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49份)人教版_第1頁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49份)人教版_第2頁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49份)人教版_第3頁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49份)人教版_第4頁
【初中物理】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教案(49份)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章內能單元復習1. 認識分子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與溫度有關。2. 了解什么是內能,知道內能和溫度的關系;學會辨別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3. 知道比熱容的概念及單位,學會用熱量公式進行簡單計算。4.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并能用其解釋有關熱現象。5、通過實驗和生活事例,能辨別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6、經歷探究物體吸熱能力的過程,了解比熱容的概念,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7、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養成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內能的改變;比較不同物質的吸、放熱能力;熱量的計算。 難點:分子熱運動;內能的理解。比熱容的理解

2、。 【學具準備】 紅墨水、燒杯、膠頭滴管、細線、玻璃板、彈簧測力計、水槽、空氣壓縮引火儀、集氣瓶、打氣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體課件和學生導學案。 創設情境 ( 播放“海陸風”flash 動畫,同時提出問題)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人們漫步在海濱,總會感到習習的海風迎面吹拂,十分暢快,這樣的風非常柔和,通常情況下,它白天從海上吹向陸地,夜晚從陸地吹向海上,氣象上把這種風稱為“海陸風”,你能否運用你學過的知識解釋“海陸風”形成的原因呢?(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切入主題,更好的體現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形象的flash 動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避免形成復習課的枯燥感。

3、) 專題復習專題一:分子動理論知識聚焦1. 物質是由大量組成的;擴散現象證明。2. 擴散現象表明,分子運動跟有關,溫度越高,越劇烈。3. 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和 。實驗設計:如何利用燒杯、冷水、熱水、紅墨水、膠頭滴管、細線、玻璃板、彈簧測力計 、水槽、空氣壓縮引火儀等探究擴散及其影響因素和分子間作用力。探究一:擴散及其影響因素(典題探究)例 1、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是()A紅墨水在水中散開B 美味佳肴的香氣撲鼻C通過嗅覺可以鑒別醋和醬油D 刮風時塵土飛揚(技巧歸納)分子運動只能通過一些現象表現出來,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觀微小顆粒的機械運動或物質發生的化學變化誤認

4、為是分子運動。(學以致用)1. 如下圖所示將一滴紅墨水滴入燒杯中,整杯水都變紅了,這種現象叫做,擴散現象表明。 我們 看到墨水分子在運動(選填 “能” 或“不能”)。我們通過擴散現象來驗證分子的運動,這里運用了物理學中的 法 。實驗 中 我 們將 看 到 杯 中 的 墨水 擴 散的 快 。這 個 實 驗表 明 :分 子 運動 的 快 慢與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2. 下列實例中,不能用來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是( )A. 濕衣服在太陽下被曬干B. 炒菜時加點鹽,菜就有咸味C. 掃地時灰塵飛揚D.香水瓶蓋打開后能聞到香味(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出分子是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及其影響

5、因素,注重對物理方法的復習。)探究二:分子作用力例 2、以下四張圖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的是( )AB C DA滴在熱水中的墨水使熱水很快變色B端面磨平的鉛棒壓緊后能夠吊住大鉤碼C磁鐵對鐵釘有吸引力D抽去玻璃板后,兩瓶中的氣體逐漸混合(技巧歸納)分子間同時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這種力是微觀的,看不見的,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小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稍大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學以致用)1. 用細線把很干凈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記住測力計的讀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下圖所示,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 選填 “不變” 、 “變大” 或 “變小” ) ,

6、這是因為。 可見當分子間的距離稍大時,作用力表現為力。2.清晨樹葉上的露珠看起來呈了球狀,對此解釋合理的是(A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B 分子之間存在間隙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設計意圖:通過典型實驗和對生活現象的解釋,加深學生對分子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專題二:內能1. 物體內部做無規則運動的和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2. 物體都具有內能。同一物體,在相同物態下,溫度越高,內能越,物體溫度降低時,內能。3. 物體在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它是一個量,反映了熱傳遞過程中轉移的數量。4. 和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實質是內能的。 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上是內

7、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間的相互。 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的。實驗設計:如何利用燒瓶、打氣筒、空氣壓縮引火儀等探究物體內能的改變?探究一:影響內能大小因素(典題探究)例 3、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B、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5. 相同溫度1kg 的水和1g 的水內能相同6. 質量為1kg 溫度為0的水和質量為1kg 溫度為 0的冰內能相同(技巧歸納)內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溫度和狀態有關,分析物體內能大小時需要考慮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學以致用)1. 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燒開的水有內能B 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有內能C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內能

8、會增大D 水結冰時溫度不變,所以內能不變(設計意圖:判斷或比較物體的內能大小時,學生往往只考慮溫度這一個因素,通過分析例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切忌只從某一個角度去分析問題。)探究二:內能與溫度、熱量的關系(典題探究)例 4、關于溫度、熱量、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B. 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大C. 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D.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不變,內能增大(技巧歸納)準確把握三者關系:物體吸收(放出)熱量,內能增加(減少),但溫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體熔化與液體沸騰時,雖然吸熱但溫度不變;反之,物體溫度升高(降低),內

9、能增加(減少),但不一定吸收(放出)熱量,可能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學以致用)1.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溫度為0的物體沒有內能B. 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多C. 物體的內能增加,它的溫度一定升高D.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2.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內能一定增加B. 物體放出熱量,溫度一定降低,內能一定減少C. 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熱量D.晶體熔化時吸熱,溫度不變,內能增加(設計意圖:內能與溫度、熱量的關系是本章難點,在分析例題,總結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第 1 題辨別內能與溫度的關系,第2 題辨別內能與熱量的關系,突破本章難點。)探究三:內能的

10、改變(典題探究)例 5、下列物理現象中,屬于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 冬天曬太陽人會感到暖和B. 飲料放入冰箱冷藏室會變涼C. 鋸木頭時鋸條會變熱D.燒紅的鐵塊放入水中會變涼(技巧歸納)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所以物體內能改變了可能是做功、可能是熱傳遞。區分物體內能改變的方法:做功是內能和其他能之間的轉化,與物體的宏觀運動有關,是“看的見”的,熱傳遞是內能的轉移,與物體的微觀運動有關,是“看不見”的。1如下左圖所示,手冷時對手“哈氣”,手會暖和。這是通過方式來增加2如上中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去,會看到棉花燃燒,這個現象說明

11、。3如上右圖所示,瓶內裝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氣,塞緊瓶塞,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發現塞子從瓶口跳起,同時瓶口出現大量“白霧”,這個現象說明了物體對外做功內(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例和兩個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做功和熱傳遞均能改變物體的 動有關,是“看不見”的。 )專題三:比熱容知識點聚焦1. 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容的符號用表示,它的單位是,單位的符號是。2. 它是反映物質吸熱或放熱的物理量,它是物質本身的一種_實驗設計:利用酒精燈、燒杯、 溫度計、水、 食用油等來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探究二:比熱容例6、如圖甲所示是教科書上提供的“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裝置。實驗方法是:用兩個

12、相同的酒精燈分別給質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熱,在吸收熱量相同時,通過比較它們溫度升高的多少來判斷吸熱能力的大小。小雨經過分析思考,將實驗裝置加以改進,如圖乙所示。實驗中采用的主要科學方法是與圖甲的實驗裝置相比,圖乙的優點是:更容易控制 相同。圖乙的實驗操作中存在一處錯誤:沒有控制 相同。圖甲的實驗物體吸熱多少用表示 , 用到了物理中的法, 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溫度,加熱時間越長的表示吸熱能力越, 比熱容越。圖乙改正錯誤以后繼續實驗,加熱相同的時間,溫度升高越多的表示吸熱能力越,比熱容越。( 技巧歸納) 方法一:初溫、 質量相同的兩種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升高較高的物質比熱容小。方法二:初溫

13、、質量相同的兩種物質升高一樣的溫度,吸收熱量多的物質比熱容大。( 學以致用)1. 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有關B. 物體的比熱容跟物體的溫度有關C. 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比熱容越大D. 物體的比熱容與溫度、質量都沒有關系2. 如下圖所示,夏天在海邊玩耍,為什么感覺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的?3如下圖所示,汽車司機用水來給發動機“降溫”,是什么緣故?通過探究方案的設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認識到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反饋練習2、 3 是利用比熱容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

14、的物理”。 )探究二:熱量的計算例 7、太陽能熱水器內裝100kg 的水,陽光照射一天后,水溫從20 升高 50,則熱水器內的水吸收了多少熱量?【技巧歸納】:明確升高與升高到或降低與降低到的含義。(設計意圖:練習使用吸熱放熱公式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分析、計算的能力。)【達標檢測】1. 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這是利用了水的_ 的性質;一輛汽車的水箱中裝有10kg 水,如果這些水的溫度都升高了50,則它吸收的熱量是_J c 水 =4.2× 103J/ ( kg·)。2. 下列所描述的場景中,屬于利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冬天人們搓手取暖B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時臀部感覺到熱C古

15、代的人鉆木取火D加劇的溫室效應使得多年的積雪融化了3. 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滿了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系如圖所示()A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溫度升高的比乙液體溫度升高的多4. 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溫度低的物體內能一定小B.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只要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C. 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 )B. 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破鏡不能重圓D

16、.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5. 下列現象中,支持分子間存在引力的證據是A. 兩塊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后會黏在一起C.磁鐵能吸引大頭針D.6用圖甲所示裝置“比較不同液體吸熱升溫特點”在兩個相同燒杯中分別加入初溫、 體積相同的水和食鹽水,用相同酒精燈加熱直到沸騰分別測量出水和食鹽水的沸點,發現食鹽水的沸點比水高其中水沸騰時溫度計的局部放大圖如乙圖所示,水的沸點為實驗中加熱食鹽水到沸騰需要的時間長,說明食鹽水吸收的熱量比水要(選填“多”或“少”)能否僅由“加熱食鹽水到沸騰需要的時間長”得出食鹽水比熱容大的結論?【盤點收獲】【家庭作業】 市復習叢書第十三單元:內能【教學反思】1. 教學程序一改過去考改考的枯燥復習模式,通過以實驗為線帶出全章知識,學生在這樣的復習課中一直保持很高的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本章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