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內部文件,版權追溯內部文件,版權追溯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巖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組、段)。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地質年代可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齡(或同位素年齡)兩種。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巖石和地層之間的相對新老關系和它們的時代順序。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后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7個紀;中生
2、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準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巖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巖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巖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結束于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億年前,止于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下頁包括生物進化地質年代表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于我們進行地球
3、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于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準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后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絕對地質年代指通過對巖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測定,根據其衰變規律而計算出該巖石的年齡。 絕對地質年代是以絕對的天文單位“年”來表達地質時間的方法,絕對地質年代學可以用來確定地質事件發生、延續和結束的時間。在人類找到合適的定年方法之前,對地球的年齡
4、和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更多含有估計的成分。諸如采用季節氣候法、沉積法、古生物法、海水含鹽度法等,利用這些方法不同的學者會得到的不同的結果,和地球的實際年齡也有很大差別。目前較常見也較準確的測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鉀氬法、氬氬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變徑跡法等,根據所測定地質體的情況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選用合適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獲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巖石年齡為45億年,月巖年齡46-47億年,隕石年齡在46-47億年之間。因此,地球的年齡應在46億年以上。在人類找到合適的定年方法之前,對地球的年齡和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更多含有估計的
5、成分。諸如采用季節氣候法、沉積法、古生物法、海水含鹽度法等,利用這些方法不同的學者會得到的不同的結果,和地球的實際年齡也有很大差別。目前較常見也較準確的測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鉀氬法、氬氬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變徑跡法等,根據所測定地質體的情況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選用合適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
6、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后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后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長城紀,然后是蘄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震
7、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于18或19億年前,止于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后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后,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于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
8、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于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于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巖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后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云質灰巖下是紅色巖
9、層,這也是我國后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于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后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后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制作粉筆的白堊土,于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并不都是
10、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于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1、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巖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 【地層系統】dìcéngxìtng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巖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巖石(包括松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巖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該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
12、“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tàigy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于40億年前,結束于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巖石主要是片麻巖,成分很復雜,沉積巖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巖漿活動,可靠的化
13、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y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于25億年前,結束于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巖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xinshngy 地層系統分類的
14、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xinshn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shngjiè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gshngdài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于5.7億年前,結束于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里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
15、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hánwjì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于5.7億年前,結束于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里發現。 【奧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于5.1億
16、年前,結束于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巖石由石灰巖和頁巖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鲞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于4.38億年前,結束于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
17、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于4.1億年前,結束于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后層沉積物。后期海水又淹沒陸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巖石多為砂巖、頁巖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sh
18、7;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于3.55億年前,結束于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氣候溫暖而濕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巖石多為石灰巖、頁巖、砂巖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后一個紀。約開始于2.9億年前,結束于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
19、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zhngshngjiè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zhngshngdài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于2.5億年前,結束于6 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s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s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于2.5億年前,結束于
20、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巖石多為砂巖、石灰巖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zh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zh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于2.05億年前,結束于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活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bái
21、èxì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于1.35億年前,結束于6 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巖而得名。這個時期里,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xnshngjiè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nshngdà
22、;i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 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后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g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煞譃楣判陆y、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g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舊稱老第三紀、早第三紀)。約開始于6 500萬年前,結束于2 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里游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
23、,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x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煞譃橹行陆y和上新統。 【新近紀】x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舊稱新第三紀、晚第三紀)。約開始于2 300萬年前,結束于1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后一
24、個系??煞譃楦陆y(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后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后一個紀。約開始于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附:第四紀名稱來歷。最初人們把地殼發展的歷史分為第一紀(大致相當前寒武紀,即太古宙 元古宙)、第二紀(大致相當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紀3個大
25、階段。相對應的地層分別稱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國學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層時,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積物劃分出來命名為第四系,其時代為第四紀。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第一紀和第二紀因細分成若干個紀被廢棄了,僅保留下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名稱,這兩個時代合稱為新生代?,F第三紀已分為古近紀和新近紀,故僅留有第四紀的名稱。我們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巖石和氣體構成的世界。那時的太陽比現在暗淡,而月球則在距地球軌道上以不到現今十分之一的距離運行,像是個龐然巨物。經過了數億年,地球才變得適于生命存活。然而,在今日這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總有些景象能讓我們想起它那艱難出世的過程。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煉
26、獄,到處是滾燙的巖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氣。后來,地表冷卻,大陸漂移,山脈隆起又被蝕為平地,生命出現,地球變得溫和可親,綠意盎然,幾乎所有這個行星的舊貌都已了無痕跡。然而,從最古老的巖石、最深處的巖漿、甚至是隕擊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學家們找到了線索,描繪出這顆星球的起源。隨著地球的童年歲月逐漸清晰,它曾經有過的罕見景觀也日漸明朗,在今日地球條件最嚴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與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地球臨產的陣痛開始于億年前。那時,圍繞年輕的太陽旋轉的巖石和冰塊顆粒相互碰撞融合,滾雪球般生成越來越大的團塊。在猛烈的連環沖撞中,這些團塊撞在一起構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嬰兒期的地球。在混亂中,另一個大如火星的
27、天體撞擊了我們的行星,所挾的能量相當于數萬億顆原子彈,足以把地球熔透。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體都被撞擊所形成的巖漿深海吞噬,不過,這次撞擊也把相當于一顆小行星質量的汽化巖石拋上了軌道。這些撞擊物的殘骸迅速聚合成一個球,從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視著地球歷史的開展。月球浴火而生后,地球表面冷卻了下來。盡管如此,在此后的億年間里,我們的行星依舊是一個死寂的世界。這一階段被科學家們稱作“冥古代“。堅固的巖石如黑色浮冰一般在巖漿上漂流;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咝咝作響地從冷卻中的巖石里冒出,形成籠罩地球的滾燙無氧大氣層。隨著溫度進一步降低,這些水蒸氣凝結成雨,隨原始的季風下落,填入了海洋盆地。
28、最初的海洋大概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行星產生時遺留在宇宙空間中的碎石有些直徑達數十到數百公里,它們在整個冥古代不斷撞擊地球,最巨大的一些撞擊或許導致海水完全蒸發,迫使冷卻和凝結的過程又重新開始。到了億年前,撞擊緩和下來,液態水得以存留。大約在此時,或許在海洋中,無生命的化學反應跨過了某道門檻,產生了復雜到足以自我復制的分子,并向著更復雜的形態進化。最早自億年前開始,生命之路開始演進至單細胞的藍綠藻,它們在有陽光照射的海洋中茂盛地生長。這種數以萬億計的細微有機體改變了這顆行星。它們捕捉太陽的能量來制造食物,氧氣作為副產品被釋放出來。一點一點,它們把大氣改造成適合呼吸的空氣,為后來的生物多樣性開啟了
29、大門。那些歲月早已消逝遠去,但在今日我們仍然能觀察到把我們的星球從地獄變成一個適宜居住的世界的過程,地球形成時遺留下來的原始熱量仍在火山噴發時釋放,熔巖散發著氣體到處飛濺,正如同年輕的地球正在冷卻時一樣。今天,在這顆行星上最嚴酷的環境中,藍綠藻數十億年如一日地占據統治地位。并且,每當一株植物在新近冷卻下來的熔巖上扎根立足,生命就又一次地證明,它,戰勝了沒有生命的巖石。暴雨長久地沖刷著山丘,沖刷著大地,熄滅了熾熱的火山,冷卻了滾燙的巖漿,將大量的泥沙帶回陷落的峽谷和盆地,從此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江河湖海。那隨火山噴發出的、富含氫和甲烷的大量氣體,則在地球上空形成了最初的大氣層。
30、0; 如果我們有機會多了解一些關于地球的事情 我們就不難知道:樹木的歷史猶如人類的歷史。而且,單從時問的角度來看,樹木的歷史遠比人類的歷史更悠久。從這一點來說,樹木應該是人類的長者。 樹木和人類一樣,最初只是原始海洋中一個沒有生命的分子。先讓我們的目光回到大約四十五六億年前。據說太古之時,天地混沌一團。 初生的地球上,到處都是荒山禿嶺和亙古蠻荒。地球表面沒有空氣和水,地球內部沒有地殼、地幔、地核之分。遍布大地的火山噴吐著火紅的巖漿和滾滾煙塵,將僅為地球十分之一的原始海洋燒烤得沸騰起來,大量的水蒸氣先
31、是沖天而起,繼而又在寒冷的高空轉變為滂沱大雨,伴隨著強烈的閃電,頃刻間覆蓋四野。暴雨長久地沖刷著山丘,沖刷著大地,熄滅了熾熱的火山,冷卻了滾燙的巖漿,將大量的泥沙帶回陷落的峽谷和盆地,從此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江河湖海。那隨火山噴發出的、富含氫和甲烷的大量氣體,則在地球上空形成了最初的大氣層。 不僅如此,大量的宇宙線、太陽的輻射能、隕星墜落產生的沖擊力和熱能以及地球內部釋放的能量,猶如一個巨大反應爐,不斷地將原始大氣和地面上的物質進行劇烈的分解和化合。 地球內部原本分布均勻的各種物質,進行了重新定位。比重大的鐵、鎳等物質開始下
32、沉,較為輕盈的硅、鋁則上升,地球不再像當初那樣冥頑一團,而是有了理智的內部層次。 后來,大氣里又有了二氧化碳、氨和氮。 但是,卻完全沒有氧氣。 科學家們總是善于用理性的判斷,將人們對現實的美麗臆想冷冷地打斷。他們說:那時的地球,只是一個模糊的邊緣不清的球體。但不管怎么說,有一點是毫無疑義的,那就是初生的地球并不好玩,它就像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需要喚醒,需要注入生命活力,需要獲得許多生命條件,才能真正成長 最初的生命是從哪里來的?關于這個問題,人類走了不少彎路。最早時,科學界有一種學說叫“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可以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產生出來。這個學說當時曾困擾了許多人,就連笛卡兒、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也對此深信不疑。直到l9世紀中,“自然發生說”依然十分盛行,被認為是“對生命來源的最自然的解釋”。 1860年,法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網站開發合作合同書
- 2025年土地增值合同范本
- 2025外貿代理合同范本
- 2025資金信托合同(B)信托合同
- 2025高空作業車租賃合同協議
- 2025房產贈與合同范本
- 2025年版個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普通班的店面租賃合同書
- 電池成品采購合同協議
- 現場調試合同協議書模板
- 船用起重機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培訓課件
- 挺膺擔當主題團課
- 煤礦安全監控系統施工方案
- 中國地圖素材課件
- 動火作業專項安全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技術方案設計3500字(論文)】
- 刑偵行業:刑偵技術與案件偵查培訓研討會
- 《林業試驗設計及數據分析》講義
- 各種生活用紙售后服務方案
- (完整版)中醫養生課程標準
- 第4課 視覺中的紅屋頂 課件 2022-2023學年湘美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