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_第1頁
怎樣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_第2頁
怎樣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_第3頁
怎樣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_第4頁
怎樣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怎樣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2004年全國各地高考有11個省市自主命題,其余省市使用的全國高考試卷:也有4個版本。15套試卷的作文題中有14道是話題作文,北京卷考的是標題作文“包容”,要求考生在寬容和兼容的范圍內作文,實際上只是不讓考生自擬標題而已,與話題作文并無區別。因此,可以說高考作文命題仍然是話題作文的一統天下。而14道話題作文中有10道題以“某某與某某”為話題,屬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湖北卷的話題是“買鏡”,實際上暗含“明鏡與昏鏡”的關系,也可視為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這樣,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就占了話題作文的80%。因此,寫好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顯然是高考作文復習備考的重中之重。為什么自去年二

2、元關系型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在高考卷上露面以來,此類話題如此備受青睞呢?難道是種巧合嗎?我想未必,必有個中道理。大概至少有三個原因:一是二元關系型話題富有思辨性,思維含量高。作為高考作文試題,應當有一定的難度,而這種難度不能是偏題、怪題,只能在審題上添加一兩個砝碼。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要求考生辯證地、立體地分析二者關系,找出二者的有機聯系,提升了高考作文檢測的思維含量,恰到好處地為審題添加了這一兩個砝碼,適應了作文試題加大區分度的需要。二是二元關系型話題增強了話題作文的限制性。考場作文要發揮其選拔功能,必須有所限制,否則會給宿構抄襲者開方便之門,有失公允,一元話題是一個點,過一個點可以

3、作無數條直線,限制相對少一些,宿構抄襲者,一不留神就能得手;而二元關系型話題是兩個點,過兩個點只能作一條直線,限制相對多一些,宿構抄襲者往往弄巧成拙。三是二元關系型話題增強了話題作文的逃逸性。平心而論,一元話題話題是比較容易猜中的,二元關系型話題就不容易猜中了。在各種懸賞押題高招迭出、猜題之風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增強試題的逃逸性,不讓押題者占便宜,從源頭剎住猜題押題之風,是至關重要的。鑒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話題作文的開發,從形式上來說,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是其開發的方向。但從各地閱卷情況來看,相當多的考生對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的寫作是陌生的,問題不少,得分不高。呢?筆者認為要注意五點:一、處理好話料

4、與話題的關系首先是話料的使用離不開話題。一個話料的寓意常常是多方面的,只有選擇話題范圍內的某種寓意開掘,才切合題意。例如山東等省使用的全國卷的作文題,先給了四段語錄作話料,再給出話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這四段語錄與考生做過的些作文有關,但有些寓意在話題的范圍之外,若照搬就很容易離題。如但丁的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可以理解為信念堅定,矢志不移,執著念,百折不撓,但這些觀點與話題中“聽取別人的意見”無關,只有理解為堅信自己的選擇,不受閑言碎語的干擾,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趨,這才有對“別人意見”的態度,不至離題;又如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可以理解為互相信任,勤學好問,

5、但以此立意,也越出話題,只有理解為不剛愎自用,不固執己見,在相信自己的同時也聽取別人的意見才切中話題。再如達·芬奇的話“應耐心聽取他人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固然可以理解為寬容大度,理解萬歲,化干戈為玉帛,但若以此立意,也與話題失之交臂,因為個中沒有對待別人意見的正確態度。其次,話題的開掘也離不開話料。雖然現在的話題作文一般不要求考生一定要復述話料,但話料對話題的詮釋、限制、暗示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例如青海等省使用的全國卷作文,話題是“看到自己與看到別料說得明白,一位富人發財后,很多人不喜歡他,他向哲學家討教,哲學家讓他透過玻璃著,他看見了眾人,再讓他照鏡子,他只看見了自己

6、。哲學家說:“就是玻璃后面那一點點白銀,讓你看不見別人,只看見自己了。”由此可見,解讀話題的關鍵在“白銀”,在金錢物質利益。這道題要寫的是在這方面如何處理好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如何處理好金錢與良知、感情、責任心的關系的問題。如果離開了話料,面對話題,考生就會陷入五里云霧中了。當然,話料離不開話題,話題離不開話料,并非僅對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的要求,一元話題作文也有此要求,只是二元型話題作文需要考慮的因素多了,很容易顧此失彼,因此審題時要高度警惕,以免陷入“舊轍”。二、尋找二元關系的交匯點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這種聯系是有條件的。因此我們分析二元之間的關系,就是要找其

7、聯系存在的條件,找兩條線的交匯點。二元之間的關系多種,有的是因果關系,如“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有的是并列關系,如“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有的是選擇關系,如“材與非材”;“明鏡與昏鏡”,無論何種關系都有一個隱含的交匯點(或稱焦點)。把這隱含的交匯點找準了,文章就深刻,例如前面談到的話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其交匯點就是“善聽”。抓住這一點“取舍別人的意見”,那么,“走路與問路”等問題都迎刃而解。又如湖北卷的話題“買鏡”,它在話料中說的是制鏡與售鏡,制鏡者考慮到世人多半喜歡昏鏡,不喜歡明鏡,因為明鏡讓臉上細小的瑕疵都現出來,不自在,

8、因此十面銅鏡中九面是昏鏡,但話題卻是買鏡,強調買鏡與用鏡,也就是強調被批評者對批評意見的態度,這樣,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就成了文章的焦點。主張買明鏡的,無疑是歡迎批評,越尖銳的批評越好,良藥苦口利于病。主張買昏鏡的,則是“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不必做謹小慎微的規矩小儒。再如遼寧卷的話題“平凡與自豪”,它在話料中說的是一位母親既為當上名人的兒子而驕傲,又為正在地里挖土豆的兒子而自豪,因此話題中平凡與自豪的交匯點應當是“我們應有怎樣的人才觀”,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多層面的,平凡而充實的生活同樣有意義。三、辯證地認識二元間的關系二元關系型話題中的二元之間的關系常常是辯證的。因此我們在作文時,

9、對其關系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平面上,不能兩者簡單相加,而要立體分析,抓有機聯系,如“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這道話題作文,若將這兩個方面各寫幾段,最后說我們既要相信自己,又要聽取別人的意見,那就太膚淺了。有一位考生就寫出了二者的辯證聯系。他先從人生這個大背景中引出話題,“人生征途漫漫,任何一次取舍都關系重大,或因取之得當而終身受益,或因舍之輕率而抱恨終生。如何取舍才能彰顯智慧呢?”由此,引出“那就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把“聽”的問題提出來了。下面就是劉邦與項羽的對比,一個因廣納賢才而成功,一個因不聽忠告而失敗,又用中國俗語“人不如二人智”,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來印證,用思維的“燈下黑

10、”和“旁觀者清”來分析,指出“沒有涓涓細流的補充,哪有大海的浩瀚?沒有滾滾塵石的堆壘,哪來泰山的壯觀?不聽他人意見,我們的智慧之花必定枯萎。”接著考生起筆陡轉:“然而別人的意見不一定都是對的,別人指路也有指錯的時候”,并列舉宋高宗讓秦檜指路,錯殺忠良,留下千古罵名,商紂王讓妲己指路,酒池肉林,失商朝天下來印證;又提出怎樣取舍別人意見的問題。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要相信自己,解決一個“善聽”的問題。文章最后說“人生如琴,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彈出鏗鏘的節奏;人生如棋,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把握轉敗為勝的棋局;人生如畫,只有善聽別人的意見,才能盡萬物之妙;人生如書、只有善聽別人的意見,才能兼百家之長。善于取

11、舍別人的意見,人生的成功就會在繁花盛開的枝頭向你微笑。”讀這樣的作文,考生思維的縝密、思辨,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又如廣西等省使用的全國卷的話題是“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它首先通過網站聊天,講述了一個老太太為天晴下雨發愁的故事,有人勸她換個想法,老太太一試,果然天天快樂。接著聊天者中有人質疑,甚至有人罵了一聲:“阿Q”。這道題說明“憂樂人人有,惟在一念間”,人們的態度、思維方式是有其主觀能動性的,樂觀能改變人的精神狀態;但另一方面,挫折本身也有其客觀實在性,我們還應直面現實,努力改變現狀。只有認真把握二者關系,文章才能有思辨性,議論才能克服片面性、絕對化,才能站穩腳跟,無懈可擊。四、揣摩研

12、究二元關系的意義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話料幫助考生開啟思路,話引幫助考生拓展視野,話題給考生圈定范圍,話框向考生提出行文要求。這些都是在試題中明示考生的,唯不能明示考生的是命題意圖,也就是研究二元關系的意義。這就要考生自己認真揣摩了。然而考場上多數考生不去揣摩命題意圖,不思考研究二元關系的意義,看完話題之后就忙于找事例,印證二元關系(寫議論文),或演繹二元關系(寫記敘文),根本不去想想為什么要研究這種關系。這樣文章只能在現象上淺層次地重復,不可能揭示二元關系的本質。因此,從閱卷情況來看:多數二元關系話題作文失之膚淺。怎樣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呢?就要靠問號開路為什么要研究這二元關系呢?例如話題作文“

13、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話料與話題中我們看到其中交織著自信與信人的矛盾、疑自與疑人的矛盾、信自與疑自的矛盾、信人與疑人的矛盾為什么要解決這些矛盾,擺正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的關系呢?那就是有些人不懂得個人進步、成功,離不開內因與外因的共同作用;不懂得來自別人的間接經驗應當用自身實踐去驗證,從而使之得以補充和糾正;不懂得自己應與旁觀者換位思考,互為不同意見的過濾器。考生的思維若能上升到這樣的層面,其文章自然會入木三分了。又如話題作文“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如果僅僅列舉一些遭遇挫折者因放大痛苦而禍不單行的例子,往往是拾人牙慧、缺乏深度的,只能給人依樣畫葫蘆的感覺;如果深究一步,為什么要研究

14、“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的關系呢?你就會發現,原來矛盾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困難與挫折在所難免,人們要正視矛盾,正視挫折,并積極主動地去化解矛盾,扭轉局面,創造條件使矛盾向有利的方面轉化;若放大痛苦,一蹶不振,只能使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轉化。有這樣的深入分析,文章就能切中肯綮了。五、切入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二元關系型話題作文是多角度、高度開放的。若面面俱到,多中心,反而導致無中心,什么問題也說不清楚。如浙江卷的話題是“人文素養與發展”,試題先界定人文奉養是人的基本修養品質,是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價值觀,并指出這方面的缺失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這道題簡直像道論文題,若循材料思路列出提綱,可以寫一部書,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