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一中歷史必修一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華亭一中歷史必修一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華亭一中歷史必修一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華亭一中歷史必修一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華亭一中歷史必修一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亭一中2018屆第一學期歷史(必修一)卷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8分)1、“每逢佳節倍思親”,追根溯源,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的情結源于宗法制,下列對宗法制的理解,正確的是( )A最大的特點是長子繼承制 B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關系,又是政治隸屬關系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魯國內部再分封當然也以周天子為大宗D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緩和奴隸社會的階級矛盾,維護社會穩定2、名字能反映一個時代,可以窺探人們心中寄予的某種期望或恪守的某種觀念。從宋書中的劉敬先、殷孝祖,到新唐書中的張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湯顯祖、嚴世藩,史念祖、楊光先,它體現了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種觀念A.等級

2、觀念 B.宗法觀念 C.法治觀念 D.輩份觀念3、西周宗法制度是國家權力繼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礎,強調“親親”、“尊祖”與“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無法繼續維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現象可以說明這種變化? A宗廟祭祀活動頻繁,規模日大,導致民窮財困 B邦國各自發展,親戚關系日遠,甚至相互兼并 C強宗大族壟斷土地,使政府無法獲得足夠稅收 D公卿大夫世襲,握有政權,促使官僚體制發展4、“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值繕寫。”這說明軍機處設置的最初目的是( )A.適應軍事需要 B.加強中央集權 C.剝奪朝中大將軍權 D.鞏固皇權5、梁啟超在論

3、述中國古代專制政治發展時說:“專制權稍薄弱,則有分裂,有分裂則有力征,有力征則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睆闹袊糯鷼v史整體來看,這一論述中可以確認的是 A君主專制是維系統一的主要條件 B專制程度隨著歷史進程而不斷加強C分裂動蕩是專制權力產生的前提 D武力奪取政權是專制制度的基礎6、元朝時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 河北     河南    山西     山東  A.       

4、; B.     C.      D.7、下列關于兩漢察舉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A.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 B.是一種自上而下推選人才的制度C.察舉制是兩漢選用官吏的唯一途徑 D.個人聲望始終是察舉的重要標準8、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9、從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到孫中山“敢有帝

5、制自為之,天下共擊之”的歷史變遷說明  A.專制與民主構成傳統社會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是歷史潮流  C.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進程起決定作用  D.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延續影響歷史進程10、錢穆在國史新論中寫道“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睂Σ牧现兴f的“此項制度”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選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C.它把讀書、考試和做官有機的結合起來 D.使得官員文化素質大大

6、提高,“優勝劣11、清史稿記述,清代內閣“沿明舊名,例稱政府”,但“內閣實權,遠不逮明”,“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國 B.新的權力機構出現C.貴族特權不斷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權力12、學完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學就本單元內容分別擬定四個選題準備開展研究,這四個選題的研究最終將無法成功的是( ) A. 趣談周武王與分封制 B. 論西漢推恩令的實行及其影響C. 論隋唐三省制度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D. 論清代丞相與軍機大臣的權力制衡13、朱子語類云:“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氨境边@些措施實施的消

7、極影響是( )  A.皇帝得以大全總攬,中央集權加強     B.導致地方嚴重的“積貧積弱”  C.造成地方割據勢力膨脹威脅到皇權     D.不利于各行省之間密切交流14、柳宗元認為清末農民起義“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漢七國之亂“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那種說法最適合材料原意( )A.郡縣制與秦末農民戰爭沒有關系 B.七國之亂因漢初分封而爆發C.郡縣制有利于中央集權統治 D.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歷史的必然15、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頒布了大明律,它規定謀反、謀大逆、謀叛、惡

8、逆、內亂等為“十惡”重罪,屬于“常赦所不原”;“大臣專擅選官”、“交結朋黨紊亂朝政”、“交結近侍官員”、“擅為更改變亂成法”等列罪條款又為明律所特有。這些規定A表明皇權專制的繼續強化 B規范內閣機構的運作程序C協調了君權與相權的關系 D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16、在中國古代史上,經常出現地方分裂或叛亂的現象,對這種現象的評述,正確的有根本原因是封建經濟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是某統治政策的失誤導致中央弱地方強 破壞生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給我們的啟示是地方政權不宜過大,必須保持中 央政令的暢通ABCD17、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了( )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剝奪相權的

9、創新設計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權的重要步驟18、為研究三國時代的歷史,某同學找來了電腦游戲三國英杰傳、二十四史中的三國志、小說三國演義、電視就三國的影碟,其中屬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國志 B、三國演義 C、三國 D、三國英杰傳19、公元前4世紀時,羅馬的某法官接了一個案件,“一個仁慈的貴族羅幕洛,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希望把他一半的財產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受傷或戰死士兵的家人。但羅幕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幕洛的遺囑?!狈ü僮詈笈卸_幕洛的家人 敗訴。法官依據的是:A未成文的習慣法 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新政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0、羅馬法內容豐富,體系完善,它

10、的許多原則和制度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主要有:( )“沒有東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貴和更神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奴隸在法律上是“可以購買的東西”A. B. C. D. 21、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名著羅馬法的精神中說:“羅馬帝國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政府世界史最為持久的征服?!绷_馬法“最為持久的征服”的具體表現是 A.確立是世界上的第一步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B.由公民法到萬民法,首創國際法的概念C.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

11、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D.編訂了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22、“在希臘,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這種自然環境使希臘城邦呈現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閉關鎖國,重視農業 B 人民主權,輪番而治C 小國寡民,獨立自治 D 貴族統治,僭主當政23、雅典城邦任何公職人員,無論地位多高,皆不能離開公民大會而擅自決定政務大事。他們都處于公民大會和五百人會議的經常督察監視之下,若公民大會認為他有失職守,皆依法懲處。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權力機關由直接選舉產生 B公民大會負責審理大部分案件C各權力機構之間相互制約平衡 D從制度上防止專制以維護民主24、公元前399年,雅典民

12、主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處哲學家蘇格拉底死刑。他本可以通過承認錯誤,避免極刑,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A雅典民主的形式導致了國家權力的濫用 B蘇格拉底之死意味著希臘人違背了法治原則C蘇格拉底的“不敬神”源于他的哲學觀念“認識你自己” D表明了蘇格拉底對思想自由的追求25、代議制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形式。以下有關代議制的表述正確敘述的是A英國1689年憲法規定議會權力高于王權,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B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向國會負責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D德國1871年憲法賦予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議會不具有立法權26、 “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

13、人”是一句英國格言,典型地說明了民主憲政的特點。憲政就是讓兩個魔鬼友好地相處并相互制約,把惡作劇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這說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關鍵和核心是A全體公民的參與程度 B權力的制約與平衡C市民的整體素質 D革命的徹底性27、法國的民主政治的確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歲月,其民主共和制度最終確立是( )A.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B.拿破侖法典C.1791年憲法 D.人權宣言28、一學者這樣評價某國政治制度演進:“較少的腥風血雨,較少的聲色懼厲,較少的深思高論,只有一路隨和,一路感覺,順著經驗走,繞著障礙走,怎么消耗少,怎么發展快就怎么走,溫和中包含著剛健,漸進中累積著大步?!彼u價的是 A.英國君主

14、立憲制 B.德國君主立憲制 C.美國總統共和制 D.法國共和制29、據統計,1850年德國的專利授予數目為243項,1870年為4132項,1900年達到8784項。這反映出德國A.海外市場的拓展主導著科技發明 B.在整體科技實力上遙遙領先與他國C.政府在科技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從歐洲其他國家大量引進技術發明30、1689年權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共同之處主要是( )A規定首相對議會負責 B清除了封建殘余C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基礎D確立君主至高無上的地位31、關于下圖的表述,正確的是美國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 美國國會是權力中心,總統對國會負責 美國總統任命的司法官員須經參

15、議院確認 總統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 )A. B. C. D.32、1878年5月,俾斯麥提交的“反對社會民主黨企圖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國議會否決。不久,按照俾斯麥的要求,聯邦議會解散了帝國議會并重新選舉。10月19日,新一屆帝國議會以221票對149票通過了該法令,經皇帝批準,21日起法令生效。這件事反映了當時德意志帝國( )A首相有權力解散帝國議會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準法律的權力C聯邦議會沒有任何立法權 D帝國議會的立法權受行政權控制33、1832年英國的議會選舉改革后,直接利益的獲得者是A工業資產階級 B工業無產階級C掌權的新貴族 D廣大貧民階層34、1785年左右,美國人用一幅

16、題目為“聯合或死亡”的政治漫畫提示了美國面臨的困局。為解決困局,美國A、進行獨立戰爭,贏得國家獨立 B、制定邦聯條例,維護獨立成果C、制定1787年憲法,確定聯邦制原則 D、進行工業革命,實現經濟騰飛35、下面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的示意圖,最適合作為其標題的是A多樣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    D權力的制約與平衡36、鴉片戰爭前,林則徐在給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結論:“彼萬不敢以侵凌他國之術窺伺中華”,理由很簡單:英國路途遙遠,補給困難,怎有實力冒犯天朝?何況中英貿易近兩百年,茶葉生絲等

17、貿易利益重大,斷不可能為了一些鴉片走私商人而大動干戈。這從本質上說明林則徐A.沒有認識到英國的根本需求 B.主張向西方學習C.閉目塞聽,愚昧無知 D.認識到英國侵略中國是偶然的37、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边@表但                           

18、;  A.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           B.“天朝上國”規制受到沖擊   C.對西方列強產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38、有些日本人認為:甲午中日戰爭是文明之戰、解放之戰、救亡之戰,文明之戰是指一種先進文化戰勝落后文化;解放之戰是指解放中國、光復中原;救亡之戰是指黃種人團結起來,共同對付西方。下列各項對這種觀點認識最準確的

19、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原因 B.掩蓋了日本對華侵略的戰爭本質C.突出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D.表明了中國備受異族壓迫的事實39、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初五(1895年5月25日),在丘逢甲等人的推動下,臺灣官紳組成了抗日政府,定名為“臺灣民主國”。他們電告清政府:“今之自主,為拒倭計,免其向中國饒舌;如有機,自仍歸中國?!边@最能表明臺灣人們 A.目的是獨立建國 B.建立資本主義國家C.抗日愛國主義精神 D.對清王朝賣國行徑不滿40、辛亥革命10周年之際,梁啟超撰文寫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義呢?簡單說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這

20、反映出他認為辛亥革命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D擴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41、太平天國運動之初,曾國藩指出:“今春既交,粵盜益復猖獗,西盡泗鎮,東侵平梧,二千里中,幾無一尺凈土。推尋本原,何嘗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魚肉日久,激而不復反顧? 蓋太吏之泄泄(閑缺)于上,而一切廢置不問者非一朝夕之故矣?!睋丝芍鴩J為天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A自然災害頻仍 B社會治安混亂 C土地兼并嚴重 D官吏貪暴腐敗42、在革命歷史博物館里,我們看到下列圖片,歷史老師要求用一個主題概括圖中事件的教訓,你認為最突出的應該是( ) 南昌起義 八七會議會場 秋收起

21、義A. 必須盡快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B. 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大城市C. 必須走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43、某學校高一一個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研究“中國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需要收集相關的歷史史料。小組長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 太平天國運動 國民大革命運動 中共的誕生 維新變法 五四運動 辛亥革命。這一羅列引起了爭議,請幫他選擇正確的事件( )A B C D 44、1936年12月28日,美國時代周刊以大量篇幅報道了西安事變,而封面人物選擇的是正在視察軍隊的日本裕仁天皇。這反應映出時代周刊 A意在鼓動日本,實現東亞共榮 B希望示好日本,結成美日同盟 C主張壓制中國,滲

22、透美國勢力 D關注中國局勢,擔心中日戰爭45、下圖所示為1920年胡適等發表的我們對于學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見()A作者不完全認同五四運動 B作者主張改革應從學生開始C五四運動沒有帶來任何影響 D五四運動的余波延續了一年46、看圖讀史,斷定正誤。錯誤的是( )             A B C DA反映了農民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B宣傳馬克思主義C反映了農民階級建立絕對平均主義社會的愿望 D其發刊詞闡發了“三民主義”47、毛澤東的詩詞,形象她再現了中國革命各個發展階段的歷史

23、畫面。下列毛澤東詩詞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A B C D48、瞿秋白說1912年“皇帝倒了,辮子剪了”,對這句話理解不恰當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 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們習俗的變革C.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治 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二、材料解析題(3小題,共52分)49、閱讀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明朝中央機構示意簡圖材料二 臣竊聞東西各國,皆以立憲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

24、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材料三 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發達最先,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明朝中央機構發生的重大變化。這一變化反映了中

25、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4分) (2)依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為提出了怎樣的政治設想?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上述觀點產生的主要原因。(6分)(3)概括材料三中孫中山的主要觀點,結合材料二,比較孫中山與康有為思想主張的不同之處。(6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社會明代以后政治思想發展演變的歷史趨勢。(2分)5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美國國民,為建設更完美之合眾國,并謀今后國民永久樂享自由之幸福起見,爰制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如下:第一條第一項:本憲法所授與之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之合眾國國會。第二項:眾議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選舉之議員組織之。各州選舉人應

26、具該州眾議員之選舉人所需之資格。第三項:合眾國參議院由各州州議會選出參議員二人組成之。第二條第一項: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大總統。第三條第一項:合眾國之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之低級法院?!?美國1787年憲法材料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臨時大總統由參議院選舉產生。約法特別規定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理可以駁回總統的意見,總統發布命令必須由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國近現代史

27、資料材料三 美國憲法不僅確立了一系列憲政原則,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種妥協精神,達 成了各階層共享政權的約定。憲法不僅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而且在實施中也變成了一種妥協的機制。這種在確定原則框架內反復發生的妥協,構成了美國憲政的突出特點,也使它能夠適應復雜多樣、變化不定的社會形勢。正因為如此,美國憲法具有了恒久的魅力。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指出兩部憲法的主要相同點。(3分)(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比較兩部憲法制定的直接原因有何不同?在政體上有何差異? (8分)(3)除上述不同之外,從材料一、二中你還可找出什么不同點?(3分)(4)兩部憲法的命運怎樣?材料三認為美國憲法最突出的魅

28、力是什么? (6分)51、閱讀下列材料 (14分) 民主政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國都在不斷的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政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頒發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國議會制訂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標志;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以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為根據,宣告了美麗堅合眾國的誕生,是美國資產階級綱領性文件,被視為最早的人權宣言;1787年,美國制定的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一整套國家體制,被視為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89年法國制

29、憲會議發表的人權宣言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和特權。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材料二 英國具有議會傳統。自13世紀開始,議會在王權集中及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斷擴大自己的職權,獨立性也不斷增強。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君主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維持一種聯盟的狀態。他們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實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須有一個最高統治者,不然的話,在國內定要發生叛亂及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內戰”,這正符合英國革命局勢的發展。到革命后期,英國整個民族認識到

30、,議會掌握無所不包的權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須的。同時,一個賢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認為是人民的幸福。這種尊崇王室的心態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后來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關。    摘編自葉·阿·科斯明斯基主編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材料三 美國的共和政體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對政府的參與、信任和制約,意在追求“全體公民的最大幸?!?。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羅馬的公民大會,使之成為“委托代理”的“間接民主”機構。它借鑒了君主制的長處,強化了行政權的功能和作用,并將它賦予單獨一個人行使。同時,

31、美國的建國者還從歷代的分權理論和制度中獲得 借鑒,把它加以改造,轉化為一種復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奪或壟斷權力,從而保證“有限政府”理念的實現??偠灾绹墓埠驼w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造性轉化的結果。   劍鳴“共和”與“民主”的趨同美國革命時期對“共和政體”的重新界定材料四  孫中山晚年頗為深刻地認識到,建立共和,“民權何由而發達?則從團結人心,糾合群力始”??墒牵笆暌郧?,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為何物,即知識階級亦鮮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許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處,反而希望滿清復辟”?!爸劣跉W美的風土人情和中國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風土人情是怎么樣,便像學外國的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