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1頁
部編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2頁
部編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3頁
部編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古文,回答問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節選)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注釋)大抵:大概。牽強暗記:勉強硬記,指沒有讀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記。云:說。見:同“現”。1給文中加點的字

2、注音。幾案(_)   不可倒一字(_)   牽強暗記(_)2根據注釋和自己的理解,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_(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_(3)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_3短文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讀書要先_,在此基礎上進行_,這樣才能有所得。4讀書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_5讀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請用“_”畫出來。6多讀的好處有哪些?請你根據短文歸納出兩點。_2. 古文閱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揚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楊氏之子選自_。2.請給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1)孔君平詣其父   (   )   A.拜見 B.到(2)甚聰惠   (   )   A.好處 B.同“慧”,智慧(3)兒應聲答曰   (   )   A.叫做 B.說3.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孔指以

4、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 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對話的意思。_(2)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_3. 閱讀理解。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因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1給帶線的字注音。  (1)少習騎(   )   (2)溯黃河(    )   (3)數建

5、奇功(    )2解釋帶線的字。  (1)長而益精(   )   (2)皆次當行(   )  (3)易男裝(   )   (4)凡十有二年(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  _  (2)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  _4文中表達主旨的一句話是_,表達了作者_的感情。4.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梁國楊氏子九歲,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

6、160;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 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釋最后一句話的意思。_2文中楊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_3結合閱讀體會你認為楊氏之子是個怎么樣的一個小孩?_4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會有怎樣的反應?請從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繪。_5通過品讀上文,我們感受到語言的精妙。試著讀讀下面的話,你能否像楊氏之子一樣用精妙的語言回答。阿凡提騎著驢來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見了,就大聲招呼道:“歡迎你們兩位一同光臨!”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說:“_。”5. 課內閱讀。子曰:“溫_而知_,可以為師矣。”子曰:

7、“見_思齊焉,見不賢而內_也。”1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2解釋所填的詞語,把意思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_:_:_:3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_6. 文言文閱讀。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記號)。惑:愚蠢,糊涂。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涉江者_(2)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3)求劍若此_2與“刻舟求劍”意思相近的詞是()A.看風使舵 B.見機行事 C.隨機應變 D.墨守成規3楚人采用什么辦法尋找失落的

8、寶劍?_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A.做事要切合實際情況。B.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對策,不能因循守舊、不知變通。7.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1對第一句中“通”與“善”的解釋正確的是( )A.整個 善良 B.通過 善于 C.整個 善于 D.整個 熟悉2弈秋教兩個人下棋,這兩個人的表現是( )A

9、.兩個人都很專心B.兩個人都不專心C.一個人很專心,另一個人不專心3畫線句子采用的主要寫法是( )A.比喻 B.對比 C.聯想 D.照應4“為是其智弗若與”應讀出_的語氣。“非然也”應讀出_的語氣。A疑問 B反問 C否定   D肯定5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時要想著天上的鴻鵠。8. 精讀細品(先用“”畫出文言文的節奏,再說說全文的意思)。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_9. 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

10、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1這則寓言名叫_。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A.矛很銳利,能戳穿他的盾B.盾很堅固,他的矛戳不穿C.他自己也無法回答3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4你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_10. 古文閱讀。趙普讀書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hé)戶啟篋(qiè)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hn),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注釋)第:按一定等級建造的大宅院。闔戶:關門。篋:小箱子。竟日:整天。薨:

11、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則:乃,就是。孫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注釋)謂:告訴。當涂:當道,當權。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涉獵:粗略地閱讀。士:讀書人。1(理解詞語)解釋加點字的意思。(1)普少習吏事(_) (2)及為相(_)(3)家人發篋視之(_) (4)肅遂拜蒙母(_

12、)2(合理選擇)下列加點字與“太祖常勸以讀書”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自以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歸 D.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體會含義)翻譯下列句子。(1)太祖常勸以讀書。_(2)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_(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4(比較辨別)仔細研讀兩則文言文,說說趙普和呂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之處。(至少兩點)(1)_(2)_11. 古文閱讀。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

13、: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釋)將:將要。 聞:聽說。 左右:身邊的人。習辭者:善于辭令(很會說話)的人。何以也:用什么辦法呢?縛:捆綁。坐:犯罪。賜:賞賜,給予。酒酣: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也叫枸橘。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然,這樣。得無:莫非

14、。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短文(二)晏子使楚(節選)晏子見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

15、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兒?”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了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

16、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我讀完上面兩篇短文共用了_分鐘,我了解到文段(一)晏子使楚是_文,我一眼看到文段(二)晏子使楚的內容是:_2對比閱讀兩篇短文,我發現短文(一)和短文(二)講到了相同的內容:楚王當著晏子的面_。在短文(一)中晏子用“_,_”類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維護了國家尊嚴。短文(二)中“_”這句話和短文(一)中的類比意思一樣。3讀完兩篇短文,你覺得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A.陰險狡詐 B.能言善辯 C.勇敢大膽 D.不畏強權12. 小古文閱讀

17、。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這番話是寫_的。在這段話里,他談到的讀書的要訣是:_、_、_。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_(2)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_3“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這句話是用來形容:_4為什么說“此三者缺一不可”?_13. 課外閱讀。東施效顰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注釋:顰:皺眉頭。里:鄰里。美:認為美。歸:回去。挈:帶著。妻子:妻子和兒女。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東施效顰(_)(2)挈妻子而去之走(_)2翻譯下面的句子。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_3用“_”在文中畫出描寫人們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顰其里”的表現的句子。這種表現說明了什么?_4東施效顰最大的問題在于:_。(用原文語句回答)5這個故事給人們的啟示是()。A.每個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氣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C.要懂得揚長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別人14. 品詞析句子。(1)眾猴拍手稱揚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