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末試題(同名25296)_第1頁
文化生活期末試題(同名25296)_第2頁
文化生活期末試題(同名25296)_第3頁
文化生活期末試題(同名25296)_第4頁
文化生活期末試題(同名2529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化生活期末試題(同名25296)文化生活期末考試題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1.近年來,揚州很多青年開啟了 “微信網店”, 就是以微信作為平臺,在自己微信的朋友圈曬照 片做廣告,以微信朋友圈來預告新產品或進行海 外代購等,并自己用手機支付寶進行付款。 這體 現了 ()一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文化是科技發展的動力 文化決定人的價值取向 文化改變人的生活方式A B C D2 下列關于漢字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漢字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漢字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維系中華民 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漢字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是中華文 化源遠流長的見證A B

2、C D 3.2014年12月19日,以“澳門夢中國心” 為主題的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文藝晚會在 澳門舉行。浪漫的土生葡語民歌,熱情絢麗的葡 萄牙土風舞、巴西桑巴舞、廣東粵劇風情各 異,魅力四射。透過晚會我們感受到() 文化的多樣 性 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文化的繼承性A. E.C.D.2014年12月,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 研究中心成立,旨在為塑造我國國家形象、提高 國家軟實力提供智庫支持。重視國家形象是基于()卡時5先效仿A. 文化軟實力是我國綜合國 力的決定因素的基礎艷象決定-國經濟社B. 國家形象是綜合國力競爭C. 會的發展方向)B.文化素D.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

3、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4. 右圖漫畫效仿說明(D.文化是A.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質c.氨需龜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社會實踐的產物5.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人本是散落的珠 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 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文化能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精神力量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傳統文化能夠給人以積極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類的精神家園A. B. ®C.D.7. 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 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國家公祭日,舉行國家公 祭儀式,其意義在于讓國人在舉國公祭的共鳴中 感知歷史,帶著這種厚重的歷史感

4、去追逐自己的 中國夢。這說明 ()民族節日是文化傳播的手段 精神力量可轉化為物質力量 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A. B.C.D.8.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為中國新增4的世界文化遺產。 某班級就 “文化遺產保護 與開發”舉行了一場辯論賽。正方的辯題是“文 化遺產應以保護為主” ,反方的辯題是“文化遺 產應以開發為主”。下列論述最能佐證正方觀點 的是 ( )A開發遺產新價值,彰顯新生命B. 傳統與現代輝映,保護與開發并舉C傳承歷史回憶,留住民族根苗D特色與魅力齊放,民族與世界同唱9微博、微小說、微電影互聯網技術 的飛速發展, 把我們帶入了微交往、 微傳播和信 息微循環的時代。這說

5、明 ()A. 現代傳媒推動了文化傳播和共享B. 現代科技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 文 化 對 人有 潛 移默 化 的積 極 影 響D. 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途徑10.2014 年 2 月 27 日,第十二屆全國人 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兩個決定,分別將 9 月 3 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 12 月 13 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 日。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一舉措的意義在于 () 培 育 偉 大 民 族 精 神 凝聚強大民族力量激勵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物質力量 提高民族科學素質A. B. C. D. 11. 目前,很多城市利用廣場、社區文化活 動資源, 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創建活

6、動, 發揮各 類志愿者隊伍的作用,開展社會文明實踐活動, 營造人人講文明、處處見文明的良好社會環境, 不斷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這些做法是因為 ()A.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B.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C. 文化決定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D. 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 思維方式12.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根植 于民族傳統的深厚土壤, 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 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深受國內外 讀者的喜愛。這反映了( )A. 人 民 需 要 文 化 , 文 化 更 需 要 人 民B.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C. 文 化 源

7、于 生 活 , 文 化 又 忠 于 生 活D. 文化是獨特的,文化更是多元的13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是中國文化的 象征,更是凝聚中華民族情感的媒介。 在世界的 任何一個有中國人的角落, 龍都是中國人之間最 親切的身份認同。 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集中 表達民族情感的是( )A. 種類繁多的體育運動項目 B. 慶祝民族節日C. 民 族 的 文 化 遺 產D. 民族的語言文字14. 每年 5 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在母親節這天, 日本人送給母親的是紅石竹, 泰 國人送茉莉花, 大多數國家通常是送康乃馨, 以 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愛。 而中國人則以自己特有的 方式表達濃濃的親情: 在母親節這

8、一天, 人們會 送給母親鮮花、蛋糕、親手烹制的飯菜等禮物。 這說明( )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無國界,民族節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漸消失文化影響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為 文化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A. B. C. D. 15. 鄭和首次下西洋距今已有 600 多年,600 多年前鄭和七次率船隊浩浩蕩蕩駛入大海, 歷時 28 年,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傳播 中華文化的先河。 下列關于文化傳播的說法, 正 確的是 ( )文化傳播是指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 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 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 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現代信 息技術日益成為文化傳播的唯一手段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每一

9、次文化之旅都為中華 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A. B. C. D. 16. 2014 年 8 月 16 日,第二屆南京夏季 青奧會正式開幕。 借助互聯網技術青奧圣火先后 在 204 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實體和網絡虛擬傳遞, 讓無數人圓了成為“火炬手”的夢,也讓青奧會 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認同。這說明()A. 大 眾 傳 媒 是 文 化 傳 播 的 重 要 途 徑B. 現代科技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C. 現 代 傳 媒 推 動 了 文 化 傳 播 和 共 享D. 文化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17. 孔子的儒家思想作為中國漫長封建統 治的主導思想, 在今天仍有廣泛的影響。 儒家思 想的廣泛傳

10、播、 廣泛影響與孔子設立私學、 廣收 門徒有關,這是因為( ) 教育是文化發展、創新的根本途徑 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和倉造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A. B. C. D. 18.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是由文化部擬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均為稀世之珍。中華古籍 ()A. 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 原因B. 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C. 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D. 標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19. 近年來,國產電視劇始終難以贏得國內 觀眾的喜愛,而韓劇繼承者們 、來自星星的 你等卻在中國內地掀起了一股瘋狂的追韓潮。 面對這一現象,我們應( )樹立文化自覺和文

11、化自信, 支持國產電視 劇的發展 自覺抵御韓劇入侵, 繼承博大精深的中華 文化 堅持兼收并蓄的原則, 推動國產電視劇的 創新 韓劇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應該鼓勵韓 劇的發展A. B. C. D. 20.2014 年 6 月 20 日晚,大運河數字博物 館在無錫南長區開館,這是國內首個以“大運 河”為主題的數字博物館。 它運用 3D 影像科技、 多媒體互動等數字科技手段展現了大運河千年 發展中“槳聲、燈影、古橋、民居”相融之景, 向世人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運河“民俗風 情水上圖”,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這一舉措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使人們全面認識中華文

12、化 增強人 的精神力量A. B C. D . 二:非選擇題:(共 3 題, 40分) 21.費孝通說:“各美其美 , 美人之美 , 美美與共 , 天下大同. ” 根據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 , 回答下 列問題 (1)為什么要 “各美起美 ?(6 分) (2)怎樣做到 “美人之美 ”?(10分) 22.材料:閻肅,我國著名劇作家、詞作家,創 作了 1 000 多部(首)膾炙人口的作品。他滿懷 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和大愛, 寫出了貼近時代、 貼 近生活、 貼近群眾的精品力作, 如長城長霧 里看花;他在空軍航空兵某部當兵鍛煉期間創 作了我愛祖國的藍天 。他說,中國的古典文 學是一個大海,游泳多了,寫歌詞比較得心應手。結合材料, 運用文化創新知識,說明閻肅 的成功對文藝工作者的啟發。 (12 分) 22.材料:家,是什么?千萬個人有千萬種說法。 有的說,家是一種文化; 有的說,家是一段時光; 有的說,家是一種情懷。還有人說,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擁有它時,它平凡如 柴米油鹽醬醋茶; 失去它時,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中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