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毒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衛生毒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衛生毒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衛生毒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4頁
衛生毒理學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衛生毒理學試題一及答案(單選題)第1題:亞慢性毒性試驗中一般化驗指標有( )。A血象、肝腎功能B病理學檢查C靈敏指標的檢查D特異指標的檢查E特異基因的測試【答案】A第2題:接觸化合物的途徑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順序是( )。A靜脈注射經呼吸道B靜脈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經口D經口經皮E以上都是【答案】E第3題:目前常用的化學物質有( )。A500萬種B300萬種C100萬種D10萬種E67萬種【答案】E第4題:急性,亞慢性,慢性毒性試驗分別選擇動物年齡為( )。A初成年,性剛成熟,初斷乳B初斷乳,性剛成熟,初成年C初斷乳,初成年,性剛成熟D初成年,初斷乳,性剛成熟E性剛成熟,初斷乳,初成年【答案】

2、A第5題:急性經口染毒,為了準確地將受試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灌胃B喂飼C吞咽膠囊D鼻飼E飲水【答案】A第6題:最小有作用劑量是( )。A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出現了亞臨床癥狀的最小劑量B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造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的損傷的最小劑量C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方式與人接觸引起免疫功能減低的最小劑量DDNA大段損傷的最小劑量E一種化合物按一定時間內,按一定方式與機體接觸,使某項指標開始出現異常變化的最低劑量【答案】E第7題:亞慢性毒性試驗對動物的要求是( )。A成年動物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須為嚙齒類或非嚙齒類動物E僅使用單一

3、性別【答案】B第8題:堿基轉換的后果是出現( )。A同義密碼B錯義密碼C終止密碼D氨基酸改變E以上都對【答案】E第9題:苯環上的一個氫被烷基取代,其毒性發生改變( )。A苯對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為麻醉作用B苯主要從呼吸道排泄,對呼吸系統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沒有C苯中毒產生過量的兒茶酚胺刺激心肌細胞發生心室顫動,而甲苯沒有D甲苯的肝臟中氧化,對肝有損害作用,而甲苯沒有E苯為致癌物,甲苯為工業毒物【答案】A第10題:化學結構與毒效應( )。A化合物的化學活性決定理化決定B理化性質決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決定該化合物的化學活性D化合物的化學結構決定其化學活性及理化性質E化學活性

4、和理化性質影響化學結構【答案】D第11題:危險度評定的核心內容是( )。A定性評定B定量評定C劑量反應關系確定D毒性評定E危害性評定【答案】C第12題: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鳥嘌呤的( )。AN-5位BN-6位CN-7位DO-7位EO-5位【答案】C第13題:研究化學結構與毒性效應之間關系的目的是( )。A尋找毒作用規律,有助于通過比較,預測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B預測毒性大小C推測毒作用機理D預測新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標準范圍E以上都是【答案】E第14題:染色體畸變有( )。A顛換B置換C轉換D切換E互換【答案】E第15題:致畸作用的毒理學特點是( )。A有致畸敏感期,劑量反應關系曲線陡峭,物種差異明顯B

5、無致畸敏感期,劑量反應關系曲線陡峭,物種差異明顯C有致畸敏感期,劑量反應關系曲線平緩,物種差異明顯D無致畸敏感期,劑量反應關系曲線平緩,物種差異明顯E以上都不是【答案】A第16題:N-羥化反應常見的化合物是( )。A苯B苯胺及2-乙酰氫基苯C黃曲霉毒素B1D苯酚E羥甲基八甲磷【答案】B第17題:協同致癌作用機理包括( )。A抑制DNA修復B選擇性增強DNA受損細胞的增殖C活化作用酶系統活力發生改變D上述A、B正確E上述A、C正確【答案】D第18題: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徑是( )。A胃腸道B唾液C汗液D母乳E腎臟【答案】E第19題:大鼠致畸試驗中的給藥時間是受精后( )。A716天B816天C916

6、天D917天E817天【答案】D第20題:毒物動力學中室的概念是( )。A表示解剖部位B代表器官C是理論的機體容積D代表生理學的功能單位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答案】C第21題:常見的誘導劑有( )。A苯巴比妥B3-甲基膽蒽C六氯聯苯DDDTE以上都是【答案】E第22題:PKa為4.2的有機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口腔B胃C十二指腸D小腸E結腸【答案】B第23題:下列哪些化學物質易于從呼吸道進入機體( )。A苯BCOCSO2D粉塵E以上都是【答案】E第24題:致突變試驗的質量控制應通過( )。A盲法觀察B設立陽性對照C設立陰性對照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第25題:常

7、見的烷化劑有( )。AN-亞硝基化合物B氮芥C硫芥D烷基硫酸酯E以上都是【答案】E第26題:下列哪組致癌物為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A免疫抑制劑,無機致癌物,促癌劑B免疫抑制劑,過氧化物酶體增生劑,促癌劑C直接致癌物,過氧化物酶體增生劑,細胞毒物D激素,固態物質,無機致癌物E促癌劑,前致癌物,細胞毒物【答案】B第27題:下列哪種作用是以DNA為靶的化學誘變作用( )。A對有絲分裂作用的干擾B對DNA合成酶系的破壞C對DNA復制酶系的破壞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E第28題:危險度是( )。A外來化合物損害機體的能力B外來化合物損害機體的可能性C外來化合物損害機體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計D外來化合

8、物損害機體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計E外來化合物損害機體的可能性【答案】D衛生毒理學試題二及答案(單選題)第1題:幾種動物靜脈注射的注射量范圍(ml)是( )。A小鼠0.20.5B大鼠1.02.0C豚鼠1.05.0D家兔3.010E以上都是【答案】E第2題:下列哪種類型不屬于以DNA為靶的誘變( )。A烷化劑作用B堿基類似物取代作用C嵌入劑作用D對DNA合成酶系的破壞作用E對堿基結構破壞作用【答案】D第3題:鳥嘌呤N-7位烷化作用的后果有( )。A鳥嘌呤脫落B脫嘌呤C作用堿基缺失D移碼突變E以上都是【答案】E第4題:胎仔檢測內容有( )。A外觀檢查B內臟檢查C骨骼檢查D稱重E以上都是【答案】E第5題:

9、體外試驗方法常用( )。A游離器官B原代培養細胞C細胞器DCHO,V79E以上都是【答案】E第6題:1990年對某鋼鐵公司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微核率進行了測試。結果141例放射工作者的淋巴細胞微核率為0.943,正常對照組淋巴細胞微核率為0.31,95%正常值范圍01,放射工作者微核率雖比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停止接觸后,此種差異仍然維持一年,但處于正常值范圍,是否有損害作用。有助于評價的指標是( )。A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公認的“正常值”范圍內,停止接觸后仍持續一年B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在正常值范圍內,在應激狀態下,此種差異更

10、明顯C與對照組比,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其數值不在正常值范圍內D與對照組相比,微核率有升高趨勢,但無統計學顯著性差異E以上都有損害作用【答案】A第7題:胚胎毒性作用是( )。A母體毒性,生長遲緩B生長遲緩,功能缺陷C生長遲緩,致畸作用D功能缺陷,致畸作用E致畸作用,致死作用【答案】B第8題:外來化合物聯合作用的類型有( )。A相加作用B協同作用C拮抗作用D獨立作用E以上都是【答案】E第9題:染色體斷裂后不重接則不能形成下列哪種形態學改變( )。A無著絲粒斷片B染色體缺失C環狀染色體D微核E微小體【答案】C第10題:男性患者28歲,農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間噴灑農藥,突然暈倒在地

11、,急診入院。體檢瞳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語言不清,血壓18/12.5kP(135/94mmHg)。急性中毒治療原則( )。A及時使用復能劑B病情好轉后,仍應使用阿托品維持量46日C嚴密觀察病情變化D經常測試血液ChE活力及心電圖E全都進行【答案】E第11題:以下哪種情況屬于染色體整倍性畸變( )。AnB2nC3nD上述A、B都是E上述A、C都是【答案】E第12題:動式染毒主要優點是( )。A裝置備有新鮮空氣補充B受試化合物保持濃度不變C保證染毒柜內和二氧化碳分壓恒定D溫濕度恒定E以上都是【答案】E第13題:毒物動力學中主要參數是( )。A生物半減期B血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12、C表觀分布容積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第14題:衛生毒理學研究的任務是( )。A中毒機理B外來化合物進入機體的途徑及生物轉運,轉化過程C對外來化合物進行安全性評價D制定有關衛生標準和管理方案E以上都是【答案】E第15題:下列哪種形式不屬于基因突變( )。A顛換B轉換C倒位D移碼突變E大段損傷【答案】C第16題:急性毒性試驗選擇動物的原則( )。A對化合物毒性反應與人接近的動物B易于飼養管理C操作方便D易于獲得,品系純化,價格低廉E以上都是【答案】E第17題:1983年ICPEMC規定的遺傳學終點是( )。ADNA完整性改變與序列改變BDNA重排與交換C染色體完整性與分離改變D上述ABC

13、包括全部遺傳學終點E上述ABC沒有包括全部遺傳學終點【答案】D第18題:最大無作用劑量是( )。A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低劑量B未能觀察到任何對機體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C人類終身攝入該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損害作用的劑量D一種化合物在環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生物體的損害的劑量E不引起生物體中DNA損傷的最大劑量【答案】B第19題:慢性毒性試驗設有四個劑量組(高,中,低,最低)及對照組,哪個劑量組為最大無作用劑量( )。A高劑量組出現了明顯的中毒癥狀,與對照組相比P0.01B中劑量組出現了輕微中毒的癥狀,與對照組相比P0.05C低劑量組出現了個別動物極輕微中毒癥狀,與對照組相比P0.05D最低劑量無

14、任何中毒癥狀,與對照組相比P0.05E對照組無任何中毒癥狀【答案】D第20題:影響化學物質經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A肺泡的通氣量與血流量之比B化學物質的分子量C溶解度D血氣分配系數E以上都是【答案】E第21題:哪種試驗組合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性評價程序( )。AAmes試驗,大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BAmes試驗,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大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CAmes試驗,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大鼠睪丸細胞染色體試驗D顯性致死試驗,微核試驗,染色體試驗ESCE試驗,微核試驗,染色體試驗【答案】C第22題:外來化合物的概念是( )。A存在于人類生活和外界環境中B與人類

15、接觸并進入機體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損害作用D并非人體成分和營養物質E以上都是【答案】E第23題:男性患者28歲,農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間噴灑農藥,突然暈倒在地,急診入院。體檢瞳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語言不清,血壓18/12.5kP(135/94mmHg)。此時對診斷最有意義的檢查( )。A肝、腎功能的測試B全血膽堿脂酶活力的測定(ChE)為正常值的50%C同時測定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D心電圖檢查E血清總巰基的測定【答案】B第24題:染色體數目異常出現三體可記為( )。A2n1B2n1C2n2D2n3E2n3【答案】B第25題:霍恩法的要求是( )。A4個染毒劑量組B

16、每組動物數4只或5只C組距2.15D組距3.16E以上都是【答案】E第26題:甲烷(CH4)若用CI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ACH3CIBCH2CI2CCHCI3DCCI4ECCI3【答案】D第27題:描述S9混合液錯誤的是( )。A多氯聯苯誘導B肝勻漿9000g上清液C為代謝活化系統D含NADPE含葡萄糖【答案】E第28題:改進寇氏法要求( )。A設57個劑量組B每個劑量組小鼠不可少于10只C組距為幾何級數D死亡率呈常態分布E以上都是【答案】E衛生毒理學試題三及答案(單選題)第1題:化學物質的哪些物理性質影響毒效應( )。A電離度B熔點C揮發度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

17、第2題:有關染色體畸變的描述錯誤的是( )。A光鏡下可見的變化B光鏡下不可見的變化CDNA斷裂的結果D染色體結構異常E染色體數目異常【答案】B第3題:致癌物的最終確定應該依據( )。A致突變試驗,動物致癌試驗,流行病學調查B構效分析,致突變試驗,動物致癌試驗C流行病學調查,劑量反應關系,動物致癌試驗D構效分析,致突變試驗,惡性轉化試驗E惡性轉化試驗,動物致癌試驗,流行病學調查【答案】C第4題:環氧溴苯大劑量給予動物時,出現DNA,RNA及蛋白質損傷的機理( )。A環氧溴苯在酶的作用下,兩個碳原子之間形成橋式結構B大量環氧溴苯可把GSH全部耗盡C體內多余的環氧溴苯與DNA共價結合D也可與RNA、

18、蛋白質共價結合E以上都對【答案】E第5題:經呼吸道靜式染毒主要優點是( )。A設備簡單B操作方便C消耗受試物少D有使用價值E以上都是【答案】E第6題: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原則是( )。A按一定順序進行B最短的時間C最經濟的辦法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第7題:抗體形成細胞實驗可檢測( )。A細胞免疫功能B體液免疫功能C巨噬細胞功能D宿主抵抗力E以上都不是【答案】B第8題:S曲線的特點是( )。A曲線開始平緩,中間陡峭,最后又趨平緩B曲線開始平緩,中間平緩,最后陡峭C曲線開始陡峭,中間平緩,最后仍平緩D曲線開始陡峭,中間陡峭,最后平緩E曲線始終比較平緩【答案】A第9題:劑量反應關系曲線有(

19、 )。A直線型曲線B拋物線型曲線C對稱S狀曲線D非對稱S狀曲線E以上都是【答案】E第10題:外來化合物代謝酶的誘導是指(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謝酶活力增強B酶的含量增加C生物轉化速度增高D滑面內質網增生E以上都是【答案】E第11題:正向突變試驗基因位點是( )。A6-GT位點,TK位點,HGPRT位點BTK位點,HGPRT位點,OUA位點CHGPRT位點,6-GT位點,OUA位點DOUA位點,TK位點,6-GT位點EOUA位點,TK位點,5-Bru位點【答案】B第12題:外來化合物經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通過營養物質作載體B濾過C簡單擴散D載體擴散E胞飲和吞噬【答案】C第13題

20、:慢性毒性試驗的目的是( )。A確定閾劑量B確定最大無作用劑量C進行該化合物的危險度評價D以上AB正確E以上AC正確【答案】E第14題:有機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列哪項正確( )。AR1、R2同為乙基時毒性比甲基毒性大BR1、R2同為乙基時毒性比乙基大CY基團為O時毒性大于SDX基團為酸根時,強酸毒性比弱酸毒性大E以上都對【答案】E第15題:惡性轉化細胞的特征不包括( )。A細胞形態改變B細胞生長能力改變C細胞生化表型改變D細胞壞死E與腫瘤形成有關的表型【答案】D第16題:關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實質是DNAB是丟失的染色體斷片C存在于細胞核中D存在于細胞質中E是丟失的染色

21、體【答案】C第17題:亞慢性毒性試驗主要的目的是( )。A探討閾劑量及最大無作用劑量B觀察中毒癥狀C探討劑量反應關系D預測有無潛在性危害E為其它試驗劑量設計提供數據【答案】A第18題:關于倒位的描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上的基因有丟失B染色體只發生一次斷裂C染色體兩臂均斷裂斷片互換D染色體旋轉180度E以上都不對【答案】E第19題:經典的毒理學研究的對象是( )。A核素B微波C細菌D病毒E各種化學物質【答案】E第20題:以DNA損傷為檢測終點的致突變試驗是( )。A微核試驗B染色體畸變試驗CAmes試驗DUDS試驗E基因正向突變試驗【答案】D第21題:衛生毒理學體外試驗常選用( )。A大鼠和

22、小鼠B果蠅C游離器官,細胞,細胞器D鳥類E魚類【答案】C第22題: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著床期B器官發生期C胎兒期D新生兒期E胚泡形成期【答案】B第23題:外來化合物對免疫系統作用的特點是( )。A反應的靈敏性,反應的單一性,反應的選擇性B反應的靈敏性,反應的雙重性,反應的選擇性C反應的遲發性,反應的雙重性,反應的選擇性D反應的遲發性,反應的單一性,反應的持久性E反應的持久性,反應的雙重性,反應的選擇性【答案】B第24題:外來化合物對免疫功能影響的表現不包括( )。A免疫抑制反應B免疫增強反應C降低機體抵抗力D自身免疫反應E提高機體免疫力【答案】E第25題:毒物是( )。A對大鼠經口LD

23、50500gm/kg體重的物質B凡引起機體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物質C具有致突變性的物質D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質E在一定條件下,較小劑量即能對機體發生損害作用的物質【答案】E第26題:環狀染色體是( )。A染色體長臂兩端連接形成環狀B染色體短臂兩端連接形成環狀C染色體兩臂斷裂重接形成環狀D染色體斷片斷端重接形成環狀E以上都對【答案】C第27題: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結果分析指標是( )。A腫瘤發生率,腫瘤多發性,腫瘤潛伏期B腫瘤死亡率,腫瘤發生率,腫瘤潛伏期C腫瘤發生率,腫瘤多發性,腫瘤死亡率D腫瘤多發性,腫瘤潛伏期,腫瘤死亡率E腫瘤發生率,腫瘤存活率,腫瘤死亡率【答案】A第28題:急性毒性試驗一般觀察

24、時間是( )。A1天B1周C2周D3周E1月【答案】C衛生毒理學試題四及答案(單選題)第1題:毒性的上限指標有( )。A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無作用劑量,最小致死量B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數致死量,最小致死量C絕對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無作用劑量,最小致死量D絕對致死量,最大無作用劑量,閾劑量,半數耐受劑量E絕對致死量,閾劑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答案】B第2題:關于蓄積系數(K)的評價哪些是對的( )。AK5為高度蓄積BK3為高度蓄積CK=LD50(1)/LD50(n)DK1為明顯蓄積EK2為輕度蓄積【答案】D第3題:影響致癌作用的因素有( )。A致癌物的相互作用B維生素C脂

25、肪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第4題:血腦及胎盤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A動物種屬B性別C年齡D生理狀態E以上都是【答案】E第5題:男性患者28歲,農民,1998年夏季因在田間噴灑農藥,突然暈倒在地,急診入院。體檢瞳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多汗,流涎,全身抽搐,語言不清,血壓18/12.5kP(135/94mmHg)。排除由于誤食藥物或有毒物應做如下檢查( )。A化驗病人的胃內容物及排泄物(含有機磷)B詳細詢問有機磷農藥接觸史(接觸過)C溶血試驗()D復能劑診斷性治療(有效)E以上都應進行【答案】E第6題:下列哪種發生斷裂與重接的染色體基因不丟失和增加( )。A微核B倒位C插入D易位E重

26、復【答案】B第7題:SCE是( )。A染色單體交換B姐妹染色單體交換C染色單體內換D染色單體互換E姐妹染色體交換【答案】B第8題:有關嵌入劑的概念正確的是( )。A以靜電吸附形式嵌入B嵌入堿基之間C嵌入多核苷酸鏈之間D導致移碼突變E以上都對【答案】E第9題:亞慢性毒性試驗期限是( )。A環境毒理學36個月B食品毒理學36個月C工業毒理學13個月D食品毒理學90天喂養E以上都對【答案】E第10題:關于大段損傷的描述錯誤的是( )。ADNA鏈大段缺失BDNA鏈插入C跨越基因的損傷DDNA斷裂E光鏡下可見【答案】E第11題:體外試驗有( )。A小鼠微核試驗B大鼠精子畸變試驗C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D

27、人體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試驗E顯性致死試驗【答案】D第12題:代謝活化是指( )。A一相反應可以增毒,二相反應可以減毒B經結合反應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C原形不致癌的物質經過生物轉化變為致癌物D減毒或增毒必須經過四種反應EMFO具有兩重性【答案】C第13題:染色體數目異常的表現不包括( )。A單倍體B二倍體C三倍體D四倍體E五倍體【答案】B第14題:致死劑量(濃度)包括( )。A絕對致死劑量B半數致死劑量C最小致死劑量D半數致死濃度E以上都是【答案】E第15題:突變的后果是( )。A腫瘤,顯性致死,炎癥B顯性致死,隱性致死,遺傳性疾病C顯性致死,炎癥,遺傳性疾病D隱性致死,變態反應,腫瘤E

28、遺傳性疾病,畸胎,變態反應【答案】B第16題:急性毒性是( )。A機體多次接觸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應B機體一次大劑量接觸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應C機體(人或動物)一次大劑量,24小時多次接觸外來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應,甚至死亡效應D一次是指瞬間給予動物,快速出現中毒效應E機體敏感性差異很大,有部分動物很快死亡,但有些動物很快恢復【答案】C第17題:腎臟排泄主要的機理是( )。A腎小球簡單擴散B腎小球主動轉運C腎小球濾過D腎小管主動轉運E以上都是【答案】E第18題:可以作為致畸試驗陽性對照物的是( )。A維生素E,敵枯雙,五氯酚鈉B維生素D,敵枯雙,五氯酚鈉C維生素C,敵枯雙,五氯酚鈉

29、D維生素A,敵枯雙,五氯酚鈉E維生素B,敵枯雙,五氯酚鈉【答案】E第19題:下列哪種后果不是生殖細胞突變引起的( )。A顯性致死B顯性遺傳病C隱性致死D隱性遺傳病E癌癥【答案】D第20題:物種差異影響化合物的毒性的例子是( )。A大鼠、小鼠、狗體內發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致癌物B猴子體內可發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變成致癌物C家兔體內可發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變成致癌物D豚鼠體內可發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變成致癌物E貓體內可發生N-羥化,N-2-乙酰氨基芴與硫酸結合變成變成致癌物【答案】A第21題:衛生毒理學

30、和毒理學的主要區別是( )。A毒理學相當于總論,而衛生毒理學是個論B衛生毒理學與毒理學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衛生毒理學屬于預防醫學的范圍,毒理學屬于邊緣學科D衛生毒理學是毒理學的一個分支,毒理學是法醫毒理學的分支E衛生毒理學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小,毒理學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大【答案】C第22題:公式logCn/Ci=pKa-pH(Cn:非離子型;Ci:離子型)的意義是( )。A說明與非離子型濃度的對數成正比B當pKa越大,pH越小,有機酸越易吸收C當pKa越小,pH越大,有機酸越易吸收D對某種物質來講pKa值是固定不變的,故主要受pH的影響E以上都對【答案】E第23題:LD50與毒性評價的關系是( )。

31、ALD50值與毒性大小成正比B1/LD50與毒性大小成反比CLD50值與急性閾劑量成反比DLD50值與毒性大小成反比ELD50值與染毒劑量成正比【答案】D第24題:自由基具有下列特性( )。A奇數電子,高化學活性,生物半減期極短,無順磁性B奇數電子,低化學活性,生物半減期極短,有順磁性C奇數電子,高化學活性,生物半減期極短,有順磁性D奇數電子,低化學活性,生物半減期極長,有順磁性E奇數電子,高化學活性,生物半減期極長,有順磁性【答案】C第25題:DNA鏈中減少了-對堿基可導致( )。A染色體畸變B移碼突變C堿基轉換D大段損傷E以上都不是【答案】B第26題:LD50的概念是( )。A引起半數動物

32、死亡的最大劑量B引起半數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C出現半數動物死亡的該試驗組的劑量D能引起一群動物50%死亡的劑量(統計值)E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濃度【答案】D第一章 緒論1. 被稱為現代毒理學奠基人的是_。A. OrfilaB. MagendieC. BernardD. BrownE. Fraser2. 毒理學是研究外源化學物對機體的_ 。A.有益作用B. 營養作用C. 治療作用D. 有害作用E. 以上都是3. 下面哪一項不是毒理學體外試驗的特點:_ A. 影響因素多,不易控制。B. 可進行某些深入的研究。C. 節省人力、物力、花費較少。D. 不能全面反映化學物毒作用。E. 不能作為毒性評價和危

33、險度評價的最后依據。4. 毒理學是研究外源化學物對機體的_ 。A.有益作用B. 營養作用C. 治療作用D. 有害作用E. 以上都是判斷題:衛生毒理學是從預防醫學的角度研究外源化學物質的毒性和產生毒性作用的條件,可為制訂衛生標準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第二章 毒理學基本概念1、下列哪一項效應屬于量效應:A. 尿中-ALA的含量B. 中度鉛中毒C. 動物死亡D. 持續性肌肉松弛E. 正常細胞發生惡變2、如檢測人體的某些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頭發中的鉛、汞、鎘等重金屬含量可以準確判斷其機體暴露水平,這些生物學標志稱為 A 、接觸性生物學標志物B、效應性生物學標志物C、易感性生物學標志物D、一般性生物

34、學標志物E、特殊性生物學標志物3、慢性性毒作用帶為:A、半數致死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B、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D、最小致死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E、半數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4、閾劑量是指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出現某種最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 A、多數個體B、一半個體C、少數個體D、全部個體E、零個體7、當把縱坐標的表示單位反應率改為反應頻數時,對稱S形曲線呈形的高斯分布曲線A、鐘形B、直線形C、拋物線形D、倒鐘形E、 S形8、MLD指的是A、慢性閾劑量B、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劑量C、最小致死劑量D、最大無作用劑量E、未觀察到有害作用的

35、劑量9、某先天缺乏NADH-高鐵血紅蛋白還原病的患者,當一次接觸大量苯胺后發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這種毒性作用應為: A、速發作用B、局部作用C、過敏性反應D、高敏感性E、特異體質反應10、影響化學毒物毒性的關鍵因素是:A. 接觸途徑B. 接觸時間C. 接觸速率D. 劑量E. 接觸頻率11、劑量-反應(效應)曲線是: A. 以表示效應強度的計量單位或表示反應的構成比為縱坐標,以劑量為橫坐標繪制散點圖,可得到一條曲線B. 以表示反應強度的計量單位或表示效應的構成比為縱坐標,以劑量為橫坐標繪制散點圖,可得到一條曲線C. 以表示效應強度的計量單位或表示反應的構成比為橫坐標,以劑量為縱坐標繪制散點圖,可

36、得到一條曲線D. 以表示效應強度的計量單位或表示反應的百分率或比值為縱坐標,以劑量為橫坐標繪制散點圖,可得到一條曲線E. 以表示效應強度的計量單位或表示反應的百分率或比值為橫坐標,以劑量為縱坐標繪制散點圖,可得到一條曲線12、急性毒作用帶為:A、半數致死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B、急性閾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D、最小致死劑量與慢性閾劑量的比值E、半數致死劑量與急性閾劑量的比值13、LD0指的是 A、慢性閾劑量B、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劑量C、最大耐受量D、最大無作用劑量E、未觀察到有害作用的劑量14、機體接觸有機磷農藥后,血液中膽堿酯酶活性降低,致使神經遞質乙酰膽

37、堿不能及時水解而神經突觸處,引起瞳孔縮小、肌肉顫動、大汗、肺水腫、肢體麻痹等中毒表現。這種毒性作用屬于: A. 速發作用B. 局部作用C. 全身作用D. 高敏感性E. 過敏性反應15、Zac小,能說明什么: A. 發生急性中毒的危險性大B. 化學毒物從產生輕微損害到導致急性死亡的劑量范圍寬C. 發生死亡的危險性小D. Limac與L D50之間的劑量范圍大E. 發生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大16、絕對致死劑量是: A. 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劑量B. 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劑量C 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劑量D. 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劑

38、量E. 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劑量17、NOAEL指的是 A、慢性閾劑量B、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劑量C、最大耐受量D、最大無作用劑量E、未觀察到有害作用的劑量18、CO中毒后引起的昏迷病人,有些在恢復數周甚至數月后可突然發生嚴重的腦病,以下哪種概括更為合適: A、局部作用B、不可逆作用C、過敏性反應D、遲發作用E、特異體質反應19、劑量為的函數 。A、濃度 B、接觸途徑 C、接觸頻率 D、時間 E、接觸速率20、如谷丙轉氨酶活力增高表示有肝臟損傷,心臟梗死患者表現為血清谷草轉氨酶的活力增高,這些生物學標志稱為A 、接觸性生物學標志物B、效應性生物學標志物C、易感性生物學標志物D

39、、一般性生物學標志物E、特殊性生物學標志物21、LOAEL指的是A、慢性閾劑量B、觀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劑量C、最大耐受量D、最大無作用劑量E、未觀察到有害作用的劑量A21、以下哪一種不是化學毒物出現選擇毒性的原因: A.物種和細胞學差異B.不同生物或組織器官對化學毒物生物轉化過程的差異C.生物所接觸的毒物劑量的差異D.不同組織器官對化學毒物親和力的差異E.不同組織器官對化學毒物所致損害的修復能力的差異2、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更新,下列表示毒性的指標也會更新,除外: A、閾劑量B、急性閾劑量C、慢性閾劑量D、數致死劑量E、最大無作用劑量判斷題:1. 毒物與非毒物之間的劃分是相對的,并沒有絕對的界限

40、。2. 空氣中的CO濃度增加導致紅細胞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隨之升高,這表示有劑量反應關系存在。3. 兩種LD50相同或相似的化學毒物的致死毒性相同。4. 接觸時間、速率和頻率是影響化學毒物毒性的關鍵因素。5. 機體接觸一種毒物后,經過一定時間間隔后,毒效應表現出來,且對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均造成一定損害,我們認為這種毒性作用是遲發作用而不是速發作用。6. 效應指化學毒物與機體接觸后引起的生物學改變。7. 選擇毒性是指一種化學毒物對某一組織器官毒性大而對其它組織器官毒性小。8. 反應指化學物質引起的出現質效應的個體數量在群體中所占的比例。9. 致癌試驗中,隨著苯并(a)笓的濃度增高,各試驗組的

41、小鼠腫瘤發生率也相應增高,表明二者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第三章 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與轉化A1型題:1. 有關弱有機酸經消化道吸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弱有機酸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胃。B. 在胃中PH極低(PH=1),弱有機酸以未解離形式存在。C. 在胃中有機酸脂水分配系數低,易吸收。D. 服用小蘇打(NaHCO3)可以阻斷弱有機酸在胃內的吸收。E. 弱有機酸在小腸有部分吸收,因小腸有較大表面積。2. 生物轉化的相反應主要包括A. 氧化B. 結合C. 分解D. 酯化E. 裂解3、硫酸結合反應的供體是A. 硫酸酯B. 葡糖醛酸C. 乙酰輔酶AD. PAPSE. P-450酶系4、外源

42、化學物生物轉化酶存在的主要亞細胞結構是:A. 內質網B. 線粒體C. 細胞膜D. 細胞核E. 溶酶體5、空氣中的外來化合物主要通過呼吸道吸收,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氣態物質達到肺泡后,主要經易化擴散進入血液。B、氣態物質的吸收速率主要取決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C、血氣分配系數高的物質易于被吸收入血。D、血氣分配系數大的氣態化學物經肺吸收速率取決于肺血流量。E、血氣分配系數小的氣態化學物經肺吸收速率取決于呼吸頻率。6、ADME過程指得是: 氧化、還原、水解生物轉運生物轉化毒物效應動力學吸收、分布、代謝、排泄7、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的供體是:A. 硫酸酯B. UDPGAC. 乙酰輔酶AD. PAPSE

43、. P-450酶系8、下列是重要的環境致癌物。谷胱甘肽乙酰膽堿葡萄糖醛酸2AAF7,8-二醇9、最常見的吸收途徑有: A、胃腸吸收、呼吸道和皮膚吸收B、胃腸吸收、呼吸道和靜脈注射部位吸收C、胃腸吸收、靜脈注射部位和皮膚吸收D、呼吸道、皮膚和注射部位吸收E、呼吸道、胃腸道和注射部位吸收10、隨著時間的延長,外來化合物的在體內出現在分布的原因是:A、器官或組織的血流量B、外來化合物的重吸收過程C、外來化合物的親合力D、外來化合物的生物轉化E、外來化合物及其代謝產物的特殊轉運11、甲基化反應供給甲基的是: A、7,8-二氫二醇-9B、甘氨酸C、S-腺嘌呤蛋氨酸D、GSTE、二醇環氧化物12、下列 是

44、重要的致癌物。A、谷胱甘肽B、乙酰膽堿C、葡萄糖醛酸D、AFB1E、7,8-二醇13、肝腸循環的毒理學意義在于: A、外來化合物毒作用發生的快慢B、外來化合物毒作用的性質C、外來化合物毒作用持續的時間D、外來化合物的代謝解毒E、外來化合物的代謝活化14、肝腸循環可以影響: A、外來化合物毒作用發生的快慢B、外來化合物毒作用的性質C、外來化合物毒作用持續的時間D、外來化合物的代謝解毒E、外來化合物的代謝活化15、N-乙酰化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 小腸B. 肝臟C. 脾D. 肺E. 腦16、毒物的吸收是指: A、毒物進入胃腸道B、毒物隨血液到達各組織器官C、毒物從染毒部位進入血循環D、毒物從血循環進入靶細胞E、靜脈注射染毒17、衛生毒理學試驗的染毒途徑應盡可能模擬人實際接觸途徑,外來化合物進入人體的主要吸收途徑有: A、胃腸吸收、呼吸道和皮膚吸收B、胃腸吸收、呼吸道和靜脈注射部位吸收C、胃腸吸收、靜脈注射部位和皮膚吸收D、呼吸道、皮膚和注射部位吸收E、呼吸道、胃腸道和注射部位吸收18、外來化合物的排泄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