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1頁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2頁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蹦纤卧娙酥祆溥@首詩告訴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并積累新知識才能使自己的知識不斷的進取。通過不斷的閱讀,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作者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對人生,如何探尋生命的價值,進而升華我們的情感,引發我們的睿智,提升我們生命的內涵,成就我們的人生!是啊,閱讀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贝蠼逃姨K霍姆林斯基也曾說:“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

2、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現筆者就此談幾點膚淺的看法。一、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更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首先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

3、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導學生閱讀坐井觀天一文時,我利用學生們好奇的年齡特點,準備了一幅相關故事情節的圖畫,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們猜猜“小鳥和青蛙究竟說些什么呢?”學生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從而調動了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急于想閱讀小鳥和青蛙的故事。其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春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

4、觀察插圖,并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征,接著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我又將其拋給學生們討論,并及時結合插圖,給予引導,再讀課文。讓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與同學之間進行對話練習,整個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樣的質疑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在學生對閱讀已有所愛好的基礎上,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朗讀的形式應多樣化,如范讀、領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對于一篇文章也應采取多種形式朗讀,不應拘泥于一種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過于單一,往往會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表現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讀的形式越

5、多越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善于選擇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朗讀教學,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朗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才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比如在指導朗讀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明確這一段主要寫了誰?他們都說了什么?怎么說的?然后讓學生根據這段內容和提示語采用適當的語調去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想:媽媽為什么笑著說?因為它聽了小壁虎講借尾巴的經過,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時別人的尾巴都各有用處是不能借給他的,心里疼愛小壁虎所以笑著說,讀時語速要放慢,充滿感

6、情地讀出關心疼愛?!靶”诨⑥D身一看,高興地叫起來?!彼麨槭裁础案吲d地叫起來”?因為他歷盡艱辛都沒借到尾巴,這時候一轉身發現自己又有尾巴了,該多么驚喜??!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語速稍快,“新尾巴”要讀重音,讀出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興奮的語氣。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條又輕又軟的大尾巴就像一頂降落傘”,要求在朗讀中,能表現出大尾巴的特點。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哪些東西是又輕又軟的,喚起對“又輕又軟的大尾巴”的感受,于是學生不約而同地用細聲柔情的語調來讀這句話。三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币簿褪钦f在采用形式多

7、樣的朗讀時,還需要注意要求學生們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無心地讀,這就需要培養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師就要善于質疑,鼓勵學生探究,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設置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集中精神,思考問題。開始訓練時,可由老師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意識地讀,學生明白了讀課文時思考什么,思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老師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要有層次性,對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要讓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比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要解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這個問題,就應該分層設問,先讓學生討論

8、:“小葫蘆開始時為什么長得好?后來為什么會變黃并落下來?”繼而引導學生討論:“葉子和果實是什么關系呢?”再進一步的提問:“葫蘆的葉子已經長蟲了,種葫蘆的人為什么認為沒有必要除蟲呢?”最后解決問題:“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這樣,一問扣一問,使學生在邊讀邊想的過程中理解感悟了課文的內容。再如教學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時,課文最后只講到青蛙取笑小鳥,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并沒講青蛙到底有沒有跳出井口,于是我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想象青蛙怎樣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它還會回到井底嗎?學生通過想象,既練習了說話,又懂得了課文蘊含的道理。四注重積累和培養語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

9、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談不上學好語文。所以,學好語文,積累是一個關鍵環節。落實這一環節,要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寬閱讀渠道,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格言、優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激活,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大幅度上升。在學生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導學生好好讀書,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離開了讀書就談不上培養語感,猶如離開了游泳池,就談不上學習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還讓親身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向往之情。在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