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咳嗽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_第1頁
兒童咳嗽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_第2頁
兒童咳嗽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_第3頁
兒童咳嗽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_第4頁
兒童咳嗽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床指南分類:兒科 > 呼吸系統(tǒng)疾病1 前言咳嗽是兒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最常見癥狀,屬中醫(yī)兒科肺系病證中的病名范疇??人砸彩菣C體的一種正常防御反射。兒童咳嗽按病程分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按病因(或病原)分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根據有痰無痰還可分為有痰咳嗽(濕咳)和無痰咳嗽(干咳)等。隨著中醫(yī)學和現代醫(yī)學的相互交流與滲透,對兒童咳嗽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已被廣泛應用。許多化痰止咳中成藥同時含有中藥和西藥成分,實踐中也存在著中西醫(yī)療法及中西藥物混合應用等現實問題。市場上祛痰止咳中西成藥品種繁多,成分多有重疊,部分非處方藥的使用又受到商業(yè)廣告等因素影響。地域差異存在的習慣用藥也在相互滲透。這種背景

2、下,兒童祛痰止咳藥的重復使用、不合理使用在所難免,尤其是對門診患兒,用藥安全性問題已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國內部分兒科呼吸病學專家曾在2009 年制定了“兒童呼吸安全用藥專家共識:感冒和退熱用藥”1,其中包涵了兒童祛痰止咳西藥,但并未涉及該領域的中醫(yī)中藥。為了切實解決醫(yī)療工作中這一實際問題,有必要促成中西醫(yī)對兒童咳嗽用藥的基本共識,將兒童咳嗽的西醫(yī)診療與中醫(yī)辨證施治相結合,規(guī)范祛痰止咳口服藥的合理應用。本次共識因參與討論專家有限,認識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歡迎廣大臨床醫(yī)生就此參與討論。2 兒童呼吸系統(tǒng)生理病理特點與咳嗽的關系2.1 西醫(yī)概述小兒肺臟發(fā)育是一個貫穿于胚胎期和生后3 年的復雜而循

3、序的漫長過程。出生后肺泡直徑約100m, 成人為 250 300m;肺泡數目2500 萬,僅為成人的8% ,提示出生后肺泡大小和數目仍在動態(tài)增長中。從鼻道、鼻咽腔、喉腔、氣管、支氣管、直至細支氣管,小兒氣道的總體特點是管腔狹小、軟骨發(fā)育尚未完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易受感染,而感染時又極易充血腫脹。由于氣道阻力與其半徑4 次方成反比,因此小兒氣道阻力大于成人(新生兒氣道阻力絕對值達成人10 倍) ,這也是小兒容易產生上氣道和(或)下氣道阻塞的主要解剖原因。小兒上氣道尚有另一些特點:(1 )嬰幼兒易患鼻炎、鼻咽炎,鼻塞流涕和咳嗽的幾率高。咽扁桃體(腺樣體)生后612 個月達發(fā)育高峰,呼吸道感染時

4、腫大更明顯,是造成咳嗽、喉鳴痰喘甚至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 UACS )的容易忽視的病因之一。(2)呼吸系統(tǒng)防御功能不完善:小兒無鼻毛過濾作用,黏液纖毛裝置發(fā)育不完善,黏液腺和杯狀細胞分泌不足,纖毛運動較差,咳嗽反射發(fā)育不完善,主動排痰以及清除已吸入的病毒、細菌等能力較差。(3)肺泡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不強,細胞內抗氧化系統(tǒng)能力不足,全身和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不完善:新生兒活化T 細胞表達比成人低,B 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有限,T 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如 -干擾素( IFN- )、白介素-4( IL-4)、白介素-10( IL-10 )的水

5、平也低。新生兒補體經典途徑(CH50 )活性僅為母體的50% 60% ,旁路活化途徑(AP50 )更顯低下,僅為成人的35% 。新生兒血清IgG 主要來源于母體,至3 歲時男孩達成人水平,而女孩延遲至6 歲。 IgG 亞類中,IgG2 在 2 歲內上升很慢,使嬰幼兒易受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血清IgA 是發(fā)育最遲的免疫球蛋白,1 3 歲時僅相當于成人水平的22% ,至青春后期或成人期才達成人水平。分泌型IgA 在新生兒期唾液中不能測出,2 4 歲才達成人水平??傊好庖吖δ茉谏? 7 歲前處于低下時期,這也是該年齡段呼吸道感染高發(fā)的重要原因。咳嗽是呼吸道感染者常見的癥狀。部分小兒

6、生來俱有特應性體質,出生后接觸變應原的幾率又與日俱增,加之環(huán)境因素也可能造成小兒變應性疾病,近年來小兒喘息和哮喘的患病率不斷升高,成為咳嗽咳痰的重要原因。2.2 中醫(yī)概述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肺常不足 ”的生理特點尤為突出。小兒“肺常不足 ”是明代醫(yī)家萬全提出的五臟有余不足學說之一?!胺纬2蛔?”理論所闡明的小兒在物質基礎及生理功能方面的幼稚嬌嫩與現代醫(yī)學對兒童呼吸系統(tǒng)解剖、生理、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認識均一致。小兒時期肺系功能未臻完善,肺氣尚未充盛,故小兒在肺主氣,司呼吸等功能均處于不完善和不穩(wěn)定狀態(tài)。臨床上可以看到無論是外感六淫之邪,還是臟腑內傷諸多因素,均可影響肺之宣

7、肅功能,表現為外感咳嗽或內傷咳嗽。肺為嬌臟,為清虛之體,居各臟之上,為五臟之“華蓋 ”,主一身之表,又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開竅于鼻,外與天氣直接相通,入內由咽喉相連,故六淫等外邪侵入,最易犯肺。萬全云“嬌臟易遭傷 ”,小兒肌膚嫩弱,藩漓疏薄,一旦六淫之邪侵犯機體,皮毛受邪,即可由毛竅而入于肺系,也可從口鼻而舍于肺,造成肺的清宣肅降功能失常,氣機不利,肺氣上逆而導致外傷咳嗽。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傷正氣,可轉為內傷咳嗽。若外邪化熱入里,煉液為痰,形成痰熱;或素體熱盛,或有食積內熱,痰熱相結,阻于氣道,肺失清肅,發(fā)為痰熱咳嗽。育嬰家秘中云“小兒肺脾皆不足 ”,脾肺相生,脾虛則肺氣亦弱,馮氏錦囊秘錄

8、曰“大抵脾不足,則不能生肺家氣 ” ,若小兒脾胃虛弱,失于健運,釀濕生痰,上貯于肺,可發(fā)為痰濕咳嗽。若素體稟賦不足,后天失調,肺脾氣虛,不能敷布津液,津液凝聚為痰,阻于肺絡,而致氣虛咳嗽。若因外感熱病,灼傷肺津;或素體陰虛,陰虛內熱,灼傷肺絡,可致陰虛咳嗽。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明確提出“咳為氣逆,嗽為有痰,內傷外感之因甚多,確不離乎肺臟為患也?!惫市嚎人裕m多涉及他臟,但基本病機為外邪犯肺或內傷于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而致咳嗽。故治療應以肺臟為主,兼顧小兒“肺常不足”的生理特點。3 中西醫(yī)對咳嗽的認識3.1 西醫(yī)對咳嗽的認識咳嗽是機體的一種生理反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

9、和效應器。感受器有機械感受器和化學感受器,前者集中分布在咽喉部、氣管后壁、隆突、大氣道分叉處,而小支氣管以下很少分布。此外,在耳窩、副鼻竇、橫膈、胸膜及心包也存在咳嗽機械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則分布在咽部和2 級以下支氣管,對有害氣體和煙霧十分敏感??人缘膫魅肷窠浿饕敲宰呱窠?,尚有舌咽神經、三叉神經等,而咳嗽中樞位于延髓,傳出神經則是迷走神經、膈神經及脊髓神經。引起咳嗽動作的主要效應器官有聲門、腹肌、膈肌和肋間內肌等,這些效應器引起咳嗽的動作必須是協調而有次序的。Shahn 2曾指出:一個健康的10 歲兒童,1d 中可有 10 次咳嗽(上限達34 次),多發(fā)生在白天,一旦有呼吸道感染,每天咳嗽次

10、數則增加。一個健康兒童每年發(fā)生5 7 次上呼吸道感染,若每次持續(xù)7d,則 1 年中就可能有50d 左右在咳嗽,這說明咳嗽是十分常見的癥狀。通過咳嗽反射,機體能清除吸入的有害物質以及積聚在呼吸道中的異常分泌物。從生理角度講,咳嗽是氣道防御和清除功能的體現,而良好的咳嗽反射對小兒呼吸道通暢十分重要。然而另一方面,頻繁而劇烈的咳嗽對機體又是有害的,劇咳引起面部、眼眶周圍密集的出血點,這僅僅是表象,劇烈咳嗽可使胸內壓升至+40 +75mmHg ,造成靜脈回心血量驟減,體循環(huán)靜脈壓驟增,可能造成心律失常、暫時性大腦缺血,導致咳嗽暈厥、頭痛,更有甚者可引起支氣管痙攣、氣漏氣胸和(或)縱隔氣腫、胃食管反流、

11、腹直肌破裂、肋骨骨折、疝氣等。咳嗽也有可能使肺部基礎疾患惡化,如肺部感染(包括肺結核)擴散、肺部出血灶的再活動等。3.2 西醫(yī)對慢性咳嗽的認識2007 年 12 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和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制定了“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3明確了兒童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癥狀持續(xù)>4 周。從病因角度,慢性咳嗽分為特異性咳嗽和非特異性咳嗽( non-specific cough ),前者指咳嗽是某些診斷明確的疾病的癥狀之一,如百日咳、肺結核、哮喘等;后者指咳嗽為主要或惟一表現、X 線胸片未見異常的慢性咳嗽,目前臨床上的慢性咳嗽就是指這一類咳嗽。不同年齡兒童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有所區(qū)

12、別:嬰兒期(<1 歲)常見病因有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氣管、支氣管和肺發(fā)育異常,胃食管反流,其他先天性心胸畸形等,先天性疾患是該年齡段兒童慢性咳嗽病因的特色;幼兒期(1 <3 歲) 除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外,常見病因有UACS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 CVA )、氣道異物、胃食管反流等;學齡前期(3< 6 歲)尚須考慮支氣管擴張等;學齡期(6 歲至青春期前)又增加了心因性咳嗽(psychogenic cough )這一因素。呼吸道感染與感染后咳嗽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有:(1 )近期有明確的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

13、伴少量白色黏痰;(3) X 線胸片檢查無異常;(4)肺通氣功能正常;(5)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6)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如果咳嗽時間超過8 周,應考慮其他診斷。UACS 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有:(1)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清晨或體位改變時為甚,常伴鼻塞、流涕、咽干并有異物感、反復清咽、咽后壁黏液附著感,少數患兒訴頭痛,頭暈、低熱等;(2)檢查鼻竇區(qū)可有壓痛,鼻竇開口處可見黃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濾泡明顯增生,呈鵝卵石樣,有時可見咽后壁黏液樣物附著;(3 )針對性治療,如抗組胺藥和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鼻用糖皮質激素等有效;(4)鼻竇炎所致者,鼻竇X 線平片或CT 片可見相應改變。CV

14、A 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有:(1)咳嗽持續(xù)4 周,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fā)作或加重,以干咳為主;(2)臨床上無感染征象,或經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3)支氣管擴張劑等抗哮喘藥物診斷性治療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和(或)呼氣峰流速(PEF )每日變異率(連續(xù)監(jiān)測1 2 周) 20%;(6)個人和(或)一、二級親屬有特應性疾病史,或變應原檢測陽性。以上1 4 項為診斷基本條件。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 GERC )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有:(1 )陣發(fā)性咳嗽,有時劇咳,多發(fā)生于夜間;(2)癥狀多出現在飲食

15、后,喂養(yǎng)困難,部分患兒伴有上腹部或劍突下不適、胸骨后燒灼感、胸痛、咽痛等;(3)嬰兒除引起咳嗽外,還可致窒息、心動過緩和背部呈弓形;(4)可導致患兒生長發(fā)育停滯或延遲。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 , EB)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有:(1 )慢性刺激性咳嗽;(2) X 線胸片正常;(3)肺通氣功能正常,無氣道高反應性;(4)痰液中嗜酸粒細胞相對百分數 2.5%;(5)口服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心因性咳嗽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有:(1 )年長兒多見;(2)日間咳嗽為主,專注于某件事情或夜間休息時咳嗽消失;( 3 )常伴有焦慮癥狀;(4)不伴有器質性疾病,并

16、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3.3 中醫(yī)對咳嗽的認識咳嗽是中醫(yī)以證候命名的病名。病位在肺,主要病機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就其病因而言,由外邪侵襲,肺衛(wèi)受感,肺失宣降而發(fā)生外感咳嗽,或由臟腑內傷而致內傷咳嗽。咳嗽發(fā)病與他臟關系密切。外感咳嗽的發(fā)生素問· 咳論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小兒在氣候變化、冷熱失常、沐浴著涼、調護不當、機體抗病力低下時,尤易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乘虛從口鼻而侵,或從皮毛而入,內犯于肺,肺氣失于宣肅而發(fā)生咳嗽。就診者多以風熱咳嗽居多,其次見于風寒、風燥致咳?;純撼1憩F為咳頻聲高,伴見 發(fā)熱、鼻塞流涕等上感癥狀。內傷咳嗽內

17、經有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4。如肺與大腸相表里,若大腸實熱便秘,腑氣不通,影響肺氣肅降而致咳喘胸滿。脾虛不運,痰濕內生,上漬于肺,壅塞肺氣而致咳嗽痰多。肝經布脅而上注于肺,肝火灼肺則致咳痰不爽,胸脅脹痛。腎氣虛,攝納無權,影響肺氣宣降而喘咳??人苑譃楦煽群蜐窨?。干咳指無痰或痰量甚少性咳嗽,若因燥邪犯肺肺失宣降而致干咳者,多見感染后咳嗽早期,好發(fā)于秋季,特別是北方氣候寒冷干燥的季節(jié);若因陰虛肺燥干咳者,多見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變異性哮喘等病;若因木火刑金干咳者,多見咽喉炎性咳嗽,常因情志誘發(fā)。濕咳指咳嗽咳痰量多者,發(fā)病多由外感濕邪,內蘊于肺而咳,多見于潮濕多雨的南方。脾為生痰之源,肺為

18、貯痰之器,小兒脾胃脆弱,水失運化,尤易聚濕生痰停聚于肺而致濕咳。4 咳嗽的中西醫(yī)結合防治4.1 咳嗽的西醫(yī)診治思路輕度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尤其在未明確病因前不主張使用鎮(zhèn)咳藥,可待因禁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咳嗽。異丙嗪(非那根)的鎮(zhèn)靜作用可能誤導家長而忽視了該藥的不良反應,包括煩躁、幻覺、肌張力異常,甚至呼吸暫停、嬰兒猝死。WHO 提出警告:2 歲以下兒童禁用異丙嗪作為鎮(zhèn)咳藥物。非藥物性治療措施,如避免接觸變應原、避免受涼、避免被動吸煙等措施在兒童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治療中應予重視。慢性咳嗽診斷程序應從簡單到復雜,從常見病到少見病。診斷性治療有助于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斷,其原則是在無明確病因提示時,按U

19、ACS 、 CVA、 GERC 順序進行。慢性咳嗽的處理原則是明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和評估。咳嗽如伴有痰,應以祛痰為原則,不能單純止咳;H 1 受體拮抗劑如 氯苯那敏、 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等可用于治療UACS ;明確為細菌或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病原感染的慢性咳嗽可考慮使用抗菌藥物;平喘抗炎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 2-受體激動劑、M-受體阻斷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茶堿等,主要用于 CVA 、 EB 等的針對性治療;GERC 可使用促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等。2009 年制定的“兒童呼吸安全用藥專家共識:感冒和退熱用藥 ” 1,基本規(guī)范了兒童祛痰止咳西藥的合理使用原則。(1 )祛痰藥:主要通過稀釋痰

20、液或液化黏痰,使之易于咳出,常用的祛痰藥根據其作用方式分為3 類:惡心性祛痰藥或刺激性祛痰藥:前者如愈創(chuàng)木酚甘油醚、 氯化銨 、 碘化鉀 等,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輕微惡心,反射性地促進支氣管分泌增加,使痰液變稀,易于咳出。刺激性祛痰藥是一些揮發(fā)性物質,如桉葉油、安息香酊等,其蒸汽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腺體分泌,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黏液溶解劑: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如黏多糖、黏蛋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黏度降低而易于咳出。黏液調節(jié)劑:如溴己新 、 氨溴索 等,主要作用于氣管、支氣管產生黏液的細胞,促其分泌黏滯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的流變性恢復正常,痰液由黏變稀,易于咳出。祛

21、痰藥的用藥建議:宜先查明咳嗽、咳痰的原因,區(qū)別咳嗽性質和痰的性狀,有針對性地選擇祛痰藥;祛痰藥多數可致惡心、嘔吐,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導致電解質紊亂。(2)鎮(zhèn)咳藥:常用的鎮(zhèn)咳藥根據作用部位可分兩大類:中樞性鎮(zhèn)咳藥: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產生鎮(zhèn)咳作用,如右美沙芬、 噴托維林,多用于無痰的干咳。右美沙芬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鎮(zhèn)咳藥,常與祛痰藥或第一代抗組胺藥組成復方制劑。周圍性鎮(zhèn)咳藥:為抑制咳嗽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效應器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止咳的藥物,如甘草硫浸膏、 苯丙哌林等。鎮(zhèn)咳藥用藥建議:兒童一般應少用鎮(zhèn)咳藥,多痰、喘息或肺淤血患兒應禁用;少數劇烈咳嗽或伴有胸痛和高張性氣胸患兒,可給予

22、鎮(zhèn)咳藥,但必須嚴格控制,謹慎應用;兒童必須禁用具有成癮性的中樞鎮(zhèn)咳藥,如可待因及含可待因的復方制劑;兒童使用鎮(zhèn)咳藥3 7d 若效果不明顯,應作進一步檢查以免漏診、誤診。4.2 咳嗽的中醫(yī)辨證論治思路中醫(yī)診治咳嗽的辨證思路,宗明· 張景岳以表里為綱,一曰外感,一曰內傷。外感咳嗽發(fā)病較急,六淫襲肺,咳聲高揚,病程短,伴有外感表證,常分寒熱二端,治以辛甘溫潤或辛甘涼潤,佐以微苦之品解表祛邪,藥取輕清,深合“肺為嬌臟,宣辛則通,微苦則降”之旨。 內傷咳嗽發(fā)病較緩,病程較長,也可兼見表邪未去之實證,脈證虛實互見,治當以調理臟腑為要,明辨病因,注重首診選方用藥。中醫(yī)強調治未病原則,通過辨質防治,

23、補偏救弊,矯正易感體質以達防病目的。4.2.1 外感咳嗽一般多為急性咳嗽。治療原則應宣發(fā)肺氣、疏通腠理,使邪從表解。風熱咳嗽臨證多見咳嗽、痰稠色黃難咳,伴見發(fā)熱,有汗,咽部紅赤腫痛,舌紅苔薄黃5。治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飲加減。常用藥味有桑葉、薄荷、炒杏仁、前胡、牛蒡子等。中成藥可選桑菊銀翹散等。風寒咳嗽臨證多見咳聲頻作、痰稀色白易咳,伴見惡寒、發(fā)熱、無汗、舌淡苔薄白。治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三拗湯加減。中成藥可選通宣理肺口服液等。4.2.2 內傷咳嗽發(fā)病多由于外感咳嗽治療不當,遷延不愈,或由五臟內傷而致。臨床多從“痰 ”、 “虛 ”論治。脾虛濕聚是成痰的病理基礎6,健脾化濕為

24、治痰之要,亦需結合痰的色、質、量辨治。痰熱咳嗽臨證多見咳嗽、痰多黏稠色黃難咳,伴見發(fā)熱、面赤口渴、舌紅苔黃膩。治以清熱化痰,肅肺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湯加減。常用藥味有炙桑皮、黃芩、瓜蔞、貝母、麥冬。中成藥可選金振口服液、羚羊清肺散等。痰濕咳嗽臨證多見咳嗽聲重、痰多色白質稀、喉間痰鳴,伴見胸悶、食少、疲倦、便溏,舌淡苔白膩。治以燥濕化痰,肅肺止咳。代表方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常用藥味有制半夏、陳皮、茯苓、紫蘇子、萊菔子。中成藥可選化痰散、二陳丸等。陰虛咳嗽臨證多見干咳無痰、痰少難咳,伴見口干、盜汗、手足心熱、便干、舌紅少苔或苔剝脫。治以養(yǎng)陰清肺潤燥。代表方沙參麥冬湯加減。常用藥味有沙參、麥冬、

25、桑葉、知母。中成藥可選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槐杞黃顆粒等。氣虛咳嗽臨證多見咳嗽無力、痰稀色白,伴見神疲、自汗、面白少華、少食、平素易反復感冒、舌淡苔薄白。治以益氣補肺,健脾化痰。代表方六君子湯加減。常用藥味有黃芪、太子參、五味子、炙冬花、炙紫苑。中成藥可選玉屏風散、童康片等。4.2.3 中成藥的臨床用藥指導經驗防治咳嗽的中成藥已在全國各級醫(yī)院被中、西醫(yī)所使用,據調查,西醫(yī)臨床應用中成藥占整個中成藥使用量的70% 左右 7。因此,本次共識有必要在明確辨病與辨證關系的基礎上,對常用中成藥加以介紹,以促進中西藥的合理應用,達到增強藥物協同作用、提高防治咳嗽療效的目的。辨證論治是中醫(yī)的精髓,是指導臨床診治疾

26、病的基本法則,“異病同治”即在此原則指導下產生。 “異病同治 ”作為中醫(yī)最基本的治療原則之一,在臨床實踐中,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由感冒、支氣管炎和肺炎初期所致的熱邪犯肺咳嗽,臨床均癥見咳聲粗亢,痰稠色黃,伴發(fā)熱、咽喉疼痛、汗出口渴等,根據“異病同治”的原則,此證候群基本治則為 “清熱宣肺,止咳化痰”,中成藥常選羚羊清肺散、金振口服液等。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辨證屬風寒證者,癥見咳嗽重濁,痰稀色白,伴有頭痛鼻塞,流清涕者,可選用通宣理肺丸、小青龍合劑、杏蘇止咳糖漿;辨證屬風熱證者,癥見咳聲粗亢,痰稠色黃,伴發(fā)熱、咽喉疼痛、汗出口渴者,可選用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復方甘草合劑、蛇膽川

27、貝液、急支糖漿;辨證屬燥熱證者,癥見干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干,可選用川貝止咳露、川貝雪梨膏;辨證屬痰熱證者,癥見咳嗽聲重、痰多色黃質稠、喉間痰鳴,舌淡苔黃膩者,選用金振口服液、羚羊清肺散等??人暂^重或劇烈咳嗽時,治以鎮(zhèn)咳并宣肅肺氣,可慎用強力枇粑露。4.2.4 咳嗽的中醫(yī)特色外治法中藥敷貼法:相當于現代醫(yī)學的透皮給藥療法。穴位敷藥可通過藥粒壓力與滲透作用,使藥物的理化刺激直接作用于多層次、多功能的經絡系統(tǒng),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最常用的外敷法為敷胸散敷于背部腧穴,由大黃、芒硝等藥味組成,可促進局部炎癥吸收,多治于濕咳。臨床也常用敷臍法給藥,將止咳中藥通過神闕穴輸布于全身,且避免了肝臟首

28、過效應及腎臟代謝。穴位貼劑止咳貼常用于天突、肺俞、膻中等穴位,達到止咳宣肺、寬胸利氣之效。拔罐法:古稱“角法 ”,是通過負壓作用促進局部炎癥吸收,且開泄腠理毛竅,使病邪從皮毛而出8。拔罐法具有溫熱作用,可復其陽氣,散其病邪??人猿S醚ㄎ挥酗L門、大椎、肺俞、膏肓。風門為風邪出入門戶,善治外感咳嗽。膏肓具有通宣理肺、益氣補虛之效,善治內傷久咳。大椎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交會穴,肺俞是肺氣在背部輸注之處,皆治一切咳喘。4.2.5 慢性咳嗽的中醫(yī)辨病及調護思路中醫(yī)對此類疾病的診治有其深刻的認識,綜合分析患兒病史及病情,強調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重視護理與調養(yǎng)。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本病多屬風邪伏于肺竅,肺氣不

29、宣,邪郁化熱而致。癥見咳嗽咳痰、鼻塞流涕、清嗓、舌紅苔薄黃。治以疏風清熱、宣肺通竅。常用藥味有辛夷花、薄荷、黃芩、荊芥、蒼耳。咳嗽變異性哮喘:本病常因宿痰為患,肺氣升降失司所致。癥見咳嗽日久不愈,晨起、夜間咳甚,伴有鼻癢、噴嚏、流涕。治以化痰宣肺、降逆止咳。常用藥味有炙麻黃、炒杏仁、前胡、蘇子。調護應避免與過敏原接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本病因食積氣滯、胃失通降、母病及子、肺胃之氣上逆而咳。癥見咳嗽多在日間和直立位、口苦反酸、噯氣、胸痛。治以降逆止咳。常用藥味有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陳皮。調護需注意不宜食酸甘食品,臥床前 2 3h 不宜進食。慢性咽喉炎咳嗽:發(fā)病多因外感風燥之邪或臟腑功能失調,

30、肺陰不足、肺氣不利所致。癥見咽癢或喉癢后陣咳,遷延不愈。治以利咽止咳。常用藥味有射干、玄參、麥冬、木蝴蝶、牛蒡子等。5 重視兒科止咳藥臨床應用的安全性近年來,疾病譜的變化、環(huán)境污染以及化學藥品毒副作用等影響,使人們更多地寄希望于中藥。中藥是含有多種成分的天然藥物 9,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幾千年的臨床應用,已充分驗證了其獨特療效以及規(guī)范劑量使用的安全性。然而,認為中藥安全無毒副作用的錯誤觀點,也造成了中藥的濫用、誤用,導致有關中藥不良反應的報道日益增多。小兒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其用藥已成為臨床醫(yī)師普遍關注的實際問題。止咳藥需遵循“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選方用藥宜性輕量小、味宜辛而

31、忌重濁,多用辛溫開肺氣,或用辛平降肺氣,或用微辛而酸以斂肺氣,并需隨癥用藥。外感咳嗽常配麻黃等疏風解表藥,使用不宜過久,以免發(fā)汗太過,耗氣傷陽,日久衛(wèi)表不固,易受邪而復感10。常用的黃芩、魚腥草等清熱解毒藥多性味苦寒,易傷脾胃,不宜過量久服。若外邪未消,正氣未虛,切勿過早應用滋陰潤肺補虛之品,以免閉門留寇。另外,小兒臟腑嬌嫩,肝腎代謝功能尚未健全,藥量不宜過大。產地的不同,藥性也存在差異。如貝母根據產地可分為川貝和浙貝,兩者均有清肺、潤肺止咳之效,但浙貝重于宣散,多用于外感咳嗽,川貝偏于潤肺,多用于燥咳、久咳,若用川貝治療外感咳嗽,易致風邪郁閉,病情遷延難愈。需強調的是,中西藥聯合應用時,需重視理化性質和藥理作用間的配伍特點。理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