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單元知識結構_第1頁
地理必修1單元知識結構_第2頁
地理必修1單元知識結構_第3頁
地理必修1單元知識結構_第4頁
地理必修1單元知識結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地理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及規律必修1 宇宙吸引繞轉天體天體系統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鐵餅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輻射太陽活動地球黑子耀斑太陽風光球色球日冕里 外地球能源直接:太陽能間接:礦物能源動力水體運動大氣運動生物生長緯度海拔天氣氣候氣候影響:降水11年周期磁場:磁暴現象電離層:無線電短波通信極光:高緯度黑夜看到地球特殊性:生命條件內因外因穩定太陽光照安全宇宙環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適宜的大氣適宜的溫度液態的水體積和質量適中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圈層結構硅鋁層硅鎂層莫霍面Vp、s均增加 平均17km,陸地33km,海洋6km古登堡面Vp降低,Vs消失2900km地幔地核

2、地殼軟流層巖石圈一般巖漿發源地鐵、鎂硅酸鹽,由上到下鐵鎂含量增加外核液態,與磁場有關,內核固態內部圈層外部圈層生物圈=巖石圈頂部+大氣圈底部+水圈全部最活躍2000-3000km連續不規則運動地月系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運動方向周期速度意義自轉自西向東北逆南順一恒星日一太陽日(24小時)= 15°/h=4/1°(除兩極)V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晝夜24小時交替水平運動物體偏轉(北右南左)地方時和區時公轉自西向東北逆南順一恒星年一回歸年近快 遠慢(1月初) (7月初)晝夜長短的年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季節變化四季形成五帶劃分判斷半球判斷經度判斷方向時間計算時間計算距離計算判斷日

3、期季節推斷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時區劃分判斷南北半球物體運動偏轉流水侵蝕堆積垂直太陽光線平分赤道平分全球A6:00BC0:0012:001.黑夜到白天為晨線,反之為昏線2.北半球同緯度白天等于南半球同緯度黑夜3.晝弧占緯圈比重用以計算晝長4.晨昏線在時間計算中尤其重要D90°ENBD90°ENACD計算經度差 經度轉換為時區/時區轉換為經度東加西減4/1° 計算時區差/經度差東加西減4/1°/1h/1時區越過180°自西向東減一天地方時計算區時計算夏至6.22冬至12.22春分3.21秋分9.23北半球1.晝最長夜最短2.北極圈及以北地區極晝3.

4、H從北回歸線向兩極遞減4.北回歸線及以北地區H達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1.晝最短夜最長2.北極圈及以北地區極夜3.H從南回歸線向兩極遞減4.南回歸線及以南地區H達一年中最大值 夏至 6.22 冬至 12.22 秋分 9.23 春分 3.21AB1.A+B=90°2.晝長年變化幅度赤道向兩極增加3.晨昏線與經線夾角即直射點緯度4.回歸線之間有直射為熱帶,極圈之間有極晝極夜為寒帶5.H=90°-|-| 注:為所求地地理緯度,為太陽直射點地理緯度。分別北半球取正,南半球取負23.5°N23.5°S0°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春分

5、 3.21 直射點移動軌跡與日期關系 90°S 90°N 0°23.5°N23.5°S 夏至冬至 不同緯度正午太陽位置及影子和影長年變化A E N太陽光線太陽直射北半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如A點EN桿桿影桿影正午6:0018:00 晨昏線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二)巖石圈外力物質遷移能量轉換塑造地表地質作用內力巖漿活動地震,火山地殼運動板塊構造學說礦物元素巖石組成巖石圈最基本單位成因變質作用外力作用上升冷凝變質巖沉積巖巖漿巖頁巖變質為板巖石灰巖變質為大理巖花崗巖變質為片麻巖砂巖變質為石英巖噴出巖:玄武巖、流紋巖侵入巖:花崗巖(有層理有化石)石灰

6、巖、砂巖巖漿地質循環1.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構成:名稱、范圍2.板塊之間由斷裂構造帶相連消亡、生長 (海溝)(海嶺)3.板塊之間活躍,板塊內部相對穩定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4.板塊運動 宏觀地貌張裂擠壓海嶺、裂谷島弧、高大山脈和高原、海溝地質構造褶皺背斜中老翼新山擠壓隆起,內力儲油氣、挖隧道谷地、盆地受張力多裂隙,易侵蝕向斜中新翼老谷地、盆地擠壓,下凹,內力儲地下水山擠壓,結構緊密,不易侵蝕斷層地壘對應巖層分布位置高無斷塊山巖層上升大型工程避開斷層地塹對應巖層分布位置低谷地盆地巖層下滑內部放射元素衰變產生熱能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一)發生區域侵蝕堆積流水一

7、般多降水豐富的濕潤區一般河流中上游瀑布、V型峽谷、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石芽)、黃土高原千溝萬壑、丹霞地貌一般河流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石筍、石鐘乳風力多降水稀少,植被覆蓋較少的干旱半干旱區風蝕溝谷、風蝕蘑菇、風蝕城堡、戈壁、雅丹地貌黃土高原、沙丘冰川緯度較高地區海拔較高地區U型谷、冰斗、角峰冰磧平原大氣分層大氣組成O3層對流層平流層高層電離層地面輻射H 增加T降低對流運動復雜天氣天氣系統逆溫現象相反對流層大氣受熱過程冷熱不均熱力環流風F為水平氣壓梯度力;F地為地轉偏向力;f為摩擦力高空近地面城市風山谷風(白天谷風,晚上山風)海陸風(白天海風,晚上陸風)全球及地球

8、自轉三圈環流(大陸西側)應用海陸熱力差異季風環流(大陸東側)30°N東亞:西北風東南亞、南亞:東北風10°-25°炎熱干燥25°-35°溫和少雨35°-55°寒冷干燥東亞:東南風東南亞、南亞:西南風炎熱多雨輻射逆溫鋒面逆溫對流逆溫太陽輻射O3 紫外線CO2 H2O 紅外線吸收反射散射削弱作用緯度海拔天氣地面吸收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海拔天氣同 北半球陸地海洋寒冷干燥大氣圈(一)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二)大氣圈(二)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二)赤道低氣壓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

9、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冰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10°N20°N30°N40°N60°N90°N盛行西風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夏季風冬季風大氣環流規律性分布其它因素海陸位置海陸分布洋流地形河湖人類活動部分局部氣候分布熱帶雨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中美地峽東部,巴西高原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幾內亞灣西北部暖流信風迎風坡熱帶草原:非洲中東部 非洲南部 澳大利亞北部 澳大利亞南部地形來自海洋信風和副熱帶高壓西北季風和信風副熱帶高壓和西風熱帶沙漠:大陸西側沙漠向赤道延伸

10、寒流溫帶海洋性氣候:向高緯度延伸暖流亞寒帶針葉林:大陸東側向低緯延伸寒流.低壓高氣旋反氣旋(北半球)雨區低壓槽(鋒線)判讀步驟:1.確定低壓2.確定低壓槽3.確定半球:冷暖氣團相對位置及風向4.判斷冷暖鋒天氣系統冷鋒前后PTTP 前 后 時晴晴陰雨大風北方夏季暴雨冬季寒潮北方沙塵暴暴風雪暖鋒前后PTTP 前 后 時晴晴持續降水鋒面(P、T劇變)氣候判定根據分布規律判定1.以溫定帶熱帶 15Tmin, T年均20;亞熱帶 0Tmin15溫帶 Tmin0; 苔原 0Tmax10冰原Tmax02.以水定型(月降水100mm以上為月降水多) 熱帶:雨林氣候 沙漠氣候 (終年多雨) (終年少雨)草原氣候

11、 季風氣候(年降水900mm左右) (年降水大于1600mm)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季風氣候 (雨熱不同期) (雨熱同期) 溫帶:溫帶海洋性 溫帶大陸性 溫帶季風 (降水均勻溫差小) (終年少雨) (雨熱同期)根據氣候特征判定低高低水圈第二單元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三)水循環海水蒸發大氣降水水汽輸送地表流徑地下流徑陸地內循環海陸間循環海洋內循環意義水資源更新物質遷移能量轉換塑造地表河湖補給降水冰雪季節性積雪地下水海陸位置、迎風坡、氣候高山、夏季冬季積雪、春季融水終年穩定水文特征 水量 汛期 冰期 含沙量 流速 水能補給流域面積支流數量最低溫植被覆蓋落差水系特征形態流域面積支流多少流

12、程、流向河道彎曲、寬窄洋流洋流模式0°23.5°S23.5°N66.5°N盛行西風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具體分布意義全球熱量平衡漁場氣候航運污染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稀釋擴散極地東風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整體性差異性要素相似要素相異有機整體牽一發動全身氣候風化殼 濕度、溫度微生物活動地形肥力 海拔、坡度、坡向厚度巖石成土母質原始土壤成熟土壤低等植物高等植物有機質積累有用礦物元素富集人類活動肥土退化生物環境年代動物植物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人類時代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時代海洋無脊椎動物萌芽初期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海生藻類進化

13、滅絕無機變有機無氧變有氧還原變氧化劇變自然帶分異規律垂直垂直地帶分異規律水熱 基帶緯度高差雪線 差別熱量陽/陰坡降水海陸位置、迎風/背風坡緯度、陽/陰坡、季節坡度熱量地方性:有序性、重復性局部小地形、巖性、氣候綜合考慮因地制宜 人類活動整體性綜合性地理思維成因分析區位分析影響分析某地理要素特征分析地理過程分析 考查地域性差異性地理思維 考查成因對比區位對比地理要素特征對比區域環境問題及治理區域可持續開發措施水平緯度地帶分異規律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 熱量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14、水分熱帶雨林帶第三單元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差異性人類活動要素:地形聚落分布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山區主要分布在河谷內陸盆地多分布邊緣沖積扇上形態少河平原(北方):團聚狀、棋盤式南方丘陵山區:分散,多條帶狀直接氣候、河流、間接地質時期:冷暖干濕交替,周期長短不一要素變化:氣候變化礦物能源的形成歷史時期:寒冷期 溫暖期農業歉收農業豐收近現代:溫度波動上升 降水中高緯和熱帶增加,亞熱帶減少全球水熱資源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導致原有生態系統改變;影響生產領域極端天氣增加;某些疫病增加有利:自然資源定義:自然界存在、經濟價值、物質和能量分類:礦產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非可再生可再生利用:前煤炭時期:18世紀之前,木柴和水力煤炭時期:第一次產業革命,煤炭為主后煤炭時期:第二次產業革命,石油天然氣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多樣化時代農業社會: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依賴程度大氣候、水、土地 生物 礦產、能源工業社會:依賴下降,礦產和交通區位影響增加農業文明(四大文明古國)工業城市后工業化階段:依賴下降,后天性資源(人工合成材料、智力資源、信息網絡)不利:雨季6-9月份 6、7月梅雨、8月伏旱夏秋季節臺風雨季4-10月份 雨帶移動及旱澇華南 4-5月份 10月份江淮 6-7月份 華北東北 7-8月份 9月份雨季7-9月份 華北4、5月份春旱注:北進速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