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概論1. 我國450個城市中有3/4處于地震區,二其中大中城市的4/5以上均在地震區。2. 抗震規范規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3. 地震類型:按其成因分為:1)誘發地震:人為導致,危害不嚴重;2 )構造地震:普遍、影響廣;3 )火山地震;4 )陷落地震。按其震源深度分為:1)淺源地震2 )中源地震3 )深源地震d<60Km波及范圍小,危害大,最普遍;d=60300Kmd>300Km波及范圍廣,破壞程度小;4. 地震術語:1)震源:導致地震發生的起源區域;2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區域;3 )場地:被地震波及的某一地區;4 )震中距:場地到
2、震中的水平距離;5 )震源距:場地到震源的距離;6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離;7 )震級(M :里氏震級,表示地震本身強度和大小的度量。有一定適用條件,需用特定的地震儀。震級每增加一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增加32倍。8 )地震烈度:某一地區的地面和各類建筑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用于衡量地震引起的后果。一般震中區影響大,烈度高。我國采用12度劃分的烈度表。一次地震有一個震級但可能有多個烈度。9 )抗震設防烈度:國家規定的權限批準作為一個地區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一般采用基本烈度。抗震設防烈度每增加一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增加一倍。10)基本烈度:50年內,II類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超
3、越概率為10%勺烈度值。多遇地震烈度=基本烈度-1.55 罕遇地震烈度=基本烈度+1。5. 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我國處于兩地震帶之間;6. 地震災害的表現:1)地表破壞:地裂縫、噴水冒砂、地陷、滑坡塌方;2)建筑物破壞:結構喪失整體性破壞、承載力不足破壞、變形過大導致非結構破壞、地基失效破壞;3)次生災害:火災、水災、泥石流、海嘯等;7. 地震波:1)體波縱波:壓縮波(P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引起地面垂直5 方向振動,周期短,振幅小。-橫波:剪切波(S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振動,周期長,振幅大,振動方向不唯一,傳播遠。2)面波.瑞利波(R波):地
4、面上表現為滾動形式。勒夫波(L波):地面上表現為蛇形運行。面波周期長、振幅大、衰減慢,導致地表既垂直又水平振動。(破壞嚴重)速度:P>S>RL 振幅:RL最大一般震害來源:由體波和面波引起的水平地震作用。8. 地震三要素: 1)峰值(最大振幅) :定量反應地震動的強度特性;2)頻譜特性:揭示地震動的周期分布特征;3)持續時間:考察地震動循環作用程度的強弱;9. 三水準兩階段: 1)第一水準:低于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主體結構不受損害。小震不 壞。要求建筑物滿足多遇地震下的承載力極限狀態驗算要求,彈性變形不超過限值; 第二水準: 相當于設防烈度的地震, 可能損壞,但經修理可繼續使用。中
5、震可修。要求建筑物具有相當的延性,不發生不可修復的脆性破壞; 第三水準:高于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建筑物不倒塌。大震不倒。要 求建筑物的彈塑性變形不超過限值。2 )第一階段:驗算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和結構的彈性變形。小震不壞; 第二階段:驗算結構的彈塑性變形。大震不倒。10. 建筑設防分類:根據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和災害的后果,分為甲乙丙丁四類。11. 抗震設計包括:1)概念設計:根據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路,進行建筑 和結構的總體布置并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概念設計包含的內容:a )注意場地選擇和地基基礎設計;b )把握結構的規則性: 應使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規則、 對稱, 具有
6、良好的整體性, 質量和剛度變化均勻, 放置在平面上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不重合而造成嚴重的扭轉振動。c )選擇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d )合理利用結構延性: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砌體采用配筋措施e )重視非結構因素:會影響主體結構的動力特性、阻尼、周期。f )確保材料和施工質量。2)抗震計算:為抗震設計提供定量手段;3)構造措施:保證結構整體性、加強薄弱環節。第一章課后題:1.1 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以上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1.2 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誘發地震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1.3 地表破壞、建筑物破壞、次生災害 結構喪失整體性、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足、變形過大
7、導致非結構破壞、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壞。1.4 地震以振動波的形式傳遞并釋放能量。地震波包含體波和面波1.5 地震動的三要素:峰值:反映振動強度、持續時間:反映地震動循環作用強度、頻譜特 性:反映地震動的周期分布特征第二章:建筑場地與地基基礎1. 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破壞類型:場地地基的破壞作用、場地的地震動作用。1)場地地基破壞作用: 地震時首先是廠地和地基破壞。 主要有地面破裂、 劃破、 坍塌、 地基失效等。解決措施:場地選擇、地基處理。2)場地的地震動作用:建筑和構筑物首先破壞(普遍和主要原因)解決措施:合理的進行抗震和減震設計和采取抗震和減震措施。抗震規范采用通過 建筑場地分類來調整設計反應譜
8、的途徑加以抵御。2. 場地條件對建筑震害的主要影響因素:1)場地土的剛度大小2)場地覆蓋層厚度 場地土質越軟,覆蓋層越厚,建筑物震害越嚴重,反之越輕。3. 場地土的類型: 根據場地土的剛度來表示, 場地土的剛度一般用土的剪切波速表示。 剪 切波速越大越堅硬。4. 場地覆蓋層厚度:從地表到地下基巖的垂直距離。影響地面反應譜的周期及強度。 薄土層主周期偏短,厚土層主周期偏長5. 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反映各土層的綜合剛度(小計算) P216. 影響地表振動的主要因素:1)場地土剛度;2)場地覆蓋層厚度;7. 建筑場地類別劃分:根據場地土剛度和覆蓋層厚度劃分為I 、II 、III 、IV 類(適用于剪切
9、波速隨深度增加的情況,當深度下有軟弱土時應提高類別。 建筑場地和場地土類型的區別: 場地土類型只反映某單一土質的情況, 建筑場地類別是 對位于覆蓋層深度范圍內的各類土質的綜合評價。劃分建筑場地類別的目的: 在地震作用計算中定量考慮場地條件對設計參數的影響, 確 定不同場地上的設計反應譜,以采取合理的設計參數和有關的抗震構造措施。8. 場地的卓越周期: 地表振動的頻度周期曲線上頻度最大值對應的周期稱為場地的卓越 周期。卓越周期越長則場地土軟。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與場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相近時,建筑物的震害都有加重的趨勢9. 地基土的液化: 飽和沙土或粉土的顆粒在強烈地震下發生相對位移, 使圖的顆粒結
10、構趨 于密實, 若土本省的滲透系數較小,則孔隙水排泄不走收到擠壓,孔隙水壓力上升, 當 壓力與土顆粒所受總壓力相等時,土粒之間的抗剪能力消失。稱為液化。地基土液化的因素:1)土層的地址年代;2)土的組成:細砂較易液化,顆粒級配好的不易液化;3)相對密度:松砂較易液化,粘性顆粒少的易液化4)土層的埋深:埋深越大越不容易液化。5)地震烈度和持續時間。液化的判別:1)初步判別2)標準貫入度試驗:錘落距 76cm,錘重63.5kg,連續打入30cm,所得的錘擊數。第三章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1. 地震作用:地震時由地面加速度振動在結構上產生的慣性力 地震反應:結構產生的結構內力、變形、位移及結構運動速
11、度和加速度。2. 地震反應分析理論的劃分:靜力理論、反應譜理論、動力理論。1)靜力法:假定整個上部結構隨地面做剛體平移運動,結構各質點水平地震作用的最 大值即為質點質量與地面最大加速度的乘積。缺點:未考慮上部結構變形對地震作用的影響,未考慮地震作用隨時間的變化及其 與結構動力特性的關系。2)反應譜理論 (主要抗震分析方法) :將多個實測的地面震動波分別代入單自由度動力 反應方程, 計算出各自最大彈性地震反應, 從而得出結構最大地震反應與該結構自振周 期的關系曲線。3)動力理論 (時程分析) :只能用于特定地震波, 計算分析量大。 利用其進行補充計算。3. 反應譜:單自由度體系最大地震反應與體系
12、自振周期的關系曲線。 工程領域常采用加速度反應譜計算結構的地震作用。4. 地震系數:地面運動運動加速度最大絕對值與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烈度每增加一度, k 值大致增加一倍。5. 動力系數: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在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應最大絕對值與地面加速度最大絕 對值之比。無量綱,與地震烈度無關。影響動力系數的因素:1)地面加速度; 2)結構的自振周期; 3)阻尼比B曲線實際上是加速度反應譜曲線。震中距遠時B曲線的峰點偏于較長的周期,近時偏于較短周期。高柔結構周期長6. 地震影響系數:單質點彈性體系在地震時以重力加速度為單位的質點最大加速度反應。a曲線由B曲線決定7. 標準反應譜: 按照影響反應譜曲線
13、形狀的因素分類, 按每種分類進行統計分析, 求出最 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線作為設計依據,這種曲線稱為標準反應譜。8. 地震分組:考慮震中距遠近不同對各類建筑物造成的影響。9. 利用反應譜確定地震作用: P4010.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將多自由度體系分解成若干單自由度系統的組合, 然后引用單自由 度體系的反應譜理論計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 P5011. 底部剪力法應用條件:1)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結構。2)近似于單質點體系的結構。底部剪力法的假定:1)地震位移以基本陣型為主;2)基本陣型接近于倒三角分布12. 我國抗震規范規定: 設防烈度為 8 度或 9
14、度區的大跨度結構、 長懸臂結構, 以及設防烈 度為 9 度區的高層建筑,應計算豎向地震作用。13. 抗震設計表達式中引入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主要考慮了( 1)動力荷載下材料強度比 靜力荷載下高( 2)地震是偶然作用,接哦股的抗震可靠度要求可比承受其他荷載的要 求低。第四章 結構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1. 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的必要性: 結構進入非彈性變形狀態后, 剛度發生變化, 疊加原理 不適用,動力特征(自振頻率和振型)不再存在。2. 非彈性地震分析的方法:1 )非彈性時程分析法;2)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方法:推覆分析( push-over )3. 結構計算模型的種類:1 )層間模型; 2)桿系模型
15、; 3)有限元模型4. 人工地震波可以通過修改真實地震記錄或用隨機過程產生。修改真實地震波的方法是: 修改振幅可實現不同的抗震設防烈度要求, 改變時間尺度可以修改頻率范圍, 階段或重 復記錄可以修改持續時間的長短。5. 結構恢復力模型:描述結構或構件力一變形滯回關系的數學模型建立方法:偽靜力加載試驗、反復靜力加載試驗、周期循環動荷載試驗及振動臺試驗等6. 對隔震結構進行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的主要目的:檢驗隔振設計的有效性、 計算上部結構地震作用及作用效應、檢驗隔震層的安全性。第五章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1. 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1)平面布置不當產生的震害;2)豎向不規則產生
16、的震害;3)防震縫處碰撞;4)框架柱的震害;5)框架梁的震害;6)框架梁柱節點的震害;7)抗震墻的震害;8)填充墻的震害。2. 框架結構的框架應比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3. 一般性抗震措施1)樓蓋的要求:優先采用現澆樓、屋蓋結構,其次是裝配整體式樓、屋蓋2)框架結構的要求:不應采用鉸接,框架梁和柱的中線應盡可能重合,偏心距不超過 柱寬的0.25,不應采用部分由砌體墻承重的混合形式。3)對抗震墻結構的要求:抗震墻的長度不宜過長,以避免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切破壞,洞口連梁的跨高比宜大于 6,墻肢的長度沿全高不宜有突變,抗震墻有較大洞口時,洞口位置宜上下對齊。4) 對樓梯間的要求:樓梯與
17、主體整澆時,梯板起到斜支撐作用, 對結構剛度、承載力、 規則性的影響比較大,抗震計算應該計入其影響。4. 框架結構的合理破壞機制及有關原則(1)總體機制即為“梁鉸型破壞機制”以及強柱弱梁原則(2)強剪弱彎原則(3)強節點和強錨固原則5. 柱軸壓比n定義為:Nn =fcA軸壓比n越大,則延性越差。6. 每層柱要有箍筋加密區,以提高延性和轉動能力。7. P138例題第六章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1. 鋼結構房屋的震害:1)結構倒塌:出現薄弱層;2)支撐構件破壞;3)節點破壞;4 )基礎錨固破壞;5)構件破壞2. 鋼結構的結構選型:1)純框架結構:延性好,但抗側剛度較差;2)框架一中心支撐體系:
18、支撐會受壓屈曲;3)框架一偏心支撐:具有穩定的承載力和耗能性能。3. 設置多道防線設計,框架結構一般設計成梁餃機制,有利于消耗地震能量、防止倒塌,梁是這種結構的第一道抗震防線;框架-支撐(抗震墻板)體系以支撐或抗震墻板作為第一道抗震防線;偏心支撐體系以梁的消能段作為第一道防線。4. 結構布置要求:1)超過50m的鋼結構房屋應該設置地下室;2)一二級的鋼結構房屋,宜設置偏心支撐,帶豎縫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板、內藏鋼支撐 鋼筋混凝土墻板、屈曲約束支撐等消能支撐或筒體。3)采用偏心支撐框架,頂層可以為中心支撐;4)樓板宜采用壓型鋼板加現澆混凝土疊合成的樓板。5. 鋼結構房屋的計算模型:1 )進行內力與位
19、移分析時,一般可假定樓板在自身平面內為絕對剛性;2)多遇地震分析時,考慮現澆混凝土樓板與鋼梁的共同作用;3)罕遇地震分析時,不考慮樓板與梁的共同作用。6. 罕遇地震下阻尼比的取值: 0.057. 承載力和穩定性驗算的基本內容1 )框架梁柱承載力和穩定性驗算;2)節點承載力和穩定性驗算;3)支撐構件承載力驗算;4)偏心支撐框架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5)構件及其聯接的極限承載力驗算8. 鋼框架構造措施:1 )限制長細比:保證彎曲變形能力;2)限制板件寬厚比:保證耗能能力。9. 梁端狗骨式設計:具有優越的抗震性能,可將框架的屈服控制在消弱梁端截面處。10. 抗震設計時消能梁端應該設計為剪切屈服型 第
20、七章: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計1. 砌體結構采用的是脆性材料,而且整個結構由塊體砌筑而成,整體性不好。2. 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盡端或轉角處3.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計算, 一般可只考慮水平地震作用的影響, 而不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的影響。4. 進行結構的抗震計算時,宜使用底部剪力法等簡化方法。5.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芯柱是多層砌體房屋的一項重要抗震構造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墻體抗剪能力,還可以明顯提高結構的極限變形能力。6. 圈梁在砌體結構中, 作為一項抗震構造措施, 可加強墻體見的連接以及墻體與樓蓋間的 連接,與構造柱一起,增強了房屋的整體性和空間剛度;作為樓(屋)蓋的邊緣構件, 將裝配式樓屋蓋
21、箍住, 從而提高了裝配式樓屋蓋的整體性和水平剛度; 此外還可以約束 墻體,限制裂縫展開,提高墻體的穩定性,減輕地基不均勻沉降的不利影響。7. 砌體震害:1 )房屋倒塌; 2)墻體開裂; 3)縱橫墻連接處破壞; 4)墻角破壞; 5)樓梯間墻體破 壞; 6)樓、屋蓋破壞; 7)其他破壞。8. 房屋結構的總體布置要求:1 )有線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2)縱橫墻均勻布置,豎向連續3)樓梯間不應在房屋盡端或轉角處4)橫墻少、跨度大應采用現澆樓、屋蓋。9. 房屋高寬比限制:保證足夠的穩定性和整體抗彎能力。橫墻間距限制: 間距大時, 樓蓋不能將橫向地震作用有效傳遞到橫墻, 造成縱墻出平面 彎曲變形,倒塌。房屋局部尺寸限制:避免出現薄弱部位10.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計算重點:對薄弱層的墻體進行抗剪強度的復核。 基本步驟:1)確定計算簡圖;2)分配地震剪力;3)對不利墻段進行抗震驗算。第八章單層廠房抗震設計1.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屋蓋分為無檁體系和有檁體系。 相比之下, 無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物治療中現代技術的應用與影響試題及答案
- 職工競聘面試題及答案
- 車體安全測試題及答案
- 闖關成功2025年初級會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寵物考試試題及答案
- 文化產業管理政策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編程語言綜合測試試題及答案
- 讀者服務與技術創新結合的實踐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考試知識總結試題及答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 四 巧手小工匠-認識多邊形信息窗三 梯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年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大數據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鼠疫防控知識宣傳課件
- 公路工程資料管理辦法
- 記者證考試心理素質試題及答案
- 3.1重組DNA技術的基本工具第1課時課件高二下學期生物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
- 防雷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要求 油庫、氣庫建設工程和場所
- 2025年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第11課《山地回憶》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物業服務費用測算技術報告詳細
- 人民醫院驗收管理規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