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_第1頁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_第2頁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_第3頁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_第4頁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第一卷2 分,共 60 分)1五代十國政權中存在前后相繼關系的是:( B )后漢和后周,南漢和北漢,吳和吳越,前蜀和后蜀A.B.C.D.2契丹建國后,曾采取“一國兩制”(即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主要是因為(B)A.契丹與漢族的民族矛盾尖銳B.境內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皇帝與漢族官僚謀求妥協D.中原先進政治制度的吸引3.北宋初年, 宋太祖制定施政方針的主要立足點是( B )A. 鞏固國家統一B. 發展社會經濟C. 強化皇帝權力D. 解除遼、夏威脅4王彥超及諸藩鎮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從容謂之曰:“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劇鎮,五事鞅掌,非朕所以優賢

2、之意也。”彥超喻意,即前奏“乞骸骨,歸丘園,臣之愿也?!保ㄒ运翁婕o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 ( B )A.準備賞賜開國宿舊B.暗示他們自解兵權C.表示歉意撫慰群臣D.鼓勵諸藩為國操勞5遼宋間的澶淵之盟使:( D ) 雙方維持長期和平關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貿易往來頻繁,有利于經濟發展 技術和文化交流加強,促進文化進步北宋負擔加重,激化了社會矛盾(D )C.D.(甘肅固原東南),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是哪個與北C.金D.大理B 北宋和遼、西夏的矛盾D 大官僚與中小地主階級的矛盾A.B.6. “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宋并存政權的疆域? (B )A.遼B.西夏7王安石變法主要反映了

3、(C )A 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C.地主階級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矛盾8在王安石新法的推行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來自(B)A.地方官吏和商賈C.中小地主和富農9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A.觸動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受反對C.政令不通達,一些地方官不執行新法9后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北宋瓷器產地位于今(B.大官僚和大地主D.中央政府和皇室A)B.用人不當,危害百姓,人民反對D.保守派司馬光當政,堅決反對新法C)A.河北省B.河南省 C.江西省D.江蘇省我國古代封建域市商業活動逐漸頻繁。根據此回答10 一 11 題10 .下列關于長安城商業活動的評述,正確的有( B )“市”中的商業活動是長安

4、城商業繁榮的標志長安的繁榮代表了古代商業經濟最高水平頻繁的外貿活動提高了長安城的國際地位“坊”和“市”的劃分束縛了商品經濟的發展A.B.C.D.11 .對北宋前期東京城內商品經濟繁榮的介紹錯誤的是( C )A.出現通宵不絕的夜市B.大街小巷店鋪林立C.市場上大量流通交子D.相國寺地區最為繁華12 .下列內容不符合北宋時期經濟發展情況的是(B )A山西居民用媒作燃料B.出現“蘇湖熟,天下足”的局面C.四川地區出現“交子”D.商業活動不再嚴格限制在“市 ”里13北宋與遼、南宋與金的“和議 ”其共同影響不包括( C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C.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14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于

5、(B )A.西漢和東漢 B.西晉和東晉B.使兩宋王朝財政負擔加重D.客觀上有利于雙方經濟、文化交流C.東魏和西魏D,唐朝和后唐15 .下列地方少數民族威脅中原政權的先后順序是:( C )匈奴蒙古突厥契丹A.B.C.D.16 .南宋與五代十國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有(D )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大批北民南遷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海外貿易發達A.B.C.D.17下列文藝作品與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有直接相關的是( B )步輦圖南柯太守傳清明上河圖念奴嬌赤壁懷古A.B .C.D.A)18我國對外貿易由班超時期的陸路貿易為主轉到宋元時期的海上貿易為主,其原因是(北方戰亂,打斷了絲綢之路南方相對穩定造船技術

6、的提高及指南針的應用經濟重心南移A.B .C.D.杰出歷史人物在民族關系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據此回答下列19 20題:19 從有利于本民族長遠發展的角度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和西夏國王元昊的政績中貢獻最大的是( D )A.統一了本民族各部B.建立了強大一時的民族政權C.用戰爭從北宋獲得大量“歲幣”D.提倡學習并積極引進漢族文化20 毛澤東曾贊頌成吉思汗為 “一代天驕 “, 用今天的正確觀點看成吉思汗是一個( AA 為蒙古族的發展強大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B 征服歐亞證明中華民族具有偉大力量的英雄C.建立元朝促進多民族國家發展壯大的英雄D 統一中國創建了疆域空前廣大的大帝國的英雄21下列各省,在元朝時

7、尚未設置的是(D)A.陜西省B.甘肅省C.江西省D.黑龍江省22.今西藏和臺灣在元朝時,分別由什么機構管轄?(C )A.理藩院、澎湖巡檢司B.宣政院、臺灣府C.宣政院、澎湖巡檢司D.理藩院、臺灣府魏晉南北朝和宋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兩個重要時期,據此回答23-24 題。23下列表述,不符合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史實的是(D )A 少數民族采納了漢族的政治制度和生產方式B 漢族吸收了少數民族的生產經驗和文化的優秀成分C.少數民族同漢族長期雜居,差異逐漸消失D 民族政權間邊境互市活躍24這兩個時期民族融合的過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實際上就是少數民族(B )A.農業化過程B.封建化過程C.漢

8、化過程D.內遷過程25. 元末明初,松江地區形成“棉七稻三”乃至 “棉九稻一”農業經營新格局,其的關鍵性因素是 ( C ) A. 松江地區自然環境條件更適于植棉 B. 宋代時,植棉技術傳入烏泥涇C.黃道婆全面改進并推廣了棉紡織的桿、彈、紡、織生產技術 D. 植棉、紡棉紗、織棉布的經濟效益高于種植水稻26元朝的大都、泉州等地商業活動非常繁榮,促成這種繁榮的有利因素是(D)元朝的疆域廣闊元朝的交通發達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航海技術先進美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通過比較研究認為,“近代世界”賴于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與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來源于中國。據此回答27-28 題:27下列哪一項是“源于中國”且對“近

9、代世界”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的發明(B )A.地動儀B.指南針C.圓周率D.內燃機28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度的重要原因包括(C )中央集權制度保證了國內政治穩定科舉制度的實行A.B.29與孔子辦學具有同樣性質的是A 唐朝的鄉學C.明朝的縣學朝廷的支持科學與技術的較早結合C.D.B )B 北宋的書院D.清朝的書院30 .下列藝術作品最能體現其時代特征的是:( B )A. 關漢卿的竇娥冤C. “宋四家”的書法B.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D. 趙孟兆“神品”中國古代史 第五章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測試題班級 姓名 座號 評分第二卷二.材料解析題31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文彥博曰:“朝廷施為務合

10、人心,以靜重為先。凡事當兼采眾論,不宜有所偏 聽。陛下即位以來,厲精求治而人情未安,蓋更張(改弦更張,指變法)之過也。"彥博又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須更張,以失人心。”上(宋神宗)曰:“更張法制于士大夫 誠多不悅,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彥博曰:“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安石曰:"法制且在,則財用宜足,中國宜強,今皆不然,未可謂法制且在也。”彥博曰:“務要人推行耳。"安石曰:“若務要人推行,則須搜舉材者,而糾黑軟(不振作)偷惰不奉 法令之人,除去之,如是則人心豈能無不悅?!蓖ㄨb長編紀事本末卷 70 材料二:今之世,去先王之

11、世遠,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雖甚愚者,猶知其難也。然臣以謂今之失,惠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謂當法其意而已。夫 二帝(堯、舜)、三王(夏禹、尚湯、周文王),相去蓋千有余載,一治一亂,其盛衰之 時具(備)矣。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 之意,本末先后,未嘗不同也。王安石上仁小皇芾言時書材料三:(司馬光)曰:“故夏遵禹訓I,商奉湯典,周守文武之法,漢修高祖之 律,唐行太宗之制,子孫享有天祿,咸數百年。國家受天明命,太祖、太宗撥亂反正,混 一區夏,規模宏遠,子孫承之,百有余年,四海治安,其法可謂善矣。先帝(宋神宗) 以睿智之性,切于求治,而王安

12、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遂至民 多失業,閭里怨嗟?!崩m資治通鑒長編回答:據材料一,指出文彥博與王安石針對變法問題的分歧。(4分)據材料二、三,指出司馬光與王安石在變法問題上的分歧焦點。(4分)依據以上材料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3分)依據以上材料,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3分)三問答題32對北宋初年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產生的影響,有不同的看法:(一 )主要是積極的,但也有消極作用;( 二 ) 主要是消極的,但也有積極作用。請按照自己的理解,說明你同意哪種看法,井結合史實闡述理由。(12 分 )33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在其流傳后世的名詞滿江紅中詠吟“壯志饑餐胡

13、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著名的抗元將領文天祥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碑斀駞s有人說岳飛“不應痛飲黃龍血”,文天祥不該阻擋“一統大元忽必烈”試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評述以上材料觀點的正確與否。(14分)(15分 )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景龍元年(公元 707 年 )十一月敕,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其市當午時去鼓二百下,而眾大會;日入前七刻擊銃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應當)輒向街開門戶,悉令閉塞。”摘自唐會要卷八十六材料二顯德二年(公元 955 年 )四月,詔曰:“東京華夷輻輳(會集),水陸會通,時向隆平(興隆太

14、平)。日增繁盛。而都城因舊,制度未恢,加之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式商外至,絡繹無窮。慨賃之資,貧乏之戶,實難供辦?!闭晕迨鷷矶牧先?周世宗顯德中,遣周景大浚汴口。景心知汴口既浚,舟揖無雍,將有淮,浙巨商,貿糧斛賈,萬貨臨汴,無委泊(停船)之地,諷(勸諫)世宗乞令許京城民環汁栽榆柳,起臺榭,以為都會之壯,世宗許之。景率先慶詔,踞汴流中要起巨樓十二間。景后邀巨貨于樓,山積波委,歲入數萬計,今樓尚存。摘自文瑩玉壺清話卷三回答:(1) 依據材料一說明宋朝的城市商業與唐朝相比有哪些方面的進步?(2) 依據材料二、三,分析北宋以東京為代表的城市商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什么(3) 試分析導致北宋時期

15、商業進步的根本原因。3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川界用鐵錢,小錢十貫重六十五斤,折大錢一貫重十二斤。先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自采交子之法久為民便。宋朝事實卷 15材料二紹興三十一年(1116 年 )置行在(指臨安)會子務,后隸都菜場,悉視川錢引法,行之東南諸路。凡上供軍需,并同見錢仍分一千、二千、三千,凡三種。初命安徽會子紙。其后,造于成都。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 188材料三今會子之行,通行于江、淮、福、浙。一夫可赍千萬緡,而無關洋譏征(征稅 )之患其于民間可謂便矣。源流至論續集卷 4材料四至正十一年(1351)置寶泉提舉司,掌鼓鑄至正通寶錢,印造交鈔,令民間通用。行之未久,物谷騰涌,谷

16、逾十倍。又值海內大亂,軍儲供給,賞賜搞勞,每日印造,不可計數。舟車裝運,軸護相接,交料(紙幣)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人,昏軟不復行用,京師科滿人間者,無處無之,昏軟不復行用,京師科紗十錠,易斗粟不可行,既而所在郡縣,皆以貨物相貿易,公私所極之鈔遂俱不行?;卮穑?1) 據材料一分析古代紙幣產生的原因。(2) 能否說古代紙幣只流行于北宋時期四川地區?為什么?(3) 紙幣流通對古代商業活動的發展有什么積極的影響(4) 在古代紙幣的使用中,是否也產生過弊端?其原因和影響是什么?(5) 材料四記載的發行紙幣情況與古代哪次幣制改革相似?相似之處何在?三、問答題(25 分 )33. 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贄認為:金

17、兵南下,北宋淪喪之禍“實王安石有以啟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當時司馬光已言其為害當見于數十年后”。結合史實,分析評論這一觀點。35兩宋時期政治格局的特點是什么?概括并用史實說明這種特點對當時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民族關系、對外交往和科技文化等方面所產生的主要影響。參考答案(參考答案:31.文彥博反對變法,因變法引起士大夫們的不滿,而宋朝的統治是靠士大夫來維持的。王安石認為,變法就要選舉賢才,罷免庸才,必然引起一些人的不滿。( 4分)司馬光認為,祖宗之法不能變。王安石認為,遵循祖制,應把握它的精髓,不是完全照搬。(3分)變法觸及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2分)王安石

18、根據時勢,進行變法有利于北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墨守成規,破壞變法,使北宋積貧積弱的現象更加嚴重。(3 分)(參考答案:32.下面列出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的理由各若干項,作為評分的參照。主要方面(積極或消極)各項得分不得超過8 分,次要方面(消極或積極)各項得分不得超過5分。不作判斷,總分不得超過10 分。如考生有別的看法,并有合理的發揮和創見,可以參照以下示例酌情評分,合計不得超過12 分。積極方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2 分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3 分 )有利于保持社會的穩定;(3 分 )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2 分 )消極方面:造成了龐大的軍隊和官僚集團;(

19、3 分 )加劇了人民的負擔;(2 分 )造成了政府的財政危機;(3 分 )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2 分 )(參考答案:岳飛抗金評述:金軍南下時,一路燒殺搶掠,破壞中原先進文化,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岳飛堅持抗金,符合廣大人民反抗女真貴族掠奪的利益。直搗黃龍,經八千里路云和月,壯懷激烈,收復舊河山,笑飲匈奴血。這是對當時時勢、歷史運動的正確感受。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觀點苛求古人的歷史活動。(6分)文天祥抗元:蒙古貴族以其野蠻、落后、強悍的武裝南下滅宋,一路無惡不作,企圖毀滅先進的漢文化、漢民族處在亡族滅種的境遇里。文天祥為捍衛漢民族的利益,維護先進的漢文化,奮起代表漢民族人民進行抗元斗爭。文天祥的抗

20、元斗爭,不是阻擋統一的潮流,而是寓含著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浩然正氣,體現著高尚的民族氣節。所以,后人牢記他的名句,挖掘其愛國主義精神,仍然具有現實意義。(8 分)二、材料解析題31 (1)唐朝對城市的商業活動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北宋時打破了時間限制;唐朝的城市商業活動被局限在“市”中進行,北宋時允許沿街開設店鋪。(2)東京是中外商人會集之地,水陸交通比較發達;后周政府組織入力疏浚河道,修建碼頭館舍以接待客商;五代后期,戰爭漸趨平息,社會秩序相對安定。(3)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農業、手工業的發展。32 (1)北宋時期商業發達,但鐵錢沉重,不便攜帶,不利于交易。(2)不能這樣講,因為南宋曾發行紙幣,稱會子,通行于江、福、浙一帶;元朝也發行紙幣,通行全國。(3)攜帶方便,便于大宗交易和異地交易;還可以避免封建政府隨意征稅。(4)產生過。原因是封建政府濫發紙幣加重人民負擔;影響是破壞了商業活動的正常發展,以至于出現物物直接交易。(5)與王莽發行大錢相似。都是通過濫發貨幣來掠奪人民財富。三、問答題33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王安石變法以前,北宋已經面臨嚴重的危機,出現了積貧積弱的局面。幽云十六州的割失,使北宋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