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卷及參考答案“秘密”一、選擇題<共60分,第1至21小題每題2分,22至27小題每題3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告訴我,歷史有什么用?”古往今來人們已經作出各種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 究天從之際,通古今之變 B 考古以證今,規時而達用C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D 鑒前世興衰,考當今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難,保存火種顯得非常重要。右圖是一尊可保存火種的陶質炊具,推測其可能出土于A 山頂洞人遺址 B 藍田人遺址 C 半坡氏族遺址 D 北京人遺址3、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風格雖迥異于中原,但其工藝可媲美于中原青銅器最鼎盛的A 夏商時期 B 商周時期 C 周

2、秦時期 D 秦漢時期4、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撰文上呈漢武帝,所用竹簡需兩人抬進宮。以后改變攜書不便現象首先得益于發明了A 造紙技術 B 雕版印刷 C 制墨技術 D 活字印刷5、北周鮮卑大臣豆盧勛自愿棄官去學儒家經典,皇帝對此大加贊賞。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漢文化的原因是A 商鞅變法 B 王安石變法 C 孝文帝改革 D 張居正改革6、“檐前新葉覆殘花,席上余杯對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這幾句詩反映作者所處時代飲茶風氣盛行,以此推測該詩人是C4CouE4eG3A 屈原 B 陶淵明 C 曹操 D 白居易7、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北宋長期與遼、夏并立,其原因是A 國際虛弱 B 豪強爭權 C 藩鎮割據

3、 D 分封諸侯8、人們通常根據文獻資料研究歷史,而今以口述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學正悄然興起。下列最適合用口述史方法進行研究的是C4CouE4eG3A 紅軍戰士的長征日記 B 解放初期的糧價波動情況C 鴉片貿易的統計資料 D 文革時期的民眾生活狀況9、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災難史,也是一部民族抗爭史。右圖反映的是A 馮子材守鎮南關 B 李秀成打洋槍隊 C 鄧世昌黃海大戰 D 林則徐虎門銷煙10、22日清晨,王宮內氣氛恐慌,路易·菲力浦一起床就寬慰驚恐的手下道:“人們不會在寒冷的冬天鬧革命。”話音剛落,便于工作爆發了C4CouE4eG3A 法國二月革命 B 法國大革命 C 法國六月起

4、義 D 法國七月革命11、恩格斯在論述克里木戰爭影響時指出:“現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慘敗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給俄國丟了丑,同時也在俄國面前給自己丟了丑。前所未有過的覺醒時期開始了。”“覺醒”是指人們認識到俄國C4CouE4eG3A 軍備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經濟凋敝 D 吏制腐敗12、“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不昌者也。有之,請從嗣同始。”譚嗣同以身殉難前的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C4CouE4eG3A 烈士精神 B 種族成見 C 浪漫性格 D 厭世心態13、右圖是舊畫報上的一幅新聞圖片,圖中現象的消失距今最少有A 80年 B 90年 C 100年 D 110年14

5、、陳獨秀因有人指責新青年而發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辯書為“Democracy and Science”辯護。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C4CouE4eG3A 科學與技術 B 民主與共和 C 自由與平等 D 民主與科學15、針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有人對列寧說:“我們過去認為可以一舉消滅商品經濟,走向社會主義。但實際情況表明,必須發展商品經濟。此后蘇維埃政權C4CouE4eG3A 采取余糧收集制 B 建立戰時經濟體制C 實施新經濟政策 D 頒布新的土地法令16、“地道戰”、“地雷戰”、“雞毛信”、“小兵張嗄”是哪個時期的象征A 北伐戰爭 B 解放戰爭 C 抗日戰爭 D

6、十年內戰17、After World War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這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推動國際社會公正發展的國際組織是C4CouE4eG3A 歐洲聯盟 B 聯合國 C 國際聯盟 D 世貿組織18、從清末立憲到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中國的憲政建設經歷了近半個世紀,其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文件是C4CouE4eG3A 欽定憲法大綱 B 臨時約法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 共同綱領19、新航路開辟以來,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體系,既促進著全球聯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20世紀60年代發展中國家C4CouE

7、4eG3A 召開亞非萬隆會議 B 成立七十七國集團C 組建華沙條約組織 D 開展不結盟運動20、觀察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圖,其中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是因為實行了A 社會主義工業改造 B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C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1、2003年3月,美國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這表明美國是冷戰結束后C4CouE4eG3A 唯一的超級大國 B 多極世界的一員 C 歐盟外交的代表 D 兩級世界的一級以下選擇題每題3分22、“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紀功石刻說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統一六國 C 漢武帝開拓疆土 D

8、 忽必烈一定乾元23、中國歷代都有丁稅<每個成年男子必須繳納人身稅)。清代丁稅征收出現了變化,參照右表,判斷以下表述正確的是C4CouE4eG3A 順治朝隨著人丁增加,丁稅總額相應增長B 康熙朝減輕農民負擔,朝廷免除了人身稅C 雍正朝人口增長緩慢,丁稅也在緩緩上升D 乾隆朝丁稅迅速增長,成為朝廷主要財源24、1804年3月21日是法國人憂喜交加的日子:剛頒布的拿破侖法典規定了法國人享有的民事權利,但已婚婦女仍未享有公民權。對這部法典比較確切的評價是C4CouE4eG3A 進步意義大于缺陷 B 歧視婦女一無可取C 因有局限無法實行 D 長久實行沒有改變25、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促使清王朝內

9、部少數有識之士進行反思,他們提出新對策,開始興辦洋務。下列能反映洋務運動前十年內容的圖片是C4CouE4eG326、一位參加和會的代表說:“我們初來巴黎時,對即將建立新秩序滿懷信心;離開時,則已覺悟,新秩序不過是比舊秩序更加糾纏不清。”他所說的“新秩序”指C4CouE4eG3A 維也納體系 B 華盛頓體系 C 凡爾賽體系 D 雅爾塔體系27、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歷史話語。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先后出現了如下政治語匯,請按時間順序排列C4CouE4eG3三反、五反 大躍進 以階級斗爭為綱 改革開放A B C D 二、簡答題<共34分)“人們能使歷史像用一盞神燈一樣,一段一段

10、地展現出來”下列試題選擇了六個歷史片段,試透過這些片段發現過去時代的特性,發現它所包含的方向和意義,從而解讀發生在不同時空的文明。C4CouE4eG328、匈奴的西遷與漢人的南移材料一:在歐洲,有人認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遷的匈奴族后裔。這些匈牙利人的長相與一般歐洲人明顯不同;他們的民歌曲調與我國陜北、內蒙相似;他們也像陜北人一樣吹嗩吶和剪紙,甚至說話的尾音也有點相似。C4CouE4eG3材料二: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北方人口南遷。科學家試圖用“基因解碼”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變南方人的遺傳結構,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C4CouE4eG3問題<6分)<1)匈奴西

11、遷開始于哪個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2)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有過哪幾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3分)<3)上述兩則材料用了民俗調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認為還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遷徙問題?<1分)C4CouE4eG329、明太祖與奏章據中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1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411件事。C4CouE4eG3問題:<6分)<1)大量奏章送達皇宮,是因朱元璋對“內外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門)作了哪些改革?<

12、;4分)<2)什么人協助朱元璋處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3)這則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權的什么特點?<1分)30、民國初期學生心目中的偉人1913年對3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他們崇拜的人物依次為:孔子、孟子、孫中山、顏淵、諸葛亮、范仲淹、岳飛、王陽明、黎元洪、華盛頓。C4CouE4eG3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一環是提出課題。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對以上材料展開討論:甲:中小學生崇拜孫中山、華盛頓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乙:你看這些學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變化不大。丙:沒那么簡單。他們為什么既崇拜孫中山、華盛頓又崇拜孔孟呢?問題:<6分)<1)

13、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說法?丙為什么說“沒那么簡單”?<4分)<2)根據上面的討論,為他們的研究擬定一個題目。<2分)31、來自課本的歷史片段經過了將近30年的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重要工業部門大多數集中在幾十家壟斷組織手里。這些大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并不排斥競爭,相反使競爭愈加激烈,但是它們主要以科學技術為基礎,以科學管理為手段,提高勞動生產經,追求利潤,增強競爭能力。它表明壟斷組織的形成,是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為適應生產力的進步而對生產關系進行的一次重大調整。它還預示在壟斷組織的形式下,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還會有更驚人的發展。在工業生產集中的同時

14、,銀行資本的集中與壟斷也達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資本。當壟斷組織成為資本主義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時,資本主義即進入了壟斷階段帝國主義階段,這也是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成熟發展時期。C4CouE4eG3高一歷史課本上冊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頁閱讀文本,回答問題:<5分)<1)“將近30年的發展”指什么?<2分)<2)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釋外,你還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3)“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中的“現代”是什么含義?<1分)32、版圖中的德意志“我們德

15、意志人是一個民族,因為我們經歷了共同的歷史,所以我們感到休戚與共。”這段話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對統一的渴望。下圖是德意志四個不同時期的版圖。C4CouE4eG3問題<6分)<1)以上圖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圖經歷了怎樣的變遷?<2分)<2)B圖和D圖的狀況是通過什么方式實現的?<2分)<3)C圖狀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4)四張圖片給你哪些啟示?<1分)33、兒童眼中的社會問題:<5分)<1)50年代兒童畫取材的社會背景是什么?<2分)<2)透視這兩張兒童畫,你認為40年來人們的環境意識有什么變化?<1分)<

16、;3)這兩張畫折射出的中國經濟觀有什么不同?<2分)三、問答題<共26分)34、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外部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從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到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爭,中外文明的交往變化起伏,中國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隨之發生變化。C4CouE4eG3問題:<13分)<1)試列舉鄭和、徐光啟、林則徐對外交往的史實。<8分)<2)歸納他們對外部世界理解的變化。<5分)35、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資本的時代一書中寫道:19世紀中期是歐美資本主義全面勝利的時代,它以萬國博覽會這一自我慶祝的儀式拉開了序幕。1851年倫敦博覽會、1855年巴黎博覽會和187

17、6年費城博覽會無不昭示著這一勝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財富增長和科技進步。C4CouE4eG3問題:<13分)<1)19世紀中期歐美“財富增長和科技進步”是怎樣實現的?<1分)<2)如何理解19世紀中期英、美資本主義經濟取得了“全面勝利”?<9分)<3)西方為什么要以博覽會來展示自己的成就?你認為2010年的上海將賦予世博會何種嶄新的涵義?<3分)C4CouE4eG3四、材料分析論證題<共30分)36、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軍事法庭將法西斯戰犯起訴為:“破壞和平罪”<指策劃、準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戰爭罪”<指違反戰爭法規和慣例,

18、包括虐待或殺害俘虜、人質、勞工、以及掠奪財產、破壞城鎮等);“違反人道罪”<指戰爭發生前和戰爭期間,對任何平民的殺害、滅絕、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為)。C4CouE4eG32005年高考上海歷史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0分,第1至21小題每題2分;22至27小題每題3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C 2C 3B 4A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A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D 21A 22B 23A 24A 25B 26C 27A C4CouE4eG3二、簡釋題<共34分)28、<1)東漢或漢朝;竇憲打敗北匈奴

19、或漢軍打敗匈奴。<2)漢代末年、魏晉時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對峙期。<3)文獻查閱<家譜,方志,專著)、實物<碑刻)、實地調查等。29、<1)中央;廢承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2)殿閣大學士。<3)君主專制空前強化。30、<1)甲:共和體制確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傳統仍有影響。丙:他們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孫中山和華盛頓,說明當時的社會正處于新舊交替之中。<2)所擬題目規范、切題。31、<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發展,競爭愈加激烈,生產與資本向少數資本家集中。C4CouE4eG

20、3<2)不排斥競爭,相反使競爭更加激烈。壟斷排斥競爭等。<3)壟斷組織成為資本主義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或進入壟斷階段。32、<1)由分裂到統一;由統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統一。<2)王朝戰爭或鐵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戰爭方式。<3)二戰后德國被分區占領或美蘇冷戰。<4)德意志民族對統一的渴望;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平統一勝于武力統一等。33、<1)一五計劃、社會主義改造、中共八大、八大二次會議的總路線、大躍進等。<2)環保意識增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3)從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小康社會)。三、問答

21、題<26分)34、<1)鄭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過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物品和人員的交流。徐光啟與利瑪 合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所著農政全書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識,同湯若望合作修訂歷法。林則徐虎門銷煙,編寫四洲志,購置西方大炮加強防務。C4CouE4eG3<2)鄭和:展示明朝的強大和富有成效,換取奇珍異寶;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聯系、增進了解;“西洋”各國來朝。徐光啟:與西方傳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認識到中國科技的落后,引進西方科學知識,林則徐:學習西方“長技”,睜眼看世界,反對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他們對外部世界理解的變化是,從展示大國的強大和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