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第1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同步檢測卷_第1頁
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第1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同步檢測卷_第2頁
高二歷史(岳麓版)必修3《第1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同步檢測卷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單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一、選擇題(本局部共12個小題 ,每題5分 ,共60分)1魏晉南北朝時期 ,曹魏劉徽在?九章算術注?提出“以盈補虛與“出入相補原理貫穿各公式間的關聯 ,從而將?九章算術?中的幾何知識構成一個理論體系;南朝祖沖之父子推算圓周率獲得巨大成功。這說明此時期()A科學研究注重總結B科學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導農業生產D科學研究有非實用的趨向答案D2?愛日齋叢抄?中記載:“大概唐末漸有印書 ,特未盛行 ,遂以為始于蜀也。當五季亂離之際 ,經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 ,天之不絕斯文 ,信矣!據此可知()A活字印刷術在唐末開始使用B雕版印刷術推動了文化開展C刻板印刷技術已經傳入西方D

2、造紙技術出現了重大的改良答案B3有學者認為:“清初三大儒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哲學思想是對明末道德人心危機的堅強回應。他們不約而同地批評程、朱、陸、王他們全部的哲學努力 ,既不是什么啟蒙 ,也不是對理學的接著講 ,而是揚棄或終結理學 ,以呼喚儒家根本價值觀念的重新回歸。從中可知()A理學不利于約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學回歸孔孟根源C理學失去了傳統主流地位D儒學在危機中努力重建答案D4李贄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黃宗羲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 ,從材料可以看出二人都()A否認君主專制 B具有批判精神C提出新的社會設想 D站在新階級立場上答案B5“個個

3、人心有仲尼 ,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于真頭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詩闡釋的觀點應屬于()A朱熹 B陸九淵 C王守仁 D李贄答案C6?禮記·中庸?記載:“君子尊德性而道學 ,致(學識)廣闊而盡其微 ,極高明而道中庸。后世儒家真正到達“致(學識)廣闊而盡其微的是()A提倡浩然之氣的儒家 B宣揚君權神授的儒家C主張格物致知的儒家 D踐行經世致用的儒家答案C7董仲舒認為 ,天是宇宙間的最高主宰 ,“唯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因而主張“屈民以伸君 ,屈君以伸天。董仲舒這一思想()A神化皇權并力圖使之受制約B確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國方略C否認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D使神權與王權開始走向結合答

4、案A8有學者指出 ,儒家思想不僅重視“忠君 ,也在一定程度上強調“限君。以下儒家思想主張中有“限君意圖的是()A天行有常 B天人感應C君權神授 D格物致知答案B9春秋戰國時期的統治者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夫子之道 ,毫無保存地選擇了法家之道。這主要是因為法家之道在當時()A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 B強調君主應以法治國C迎合了大一統歷史趨勢 D為君主提供治國之道答案C10一個小孩在井邊玩耍 ,不小心跌入井中。路過井邊的人 ,見此情景都會毫不猶豫地去救助這個小孩。與材料倫理觀主張一致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答案B1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士 ,由古代神職人員演化而來 ,負責祭祀

5、祖先 ,主持喪葬之禮 ,亦稱為“相禮之儒。春秋時期 ,孔子賦予“儒新的含義。其目的是()A穩固專制統治 B和諧人際關系C維護社會秩序 D確立儒學獨尊答案C12老子認為“無為無不為 ,因為天地萬物 ,都有一個獨立不變 ,周行不殆的道理 ,用不著種道作主宰 ,更用不著人力去造作安排。該思想()A源自對社會現實的反思B批駁了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級社會秩序D否認了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二、非選擇題(本局部共兩個大題 ,其中13、14題各20分 ,共40分)13閱讀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平王東遷后的混亂形勢 ,表現為三個方面:一、周王室喪失了對諸侯國的約束能力。東遷依靠晉、鄭兩國。東遷后 ,周室

6、僅有洛陽周圍數百里之地 ,相當于一個小國。春秋初晉國內亂無暇外顧 ,鄭國操王室權柄。鄭武公死后 ,平王想立虢公為卿士 ,因鄭莊公不滿而罷。為取信于鄭國 ,平王還與鄭莊公交換太子為質 ,史稱“周鄭交質。平王死后 ,桓王又想使虢公執政 ,鄭莊公派士兵搶收周地溫和成周的莊稼 ,史稱“周鄭交惡。桓王十三年(前707年) ,桓王罷免了鄭莊公的王室卿士之職 ,鄭便與周兵戎相見 ,戰斗中鄭軍“射中王肩 ,天子威信掃地。西周有諸侯定期向王室述職納貢的制度 ,而春秋時諸侯國不再遵守。被視為執行周禮典范的魯國也不照舊制行事了 ,“春秋之世、魯之朝王者二 ,如京師者一 ,而如齊至十有一 ,如晉至二十 ,“魯大夫聘周

7、者僅四 ,其聘齊至十有六 ,聘晉至二十四。失去朝貢使王室陷入貧困 ,甚至要向諸侯“求賻(要財物助喪)、“求車、“求金。摘自?中國歷史?先秦卷 張豈之材料二孔子很重視周禮 ,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時代 ,盡管他對于舊制度認為應該有損有益。在他看來 ,作為貴族行動標準的禮 ,不應該僅是一種形式 ,最重要的是禮跟仁的結合。如果離開了仁 ,禮就沒有意義了。所謂的仁就是“愛人 ,是貴族才能具備的一種品德。孔子周游列國 ,受到各國的款待 ,但他沒有得到親自檢驗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 面對當時的實際 ,墨家要求做到“官無常貴 ,民無終賤 ,反對當時君主和貴族的奢侈無度 ,以“去無用之費。墨家還竭力宣揚天下如能“兼

8、相愛那么治 ,交相惡那么亂。由此出發 ,墨家反對當時以強欺弱的殘酷戰爭。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 ,說明春秋時期社會秩序混亂的原因及其影響。(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孔子與墨家在穩定社會秩序方面的主張 ,并加以簡要評價。(10分)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 ,周王喪失對諸侯國的約束力;宗法制和禮樂制遭到破壞;生產力開展 ,諸侯國實力開展不平衡 ,爭霸戰爭突顯;地主階級逐漸興起 ,推動諸侯國內部政權變動。影響:一方面 ,諸侯爭霸引起社會動亂 ,給人民帶來了重大災難;另一方面 ,打擊了舊貴族勢力 ,有利于封建生產關系確實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9、可)(2)主張:孔子主張“仁“禮結合;重視周禮 ,主張恢復西周社會秩序。墨家主張官民無貴賤之分;提倡節儉 ,反對浪費;主張兼愛、非攻(反對諸侯之間的爭霸戰爭)。評價:孔子主張實行“仁“禮 ,有利于協調人際關系 ,穩定和維護社會秩序 ,但在春秋后期奴隸社會逐步瓦解的時代背景下 ,這種保守主張不利于社會關系變革 ,無法實現其政治抱負。墨家“節儉知兼愛“非攻等主張反映了當時普通民眾的愿望 ,有利于促進社會關系的緩和;但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難以實現。(言之成理酌情給分)14閱讀以下材料 ,答復以下問題。材料一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在哲學本體論上 ,他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標準的三綱

10、五常。他認為 ,人性本與天理一致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 ,所以強調“存天理 ,滅人欲。在認識論上 ,“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倫、圣言、世故;朱熹認為 ,如果放棄對天理的追求 ,“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間 ,此何學問 ,如此而望有所得 ,是炊沙而欲成飯也。材料二有一天王守仁和朋友去看花 ,朋友問他 ,你常說天下無心外之物 ,你看這朵花 ,在山中自開自落 ,不隨你的心而開落 ,你做何解釋?王守仁答復:“你未看此花時 ,此花與汝同歸于寂 ,你來看此花時 ,那么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在他的?傳習錄?中說 ,當有一個人看見一個小孩子掉到井里面 ,必然會動惻隱之心 ,倘假設順著這種惻隱之心的自然開展 ,他必定會奔波呼救。王守仁說:“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請答復:(1)根據材料一 ,聯系所學知識 ,指出朱熹在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的主要觀點 ,并分析指明其精華與糟粕。(10分)(2)根據材料二 ,指出王守仁的主要儒學思想 ,聯系所學知識 ,分析王守仁這些儒學思想的意義。(10分)答案(1)觀點:本體論上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認識論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綱五常 ,這是唯心主義; “存天理 ,滅人欲違背人性 ,太絕對 ,對后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