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5第二單元陳情表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二單元陳情表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中,本單元為古代抒情散文單元。教材中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別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勃的滕王閣序,莊子的逍遙游和李密的陳 情表。其中前兩篇是精讀,后兩篇是略讀。歸去來兮辭 是陶淵明辭賦的代表作品,抒寫其回歸田園的愉悅心情和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在,表達其遠離惡濁官場、投身大自然懷抱的人生感悟,與作者千古流傳的田園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習此文, 可以聯系學過的飲酒和歸園田居體會作者真摯的感情,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鑒賞抒情語言 的樸素。滕王閣序是王勃最突出的作品,
2、也是歷代傳誦的名篇。該序在思想內容上具有真情實感,非無病 呻吟或嘲風弄月之作可比;在藝術形式上,雖然此序也是駢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駢文的陳舊格局和陳陳相 因的文風;學生可在豪邁的語言中體察王勃的壯志凌云。逍遙游是“辭趣華深”的莊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園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稱莊 子散文“縱橫跌宕,奇氣逼人”,指其散文雄偉恣肆,大起大落,無所羈絆,同時又構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遙游旨在說明,人應當脫離一切物累,以獲取最大的自由。從思想內容來說,當然是不切實際的, 但這篇文章卻寫得揮灑自如、想像豐富,足以稱為我國散文史上的名篇。通過對莊子說理藝術的分析,使 得學生對文言文的把握更上一個理解高度。
3、陳情表本是李密寫給晉武帝的一篇奏章。李密本著以情動人的目的,悉心說服武帝體恤下情,所 言句句發自肺腑,動人心魄,具有強烈的抒情性。 在感動于文中流露的強烈的天倫之情時,學生還可從法、理、情的不同角度體會作者的寫作藝術。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發的感情各有不同:歸去來兮辭寫回歸田園的樂趣,滕王閣序寫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遙游表現人世的感慨,寄托著作者的理想追求,陳情表寫至愛親情。都是古人真情 實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約略看出中國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點,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散文極其強 烈的抒情特征。二、課標解讀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4、。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 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本單元的課文,雖然創作時代不同,文體不一,但都是 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及常見的文言句式等語言現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代表著不同時代文人書面語的行文風格和語言特點。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對學生提高文言文的閱 讀理解能力、培養文言語感等,都會起著很切實的作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必修課的“閱讀與鑒賞”,也有人文性方面的要求。作為文言 文的學習來說,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
5、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作為文學作品來說,要求“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 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 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據此,在文 言文的教學過程中,既要落實好字詞翻譯,更需引導學生披情人文,培養其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總體目標以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為坐標,根據“積 累整合” “感受鑒賞” “思考
6、領悟” “應用拓展” “發展創新”等能力目標確定本單元教學目 標:1、知識與能力:(1)學習文言文基礎知識中字詞句式的用法特點,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 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突出知識性并注重知識的積累整合。(2)進行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學會整合學過的知識。2、過程與方法:(1)在誦讀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體會不同文體的斷句特點。(2)利用課文中的注釋與工具書落實重點實詞,翻譯文章,并通過課堂分析與講解,掌握重點的文 言現象。(3)通過探究的方法,對照序言、文本和注釋資料,對文本的寫作藝術及抒發的情感進行探究式學 習。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引
7、導學生根據當時社會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以一種“同情的理解”態度對待文章中的情感取 向。(2)引導學生用現代觀念審視本文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感受古人的人文精神,進而 砥礪自我人生修養。(3)引導學生從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奠定精 神的底子。四、學情分析學生經過必修教材四個模塊的學習,已經對高中階段的知識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文言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積累,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方法,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沒有太大問題,缺少的是知識網絡體系 的構建,因此在深入解讀文本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必修一的古代記敘散文, 首先展示了古代文字的簡潔之美,提供了提要鉤玄
8、的閱讀方法,為高中階段閱讀文言文打下了基礎;必修二則從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入手,展示古人從自然之美中生發的情 感情趣,培養學生文言語感; 必修三以古代議論性散文展示邏輯之美,提供對文言進行質疑與探究的鑰匙;必修四是古代人物傳記, 對人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評價。在這樣的基礎上,必修五展示了抽象的情感之美,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言語感,梳理文章層次,深入、立體地評價人或事,才能以披文入情的綜合方法進行 深層面的閱讀。五、教學策略1、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進行歸類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閱讀及體悟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細加品味。對于抒情性比較強的文字,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和王勃的滕王閣序,應在慢讀的基礎上先 畫出抒情
9、句,以此為線索大致探究內容,再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對于線索明晰的說理議論文字,如莊子的逍遙游,應從層次結構入手,理清思路,把握大意,再 思考文后問題,或邊讀邊找出文章的論點以及支撐論點的論據。2 / 9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5第二單元陳情表教學設計對于表情說理類文章,如李密的陳情表,應先通讀一遍,從整體上大致了解文章情感,其次再細 讀、慢讀,理清寫作思路。2、整體構建與打通融合作為最后一本必修的文言文教學,本模塊的學習重點, 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文言實詞,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深入解讀文本內涵,并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要求教師在文言文單元教學 中,重視知識的串聯。本單元可以與“梳理探
10、究”板塊文言詞語和句式及古代文化常識作勾連。其中陳情表中 人物語言有不少體現了委婉語的特點,可用于復習必修三交際中的語言運用中的稱謂語、禁忌語、委 婉語。此外,除了完成文言文的學習,也可與“表達交流”板塊中的“謳歌親情一一學習寫得充實”做勾 連。在陳情表中,李密字字泣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 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要使文章內容豐富, 最根本的是作者要有豐富的生活和思想。歸隱田園、做到了自我實現的陶淵明,命途多舛、胸懷壯志的王勃,如鯨鵬般振翅遨游天際的莊周,在生活和思想上 都能夠成為我們走向豐富、走向深刻的引導者。六、課時安排第二單元 11 課時歸去
11、來兮辭(并序)2課時滕王閣序3課時逍遙游2課時陳情表2課時“梳理探究”板塊“文言詞語和句式”與“古代文化常識”1 課時“表達交流”板塊“錘煉思想學習寫得有文采” 1 課時陳情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2. 通過釋義理解全文大意,能夠翻譯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文言現象。3. 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體會作者說理技巧的層層遞進。4. 分析文章情理結合的寫作特色,借鑒于平時的寫作。1. 過程與方法:2. 利用課文中的注釋與工具書解釋字詞意思,翻譯文章。3. 通過課堂分析與講解,掌握重點的文言現象。4. 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文中陳情說理的內容,體會陳情特色和寫作技巧。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2、1. 體會文章中的真摯情感,理解“忠”、“孝”的意義。2. 注重對學生“孝”的品行的引導。【教學重難點】1、重點:文章大意的把握與重點文言知識的歸納;文章的陳情特色。2、難點: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掌握“情”的含義,體會作者情理結合的陳情說理技巧。【教學方法】以誦讀、點撥為主,使學生理解大意;通過交流閱讀感受全面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由討論 探究作者陳情的特色。【教學用具】:多媒體、黑板【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同學們,提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你們首先會想到什么?(善,忠,孝等等)。孟子有云: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說的是要“尊老愛幼”,而歸結起來,也就是“孝”的
13、思想。今天我們 就要來學習一篇言辭懇切,情真動人的關于尊老盡孝的文章一一陳情表(板書)。人們論“忠”時首 推出師表,言及“孝”則必談陳情表,可見文章具有十分感人的至情。 解題、知人論世1. 請同學們集體朗讀一遍全文,整體感知文章(結合注釋,注意生字讀音)險史必兇 門衰好 則嶇煢煢孑立選馬 迪慢 拔慳2、解題:何謂“陳情”?(結合課文注釋)陳:陳述。 情:情況;隱情,苦衷;情理。表:一種文體,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內容多是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3、是誰陳情?對誰陳情?(看課文注釋)1. 陳情之人:李密(224 28
14、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2. 向誰陳情:晉武帝。3. 背景補充: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本文為蜀亡之后,晉武帝征李密為太子洗馬時,他寫了這1.為何陳情?欲奉養祖母,辭不赴任,故向皇帝陳情。研讀文本1. 第一段(1)自由朗讀第1段。(2)結合注釋理解重點字詞,找同學逐句翻譯大意并加以指正補充。(3)文言現象(板書于黑板一側)通假
15、字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厚:通“褥”,墊子。古今異義不行:古義,不能走路;今義,不可以。至于:古義,至IJ;今義,程度副詞。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創立。詞類活用閔兇:形容詞作名詞,憂患的事,不幸的事。躬親:名詞作狀語,親自。特殊句式而劉夙嬰疾病。(被動句,主語“劉”是行為的被動者;嬰,被纏著,被動詞) (4)深入解讀。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4/9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5第二單元陳情表教學設計臣以險釁,夙遭閔兇。作者圍繞這句話寫了什么?有什么作用?a. 一方面,寫“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幸得祖母躬親撫養;另一面,寫自己
16、“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側面寫出祖母撫養之苦。表現出祖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 與自己對祖母的感激之情。b.而“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 立,形影相吊”,點出了祖孫倆相依為命凄苦。因無人能為作者分擔贍養的任務,自己必須獨力承擔盡孝 的責任。C. “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祖母對自己有深厚的養育之恩,此時她臥病在 床,自己必須盡兒孫之孝侍奉祖母。為表主旨蓄勢。(5)概括大意:陳述自身實情,說出母孫之間相依為命的凄苦。一方面,自己身世凄苦,祖母 的撫養恩深似海;另一面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借由述說自己
17、的不幸,獲取同情,點出辭不赴職 是為盡孝。1. 第二段2. 請一位同學讀一遍第2段。(強調懇切的語氣)3. 由幾個同學逐句翻譯,大意通順無語病。孝廉:漢代以來薦舉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方法和名額略有不同。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制度。文中是優秀人才的意思。郎中、洗馬:均為官職名。郎中是尚書省的屬官,太子洗馬即太子的侍從官。1.文言現象詞類活用微:形容詞作名詞,卑微低賤的身份。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進退: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古今異義秀才:古義,優秀的人才;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告訴:古義,申
18、述(苦衷);今義,讓別人知道。特殊句式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非,不是)急于星火。(狀語后置,“于星火急”)實為狼狽。(判斷句,用動詞“為”表示肯定判斷;為,是)1.深入分析段意。本段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寫了什么?明確:分為兩層;第一層從“逮奉圣朝一一辭不就職”,寫了朝廷征召之急,第二層從“著數切峻一 一實為狼狽”,寫了作者處境的兩難。本段中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句?(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作者為何會覺得狼狽?“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前者不能盡孝,后者不能盡忠,是為兩難。作者寫自己的困境有何用意?明寫朝廷對自己的重用與自己的感激之情,而
19、又說明自己現實處境的身不由己,通過陳述苦衷為自己辭不從官的行為辯解。1.小結:本段開頭便寫“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先盛贊朝廷的仁治,表現作者態度的恭謹虔誠,之后一系列的事件贊揚朝廷用人制度之賢,“非隕首所能上報”,表明自己忠于當朝;后又以“供養無主”5 / 9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5第二單元陳情表教學設計“劉病日篤”寫自己的兩難處境,為無法奉詔赴職辯解,語言懇切,凄惻婉轉,以情動人,輔以說理,較 有說服力。 課堂小結在課文前兩段中,作者首先陳述自己身世之凄苦,與祖母相依為命,由此獲得晉武帝的同情。之后寫 詔書之急切與祖母之病日篤,敘說自己忠孝難以兩全的兩難處境,以苦衷難言為自己辯解。使自己于情之
20、 上略有優勢之后,作者又該如何勸諫晉武帝,最終該如何解決盡忠還是盡孝的難題呢?請同學們回去參照 課文下面的注釋,按照我們今天的方法自行分析文章的后兩段,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分析。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陳情表的前兩段,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作者扣住“孝”這一點為自己辭官作了 鋪墊,從情入手,避免直接說理給人的強烈敵意,先獲得晉武帝的認同。但只談情又不夠具有說服力,下 面我們就接著學習后面兩段,看作者是如何以理喻人的。二、課文研讀1、第三段1. 齊讀第三段。2. 結合課文注釋,逐句翻譯。3. 文言現象(板書)詞類活用終:使動用法,使結束。遠:形容詞作名詞,遠的地方。特殊句式且臣少仕偽朝。(介
21、詞省略,“且臣少仕于偽朝”)本圖宦達(判斷句,用副詞“本”表示判斷;本,本來是)今臣亡國賤俘。(判斷句)(4)古代官職變動的詞語:拜,除,拔擢(文中);補充遷,謫,徙,出,去,黜。【知識鏈接】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關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b1 )、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用于口語)。關于提升職務的有:拔擢、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 ch 1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官員退休)、左遷(降級使用)。關于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
22、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關于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如攝政)、權(臨時代職)。古代官職變動用詞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6/9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5第二單元陳情表教學設計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
23、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于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 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 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6、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河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 任
24、河間王的相。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 屬官員的處分。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陟”常和“黜
25、”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 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黜陟不聞。”13、奪,罷官免職。14、罷,革除官職。15、復,恢復舊職。(5)深入探究。本段蘊含了兩種感激之情,分別是哪兩種?一是對朝廷知遇之恩的感激;二是對祖母養育之情的感恩。在第二段中,作者就是因為這兩種感激無法兩全而陷入兩難境地,而這兩者之間該如何平衡呢,請同學們看本段第一句話,作者提到“圣朝以孝治天下”有何含義?為自己終養祖母提供了 “理論依據”,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增加說理依據。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所以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呢?(矜守名節)他又是如何為自己辯解的?先明自
26、己意志,“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之后放低姿態,“亡國賤俘,至微至陋”;而對當朝的提 拔,以感恩態度,稱之為“過蒙拔擢”,說自己“豈敢盤桓”,且主動提起自己“少仕偽朝”,言語之間 隨意自然,不著痕跡,卻是關鍵所在,至此打消晉武帝的疑慮。本段先從揚當朝孝治入手,接著表明個人心志,后又訴說祖孫更相為命的悲苦,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小組討論,談個人感受)以“伏惟”作切入點,為自己供養祖母找到“理論依據”,是循當朝之治所作,無從反駁;又以自身 尤甚孤苦,故母孫二人"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但這個結論不是直接引出,而是以“且”夾敘其中,把自 己在前朝為官之事略帶一筆,闡明自己對“
27、寵命優渥”的感激,萬不敢“有所希冀”。只因“劉日薄西山”,所以不得不“辭不受命”,一個“但”字又將情感帶回“不能廢遠”,當侍祖母左右的說理。(6)小結:歌頌當朝孝治,并陳述自己辭不赴任的難處。以感恩之情夾雜說理,打動武帝。2、第四段1. 教師范讀第四段,再請同學翻譯文段。2. 文言現象(板書)通假字有:通“又”,表示整數后有零數。詞類活用誠:形容詞作名詞,誠心。卒:使動用法,使終了。聞:使動用法,使知道。古今異義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特殊句式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狀語后置,“是臣于陛下盡節之日長”)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判斷句,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28、非,不是)1.典故結草街環:亦作“銜環結草”。原是古代兩個受恩報答的故事。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聯合結構。結草,典故見本保注釋。 銜環,古代神話小說記載: 東漢楊寶救了一只黃雀,某夜有一黃衣童子來見楊寶,把四枚白環給他,并對他說要讓他的子孫潔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楊寶子、孫、曾孫果真顯貴。1.細節分析。本段中直接陳情的句子是哪句?烏鳥私情,愿乞終養。作者在陳情之前做的鋪墊有何用意?以自己與祖母年齡的比較, 得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的結論,從理上闡明對祖母盡孝是當下之急, 同時暗示自己一定會在盡孝后再盡忠,打消武帝疑慮。之后再動之以情,使武帝答應這個請求,達到陳情 的目的。1.小結:因盡節日長而報養日短,提出先盡孝后盡忠的兩全之法。最后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表明忠心,言語至性,真誠動人,兩全之情得以實現。探究文章的藝術特色1. 陳情藝術(1)本文層層遞進,措辭委婉,請列出陳情的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打動武帝的心?明確: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漢市蔡甸區2025屆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個人工程勞務合同樣式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三調考試英語試題文試題含答案
- 金城江區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美甲店租賃合同簡易模板
- 四川省南充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三次階段檢測試題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度供暖合同協議書
- 版企業對個人的借款合同
- 電視劇劇本采購合同書
- 鋼管扣件出口代理合同
- GB/T 39043-2020游樂設施風險評價危險源
- GB/T 3810.4-2016陶瓷磚試驗方法第4部分:斷裂模數和破壞強度的測定
- GB/T 17213.4-2005工業過程控制閥第4部分:檢驗和例行試驗
-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課件
- 中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課件
- 施工班組考核表
- 法理學-(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學教程課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術 真空計 與標準真空計直接比較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 2022年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職業適應性測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國際五一勞動節頒獎榮譽晚會動態PPT模板
- 全院CRRT護理技能培訓理論考核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