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薄氏腹針臨床療效的對策_第1頁
提高薄氏腹針臨床療效的對策_第2頁
提高薄氏腹針臨床療效的對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高薄氏腹針臨床療效的對策         【摘要】  “薄氏腹針療法”是近年來薄智云先生倡導的一種新型針刺全息療法。為了提高其臨床療效,必須嚴格掌握薄氏腹針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須掌握針刺的深淺,還必須掌握穴位處方的組成規律。 【關鍵詞】  薄氏腹針 臨床療效   “薄氏腹針療法”是近年來薄智云先生倡導的一種新型針刺療法。該療法是通過刺激以神闕為中心的腹部穴位、調節臟腑失衡來治療全身疾病的一個微針系統1。近年來的報道表明,薄氏腹針在治療慢性病、老年病方面有著肯定的療效24。我們

2、在薄氏腹針的臨床實踐中,碰到一些難題,并通過反復摸索,積累了一定心得,對于提高腹針療效、進一步推廣薄氏腹針有一定幫助。現報道如下。1  嚴格掌握薄氏腹針腹部穴位的定位薄氏腹針取穴的一個指導原則是根據腹部“神龜圖”來進行對應的取穴。根據薄氏腹針理論,人體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個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龜。其頸部從雙側商曲穴處伸出,其頭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從雙側氣旁穴處向下延伸、終于關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別由滑肉門穴引出,在上風濕點屈曲,止于上風濕外點,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風濕下點5。根據這一生物全息影像,可以對應性地治療人體頭身肢體的各類疾患。例如要治療肩周炎,即在“神龜”肩部對應部

3、位取穴治療,“神龜”肩部對應部位的穴位是滑肉門,那么,取患者腹部滑肉門穴,可以治療同側肩周炎。這個對應的關系十分明白清晰,但是,臨床上的實際療效卻時好時壞。曾治療某患者,右側手掌麻木,在對應的同側上風濕外點附近取穴,針后即訴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區域的麻木消失,唯有拇指部分仍然麻木。以后二診、三診,拇指麻木仍未解決。四診時,我們仔細地測量、嚴格地定位,終于找到“神龜圖”上拇指對應的點,針后即瘥。從中,我們總結到,要提高薄氏腹針的療效,必須在嚴格定位方面狠下功夫。一定要借用測量工具,精確計算腹部的橫寸、直寸。根據薄氏腹針生物全息影像的面積和人體體表面積的比例,我們推導出薄氏腹針的穴位有效范圍在

4、0.10.2 cm。薄氏腹部穴位定位的偏差,是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而精確的定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2  掌握針刺的深淺薄氏腹針穴位是一個立體結構,有著一定的空間層次。薄氏腹針理論指出,淺刺調筋骨、中刺調經脈、深刺調臟腑。針刺深淺掌握不當,也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比如,上風濕點淺刺,針對“神龜圖”對應的肘關節的“筋骨”,可以治療網球肘、肘部扭傷、肘部風濕痛等等;如若深刺該穴,即是針對肝臟的調節,可以治療肝氣不舒、橫逆犯脾所致的納差、便溏、腹脹腹痛,可以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眩暈、血壓升高,可以治療肝不藏血所致月經不調、崩漏等等。雖然嚴格地定位了薄氏腹針的腹部穴位,但是,不同的針刺深淺,

5、就針對了不同的疾病類型。所以,要提高薄氏腹針的臨床療效,針刺的深淺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因素。         一般而言,薄氏腹針腹部穴位分為天、人、地三部,分別對應“淺刺調筋骨、中刺調經脈、深刺調臟腑”。天、人、地三部,深度均在脂肪層及在筋膜上,未達肌層,不入腹腔。比如中脘穴,淺刺,針對頭面疾患;中刺,針對胃脘疾患;深刺,則調節心臟功能。需要強調的是,在天、人、地三個層次的每個層次中,還要再細分層次。比如中脘天部淺刺層次當中又淺刺,針對的是前額頭痛,天部淺刺層次當中深刺,針對的是后枕頭痛。臨床應當詳查,對于提高薄氏腹

6、針的療效,極有幫助。3  掌握穴位處方的組成規律首先,必須掌握薄氏腹針“引氣歸元”“天地針”“腹四關”“調脾氣”“風濕點”等穴位組合的組成和運用。這些基本處方是薄氏腹針臨床運用的基本元素之一,奠定了薄氏腹針取穴處方的基礎;其次,必須掌握10個“協定”處方的組成和運用。薄氏腹針已經出臺了10個規范化“協定”處方,分別針對薄氏腹針療效較好的“優勢病種”。初學者必須嚴格掌握這些規范化的處方,遵照處方完成相應疾病的治療;最后,必須掌握薄氏腹針穴位組方的一般規律。在按部就班的學習之后,必須深入鉆研薄氏腹針穴位配伍的內在規律,才能進一步提高療效、擴大薄氏腹針的治療范圍。薄氏腹針取穴組方,遵循“君

7、”“臣”“佐”的原則:“君穴”,是一個穴位處方當中,最為重要的穴位、主穴;“臣穴”,是一個穴位處方當中,次級重要的穴位;“佐穴”,是一個穴位處方當中,起到輔助性作用的穴位。除了穴位的組成,還要特別注意穴位針刺的深度,因為不同深度的針刺針對著不同的疾病。所以,薄氏腹針穴位處方還包括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每個穴位的針刺深度。一般而言,君穴針刺相對較深、佐穴針刺相對較淺。綜上,本文從如何提高薄氏腹針臨床療效的角度,來討論進一步掌握和運用薄氏腹針的方法。筆者認為,臨床運用薄氏腹針必須嚴格掌握薄氏腹針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須掌握針刺的深淺,還必須掌握穴位處方的組成規律。【參考文獻】  1薄智云.腹針療法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2葛鴻慶,陳文治,余宇峰,等. 腹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06,24(12):94.3楊穎. 腹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