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語文真題重慶B卷_第1頁
2017中考語文真題重慶B卷_第2頁
2017中考語文真題重慶B卷_第3頁
2017中考語文真題重慶B卷_第4頁
2017中考語文真題重慶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 2017 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語 文 試 題( B 卷)150 分,考試時間120 分鐘)注意事項:1. 試題的答案書寫在答題卡(卷)上,不得在手卷上直接作答。2. 作答前認真閱讀答題卡(卷)上的注意事項。3. 考試結束,由監考人員將試題和答題卡(卷)一并收回。一、語文知識及運用(30 分)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A.揩油(ka)B.撇嘴(pi W)牽絆 ( 謬 贊((pm)(mi u )鬢角(b in)肖像(xi co)跋山涉水(ba) 山風乍起(zh a)C.眼眶(ku eng)尷尬 ((g a)膽怯(que)停滯/、前(zh

2、i )D.茁壯(zhu o )發酵 ((xi co)怔住(zh出g)啰啰嗦嗦(lu 6)答案: B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能力。A項中的“揩”應讀 ka, “絆”應讀ben; C項中的“尬”應讀ga “怯”應讀qi e ;D項中的“酵”應讀ji B, “啰”應讀lu o o2. 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A. 帷幕疏理消聲匿跡酣暢淋漓B. 揉躪屹立沁人心脾眼花瞭亂C. 找茬眷念有恃無恐黯然神傷D. 炫酷委婉相形見拙應接不瑕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A 項 “疏”應為 “梳”,“消”應為“銷”; B 項“揉”應為“蹂”, “瞭

3、”應為“繚”; D 項“拙”應為“絀”, “瑕”應為“暇”。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 的一項是() ( 3 分)A. 長江三峽風景如畫,在縱橫交錯的丘壑 之間,生長著許多珍稀植物。B. 晶瑩的露珠還在荷葉上翩然 起舞,裊娜的炊煙已飄在村莊的上空。C. 在歷史長河中,許多仁人志士憂國憂民,他們絕不是那些只知道懷古傷今 的人可以比 得上的。D.這兄弟倆雖然是雙胞胎,出生時間只相差幾分鐘,但長相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答案: D解析: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而 D 項是說雙胞胎兄弟出生時間相差小,長相差別大。出生時間和長相不存在因果關系, “失之毫厘,差之千

4、里”不合語境,使用錯誤。 “丘壑”指山和溪谷,泛指山水美麗的地方; “翩然”形容動作輕盈敏捷的樣子; “懷古傷今”指懷念過去的時光,哀嘆現在。這三個詞語用在句中都符合語境。4.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3 分)A.莎士比亞是法國偉大的戲劇家,他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重點塑造了夏洛克這個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B.杜甫被譽為“詩圣”,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C.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其筆下的桃花源記所描繪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 會。D.楊絳,作家,文學翻譯家。她的作品老王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良知,呼喚人與人之 間的平等。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

5、對文學常識的掌握能力。莎士比亞是英國人。5.根據語境,請寫一個議論性的句子總結全段。(3分)日子太清閑,便會多些空虛無聊;日子太忙碌,便會多些奔波勞累。無論哪一種日子, 如果長此以往,生活便會出現危機。 空虛無聊的或許會沉迷于某種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勞累的恐怕會病痛纏身而苦不堪言。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見到的。所以說, 答案:生活需要有緊有松。 張弛有度。(或“生活需要勞逸結合”;或“生活既不要過于清閑, 也不要過于忙碌”)解析:本段文字圍繞“日子太清閑”“日子太忙碌”展開闡述,內容側重于產生的不良后果,然后亮出作者的評價“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見到的”,因此,要寫的議論性的句子,應該是作者對

6、生活的態度。既然“日子太清閑”“日子太忙碌”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見到的,那么我們可以找其對立面或從折中角度進行表述。作者對生活的態度應該是“生活不能太清閑,也不能太忙碌”“生活需要勞逸結合”等。6 .學習語文既要善于審美觀察,又要學會詩意表達。請參照示例,另選一種事物,寫一個句子。(要求:體現事物特征,詩意表達,不要求句式一致。)(4分)示例:茶一一樹葉和水熱戀后淌下的眼淚。答案:體現出事物的特征,詩意表達。示例:花一一種子和陽光、空氣、土壤嬉戲成長后綻放的笑踴。解析:本題是對語言運用的考查。認真分析例句,作者選取的事物是“茶”,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述了 “茶”是由茶樹葉經熱水

7、浸泡而成的,對“茶”進行了詩意的 表達。大千世界,事物多多,調動自己的觀察積累,選取一種事物,仿照例句的修辭手法寫 句,注意要體現出事物的特征即可。7 .綜合性學習(11分)5月18日,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召開大會,為新華書店慶祝80歲生日。新華書店已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近期,新華書店準備開展一次以“傳播先進文化,培育讀書風尚”為主題的讀書活動,請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務。材料一:一個不大的書店,一個安靜的角落,一個小小的身影,一臉專注的神情。從孔 子到魯迅,從散文到詩歌,從連環畫到章回體。在一個個平凡的新華書店里,多少兒童盡享 閱讀的樂趣,從天真孩童長成熱血青年材料二:新

8、中國成立之初,新華書店發行的圖書為掃除數以億計的文盲(不識字的人) 起著重要的作用;上世紀 70年代末,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剛恢復,新華書店幫助考生走出知 識荒漠,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今天,新華書店是我們中學生開闊視野、認識世界的窗口。材料三:為響應國家“全民閱讀”的倡導,新華書店先后開展了新華大講堂、愛心閱讀、征文比賽等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通過各種公益讀書活動,大力推動書香社會建設。(1)【歷史回顧】 請探究以上三則材料, 概括八十年來新華書店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3分)答案:陪伴兒童成長(包含“陪伴”與“成長”兩個要素);滿足不同時期不同人群對知識的需求(包含“不同時期”、“不同人群”及“需求”

9、幾個要素);推動了書香社會的 建設。解析:材料一中,“多少兒童盡享閱讀的樂趣,從天真孩童長成熱血青年”可明確“新華書店陪伴兒童成長”;材料二中,“新中國成立之初” “上世紀70年代末” “今天”表明“不同 時期”,“掃除數以億計的文盲” “幫助考生走出知識荒漠,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開闊視野、認識世界的窗口” 表明新華書店滿足不同人群對知識的需要,因此材料二可概括為 “新華書店滿足不同時期不同人群對知識的需求”;材料三中,“通過各種公益讀書活動,大力推動書香社會建設”,可明確“新華書店推動書香社會建設”。(2)【讀書啟智】 本次活動準備辦一期展板,需要設計幾個讀書欄目。請你參考示例,再設計一個欄

10、目并說明設計意圖。(4分)示例:欄目一:讀世人間百態設計意圖:引導讀者閱讀社科類作品,加深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欄目二:設計意圖:答案:活動設計合理,意圖表達清晰準確。示例一:讀人風流人物設計意圖:引導讀者閱讀名人故事,學習其精神品質。示例二:讀情有情時光設計意圖:引導讀者閱讀情感類美文,體會人間美好情感。解析:此題要求參考示例,設計一個讀書專欄,并對該專欄的設計意圖做一個說明。研究示例,欄目名稱有兩部分組成,“讀世”點明閱讀的內容側重社科類作品,“人間百態”明確閱讀這一類作品的目的是了解人間百態,加深對社會生活的理解。 由此,我們可仿例設計相關的欄目,如“讀人汲取力量” “讀人大家風采” “讀愛

11、,溫情人間” “讀情,成長時光”., 然后仿照示例,用兩句話交代清楚設計意圖即可。(3)【愛上閱讀】 書店將開辟一個閱讀體驗專區,請你說一小段話,鼓勵人們到這里進行閱讀體驗。(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4分)答案:示例:親,來這里坐坐吧!聞一縷書香,讀一篇美文,享一段時光。何樂而不為? 解析:根據題目要求,鼓勵人們到閱讀體驗專區來閱讀,首先要有合理的稱呼,所說的話要 扣住“讀書的好處(閱讀的重要性)”,有鼓勵之意,修辭手法運用要恰當。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一)古詩文積累8.默寫填空(10分,每空1分)(1) , 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2) 海日生殘夜, 。(王灣次北固山

12、下 )(3) ,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穎黃鶴樓)(4) 東風不與周郎便, 。(杜牧赤壁)(5)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6) 俗子胸襟誰識我? 。(秋瑾滿江紅)(7) 山居茅屋,大漠邊關,多少思念在流淌。一場夜雨,飄在李商隱的窗前,喚起他 與親友重逢的希冀: “, "(夜雨寄北);一杯烈酒, 斟于范仲淹的案前, 引發他思家與報國的矛盾:“, (漁家傲)。答案:(1)學而不思則罔(2)江春入舊年(3)晴川歷歷漢陽樹(4)銅雀春深鎖二喬(5) 無可奈何花落去(6)英雄末路當磨折(7)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解析:此題考查學生默寫古詩文的能力。

13、古詩文默寫題,根據古詩文的出處提示,選句一般不會錯,關鍵注意字形的正確書寫。注意“罔”的半包圍結構不要寫成“門”,“歷”不要寫成“厲”,“末”不要寫成“未”。(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 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 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 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 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

14、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 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皺裂而不知。至 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 人;余則 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 且艱若此。9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1)俟其欣悅()(2)媵人持湯沃灌()(3)同舍生皆被.綺繡()(4)腰白玉之環()答案:(1)(1)等待(或“等到”)(2)澆洗(或“澆洗浸泡”)(3)同“披",穿(

15、4)腰佩解析:“俟”根據語境,在句中可解釋為“等待” ;“沃灌”可解釋為“澆洗浸泡”;“被”通 “披”,解釋為“穿”;“腰”在句中名詞活用為動詞, “腰佩”。10 .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答案:(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也因此(或“于是,就”)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2)因為(我)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穿的不如別人。解析:句中“以是”解釋為“因為這樣”,第二個“以"解釋為“把”,"假”解釋為“借”“余”解釋為“我”,“以中”解釋為“因為心中” ,“口體之奉”意為“吃的穿的

16、”,“不若” 意為“不如”。落實這些重點詞語的釋義,翻譯通順即可。11 .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A.為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作者現身說法,對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B.作者意在告訴馬生,學習條件越艱苦,成就便會越大。C.本文從得書之艱、叩問之難、奔走之勞、生活之苦四個方面講述了作者求學的艱難。D.本文是作者給同鄉后學的臨別贈言,節選部分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答案:B解析:本文中講到的學習條件與成就沒有必然聯系。12.宋濂求學經歷中體現出的哪種品質對你觸動最大?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 (4分)答案:品質符合原文內容,可從勤奮、堅韌、謙虛、誠懇、誠信、尊師、不攀比等方面

17、作答;結合自身實際;清楚表達。示例:作者的勤奮對我觸動最大。懶惰是我最大的缺點,做事經 常人情,習慣拖延,今后一定改正。解析:結合選文內容,根據宋濂的求學經歷,明確他的優秀品質,如“勤奮、堅韌、謙虛、 誠懇、誠信、尊師、不攀比等”,然后選擇對自己觸動最大的一項品質,結合自身實際談感 受。語言不要太啰嗦,言之有理即可。三、現代文閱讀(40分)(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 1317題。(21分)艾葉香中尋玉佩鄒鳳嶺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紅,麥苗鋪綠,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澆出一片嫩綠,艾葉散 發著清雅的香氣。在這氤氯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兒時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過村頭的木橋: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蘆

18、葦一叢叢。雨水打 濕高高晾起的漁網,細細地流進湖里。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聞到了那貼 在鍋里的艾餅的香甜。雨后積在艾葉上的水滴從指縫滑落,“滴答”聲融入醒來的土地。沿著當年的田間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還是熟悉的模樣,泥壘的墻、泥燒的瓦、 泥砌的灶,連大門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墻上,樹枝支起的窗根與木板拼成的門楣上方,掛著菖蒲與艾條。窗根下擺著老舊的石磨,這磨由上下兩塊尺寸相同的短圓形石塊做 成,磨拐是用門前大楝樹的枝做成的,一端連接在上磨,一端用繩索系掛在灶房的橫梁上。我仿佛又聽到石磨"吱吱”轉動的響聲,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動磨拐,石磨每 轉動一周,

19、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隨著石磨一圈圈轉動,細面就落在了磨盤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過的艾葉,拌勻,做成小餅,貼在鍋灶上。生起紅紅的灶火,慢慢地煎。隨著木制鍋蓋下滴進鐵鍋的水濺聲,熱氣帶著那艾的香、面的甜,飄滿村落。推開奶奶的房門, 那個老舊的木箱子靜靜地守在屋角。觸摸脫去桐油的邊框, 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開木箱子,從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紙幣,又從門楣上撕下一片紅喜紙,包裹好,放在我貼身衣袋里,是給我的壓歲錢。就在打開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 黃亮亮的竹笛,紅線系著顆玉心佩。聽父親說,竹笛是爺爺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 奶傳下來的。再見玉心佩是在那個災荒年,在遭遇連續的自

20、然災害后, 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夠充饑,我再沒聞見艾餅的香氣。清明節前幾天,我看見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 一趟老鎮。回來后,變戲法似的做出了艾葉餅。我跟隨奶奶去上墳,祭祀儀式畢,奶奶給了 我一塊小艾餅,將剩下的全都分給了跟來的孩子們。奶奶上了年紀后,眼睛已看不見,她常坐在門檻上靜靜地聽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 在床上,連門檻也少坐。雨細細地下,風輕輕地吹,門楣上枯艾和菖蒲嗚嗚作響,好似遠處 隱約傳來的竹笛聲。我瞧見奶奶臉上浮現出少有的紅暈,伸出小手撫摸奶奶的臉。靜靜地,聽見奶奶自言自語小聲說: “好你個外人,又來到我面前吹那好聽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沒下過床。母親打開奶奶的舊木箱,

21、我看到了那黃亮的竹笛,卻不見 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輩以農耕為生,奶奶一世清貧,養育子女多人已屬不易。家里原 本就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唯有玉心佩。母親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趕緊走到 床前,貼在奶奶耳邊問:“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語。母親說:“是要給您老人家帶走 的。”奶奶用微弱的聲音說:“要走了,還帶那東西做啥?”奶奶走了,終究沒說玉心佩在哪 里。走出房門,雨停了,我又聞到空氣中飄來的艾葉的清香。(選自做人與處世,有刪改)13.作者回憶了奶奶哪幾件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在橫線上。(4分)一教“我”磨面做餅一給“我”壓歲錢一 一病 中思念爺爺一臨終不說玉佩的去向答案:

22、帶“我”摘艾葉(2分);荒年做艾餅解析:本題考查梳理文章的故事情節。要求填寫的內容可在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中概括。根據概括情節“人物+事情(寫出事情結果即可)”的方法,處應為“奶奶帶我摘艾葉”, 處應為“奶奶荒年做艾餅”。14.請結合語境,按要求品析語言。(5分)(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 紅,麥苗鋪綠,湖色空蒙。(說說加點詞的表達效果)(2分)(2)老屋還是熟悉的模樣,泥壘的墻、泥燒的瓦、泥砌的灶,連大門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這句話的妙處)(3分)答案:(1)化靜為動(1分),傳神地寫出了山茶花紅得鮮艷欲滴的形態(答成“競相開放”也可)。(2) “泥壘的墻、泥燒的瓦、 泥砌的

23、灶”形成排比,強調了老屋的簡樸,表達了 “我” 對老屋的親切感。解析:(1) “流”是一個動詞,用在此處,傳神地寫出山茶花在春雨的滋潤下鮮艷欲滴的情態,化靜為動,一字傳神。(2) “泥壘的墻、泥燒的瓦、泥砌的灶”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 突出老屋是泥做的,強調了老屋的簡樸。而這泥做的老屋,“還是熟悉的模樣”,字里行間流露出“我”對老屋的親切感。15 .聯系上下文,研讀文中第段畫線句,分析奶奶說這句話時的神態及情感。(4分)好你個外人,又來到我面前吹那好聽的竹笛。答案:表現了奶奶嬌羞的神態(答“嬌羞的樣子“也可);表達出奶奶對爺爺深沉的愛和長久的思念解析:“好你個外人”可表現出奶奶說話時嬌嗔、嗔怪、

24、嬌羞的神態。“又來到我面前”表現了奶奶常常思念爺爺,“竹笛”是“好聽的”,表現了奶奶對爺爺深深的愛。16 .下面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第段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再現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餅的情景,表達了 “我”對奶 奶的思念之情。B.老舊的木箱子裝著奶奶最珍貴的物品,承載著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說玉心佩的去向是因為玉心佩很值錢,擔心家里后輩指責她。D.文中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勤勞、善良、慈愛、堅韌、癡情的奶奶形象。答案:C解析:玉心佩是奶奶最珍貴的物品, 承載著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可是為了幫助家人度過饑荒, 她忍痛割愛,賣掉它換來食物。奶奶不愿家人為此愧疚和遺憾,所以不說玉

25、心佩的去向。17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筆,請將它找出來,并結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清明節前幾天,我看見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鎮。回來后,變 戲法地做出了艾葉餅。”這句話暗示玉心佩已被賣掉,換成了米面,為后文沒找到玉心佩作 鋪墊;表現了奶奶對家人的關愛。解析:玉心佩的去向,文章第 段已有伏筆“清明節前幾天,我看見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 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鎮。回來后,變戲法似的做出了艾葉餅。”這句話從內容上來看,暗示了奶奶賣掉了心愛的玉心佩,換成了米面,幫助家人度過饑荒,表現了奶奶對家人的愛; 結構上,為下文找不到玉心佩作好鋪墊。(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 1822

26、題。(19分)桌與案 馬未都一般來講,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與高矮、大小、功能都無關。腿的位置縮進來 一塊的為案,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的為桌。桌與案更重要的區別,是精神層面的區別。這個區別在哪兒呢?在于案的等級比桌高。 比如我們常說拍案驚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絕,都是比較高等級的情緒;而拍桌子瞪眼、拍 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級的情緒。再比如,我過去當編輯的時候,經常挑燈夜戰、“伏案疾書”,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著了,就是在寫檢查。中國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這正是我們文化的獨特之處。 我們平時不注意,跟“案”相關衍生出來的詞語非常豐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議案。因為我們過去辦公,大都使 用案

27、,通常情況下與桌無關。同樣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種叫作翹頭案,它屬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張, 過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對神靈、對祖宗的一種敬畏。衙門里也用供案,這里 的供案翹頭非常高,非常夸張。它具有威嚴感,從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審理刑 事案件時,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種威懾作用。 如果法官搬一個小板凳坐那兒,估計犯人心里就該想怎么逃脫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為文化符號傳遞給你,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來的詞語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來把在案前審理事情,簡稱為“審案子”,沒有人說“審桌子”。文人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用的書案,它非常溫和,也有翹

28、頭,但把夸張的感覺去掉了,翹頭很小。這個小翹頭干嗎用呢?我們知道,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書畫形式叫手卷,卷起來是一個軸,比如江山萬里圖 清明上河圖,看的時候要橫向打開。過去看手卷有講究,你 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擱在方桌上看, 就得在這種翹頭案上看。 我曾遇到一個附庸風雅的 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開,手卷的軸一下滾到桌邊,一把沒抓住,軸吮當就掉 下去,畫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頭上看,軸滾到案的兩頭,就停住了,不會掉下去。由于案的陳設功能越來越大,它的實用功能就相對降低;相反,桌子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大,陳設功能越來越小。所以,桌與案從功能上有了區分,這是在使用中發生的區分,并 不是一開始就這么設

29、計的。桌子在越來越突出實用功能的時候,就跟案發生了分野。桌,最早寫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來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爾不群,就是超出別人,高高地立在那兒。后來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變成了 “木”字,寫成現在的“桌”字。(選自讀者,有刪改)18 .請閱讀全文,簡要概括桌與案的區別。(3分)答案:腿的位置不同(或外形不同);精神層面不同:功能不同。解析:閱讀全文,根據題目要求,找到相關段落,提煉概括作答。從第 段“腿的位置縮進 來一塊的為案,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的為桌。”可知桌與案外形不同,即腿的位置不同。從第段“桌與案更重要的區別,是精神層面的區別”“在于案的等級比桌高。”可知桌與案的精神層面不

30、同。從第兩段的相關內容,可知桌與案的功能不同。19 .請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我們過去辦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況下與桌無關。(2)后來把在案前審理事情,簡稱為“審案子”,沒有人說“審房子.”。答案:(1) “通常情況下.,指過去處辦公使用案的情況更多 .但并不排除有使用桌的情況體現 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文中“審桌子”是根據“審案子”仿造出來的詞語,體現了語 言的生動幽It。解析:此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的分析能力。(1) “通常情況下”從范圍上限定,說明我們過去辦公,使用案的機會多,但并不排除有使用桌的情況。 加點詞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 “審

31、桌子”是一個生造詞,是根據“審案子”仿造出來的,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顯得幽默風趣。20 .第段畫線句用了哪種說明方法?請具體說說它的作用。(4分)答案: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一個附庸風雅的人在桌上看手卷弄破畫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看手卷有講究,就得在翹頭案上看(或“翹頭案可以保護手卷”)解析:此題考查說明方法及其表達效果。畫線句中舉一個附庸風雅的人在桌上看手卷弄破畫的例子,具體直觀地說明了翹頭案可以保護手卷的功用。21 .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張,衙門里使用的案則翹頭非常高。B.在作者看來,“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這兩種

32、情緒是有高下之分的。C.案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種文化符號。D.桌最早指木質的桌子,側重實用功能。后來寫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來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 答案;D 解析:根據第段內容,D項順序顛倒,桌最早寫成“卓”,后來寫成“桌”。22 .很多傳統物品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豐富的文化韻味。如太師椅、紅燈籠、青花瓷、紫砂壺、油紙傘、紙折扇請用"三字經”的形式在橫線上補填兩項。(不要求押韻)(4分)彩屏風,分隔間。 八仙桌,宴神仙。示例一:太師椅,擺威嚴。示例二:紫砂壺,結友緣。示例三:油紙傘,好浪灘。示例四:青花瓷,顯古典。示例五:紅燈籠,盼團圓、示例六:紙折扇,風度翩。解析:根據

33、例句提示,采用“三字經”的句式寫句,前半句寫出傳統物品的名字,后半句用一個動賓短語,寫出物品的功用。語言盡量典雅,顯文采。四、寫作(55分)23 .以下兩題選做一題。要求: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500字;凡涉及考生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日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不得抄襲。24 )題目:我,不只屬于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體,“我的地盤我作主”;但每個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們還扮演 著很多角色:子女、同學、朋友25 )下面的三棵樹,哪一棵樹 最能觸動你的心靈?自選角度 ,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第一棵樹:長在亂石堆,樹根粗大有力,深深扎進石縫里。沒有肥沃的土壤,

34、卻一個勁兒向上長,枝繁葉茂。第二棵樹:長在人來人往的路邊,樹冠很大,撐起一大片綠蔭。烈日下,總能為路人帶來陰涼。第三棵樹:長在公園里,歪斜難看。從來無人理睬,卻快活地生長,樹枝在風中歡快地舞蹈。【思路點撥】:題目(1 )可從以下三點明確寫作方向:1.審題。此題為全命題作文,從導語和題目來看要寫真實的經歷,要寫出自己人生感悟。那就意味著寫作時要圍繞自己來談,自我形象要鮮明。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自己是線索,自己也是主體。從題目特點看,該命題適合寫成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2.立意。我屬于誰呢?首先我們想到的是父母。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的生命源于父母,我們要好好感恩這份愛。其次,我們也屬于同學、朋友

35、,因為彼此的存在,我們才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另外,我們還可以拓展思維,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個人離不開集體、社會、大自然無論寫什么,都要有真情實感,都要對自己的經歷進行深刻的反思總結,從而感悟出人生的真諦。3.選材。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回歸“生活” “學習” “情感” “人生”等永恒的主題,寫自己最有感觸的人或景,寫出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題目( 2)是材料作文。首先,從審題來說,要特別注意抓住題干表述上的一個句子:哪一棵最能觸動你的心。這句話有兩個要點:注意首先是“一棵”,決定了人生態度的選擇只能是一種,態度要明確。第二,文章在選材和表達上還要體現一個要點:觸動你的心。你所選擇的材料要能夠體現出對心靈的觸動。其次, 從文章具體立意選擇上講,無論那一棵樹,你首先得要抓住三個要點:生長環境、形象特點和與人的關系。第一棵樹是奮斗之樹。沒有好的物質條件和成長環境,但依然堅韌向上,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