰不足則陽相對亢盛B陽有余以致陰液受損 C陰消亡則陽無所依D陽不足則陰相對有余E陰邪有余以致陽氣受損5“陰盛則陽病”的含義為( )6“陽盛則陰病”的含義為( )A熱極似寒、寒極似熱 B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C陰勝則寒、陽勝則熱D陰虛則熱、陽虛則
8、寒 E陰損及陽、陽損及陰7可以用陰陽互根解釋的是( )8可以用陰陽轉化解釋的是( )A實熱證B實寒證C虛熱證D虛寒證E寒熱錯雜證9“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適應證是( )10“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適應證是( )A陰中求陽B陽中求陰C陽病治陰D陰病治陽E補陰補陽11補陰時適當配以補陽藥即是( )12“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是( )A“壯水之主,以制陽光”B“益火之源,以消陰翳”C“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D“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E陰陽雙補13“陰病治陽”即( )14陰中求陽能使( )(三)X型題1陰陽的相對性表現在( )A陽制約陰B陰根于陽C陰消則陽長D事物的無限可分性E陰陽相互轉化2屬性為陰的有(
9、 )A發散B抑制C明亮D晦暗E溫煦3屬于陽的屬性有( )A溫煦B滋潤C抑制D推動E升騰4從夏至冬的氣候變化是( )A陰長陽消B熱極生寒C陽消陰長D由陰轉陽E寒極生熱5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是( )A補其不足B實者瀉之C虛則補之D損者益之E損其有余6根據陰陽互根原理確定的治療是( )A陽病治陰B陽中求陰C陰病治陽D陰中求陽E瀉陽益陰7根據陰陽制約原理確定的治法是( )A熱者寒之B陰中求陽C陰病治陽D寒者熱之E陽中求陰8在藥物的五味中,屬陰的是( )A甘B咸C酸D苦E辛9據五臟部位分陰陽,屬陰的臟是( )A心B肺C肝D脾E腎10八綱中以陰陽為總綱,其余六綱中屬陰的是( )A里B表C寒D實E虛二、詞語解
10、釋1陰陽2陰陽交感3陰陽互根4陰陽互用5陰陽自和6陰陽互藏7陽損及陰8陰損及陽9陽中求陰10陰中求陽11陽病治陰12陰病治陽三、填空題1在中醫學理論形成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有精氣學說和( )。2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 )的概括。3陰陽的特定性質有相關性、( )和規定性。4陰陽的相對性表現在( )及隨著劃分屬性的前提的改變而改變三個方面。5中醫學將人體具有( )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規定為陽。6中醫學將人體具有( )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規定為陰。7陰陽的對立制約是指陰陽雙方存在著( )的關系。8陰陽互用,是指陰陽雙方( )的關系。9陰陽消長關系存在著( )和此長彼亦長、此消彼亦消四個方面的表
11、現形式。10 “陽勝則熱”,是指機體在陽邪作用下,呈現出( )的病理狀態。11“陰虛則熱”是指陰液虧虛,而致陽( )的病理狀態。12陰陽互損是以陰陽的( )為前提的。13陰陽互損包括( )兩個方面。14唐朝王冰用( )方法治療陽虛所致的虛寒證。15唐朝王冰用( )方法治療陰虛所致的虛熱證。四、簡答題1何謂陰陽?有何特性?2什么是陰陽的相對性?這一特性表現在哪幾方面?3如何理解陰陽的規定性?4如何正確理解陰陽和矛盾的異同?5陰陽的相互關系表現在哪些方面?6陰陽的互根互用包涵哪幾方面的關系?7如何全面理解陰陽的消長平衡關系?8何謂陰陽的相互轉化?舉例說明。9陰陽學說在醫學中的應用主要有哪幾方面?1
12、0為什么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11如何應用陰陽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12用陰陽學說解釋病理有哪些主要內容?13如何全面理解陰陽偏盛所致的病理變化?14何謂陰陽互損?其發生的前提是什么?結局如何?15如何理解“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16如何對陰陽偏盛所致病證進行治療?17如何對藥物的性味進行陰陽屬性劃分?五、論述題1試論古代哲學對中醫理論體系建構的作用。2簡述陰陽學說對中醫理論形成的影響。3試論陰陽的特性。4舉例說明陰陽的相對性及其意義。5舉例說明陰陽規定性及其意義。6簡述陰陽消長平衡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7簡述陰陽互根互用關系及其意義。8簡述陰陽學說在解釋人體病理變化方面的應用。9簡
13、述陰陽學說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10簡述陰陽學說在指導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參 考 答 案一、選擇題(一)A1題型1D 答案分析:陰陽的最初涵義是非常樸素的,最初人們將日出后的白晝稱為陽,將日入后的黑夜稱為陰。2B 答案分析:用陰陽對立統一運動規律可以廣泛地用以認識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聯系,所以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體現了陰陽的普遍性。3C 答案分析:陰陽的可分特性是指屬陰或屬陽的事物,還可再分為陰陽兩個方面。所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就體現了這一特性。4C 答案分析:“陰陽互藏”是指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蘊涵有另一方,因此陰陽可分性可以體現“陰陽互藏”關系。5E 答案分析:中醫學根
14、據自身理論的需要,將人體具有溫煦、興奮、推動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規定為陽,這一認識體現了陰陽的規定特性。6B 答案分析:黑夜屬陰,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后半夜為陰中之陽。7C 答案分析:白晝屬陽,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8D 答案分析:白晝屬陽,下午為陽中之陰,上午為陽中之陽。9D 答案分析:黑夜屬陰,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后半夜為陰中之陽。10A 答案分析:寒證屬陰,熱藥屬陽,“寒者熱之”是指用熱性藥物治療寒性病證的方法,所以體現了陰陽的對立制約關系。11A 答案分析:“陽不勝其陰,陰不勝其陽”的是指陰或陽的一方對另一方制約不足而致的病機,所以體現了陰陽的對立制約關系。12B 答案分析:這段原
15、文認為,在內的陰精是陽氣的物質基礎,陽氣又能促進了陰精的化生。因而體現了陰陽互根互用關系。 13D 答案分析:“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經文是對陰陽轉化關系的概括。不屬于陰陽互根關系之列。14B 答案分析:當陰陽的互根互用不足時,任何一方的減少都可造成另一方的不足。因此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是互根互用關系在病理中的體現。15C 答案分析:陰陽互為其根,互為其用。陰是陽的生化之源,陽是陰的生成之力,故“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體現了陰陽的互根互用關系。16D 答案分析:寒屬陰,熱屬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是陰陽轉化關系在氣候變化方面的體現。17D 答案分析:腎位于屬陰的膈下腹中,又為屬陰的水臟
16、,故腎為“陰中之陰”臟。18C 答案分析:肝位于屬陰的膈下腹中,但其性喜條達而主升屬陽,故為“陰中之陽”臟。19A 答案分析:肺位于屬陽的上焦胸中,但肺氣以清肅下降為主屬陰,故為“陽中之陰”臟。20B 答案分析:心位于屬陽的膈上胸中,主一身陽氣,通于夏氣屬陽,故為陽中之陽。21E 答案分析:脾位于屬陰的膈下腹中,通應于長夏之氣,長夏屬至陰,故謂脾為“陰中之至陰”。22E 答案分析:陰陽學說認為,人體推動等功能的屬性為陽。23C 答案分析:陰陽學說認為,人體滋潤等功能的屬性為陰。24C 答案分析:陰陽學說認為,人體興奮等功能的屬性為陽。25C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規律認為黃色、赤色主熱證,故屬陽。
17、26B 答案分析:五色主病規律認為青色、白色均主寒證,故屬陰。27C 答案分析:在對脈象的陰陽屬性歸類中,滑脈屬陽。28D 答案分析:在對脈象的陰陽屬性歸類中,澀脈屬陰。29E 答案分析:調理陰陽,使之保持或恢復動態平衡,是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則。30E 答案分析:中醫養生學認為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能調理人體的陰陽,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旨在強調調養四時陰陽的重要性。31C 答案分析:陽偏盛時機體的機能亢奮,產熱過剩,故表現為實熱證特點。32A 答案分析:陰偏盛時機體感受陰邪,機能障礙,產熱功能受到抑制,故表現為實性寒證。33D 答案分析:“熱者寒之”是指用寒涼藥物治療熱性病證的方
18、法,故其適應證為實熱證。34C 答案分析:“寒者熱之”是指用溫熱藥物治療寒性病證的方法。故陰邪盛所致的實寒證要用此法治之。35C 答案分析:據“陰虛則熱”的病機原理,陰虛所致的證候屬虛熱證,當用“陽病治陰”的滋陰降火法治之,故此法適用于“陰偏衰證”。36B 答案分析:據“陽虛則寒”的病機原理,陽虛所致的證候屬虛寒證,當用“陰病治陽”的溫陽益火法治之,故此法適用于虛寒證。37B 答案分析: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法是補陽的治法,故適應于“陽虛則寒”之證。38B 答案分析:王冰的“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法是通過滋陰壯水以制約偏盛的陽,此法也就是內經的“陽病治陰”之法。 39A 答案分析:張介賓說
19、:“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40B 答案分析:張介賓說:“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41A 答案分析:在藥物五味的屬性劃分時,酸味屬陰。42D 答案分析:在藥物五味的屬性劃分時,辛味屬陽。(二)B1型題1D 答案分析:黑夜屬陰,故前半夜為陰中之陰。2B 答案分析:肝位于屬陰的膈下腹中,但有喜條達,主升的屬陽特性,故為“陰中之陽”臟。3C 答:虛熱證的病機是“陰虛”,故曰“陰虛則熱”。4A 答:實熱證的病機是“陽盛”,故曰“陽盛則熱”。5E 答案分析:“陰盛”指陰邪有余,“陽病”指陽氣受損而不足。6B 答案分析:“陽盛”指陽邪偏盛,“陰病”指陰液受損
20、而不足。7E 答案分析:陰和陽互為其根,因此在病理情況,陽損可以及陰而致陰虛,陰損可以及陽而致陽虛。所以“陰損及陽,陽損及陰”可以用陰陽互根理論加以解釋。8B 答案分析:陰和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轉化,所以屬陽的熱可以轉化為屬陰的寒,反之亦然。所以“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可以用陰陽轉化理論加以解釋。9D 答案分析: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療方法適用于陽虛陽不制陰而致的虛寒證。10C 答案分析:王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療方法適用于陰虛陰不制陽而致的虛熱證。11B 答案分析:張介賓說:“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所以補陰時適當配以補陽藥即是“陽中求陰”
21、之法。12C 答案分析;“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治法的適應證為陰虛所致的虛熱證,內經認為當用“陽病治陰”之法治之。13B 答案分析:陰病治陽之法即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法,適應于陽虛所致的虛寒證。14C 答案分析:張介賓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三)X型題1D E 答案分析:陰陽的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事物的無限可分性和相互轉化兩個方面。2B D 答案分析:根據事物的陰陽屬性劃分原則,抑制的、晦暗的屬陰。3A D E 答案分析:中醫學認為,凡是具有溫煦、推動、升騰等作用的事物屬性為陽。4A B C 答案分析:從夏至冬,氣候由熱轉涼變寒,是陽消陰長,也即陰長陽消的過程
22、,也是由夏之熱極轉化為寒涼的“熱極生寒”轉化過程。5A C D 答案分析:補其不足、損者益之、虛則補之都屬不足之虛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故可用于陰陽偏衰所致病證的治療。6B D 答案分析:陽中求陰和陰中求陽治法是張介賓根據陰陽互根理論制訂的治療方法。7A C D 答案分析: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陰病治陽方法都是在陰陽制約原理指導下制訂的治法。8B C D 答案分析:根據五味的陰陽屬性劃分原則,酸、苦、咸(澀)之味均屬陰。9C D E 答案分析:由于肝、脾、腎三臟位居屬陰的膈下腹中,故均屬陰。10A C E 答案分析:根據八綱的陰陽屬性劃分原則,里、虛、寒三綱屬陰。二、詞語解釋1所謂陰陽,是指自然界相
23、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即涵有對立統一的概念。2所謂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并由此產生各種相應的變化和反應。3所謂陰陽互根,是指陰和陽互為根據,互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4所謂陰陽互用,是指陰陽雙方在互根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相互促進、互相資助的關系。5所謂陰陽自和,是指陰陽雙方在運動變化中自動維持協調平衡的能力和趨勢。6所謂陰陽互藏,是指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涵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7所謂陽損及陰,是指陽虛到一定程度時,可使陰亦隨之不足的病理過程。8所謂陰損及陽,是指陰虛到一定程度時,可使陽亦隨之不足的病理過程。9陽中求陰是
24、治療陰虛證的方法。是在補陰的同時加用補陽藥物,以增強補陰的效果。10陰中求陽是治療陽虛證的方法。是指在補陽的同時加用滋陰藥物,以增強補陽的效果。11陽病治陰是指用滋陰藥物治療陰虛陽亢所致虛熱證的方法。又叫“滋陰降火”法。王冰稱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12陰病治陽是指用補陽藥物治療陽虛陰盛所致虛寒證的方法,又叫溫陽法。王冰稱為“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三、填空題1陰陽學說、五行學說2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3普遍性、相對性4可分性、轉化性5溫煦、興奮、推動6滋潤、凝聚、抑制7相互斗爭、約束、拮抗8相互資助、相互促進9此消彼長、此長彼消10機能亢奮,產熱過剩11相對偏盛,機能相對亢奮,產熱相對過剩1
25、2互根互用關系13陽損及陰、陰損及陽14“益火之源,以消陰翳”15“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四、簡答題1答:陰陽是指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即涵有對立統一的概念。陰陽的特性主要表現在相關性、普遍性、相對性和規定性四個方面。2答:所謂陰陽的相對性,是指各種事物或現象以及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而是相對的。陰陽的相對性表現在可分特性、相互轉化,以及隨著劃分屬性的條件或前提改變時,陰陽屬性也隨之改變三個方面。3答:陰陽的規定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事物陰陽屬性的規定性。這一規定性認為在劃分事物陰陽屬性的前提(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已確定的陰陽屬性是不能改變的
26、,如寒與熱的屬性是以溫度的高低為劃分條件的,寒被規定為陰,熱被規定為陽。二是中醫學根據自身理論的需要,將人體內具有溫煦、推動、興奮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歸為陽,而將人體內具有滋潤、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歸為陰。4答:陰陽和矛盾都涉及事物對立統一規律,都屬哲學范疇的基本概念,但二者有很大的區別,其區別點主要在于一般與特殊的不同。矛盾范疇對各對立面的性質除了指出其具有對立統一關系之外,不加任何限定,是物質世界中最普遍的規律,適用于一切領域,是各種事物相互關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陰陽范疇不僅具有對立統一的規律,還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規定,因此是一種有限的、具體的矛盾形式,存在著矛盾所不能替代的特
27、殊內容。5答:陰陽的相互關系是陰陽學說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具體言之,陰陽的相互關系表現在陰陽的相互交感、相互的對立制約、陰陽互藏、陰陽互根、陰陽互用、陰陽的相互消長、陰陽自和、陰陽相互轉化等方面。6答:對陰陽的互根互用關系可從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一是陰陽互藏。所謂陰陽互藏是指陰陽雙方,任何一方都包涵著另一方。具體言之,即陰中涵有陽,陽中涵有陰,陰陽之中還有陰陽;二是陰陽互根,是指陰和陽互為根據、互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三是陰陽互用,指陰陽雙方相互促進、相互資助,維持事物的發展。7答:陰陽的消長平衡指二者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內不斷地彼此消長,保持著事物的動態平
28、衡。這一過程包括了相互消長和協調平衡兩個方面。就相互消長而言,又有對立制約關系中的消長,即此消彼長和此長彼消過程,也有互根互用關系中的消長,即此消彼消和此長彼長過程。事物的陰陽雙方在彼此消長運動中趨于協調平衡。8答:所謂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指對立統一的陰陽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轉化,陽可以轉化為陰,陰可轉化為陽。例如四季氣候,上半年由冬至春及夏,氣候由寒轉熱;下半年由夏至秋及冬,氣候由熱轉寒,就屬“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陰陽轉化過程。9答:陰陽學說在醫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解釋人體的病理變化;指導疾病的診斷;指導疾病的防治;用
29、以歸納藥物的性能等。10答:“人生有形,不離陰陽”是內經對陰陽學說在說明人體組織結構方面應用的高度概括。根據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和陰陽可分特性,將人體結構劃分為對立統一的若干部分,就大體結構而言,軀殼為陽,內臟為陰。上部、體表、皮毛、外側為陽,下部、深層、骨肉、內側屬陰。五臟屬陰,六腑屬陽。五臟中的心、肺在膈上胸中為陽,肝、脾、腎在膈下腹腔為陰,每一臟腑又有陰、陽兩個方面。因此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11答: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可以廣泛地運用陰陽學說加以說明。就寐寤而言,白晝人體的陽氣旺盛,陽主興奮,故醒寤興奮;黑夜人的陰氣旺盛,陰對陽的制約加強,故進入睡眠狀態。就物質代謝而言,精微物質屬陰
30、,產生的相關功能為陽。由精微物質轉換為機能的過程,是陽長陰消;臟腑機能又促進了精微物的化生,此為陰長陽消的過程。12答:用陰陽學說解釋病理主要有四方面內容:(1)陰陽偏盛:即“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2)陰陽偏衰:“陽虛則寒”,“陰虛則熱”。(3)陰陽互損:有陽損及陰和陰損及陽。(4)陰陽轉化:陽證轉化為陰證,陰證轉化為陽證。此外還有陰陽格拒和陰陽亡失的病理變化。13答:陰陽偏盛所致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陽勝則熱:是指在陽邪的作用下,機體的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產熱過剩的病理,臨床表現為實熱證。(2)陽勝則陰病:這種病機是“陽勝則熱”病機的發展,
31、此時陽勝特征仍然存在,并有陰液損傷的病理。(3)“陰勝則寒”:指在陰邪作用下,人體陰氣偏盛,機能障礙,產熱相對減弱的病理,臨床表現為實寒證。(4)“陰勝則陽病”:這是“陰勝則寒”病機的發展,在原來病機特點的基礎上又有陽氣受損的病理。14答:陰陽互損是指陰或陽的任何一方,當其虛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涉及到另一方面的病理過程。陰陽互損是在陰陽互根互用關系的前提下發生。雖然有陽損及陰和陰損及陽兩方面,但其結局只有一個,即是陰陽兩虛。15答:“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是內經對陰陽學說在指導診斷方面應用的高度概括。就四診資料而言,凡色澤鮮明的,聲音洪亮有力的,呼吸聲高氣粗的,脈象呈浮、大、洪、滑的都屬
32、陽。反之凡色澤晦暗的,聲音低微無力的,呼吸微弱的,脈象呈沉、小、細、澀的皆屬陰。就證候的陰陽屬性而言,凡表證、熱證、實證屬陽,凡里證、寒證、虛證屬陰。所以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16答:對于陰陽偏盛所致的病證,就要運用損其有余,也叫實則瀉之的原則指導治療。陽偏盛所致的實熱證,就要用屬陰的寒涼藥物抑制其偏亢之陽,才能消除其熱,此即“熱者寒之”。陰偏盛所致的實寒證,就要用屬陽的溫熱藥物抑制其偏盛之陰,才能消散其寒,此即“寒者熱之”。17答:藥物的性質有寒、熱、溫、涼,其中熱性、溫性屬陽,寒性、涼性屬陰。藥味有酸、苦、甘、辛、咸、淡、澀,其中辛、甘、淡味屬陽,酸、苦、咸、澀屬陰。五、論述
33、題1答: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人們對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科學、人類科學、社會和思維科學)最一般規律的理性認識。中國古代哲學是中國古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用以解釋物質世界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知識基礎。任何一門自然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必然地要接受一定哲學思想的支配。中醫學在其理論建構過程中毫無例外地受到當時先進的具有唯物辯證思想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影響,把零散的、原始的、初級的醫療實踐經驗,通過歸納總結和分析研究,使之逐步地系統化,將感性的醫療知識升華到理性的醫學理論,使之成為比較完整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這些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到中醫理論的各個層面,并且與醫學內容融為一體。可
34、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這些哲學思想的影響,就不可能構建目前所能認識的中醫學的理論體系。2答: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規律,并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哲學理論。陰陽學說在中醫理論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廣泛地運用陰陽的相互交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關系,解釋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指導疾病的診斷、防治及養生康復等,在各個層面,與醫學內容緊密地融為一體。因此說,陰陽學說雖屬哲學范疇,但卻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3答:陰陽的特定性質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相關性。相關性也稱為關聯性,是指用陰陽所分析的對象應當是同一范疇、同
35、一層面或同一交叉點的事物。如上與下、冷與熱是相關聯的,就可用陰陽去歸納。而上與冷、下與熱就是不相關聯的,因而就不能用陰陽進行歸納。其二,普遍性。普遍性也稱廣泛性,是指陰陽被廣泛地用以解釋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故內經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之論,就充分體現了陰陽的普遍性。其三,相對性。是指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其相對性又體現在無限可分,相互轉化,以及隨著劃分事物陰陽屬性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其四,規定性。陰陽的規定性又體現在事物陰陽屬性的規定性(即不可反稱性),以及中醫學根據自身理論的需要,對人體特定的物質及其功能進行陰和陽屬性的規定。4答:陰陽的相對性,是指各事物及其內部雙方
36、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其相對性表現在三個層面:其一,陰陽的可分性。陰陽的可分性是指屬陰或屬陽的事物內部還可再分為陰陽兩個方面。這一特性用以解釋人體結構,即軀殼為陽,內臟為陰,而屬陰的內臟中,六腑屬陽,五臟屬陰。屬陰的五臟中心、肺為陽臟,肝、脾、腎為陰臟,每一臟腑又有陰、陽兩個方面,如心陰、心陽,腎陰、腎陽等。其二,事物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如人體氣化活動中,物質屬陰,臟腑機能屬陽,二者可以轉化。其三,當劃分事物陰陽屬性的前提改變時,事物的陰陽屬性亦隨之改變。例如肺在上焦屬陽,肝居下焦屬陰。如果以臟腑之氣的升降運動規律來劃分其陰陽屬性,則肺氣以降為主屬陰,肝氣上升主動則屬陽。
37、上述三方面均體現了陰陽的相對性。5答:陰陽的規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事物陰陽屬性的規定。這是指在劃分事物陰陽屬性前提不變的情況下,所規定事物的陰陽屬性是不變的。就中醫理論而言,劃分事物陰陽屬性的前提有:物質的溫度,如冷熱;氣象變化,如晴、陰;時間段,如晝夜、冬夏;方位空間,如上下、內外;物體的性狀,如有形、無形;運動狀態,如升降、出入。二是中醫理論中嚴格規定的陰和陽。中醫理論根據自身的需要,將人體具有溫煦、推動、興奮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稱為陽。將人體具有滋潤、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質及其功能稱為陽。正因為有這種規定,中醫理論中將相應物質及其功能不足稱為“陽虛”,或“陰虛”,就用特定的藥物通“補陽”
38、或“補陰”加以調治。因此中醫理論中的陰虛、陽虛、補陰、補陽都具有在嚴格規定性之下的特定內涵。6答:所謂陰陽的消長平衡,是指陰陽雙方不是靜止的、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內,處于不斷地消長運動,并保持動態的平衡。包括相互消長和協調平衡兩個方面。在相互消長中又有兩種情況:存在著對立制約關系中的彼此消長。具體言之,有此長彼消,如“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者是。也有此消彼長,如春夏季節,陰寒之氣減少的同時陽熱之氣增加,所以氣候由寒轉熱者是。陰陽互根互用中的彼此消長。具體言之有此長彼亦長,如進食后胃腸消化吸收了屬陰的精微物質,同時也增加了屬陽的體能,即屬于陰長陽亦長。也有此消彼亦消,如饑餓狀態下,
39、屬陰的精微物減少的同時,屬陽的體能亦隨之減退,即屬于陰消陽亦消。在陰陽的協調平衡關系中,陰陽通過彼此消長的運動,穩定在一定限度內的和諧、勻平狀態。這種狀態又稱為“陰陽自和”。7答:陰陽互根互用關系表現在三個層面:其一,陰陽互藏。所謂陰陽互藏是指對立的陰陽雙方,任何一方都蘊涵有另一方,此即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義。其二,陰陽互根。指對立的陰陽雙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此即“陰根于陽,陽根于陰”之義。其三,陰陽互用。指陰陽在相互依存的基礎上,互相促進,互相資助,共同發展變化的關系。陰陽互根互用關系的意義在于:是確定事物陰陽屬性的依據。陰陽互根關系決定了事物的關聯性,事物只有存
40、在著相互依存的關聯性才能劃分其陽陽屬性。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只有相互關聯的事物之間才具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變化的條件和動力。不相關聯的事物就不具備相互促進的條件。正因為如此,調理陰陽治則中的“陽中求陰、陰中求陽”之法就是以此為理論依據制訂的。是陰陽轉化的內在根據。能夠相互轉化的事物必須以互根為基礎,否則就不可能發生轉化。8答:就發病機理而言,關系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陰陽學說認為人體正氣有陰精和陽氣之分,病因有陰邪和陽邪之別。在病邪的作用下,機體的陰陽失調會產生偏盛、偏衰、互損、轉化、格拒、亡失諸方面的病理變化。就陰陽偏盛而言,就會有“陽勝則熱”(實熱證的病機)、“陽勝則陰病”(熱證伴有傷津
41、的病機),“陰勝則寒”(實寒證的病機)、“陰勝則陽病”(寒證伴有傷陽的病機)等不同的病理狀態。就“陰陽偏衰”而言,就有“陽虛則寒”(虛寒證的病機)、“陰虛則熱”(虛熱證的病機)的病理變化。就陰陽互損言之,由于陰陽互根互用,所以有“陽損及陰”、“陰損及陽”兩種病理過程,二者均可發展為陰陽兩虛證。就陰陽轉化言之,在一定條件下,陽證可以轉化為陰證、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此外還有陰陽亡失中的亡陰、亡陽,以及陰陽格拒中的“陽盛格陰”(真熱假寒證的病機)和“陰盛格陽”(真寒假熱證的病機)的不同病理。9答:陰陽學說在指導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根據陰陽的特性對四診資料進行陰陽屬性歸類,如凡屬
42、色澤鮮明的、聲音高亢洪亮有力的、呼吸音急促有力的、排出物色黃質稠的、口渴喜冷飲的、脈數有力、浮、大、洪、滑的均屬陽,而色澤晦暗的、聲音低微斷續無力的、呼吸低微的、排出物色淡質稀的、不渴或渴喜熱飲的、脈遲無力、沉、小、細、澀的均屬陰。二是對所辨證候進行陰陽屬性歸類,如表證、實證、熱證屬陽證,里證、虛證、寒證屬陰證等。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高度概括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10答:用陰陽學說指導疾病的治療,主要表現在治則治法的確立和藥物的選擇方面。陰陽失調的病理雖然有多種,但以陰陽的偏盛和陰陽的偏衰為最基本的病理變化,對陰陽偏盛所致病證的治療原則是“損其有余”(也叫“實則瀉之”
43、),若陽偏盛所致的實熱證,其具體治法為“熱者寒之”;若陰偏盛所致的實寒證,其具體治法是“寒者熱之”。對陰陽偏衰所致病證的治則是“補其不足”(也叫“虛則補之”),若“陽虛則寒”而致的虛寒證,當用“陰病治陽”之法;若“陰虛則熱”而致的虛熱證,當用“陽病治陰”之法。對陰陽偏衰之久病者,可據陰陽互根的原理,分別采用陽中求陰和陰中求陽之法治之。對藥物的選擇要據寒涼之性的藥物屬陰,溫熱之性藥物為陽,以及辛、甘、淡味藥屬陽,酸、苦、咸、澀之味的藥屬陰的原則,針對不同病情選擇不同陰陽屬性的藥物進行組方治療。第二節 五行學說一、選擇題(一)A1型題1五行學說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B稼穡C潤下D從革E曲直2
44、下列哪一項不屬于五行之“金” ( )A六腑之大腸B五體之皮毛C五志之恐D五化之收E五色之白3下列除哪項外,均屬五行之“土” ( )A五臟之脾B六腑之胃C五志之悲D五官之口E五氣之濕4下列屬于母子關系的是( )A水和火B土和金C金和木D木和土E金和火5下列歸屬五行之“土”的是( )A目B舌C口D鼻E耳6下列歸屬于五行之“金”的是( )A筋B脈C肉D皮E骨7下列歸屬于五行之“水”的是( )A恐B脈C肉D皮E怒8在五行學說中,“長夏”的五行屬性是( )A木B火C土D金E水9五臟中的“脾”屬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種方法歸類的( )A取象比類法B推演絡繹法C以表知里法D試探法E反證法10五官中的“目”屬
45、木,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種方法歸類的( )A比較B演繹C類比D試探E反證11下列五行生克關系中哪項表述是錯誤的( )A木克土B火生土C火克水D金生水E金克木12按五行生克的關系,肝為脾之( )A母B子C所勝D所不勝E以上都不是13按五行生克規律,木的所不勝之子是( )A木B火C土D金E水14下列不屬五行相生關系傳變的是( )A肝火犯肺B腎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傳肺E肺病及腎15“肝火犯肺”屬于( )A子病犯母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16脾病傳腎屬于( )A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及母17按五行生克規律,肺的“所不勝”之臟是( )A脾B心C腎D肝E以上都不是18按五行生克規律,腎的“所
46、不勝”之臟是( )A心B肝C脾D肺E膀胱19按五行生克規律,肝的“所勝”之臟是( )A心B肺C腎D膽E脾20在五行學說中,不屬肝病診斷依據的是( )A面色青B喜食酸味C易怒D目赤E脈洪21在五行學說中,不屬心病診斷依據的是( )A面色赤B喜笑無常C喜食酸味D舌赤E脈洪22在五行學說中,不屬脾病診斷依據的是( )A面色萎黃B口泛甜味C唇淡無華D多唾E肌肉消瘦23在五行學說中,不屬腎病診斷依據的是( )A面見黑色B善恐C易骨折D流涎E耳聾24在五行學說中,不屬肺病診斷依據的是( )A面色白B易悲C爪甲枯槁D鼻塞E流涕25屬于五行相生規律傳變的是( )A木旺乘土B土虛木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E土虛水
47、侮26按五行生克乘侮的關系,腎病及脾者屬于(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27脾病及肝在五行學說中屬于( )A相乘B反侮C母病及子D相克E子病犯母28用五行生克乘侮說明肺病及肝的病理傳變,屬于( )A相乘B相侮C母病及子D子病及母E相克29下列屬于相侮傳變規律的是( )A心病及脾B脾病及肝C脾病及心D脾病及腎 E腎病及肺30下列屬于“子病犯母”傳變規律的是( )A脾病及肺B脾病及腎C肝病及腎D肝病及心E肺病及心31下列屬于“母病及子”傳變規律的是( )A肺病及腎B肝病及腎C心病及肝D肺病及心E脾病及腎32據五行相克理論確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金水相生D佐金平木E益火補土33據五行相生理論確定的治法是( )A佐金平木法B扶土抑木法C引火歸元法D培土制水法E金水相生法34瀉南補北法適用于( )A腎陰虛而相火妄動B心陰虛而心陽亢C腎陰虛而心火旺D腎陰虛而肝陽上亢E腎陽虛損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泌尿外科疾病護理
- 山東省棗莊市棗莊五中2025年高考歷史試題山東卷沖刺訓練解析含解析
- 平邑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物理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陽泉職業技術學院《施工組織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城市學院《中小學美術教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文理學院《傷寒論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泰安市泰前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教學反饋檢測試題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漢語現代》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2025年初三中考模擬試卷(二)生物試題含解析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年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大數據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第11課《山地回憶》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中考復習專題—應用題
- 微機ATX電源電路的工作原理與維修
- 外貿中英文商業發票
- 2019JGJ196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
- 電容電容器ppt課件
- 物業服務費用測算技術報告詳細
- 人民醫院驗收管理規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