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新基地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措施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一、地理位置和項目規劃概況 廣州民營創新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規劃范圍位于 廣州市白云區東北部,太和中心鎮西側,范圍東起105國道(新廣從路),西至106國道(廣花公路或永太公路),南鄰北太 路,面積約5.63平方公里。規劃范圍七個行政村。規劃區距廣州市中心城區15公里,距廣州市白云機場6公里,位于 空港輻射區范圍內,距白云機場車程約10分鐘。本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63.33公頃,根據土地現狀, 其中城鄉建設用地共291.26公頃,城市建設用地136.36公 頃,集中在規劃區東部現民科園園區及其周圍;村建設用地1
2、54.9公頃,集中布局在民科園周邊、柏塘村一帶。現狀非 建設用地共272.07公頃,占規劃總用地的48.29%,主要為 農田和水域。基地的發展定位:民營經濟智核,宜居宜業的創新型園 區。根據規劃方案, 總用地面積為563.33公頃,其中城市建 設用地475.62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84.4;村建設用地80.00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14.2;水域和其他用地總面 積為7.71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1.4。根據規劃方案,本地區規劃總建筑量為776.73萬m2,比現狀總建筑量增加585.52萬m2;規劃毛容積率1.38。規 劃村住宅居住人口614(0人)、城市住宅居住人口24380(人)、 就業崗位數量
3、約5.4萬人。二、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質條件項目位于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場地平整開闊。第四系 厚度一般為1540m, 土性為淤泥質土、粉砂、粉質粘土、 中砂、粗砂等。而區內淤泥質土等軟土分布范圍廣, 發育厚 度較大, 層厚為1.7010.30m,平均4.44m,該類土具有孔 隙率大、強度低、壓縮性高和透水性弱等特點,故淺部土體 的工程性質差,在上部荷載的作用下容易引發地面沉降。河谷沖積平原地貌是項目區的主要地貌類型,平原上地 面標咼為7m20m,相對咼差13m左右,地形平坦開闊, 土地肥沃,多辟為農田和菜地,項目區附近大小渠道縱橫交 錯,水塘和魚池零星分布, 居民點星羅棋布, 人口較為稠密。剝蝕殘
4、丘地貌主要分布在項目區內西部和南部,呈零星 或條帶狀散布, 地表標咼約1050m不等, 條帶狀剝蝕殘丘 呈北北東向分布,植被中等發育, 由于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 部分丘體的坡腳被人工開挖,現場調查區內人工挖方邊坡基 本采用擋墻、錨桿等護坡形式,穩定性較好,故未發現崩塌 等地質災害。三、項目區三種地質災害影響的預測(一)地面沉降根據現場調查和勘察資料可知,區內地面沉降災害較為 發育。場地內分布有松散人工填土和流塑狀淤泥質土等軟 土,呈層狀大面積分布,層厚較為穩定。其分布特征和物理 力學指標見第二章工程地質條件一節。該類土工程力學性質 差:滲透系數低、排水緩慢、固結時間長,易觸變性,擾動 后強度大
5、幅度降低、高壓縮性、強度低等,為不良工程地質 土體。若不對其進行處理或處理不當,在地表堆載或施工震動 作用下,則可能產生變形或震陷,從而導致地基不均勻沉降 等問題。另外,如果上部建筑荷載不均勻,兩頭差異大,相 同土層也易因沉降不均勻形成建筑地基變形。如不對軟基進 行處理或處理不當,在上面荷載作用下,軟基易壓縮變形, 將導致不均勻沉降和建筑物破壞。軟土所產生的地質災害體現為一方面上覆荷載與土體 可產生一定的附加壓力引起下伏軟土產生壓縮變形。故在基 礎施工過程中,如不對軟土進行處理或處理不當,在上面加 載或震動作用下,軟土被壓縮變形或震陷, 將導致地基下沉, 地下管線變形斷裂,樓房、墻體變形、開裂
6、,地面(路面) 沉降開裂及基礎不均勻沉降等。由于軟土層分布廣泛,且厚度較大,其處理時間較長, 費用較高,因此綜合評價地面沉降的危害性為中等,危險性 為中等。(二)基坑崩塌、滑坡 根據規劃資料,項目區擬建高層住宅需要進行基坑開 挖,其基坑開挖深度一般為6m,開挖范圍內土層多為人工填土、淤泥質土和粉砂,人工填土呈稍壓實狀、淤泥質土呈 飽和、軟塑流塑狀、粉砂呈飽和松散狀。在基坑開挖過程 中如支護不當將會引發基坑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預測基坑 崩塌、滑坡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 施工過程中,基坑支 護困難; 基坑涌水量大,造成排水困難,同時威脅基坑 側壁。項目區基坑開挖時若支護措施不當基坑易發生坍塌現 象,
7、對施工機械和人員造成安全威脅,對施工影響大,可能 會導致周邊地面和各建(構) 筑物發生變形或破壞, 危害大 另外在部分鉆孔在基坑開挖深度內存在松散飽和粉砂層,粉 砂層為強透水層和主要含水層。且靠近珠江西航道,地下水 與珠江西航道的水力聯系密切,預測基坑涌水量大,抽排地 下水較困難,基坑側壁在抽排地下水的影響下更易變形失 穩,預測基坑施工困難較大。故綜合預測基坑崩塌、滑坡的 危害性為大,危險性為大。(三)采空區地面塌陷 根據相關地質礦產資料,附近存在礦場采空區,礦場采 用地下開采方式,在工程建設過程及今后的使用過程中,其 采空區將可能對擬建工程潛在威脅,從而導致工程遭受采空 區塌陷的危害。項目區
8、所揭露的采空區屬于硝鹽礦開采后的地下空間, 屬于老采空區。根據收集資料及現場野外調查,發現硝鹽礦已全部被封 閉,其地下的開采巷道已難于準確查明;對各個硝鹽礦采空 區的調查主要是調查訪問當地居民,因此各采空區的范圍不 是非常準確。據調查了解各硝鹽礦的開采均屬于巷道式開采,采空區 的巷道走向大致為130。由于地下巷道及采空區的具體資 料不全,且考慮到煤礦生產中越界開采及超采為普遍現象,因此不能排除項目線路下存在地下采空的可能性,建議在下 一步工作中對地下采空區問題進行專項調查。預測該段采空區塌陷潛在的發育強度弱中等,預測其 危害性和危險性均為中等。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一)采空區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9、1、通過調查訪問、查閱相關資料,查明采空區范圍、 埋藏深度、空間大小、頂板巖層厚度、地質構造特點,查明 采空區的穩定條件及其發展趨勢, 通過調查測繪、 工程鉆探、 物探等多種手段核實,通過定位觀測,查明地表變化特征、變形規律和發展趨勢。2、應加強場地的地基處理工作,預防采空塌陷對擬建 工程的不良影響。(二)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1)用天然地基淺基礎地作路基、管線基礎、低層構筑 物基礎時,采用攪拌樁、砂樁、碎石樁處理或對軟土層進行 專門工程地質勘察、靜載荷試驗等,來確定其承載力。按實 測承載力進行基礎設計,可防止因軟土地基沉降,而引起上 部建(構)筑物的變形;2)重要的構筑物或設備,宜采用樁基礎;3
10、)通過對場地做詳細的工程地質勘察,確定各巖土層 的承載力,根據不同的建(構)筑物對承載力的要求進行基 礎設計, 選用不同的基礎形式, 并對地基的沉降量進行驗算, 最終確定合適的基礎持力層,可防治地基沉降引起地基基礎 不均勻沉降;4)對于荷載不大的建筑,天然地基淺基礎不能滿足強 度及變形要求,若不選擇樁基礎,則應采用復合地基方案。 地基處理方案建議采用CFG樁,該類地基處理方法廣州地區 常采用素混凝土樁,樁端持力層可選擇強風化層;5)對于道路及室外停車場建議采用碎石樁或深層攪拌 樁,持力層可選擇強風化層。對于綠化地段,則建議進行分 層碾壓處理;6)地基處理后應根據不同的處理方法選擇檢測手段,CFG樁應采用低應變法檢測樁身完整性, 碎石樁采用重型動 力觸探檢測樁的密實度及均勻性,攪拌樁采用輕型動力觸探 及鉆芯法檢測,且上述復合地基的承載力均需進行單樁或單 樁復合地基靜載試驗。(三)基坑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1)應詳細查明開挖范圍內及鄰近場地巖土物理力學性 質和地下水特征;2)基坑邊坡可采用攪拌樁或排樁或地下連續墻加土釘 進行支護和防滲;3)基坑開挖時結合巖土體物理力學特征,采取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初級銀行從業資格之初級個人理財題庫綜合試卷A卷附答案
- 提高生產連續性的措施與方法計劃
- 冷凍半成品轉讓合同范例
- 針對不同性格員工的管理策略計劃
- 農村荒山購買合同樣本
- 與超市合伙合同標準文本
- 與員工勞務派遣合同樣本
- 全職保姆雇用合同樣本
- 兌fan店合同樣本
- 臨街網吧轉讓合同范例
- 配電變壓器運行管理制度
- 不可gdqwz01-ae001l01eel cl0501rev.0物料電力電纜表
- 應急管理概論-理論與實踐電子教案完整版
- 幼兒繪本故事:波西和皮普大怪獸
- 保安隊排班表
- (完整版)ERCP并發癥及應急預案
- AD域部署方案完整版
- T∕CAGHP 066-2019 危巖落石柔性防護網工程技術規范(試行)
- 初一數學趣味競賽試題
- 微機ATX電源電路的工作原理與維修
- 2019JGJ196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