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州市第一次模擬考試思考我們在應誰的試(黃華偉)_第1頁
從溫州市第一次模擬考試思考我們在應誰的試(黃華偉)_第2頁
從溫州市第一次模擬考試思考我們在應誰的試(黃華偉)_第3頁
從溫州市第一次模擬考試思考我們在應誰的試(黃華偉)_第4頁
從溫州市第一次模擬考試思考我們在應誰的試(黃華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從從“一模一模”思考高考語文復習有效性:思考高考語文復習有效性: 我們在應我們在應“誰誰”的試?的試?瑞安中學瑞安中學 黃華偉黃華偉2 雖然希望能夠換個角度講“復習有效性”,但估計仍會是“老生常談”。 一、浙江語文的 1.必然“平穩過渡” 2009年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末一年,2017年要實施新的高考方案。也就是說,2016年高考與去年比,不可能有大的變化。 值得一說的是論語和“外國小說欣賞”移到“18選6”引發的影響。 2015年選用的是朱熹注孟子中“我知言,我善養浩然之氣”一段話,在今年的“參考卷”中選用了荀子修身材料。估計2016年也可能定位在論語外儒家思想或“相關”。3 一句話,2

2、015年是“非論語”的開始,2016年是“非論語”的結束。 另外,文學作品閱讀材料也不大可能是外國小說,“參考卷”中是汪曾祺撿爛紙的老頭,或者是一個信號。 當然,還是要認真研究考試說明:比如一定要明確字音字形之“常見易錯”;明確病句的“六種類型”及常見“病征”(如“并列詞句”“介詞打頭”“關聯詞”等);小閱讀側重在“準確”;大閱讀側重于“特征”和“妙處”;古文閱讀就是“理解”等等。 當然,“平穩過渡”并不意味著死板,特別是語用題,比如一模的第6題“擬寫寓言結論”、第7題“結構圖轉換為文字表達”都是比較新的題型。4 2.所謂“人文特點” 以寫作為例。 一模作文要求“寫一篇論述類文章”是有比較充分

3、思考的。 這里可以回顧下浙江卷2008年以來的作文命題,可以看到其“穩中有變”且趨勢明顯。5年份年份命題命題“內容趨向內容趨向”要求變化要求變化1616樣樣卷卷1313年年“童真童真”材料材料 反思反思“成長成長”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寫一篇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寫一篇論述類文章論述類文章”20152015文如(不如)其人文如(不如)其人 人品與文品,人品與文品,對立觀點對立觀點“二選一二選一“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寫一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20142014門與路門與路思考人生,思考人生,對立觀點對立觀點“二選一二選一”“結合你的所感所思結合你的所感所思”201320

4、13“童真童真”反思反思“我的成長我的成長”,隱隱含對立觀點?含對立觀點?“你有什么所思所感?你有什么所思所感?”20122012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我”態度、價值觀,態度、價值觀,出現出現“三選一三選一”“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發表議論”20112011我的時間我的時間“我我”的生活、生命意的生活、生命意義,義,開始關注開始關注“我我”“以以我的時間我的時間為標題為標題”20102010角色轉化之間角色轉化之間文化反哺,感恩文化反哺,感恩“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可以發表見解”20092009綠葉

5、對根的情意綠葉對根的情意感恩,回報感恩,回報同同2010201020082008觸摸都市觸摸都市/ /感受鄉感受鄉村村感受世界感受世界同同201020106 有 兩 個 發 展 軌 跡 : 內 容 上 “ 從 空 泛 到 切實”“從寬泛到我的”,2011年“我的時間”是比較明確的“分水嶺”:2011年前可以“大而化之”,2011年后常常立足于“我”這個支點。另外,2012年開始在內容取向上出現“三選一”,2014、2015對立觀點“二選一”。 要求上比較明確地從“講述、抒情、論述”到“論述”,2013年“你有什么所思所感”為“分水嶺”。 順便說一句,一模試卷定稿之后,考試說明才出來。 應該說,

6、我們對這種變化并不感到突然,強調所謂“理性思考”所謂“論辨素養”近些年來時有耳聞。7 溫州中學蘇豐華老師提供的“作文閱卷意見”頗有指導意義: 優美而華麗的表達將成為學生作文錦上添花的部分而不是雪中送炭的部分。 應該有比較明顯的邏輯關聯詞、關聯句或者關聯段。 就一模作文看,應有這樣的基本框架:現象敘述提出問題成因分析解決問題。 尋找思辨的點并且擴大思辨的空間,而不是簡單的講道理、擺事實,進行敘述羅列。8 瑞安中學葉芳芳老師這樣分析一模作文: 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 絕大部分的作文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篇幅敘述生活中從“近”到“遠”的現象,對于“成因分析”幾乎就是一筆帶過,將當下空間距離到心靈距離的變

7、化一律歸咎于“科技的發展”,而解決之道則是“不要過分依賴科技”。對問題的分析簡單、片面、武斷,都是嚴重的思維缺陷,同時也造成文章“千篇一律”,有深入剖析的文章少之又少。9 停滯于現象層面,無法深入到本質 大部分學生在敘述完現象之后,提出的問題依然是在“遠”和“近”這兩個形象性的詞語上周旋。而只有扣住“空間距離”以及“心靈距離”,才算完成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推進。 比如某篇作文:第一段簡單敘述空間上遠在天涯,心靈上卻可盡在咫尺的現象,提出“心若比鄰何懼天涯”的觀點;第二段論述了“遠和近,曾是一個空間概念”以及“空間上的遠和近,是人力的局限。但卻從來不是人心的局限”;第三段論述了“現實的悲哀是,人們

8、克服了空間上的遠近,卻陷入了人心遠近的泥淖”。于是把“遠和近”推進到“空間”與“人心”、“人力”與“人心”這兩對概念的比較,體現出高于一般同學的思維水平。10 缺少論證或論證無力 絕大大部分學生的寫作思路是:敘述諸多人心變遠的事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科技的發展,解決的辦法就是不要依賴科技。 不少學生根本就不會寫論述類文章! 人心變遠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問題?科技發展是人心變遠的唯一原因嗎?有什么論據支持只要不依賴科技人心的距離就會拉近? 這些才是一篇論述類文章真正需要論證的內容。但是我們看到的作文,幾乎都是對既成觀點的照抄照搬、對既成觀點的簡單重復。 不會寫作反應出的是學生不會思考、懶于思考的嚴

9、重問題。 高考寫作評分向來是“矮子中挑長人”,一模作文平均成績較高并不意味著到了省里溫州的孩子得分也能不錯。11 英國人斯蒂芬圖爾明(Stephen Toulmin)提出“圖爾明論證模型”,或可作借鑒。 學生比較缺乏應該就是“限定”“例外”給自己的觀點設定范圍、條件,而且“理由”過于表面。12 二、自己學生的 1.從一模數據看學學科科最最高高分分平均分難度語文13192.310 .615413得分率40%以下的如下幾題:知識點平均分得分率文科理科文科理科3正確使用詞語1.171.2538.88 41.834辨析病句1.141.233840.8516文言實詞0.840.9227.84 30.77

10、18古文內容概括、理解0.851.0128.23 33.7514 得分率超過65%有如下幾題,其中25、23、7題超過80%:知識點平均分得分率文科理科文科理科6寓言續寫1.992.0566.37 68.457結構圖轉換文字4.854.8580.77 80.8617文言虛詞2.092.0769.82 69.0623傳統文化題0.850.8685.12 86.1325名句默寫5.185.386.29 88.4126寫作41.5141.62 69.19 69.3715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文、理科學生在如下4個題目上得分差距達5%以上,第9題高達14%,且理科得分率都高于文科。2015年也有類

11、似特點。知識點平均分得分率文科理科文科理科1字音1.31.4643.2248.618重要句子理解1.411.5447.0451.499文中信息篩選整合1.211.6540.2554.918歸納古文內容0.851.0128.2333.7516 2.從自己學生看 這個可能更準確些。一模后,我要求學生人“選擇”3個自己認為的的薄弱考點,結果如下。17表格如下:班/題12345-78-1011-1516-2021-2223-2425 269班2216 10 0913288101110班13 12 16 5691123124013 9班10人次以上認為“最欠缺”的是16-20、3、11-15、26、4。

12、 10班10人次以上認為“最欠缺”的是16-20、3、26、1、2、21-22、11-15。 其中差異最大的是:10班有13、12人認為重要的字音、字形,9班只有2人。 另外,兩個班學生一致認為最困難的是“古文閱讀”和“詞語運用”,一致認為較好掌握的是“文化題”“默寫”。18 我用它想說明的就是:班級間有差異。 那么,按理說,復習也應該“各有針對”才好。 進一步想,每位學生復習需求可能也是“各不相同”的。 我們是可以針對“重點學生”作針對性復習安排的。19 三、有限時效的 1.哪些是有效的 老師們認為下面哪一組的復習效果會更好?序A組B組1字音字形詞語運用2語用題作文3實用類論述類閱讀 文學作

13、品閱讀4古文閱讀古詩鑒賞20 三、有限時效的 1.哪些是有效的 老師們認為下面哪一組的復習效果會更好?序 A組能力層級B組能力層級1字音字形識記詞語運用理解、表達應用2語用題表達應用作文表達應用3實用類論述類閱讀理解、分析綜合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4古文閱讀理解古詩鑒賞鑒賞評價21 原因比較簡單,A組能力層級普遍低于B組。 相比較而言,A組內容投入時間效果會明顯一些,B組效果就差一點。 比如小閱讀第8、9題,是可以通過一定的練習提高準確度的,因為選擇項“設誤”的思維是有規律可尋的,總也逃不出那么幾種。22 第8題考查“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A.綜合第一、二段內容,“欠缺模型

14、”有欠缺的根本原因是科學家們對公眾反對科學活動原因的判斷出現問題,選項與“科普活動不是中性的而是有立場的”沒有直接關聯。為“答非所問”。 B,應該是先有“利益共同體”,才有“有立場不中性”。為“因果顛倒”。 C.原文是“科學家傾向于生產對其有利的科學知識,也容易忽略、隱瞞甚至篡改對其不利的知識”,“總是”“言過其實”。 D.正確,從“由于信息不對等,如果科學家要用他生產的知識來愚弄公眾”等句中可以推斷,即科學家可以“有立場不中性”的前提是他們比民眾懂得多。23 第9題 A.“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恐慌”是愚昧,但愚昧不止是“恐慌”。明顯屬于“充分不充分”。 C.原句是“還有些人雖然不是生物學家,但并

15、不認為轉基因科學有多么難懂,多么了不起”,可見有這種觀點的只是“有些人”而不是“都”。可見是“部分與整體”。 D.文中沒有提及有沒有必要,只是說“爭論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完全是挺轉方設下的一個陷阱”,是就辯論而言。為“相關不相關”。表達上設置一定的理解“障礙”,但邏輯上非常清晰。24 無論“基于學情”還是“基于學習內容特點”,我們復習最重要的一點仍然是“教什么”: 什么是我的學生的復習重點? 什么是復習效果相對好一些的內容?25 2.怎樣是有效的 如前所述,對A組內容,如果能夠做到“個性化復習”,無疑針對性就強得多。 而對B組內容,應注重方法指導。所謂“方法指導”大約就是“思維方法”,尤其是

16、“如何分點”,即從不同角度,“分出”“不交叉”的點,最為困難。 首先,老師要理清“考點” 比如“文學作品閱讀”,背考試說明是不行的,必須要自己加以概括,以非常簡潔的“考點”來概括,每位老師都可以有自己的概括思路。26 我概括出的是這么“五點”“內容(景人事)”“手法”“結構”“語言”“情感(主旨)”。 換句話說,是從“內容”到“情感”,中間要借用的三個手段是“手法”“結構”“語言”。 用一句話說就是“用怎樣內容怎樣手法怎樣結構怎樣語言表達怎樣情感”。 它的用處是克服考點內容的“模糊一大片”“無從著手”“大而無當”,對試題的指向心中有數。 而 且 , 對 待 凡 “ 有 什 么 作 用 ” “

17、欣賞”“好在哪里”等問題時,可以直接按“五點”來回答。 27 因為據我觀察,文學作品閱讀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不知道要寫這點”而不是“我不知道這一點”。 順便說一句,對文學作品,學生如果看不懂,就是沒有辦法的,而在這階段還要著力于“怎么讓學生看懂”,幾乎已經不可能,或者說“劃不來”了。 “古詩鑒賞”與“文學作品”考點相近,只是“內容”可換作“意象”28 比如第10題,考查“理解文章觀點”。 答案區域雖然在第4段,但卻必須以前3段的理解作基礎; 而且答案中只有“基本權利”一點可以從語句“權利的底線”直接獲知;另外兩點“判定未必準確”“科學只是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不斷往“上位”尋找原因:

18、因為“堅持愚昧”是權利;因為你判斷“愚昧”的未必就是“愚昧”;因為你用來判定“科學”未必是唯一的認知手段。 這類題的難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分點”答題,并使幾個答題點內涵不交叉。29 再如第12題,考查“作品主題分析”。 就這篇文章看,作品主題應該集中在“一個從事書法藝術的人,就是一個孤魂”這一句上,其內涵豐富,既有對書法藝術創作的深刻感悟,也包含對田先生的尊重與一定“反抗”、對自己藝術人格的追求。 本題答案集中于第5段議論部分,意思比較顯豁,但學生組織表達卻容易因信息不全而失分。較多學生只答出“書法藝術無人可以幫助你”,而對“書法藝術特別要求獨特”(深入一層);“許多書法家都是孤魂”難能“兩全”(舉例)。難就難在如何區分為不同層面的“三個點”。30 再如第14題,考查“作品內涵的賞析”。 題干明確指向“情感”,結合上文“我想修善與田先生關系但田先生卻過世了”“我要求學生直說無妨”,其情感內容呼之欲出; 只是這兩種情感似乎并不“兼容”,即表面上看,一個是“堅持直說”,另一個則是“對自己直說的一點歉疚”,這可能影響了學生理清答案的思路。 此類題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即看似矛盾其實正是“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還要留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