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_第1頁
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_第2頁
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_第3頁
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_第4頁
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放射性粒子的護理與防護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嚴朝嫻E-mail:Tell:87343381言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是應用計算機立體計劃系統(TPS)設計方案,在現代影像引導下將放射性粒子按腫瘤大小、形態植入腫瘤內或受腫瘤浸潤侵犯的組織中,通過微型放射源發出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的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僅有微小損傷的一種治療方法 。輻射特點 125I放射性粒子是一種低能量核素低能量核素,半衰期為60.2天,以電子俘獲(EC)方式衰減,主要發射的光子能量為射線射線,組織穿透距離為1.7cm 。大多數射線能量消耗在組織內,

2、有損傷的射線有損傷的射線幾乎沒有穿透皮膚,也不會被人體吸收入血引起環境的放射污染,所以對于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來說是安全的。輻射特點低能量的射線以間接電離作用為主。所以,在125I放射性粒子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等周圍人群均也有可能受到電離輻射作用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輻射。因此,對125I放射性粒子對周圍的輻射劑量的監測與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輻射特點隨著與放射源距離距離的增大,輻射劑量迅速減少(距離放射源24cm,可以使劑量減小80%93%) ,大多數病例在距離為50cm時,測得的輻射劑量已接近室內天然本底劑量;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況下,植入的粒子數量數量越多,測得的輻射劑量

3、越大;輻射劑量隨著時間時間的推移而遞減,在6個月后體表0cm處測得的劑量已基本接近室內天然本底劑量。 防護措施(術前)術前防護 粒子的運輸保管:125I放射性粒子屬于I類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質,運輸時,粒子應裝入鉛罐,用A型包裝后,包裝表面劑量率小于國家允許的輻射水平(5Sv/h),包裝表面有A型標志,可與非放射性物質一起運輸、攜帶或郵寄。保管時應裝入鉛罐內鎖入保險箱,由專人保管。 防護措施(術中)術中防護 正確使用防護物品和個人劑量儀;進行粒子植入時,使用長柄鑷子取放粒子,粒子倉口朝地,盡量遠離人體,植入粒子速度須迅速。距離放射源越近輻射劑量越強,手術醫生為最強輻射位,雖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放射工

4、作人員輻射劑量限值25Sv/h,但遵照防護最優化原則,工作人員仍應注意防護,尤其是手術醫生。如應穿帶圍脖的0.180.25mm鉛當量含鉛防護衣,帶防護眼鏡,戴含鉛手套等。據監測,0.180.25mm鉛當量含鉛防護衣可屏蔽9099的125I粒子放射源輻射劑量; 防護措施(術中) 注意檢測廢棄的粒子,須將其放入放射性廢物桶內,術后須用射線監測儀仔細檢測工作臺面及地面有無遺撒的粒子,發現后即時處理,以免放射性污染。粒子種植治療所需要的輔助設備:粒子種植治療所需要的輔助設備:包括防護設備,引導設備,植入器械,分裝器,劑量包括防護設備,引導設備,植入器械,分裝器,劑量儀等儀等防防護護手手套套拾拾取取粒粒

5、子子鑷鑷防防護護圍圍脖脖 屏屏 蔽蔽 箱箱防護措施(術后)術后防護 術后一般護理(如觀察病情),不需特殊防護,只有在近距離(50cm)護理時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蓋0.180.25mm鉛當量橡膠布或工作人員穿鉛衣。 患者可自行購買防護鉛衣或交按金,由病區免費提供防護鉛布,出院時交還。患者宣教單什么叫粒子植入?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是應用計算機立體計劃系統(TPS)設計方案,在現代影像引導下將放射性粒子按腫瘤大小、形態植入腫瘤內或受腫瘤浸潤侵犯的組織中,通過微型放射源發出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的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僅有微小損傷的一種治療方法。術后防護: 1.為避免

6、一切不必要的輻射照射 ,術后醫護人員為您配備防護鉛布,若有人接近時請蓋在穿刺部位。 2.病人與家屬間的防護:射線與距離成反比,離射線越遠輻射越小,故術后家屬應盡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邊,最好與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而且盡量縮短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時間;謝絕兒童、哺乳婦女、孕婦到病房探視。 3.粒子植入術后患者應避免到其它病房,以免影響他人。術后注意事項:1.粒子植入術后靜臥6小時,保持穿刺點朝上,避免劇烈運動。2.注意觀察穿刺點是否有粒子浮出。3.術后如出現咳嗽、咳血、發熱、胸悶氣緊、胸痛等現象您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4.粒子植入術后以清淡飲食為主。出院注意事項:1.為了更好地保護您的家人,出院

7、時請購買防護背心;2.粒子植入術后6個月內如果不穿防護衣則請盡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場所,或與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避免與兒童、哺乳婦女、孕婦、及育齡婦女近距離接觸,更不要抱小孩。3.如果患者穿上鉛衣,則近距離接觸也不會有輻射。4.6個月后無需防護。5.術后定期復查。 祝您早日康復防護措施(出院后)出院后防護 出院后,有條件的患者可購買防護背心。臨床監測顯示,無屏蔽情況下,距離患者1m,輻射劑量均在國家標準規定的公眾限值2.5Sv/h以下,故出院患者無需特殊防護,與家人之間采用1m距離防護即可。6個月后無需防護。術后定期檢查粒子有無移位,對易脫落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粒子丟失。 防護措施(死亡后)死

8、亡后防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GB16360-1996臨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規定,植入125I粒子放射性在3.7109Bq以下時(相當于100顆125I粒子),早期死亡火化的尸體無需特殊防護。實地測量結果天然本底劑量:10.2-10.8病例 粒子數 0CM 15CM 30CM 50CM 1M1 15 86.6 52.5 23.2 10.8 10.62 17 80.3 47.5 18.5 10.3 10.23 14 50.2 26.8 11.2 10.4 10.24 22 71.2 55.2 29.3 10.3 10.25 22 129.2 71.5 46.7 12.4 10.56 45 11

9、2.3 71.1 22.4 10.4 10.2實地測量結果天然本底劑量:10.2-10.8病例 粒子數 0CM 15CM 30CM 50CM 1M7 30 104.2 80.5 24.1 10.5 10.58 25 141.5 70.5 38.4 10.7 10.69 22 157.7 92.5 41.3 10.6 10.410 16 87.4 47.5 17.2 10.7 10.211 20 86.8 44.3 20.7 10.6 10.512 27 92.4 48.1 24.2 10.5 10.5 結論 125I放射性粒子的輻射隨著與放射源距離的增大而迅速減少;隨粒子植入體內的深度越深,在

10、體表0cm處輻射劑量越低;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況下,植入的粒子數量越多,測得的輻射劑量越大;輻射劑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只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對于病人本人及周圍人群是安全的。 護士論文125I粒子植入術后病房護理人員接粒子植入術后病房護理人員接受受射線量研究射線量研究 邵紅巖邵紅巖 嚴朝嫻嚴朝嫻 邵雙玲邵雙玲(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介入二區,廣東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介入二區,廣東廣州 510060)護士論文 摘要摘要 目的目的 研究 125I粒子植入手術術后病房護理人員一年內累計接受的射線量方法方法 通過使用射線探測儀在距離粒子植入術后當天患者體表即皮膚手術穿刺點標記0

11、cm、15cm、30cm、50cm、1m從不同角度分別探測射線劑量,算出平均值。根據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的時間和距離,計算出護理人員1年內累計接受的最大照射量 。 護士論文具體計算方法: 根據我科實際情況,11張介入病床,每人每天按12次接觸病人,每次約1分鐘(巡視病房及執行各項護理操作等),每年工作天數264天計算,計算出護理人員1年內累計接受的最大照射量 。 護士論文計算公式: 每人每年接受的射線量=床位數每人每天接觸病人的時間工作天數平均輻射量。護士論文 結果結果 我科13名護理人員1年內接受的累計最大照射量按照0cm、15cm、30cm、50cm、1m分別約為55.6531.23mSv,

12、25.4811.77mSv,13.406.00mSv,7.362.51mSv,6.131.52mSv。 護士論文 結論結論 我科護理人員一年內接受的射線量 低于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ICRP )和我國電離輻射防護與放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定的劑量限值50 mSv。 護士培訓1.1.提高防護及護理意識提高防護及護理意識(1)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護理人員24小時不間斷的護理,并需長時間在病人的床邊進行工作,如床上浴、引流護理、靜脈輸液,觀察病情與心理護理等,所以提高防護意識與措施相當重要,但提高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不等于不接近病人。可通過組織專家講課,加強相關知識的理解學習,盡快掌

13、握與提高防護技能。(2)學習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的安全標準和125I粒子源的有關參數,根據125I的半衰期為60.2d,進一步掌握其特性與應用,采取必要的正當的防護措施。有利于保護醫務人員。(3)掌握國家衛生部的臨床核醫學中的衛生防護標準,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輻射照射,對兒童哺乳婦女、孕婦及育齡婦女等人群尤應注意加強防護,并建立健全的制度。護士培訓2.2.提高防護技能提高防護技能 掌握外放射防護的原則,減少接觸放射源的時間,增大與放射源的距離,設置屏蔽,在保證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與患者的接觸時間等。3.3.實行環境的監控管理實行環境的監控管理 集中同類病種,選擇有防護條件的房間護理,并在房

14、間門口做特別標志,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做好相互合作,避免患者外出而造成環境的污染。護士培訓4. 4. 工作時做到防護三原則:工作時做到防護三原則:近距離做臨床護理時,需掌握防護三原則(1)屏蔽防護屏蔽防護:患者覆蓋0.180.25mm鉛布或工作人員穿鉛衣;(2)距離防護距離防護:離患者種植粒子傷口1m以上距離處進行操作,醫務人員位置盡量在患者的四肢,將輸液架放在患者手術部位的遠端如床尾; (3)時間防護時間防護:同時把操作時間集中處理。5. 5. 術后一般護理術后一般護理(如觀察病情),不需特殊防護,只有在近距離(50cm)護理時需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覆蓋0.180.25mm鉛當量橡膠布或工作人員穿鉛衣,就能達到完全的防護作用。出院后,臨床監測顯示,無屏蔽情況下,距離患者1m,輻射劑量均在國家標準規定的公眾限值2.5Sv/h以下,故出院后返院復查患者無需特殊防護,與醫護工作者之間采用1m距離防護即可。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