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九中2012-2013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1頁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2-2013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2頁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2-2013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3頁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2-2013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4頁
安徽省合肥九中2012-2013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合肥九中2012-2013年高二月考歷史試卷考試時間: 80 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有學者將春秋戰國時期的幾種思想流派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主的參謀集團”、“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據此分析,其中“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的思想主張是 A“仁”和“仁政” B“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C以法治國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則民知方”“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下列觀點中與材料中所體現的主張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D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權威來震懾臣民3趙鼎新在東周戰爭與儒法國家的形成中指出,“漢武帝所努力締造的政體,究其實,是在意識形態層面上將儒家學說作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礎,而在具體實踐層面上則將法家學說作為統治權術來運用”。結合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漢武帝治國施政之術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獨尊儒術”并不意味著完全杜絕他學說儒家思想成為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的精神工具儒家思想從此淪為法家思想的附庸,其“仁政”被剔除 A B C D4董仲舒認為,天具有意志、感情與道德,天意與人事密切相關,天以祥瑞災異影響人,人的活動也可感動天,天

3、人之間可以互相感應。下列言論能比較完整地表達這一思想的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天人合一”“天人感應” C“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 D“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5錢穆說:“從漢代起,我們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政府,既非貴族政府,也非軍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個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給儒學帶來的影響是A儒學理論化 B儒學思辯化 C儒學功利化 D儒學宗教化6南朝吳均在齊春秋中記載:“有病邪者,以問歡(人名)。歡曰君家有書乎?曰:惟有孝經三篇。歡曰:可取置病人枕邊,恭敬之,當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問其故,歡曰:善禳禍,正勝邪,故爾。”這則故事反映了 A儒家

4、經典在民間被神圣化 B儒學正統地位開始確立 C思想界出現三教合一趨勢 D儒學影響中醫治療方法7“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紀念館”殿前大門兩側有“接伊洛之淵源,開閩海之鄒魯”的草書楹聯。對以上內容理解不正確的是A朱熹開創了儒學發展的新局面 B福建是朱熹宣傳理學的重心C朱熹繼承與創新了儒學思想 D朱熹思想的影響力超過孔子8有位宋代的儒學大師,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源,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須向內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窮理。請問他是A程顥 B朱熹 C陸九淵 D王守仁9李贄說:“商賈亦何鄙之有?挾數萬之資,經風濤之險,受辱于關吏,忍詬于市易,辛苦萬狀,所

5、挾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顯訓誡其子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上述主張 A發展了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國”思想的基礎 C體現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10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寫道:(明清)在這個時期,在某些方面,中國的文化有了重大進展。官方方面,程朱學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為鞏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學派和陸王學派在清朝都發生了重大的反動。這里的“反動”是指 A宋明理學的統治地位喪失 B對傳統儒學地位的徹底否定 C對傳統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 D倡導“自由”“平等”思想11梁啟超稱明夷待訪錄為“極大膽之

6、創論”,是因為該書主張 A.反對專制,倡導理性 B.限制君權,言論自由 C.以人隨君,以君隨天 D.人心至靈,以理至明 12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孰知今日之清談,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當代之務,舉夫子論學論政之大端一切不問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這段論述表明顧炎武 A正確指出了明朝滅亡的根源 B主張經世致用反對理學空談 C認為佛學不能經世致用 D痛恨孔孟學說清談誤國13王夫之說:“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進步性在于 A反映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思想 B

7、反對封建君主專制 C反對中央集權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會14顧炎武認為:“寓封建之意于郡縣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對顧炎武這一言論的理解正確的是A反對君主制度 B倡行“郡國并存”制度C主張削弱君權 D具有近代“民權”意識15古希臘人將神塑造為生動逼真的人的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古希臘的A民主思想 B無神論思想 C科學思想 D人文主義思想16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說:“在古希臘民主政治確立以前,古希臘人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從法律為最高職責。他們只知道服從命令,而

8、不問命令從何而來,命令是否正當。在智者學派以前,無一人曾想到過檢驗一下法律,問一問法律自稱的合法權力究竟基于什么。”這說明智者學派所起到的社會作用是A中斷了古希臘的法制建設 B促使了古希臘人個人意識覺醒C阻礙了古希臘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學思想逐漸絕跡17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詩:“有個故事說,德行/住在難攀登的高山/由純潔女神們掩護/凡人眼睛看不見/除非從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攀登這人性之巔。”下列人物的思想與詩人最為契合的是A普羅塔哥拉 B梭倫 C蘇格拉底 D彼特拉克18蘇格拉底被馬克思稱為“哲學的創造者”,主要是因為他A對自然界的探討和解釋 B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 C

9、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D使哲學成為真正研究“人”的學問19論文的關鍵詞對內容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有一篇評價某歷史人物的論文,關鍵詞有“哲學家”“中庸之道”“邏輯學”等,該人物最有可能是 A亞里士多德 B墨子 C普羅塔戈拉 D孔子 20恩格斯曾指出,西歐中世紀的歷史只知道一種形式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是指 A君權神授觀念 B人文主義思想 C基督教神學思想 D自然法精神21意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是: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出現 資產階級力量強大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優勢 豐厚的文化遺產是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條件22右圖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經,但畫中人物包括耶穌都沒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

10、,所有人物的姿態和常人無異。這幅畫主要體現了 A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傳統 B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C成熟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 D“主權在民”的原則23彼特拉克說:“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 中 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觀點反映了他 A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B反對人們對現世生活的追求C反對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 D維護教會的神學和世俗權威 24馬丁·路德說:“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該材料反映了馬丁·

11、路德A.倡導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揚圣經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25關于16世紀的宗教改革,有人曾這這樣比喻:“教會原本是是教徒與上帝的接線員,于是借助這個電信壟斷地位大發橫財。自此之后,人人自帶直撥上帝的熱線了”材料反映了這場宗教改革A主張廢除宗教儀式 B否定信仰上帝C挑戰天主教會權威 D宣揚圣經至高無上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材料二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

12、;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材料三 天理流行,觸處皆是。暑往寒來,川流山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之類,無非這理。 朱子語類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3、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請回答:(1)材料一對儒學的社會價值有著怎樣的認識?(3分)(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張?這對西漢王朝的統治有何意義?(8分)(3)理學又被稱為“新儒學”,據材料三說明其 “新”在何處。(3分)(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觀點?這些觀點形成的經濟根源是什么?(7分)(5)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歷程。(5分)27(2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尚儒學,是儒學的發展基地;齊地學術較為龐雜,陰陽五行學、道家之學、儒學都相當發達,楚地

14、道學與詞賦最具特色;三晉以法家與游說之士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晉學術。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論,則以關東的齊魯三晉鄭衛周等地最為興盛。 摘自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材料二 據張瀚松窗夢語載:“吳會、金陵,擅名文獻,刻本至多,巨軼類書,成薈萃焉。海內商賈所資,二方十七,閩中十三,燕、越弗與也。至薦紳博雅、勝士韻流,好古之稱藉藉海內,其藏蓄當甲諸方矣。”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載:“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樂,以其聰明寄之剩技,吳中縉紳,則留意聲律。又如案頭清玩、幾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為尚,尚古樸不尚雕鏤,寄物有雕鏤,亦皆商、周、秦、漢之式,海內僻遠皆效之。” 摘自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 請回

15、答:(1)依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學術文化發展的主要特點并指出這一現象在中國古代學術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10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區文化現象的地域特點并指出該文化現象的主要 社會推動階層。(10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區具有的社會轉型的共同特征。(4分)座位號高二年級歷史答題卷二、非選擇題(共50分,要求:書寫整齊規范,按題號位置作答。)26(1)(2)(3)(4)(5)27.(1)(2)(3)2012-2013年高二月考歷史試卷15 BCABC 610 ADCDC 1115BBBCD 1620BCDAC 2125CBADC26 (1)認為儒學有助于維護封建等級秩序。(3分)(2)“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了國家政治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8分) (3)把理和儒家傳統道德結合起來。(或把儒家傳統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3分) (4)批判君主專制,否定“君天下”;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4分)。商品經濟的發展。(或資本主義萌芽產生)(3分) (5)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產生;西漢時期,儒學成為正統;宋明時期,儒學發展為理學;明清之際,儒學受到沖擊,但仍為主流。(5分)27(24分)(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