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質疑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 質疑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 陳志泉 閱讀是語文“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之一,隨著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閱讀的地位更顯其重要。怎樣更好的進行閱讀教學,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也就成為我們探究的課題。北宋哲學家張載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明人陳獻章又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那么,閱讀教學也應貴在善于質疑,應貴在從質疑到解疑的過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如何進行質疑求解呢?一般地說,在質疑求解的過程中,應
2、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對文中多次出現的語句或人物動作、神態提出質疑。 一篇文章中有時會多次出現同一語句或人物的動作、神態,而出現的具體語境又往往不同,那么它所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這顯然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此情況高度重視,并善于提出疑問,而且要力求想深想透。 如孔乙己一文中,作者極力描寫了孔乙己的三次受嘲諷,兩次的結尾都有一句“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對此,不妨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這二次出現的語句對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文
3、章的主題有何作用?通過思考,就會明白:同樣的句子這樣出現,就構成了回環反復,形成了詩一般的節奏,著力渲染哄笑的聲浪和快活的空氣。人們把“樂趣”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充分表現了孔乙己所處環境的冷漠無情,取笑的人們的冷酷與麻木。再如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一文中多次出現的“笑”,也應弄清其每一處的用意。 2、對文中的引文、用典提出質疑。 作者為了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其主題的深刻性,往往在行文中引用別人的文句或以前的典故。 如: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中的引文“沙場秋點兵”。
4、面對這一引文,我們這樣進行思考:這引文出自何處?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結合上文的紡線競賽,不難看出:作者在這里引用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歌中的句子是要用沙場點兵的那種陣容、氣勢來形容紡線競賽的陣容大、氣勢磅礴。又如劉庶凝的還鄉夢自序的句子“古語說狐死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面對這一引文,我們也要行思考:這句子是作者寫的還是引用別人的話,或是引用典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什么作用?經過思考分析就會知道:作者是活用世說新語中“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一典故,其目的是要含蓄的抒發自己落葉歸根的深沉感情。 3、對文中極富表現力的字詞提出質疑。
5、 文章中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經過作者的精心錘煉、組織,或清新雅致,或生動形象,或言簡意賅,或準確鮮明,可謂恰到好處。 如國學大師王國維盛贊北宋宋祁玉樓春中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用個“鬧”字而境界全出。應該這樣進行思考:為什么只能用“鬧”,而不用其它的詞來代替?用“鬧”字,其又妙在何處?思考后明白:“鬧”一字就寫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生意盎然-百花爭春、百鳥鬧春、百人耕春。又如七根火柴中的句子:“忽然一陣風吹來,濃云像從地面冒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此句中動詞“冒”能不能換成“飄”或“彌漫”等詞
6、,如果換了,表達的效果又會怎樣? 4、對耐人尋味的比喻句提出質疑。 比喻作為一種最重要的修辭手法,往往會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具有一種非常神奇的作用。但有的比喻句,你看起來似懂非懂,總覺得還有什么深意沒有體會出來。這時,就要窮根究底,直到弄清其含義為止。 例如海燕中有這么一句話:“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這個比喻句顯得別致新穎,但同時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金色的閃電變成了黑色的?這個比喻句有何深層寓意?思考后明白:作為本體的海燕是黑色的
7、,它在大海上快速而敏捷的飛翔,不就像是閃電嗎?勇敢的海燕敢于在暴風雨要來臨的時候這樣快速的低飛,不正是勇敢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那種大無畏精神的象征嗎?又如春中最后一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春天怎么會像健壯的青年?為什么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并且能“領著我們上前去”?弄清了這些問題,一定會對作者所賦予它的含義有更深刻的認識。 5、在看似矛盾處提出質疑。 一些作品的文字或語言看似矛盾,其實卻別具深意,并不矛盾。只要帶著疑問,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認真體會,就一
8、定會取得豁然開朗的效果。 例如還鄉夢自序中有著樣一段文字:“暮靄中古墓累累,夜聞竹林蕭蕭,聲如泉涌,獨坐窗前,久不能寐,我有一種凄涼而又甜蜜的落葉歸根的感覺。”語句中的“凄涼”與“甜蜜”是兩個意義相反的詞語,把它們聯在一起,似乎矛盾。但兩詞并用,究竟有什么弦外之音呢?這時,就應帶著疑問,結合課文內容對其進行反復的研讀,之后,就會明白:原來是作者復雜感情的體現-因多年漂泊海外,回鄉后的山水依舊,人事全非而凄涼;因兄弟姐妹的團聚而甜蜜。又如故鄉一文中閏土與“我”見面時的一句描寫“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對“歡喜”和“凄涼”這兩個看似矛盾的
9、詞也應質疑,直到弄清楚其所以然為止。 6、在獨立成段的詞語、句子處提出質疑。 許多作者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個人的某種感情,往往在文章中用詞語或句子獨立成段的方式來表達。 如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的最后一段“活該。”就是由一個詞語獨立成段的。面對這一段落,我們這樣進行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有什么寓意、作用?分析上文及有資料就會明白:作者用一個詞語獨立成段,使詞語讀來鏗鏘、斬釘截鐵,充分表現了作者那極強的愛憎感情。又如朱自清春的結尾那三段全是一句話一段,作者分別
10、用娃娃、小姑娘、青年來比喻春天。對此,我們也應積極思考,弄清其用意。 7、在意猶未盡處提出質疑 很多文章中往往有許多地方寫的意猶未盡,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間。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善于對其提出疑問,并挖掘其深層含義,體察其“弦外之音”,領會其言外之意。 如一面中有這樣一段話:“現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愿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魯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如此之重要,形象又是如此之高大,為什么先生死了“卻不愿恣情地悲痛”?并且說“這還不是我
11、們恣情悲痛的時候”?原來是先生的精神鼓舞了我們,我們應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完成先生未完成的事業。弄清這些問題之后,一定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總之,只要善于在教學中質疑求解,就能掌握閱讀教學的門徑,就能提高閱讀的教學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閱讀、鑒賞的水平和審美的能力。 質疑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 陳志泉 閱讀是語文“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之一,隨著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閱讀的地位更顯其
12、重要。怎樣更好的進行閱讀教學,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也就成為我們探究的課題。北宋哲學家張載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明人陳獻章又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那么,閱讀教學也應貴在善于質疑,應貴在從質疑到解疑的過程。在閱讀教學的過程如何進行質疑求解呢?一般地說,在質疑求解的過程中,應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對文中多次出現的語句或人物動作、神態提出質疑。 一篇文章中有時會多次出現同一語句或人物的動作、神態,而出現的具體語境又往往不同,那么它所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這顯然是作者有
13、意安排的。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此情況高度重視,并善于提出疑問,而且要力求想深想透。 如孔乙己一文中,作者極力描寫了孔乙己的三次受嘲諷,兩次的結尾都有一句“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對此,不妨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這二次出現的語句對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文章的主題有何作用?通過思考,就會明白:同樣的句子這樣出現,就構成了回環反復,形成了詩一般的節奏,著力渲染哄笑的聲浪和快活的空氣。人們把“樂趣”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充分表現了孔乙己所處環境的冷漠無情,取笑的人們的冷酷與麻木。再如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一文中多次出現的“笑”,也應弄清其每一處的用意。
14、 2、對文中的引文、用典提出質疑。 作者為了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其主題的深刻性,往往在行文中引用別人的文句或以前的典故。 如: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中的引文“沙場秋點兵”。面對這一引文,我們這樣進行思考:這引文出自何處?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結合上文的紡線競賽,不難看出:作者在這里引用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歌中的句子是要用沙場點兵的那種陣容、氣勢來形容紡線競賽的陣容大、氣勢磅礴。又如劉庶凝的還鄉夢自序的句子“古語說狐死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面對這
15、一引文,我們也要行思考:這句子是作者寫的還是引用別人的話,或是引用典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什么作用?經過思考分析就會知道:作者是活用世說新語中“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一典故,其目的是要含蓄的抒發自己落葉歸根的深沉感情。 3、對文中極富表現力的字詞提出質疑。 文章中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經過作者的精心錘煉、組織,或清新雅致,或生動形象,或言簡意賅,或準確鮮明,可謂恰到好處。 如國學大師王國維盛贊北宋宋祁玉樓春中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用個“鬧”字而境界全
16、出。應該這樣進行思考:為什么只能用“鬧”,而不用其它的詞來代替?用“鬧”字,其又妙在何處?思考后明白:“鬧”一字就寫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生意盎然-百花爭春、百鳥鬧春、百人耕春。又如七根火柴中的句子:“忽然一陣風吹來,濃云像從地面冒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此句中動詞“冒”能不能換成“飄”或“彌漫”等詞,如果換了,表達的效果又會怎樣? 4、對耐人尋味的比喻句提出質疑。 比喻作為一種最重要的修辭手法,往往會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具有一種非常神奇的作用。但有的比喻句,你看起來似懂非懂,
17、總覺得還有什么深意沒有體會出來。這時,就要窮根究底,直到弄清其含義為止。 例如海燕中有這么一句話:“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這個比喻句顯得別致新穎,但同時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金色的閃電變成了黑色的?這個比喻句有何深層寓意?思考后明白:作為本體的海燕是黑色的,它在大海上快速而敏捷的飛翔,不就像是閃電嗎?勇敢的海燕敢于在暴風雨要來臨的時候這樣快速的低飛,不正是勇敢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那種大無畏精神的象征嗎?又如春中最后一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春天怎么會像健壯的青年?為什么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并且能“領
18、著我們上前去”?弄清了這些問題,一定會對作者所賦予它的含義有更深刻的認識。 5、在看似矛盾處提出質疑。 一些作品的文字或語言看似矛盾,其實卻別具深意,并不矛盾。只要帶著疑問,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認真體會,就一定會取得豁然開朗的效果。 例如還鄉夢自序中有著樣一段文字:“暮靄中古墓累累,夜聞竹林蕭蕭,聲如泉涌,獨坐窗前,久不能寐,我有一種凄涼而又甜蜜的落葉歸根的感覺。”語句中的“凄涼”與“甜蜜”是兩個意義相反的詞語,把它們聯在一起,似乎矛盾。但兩詞并用,究
19、竟有什么弦外之音呢?這時,就應帶著疑問,結合課文內容對其進行反復的研讀,之后,就會明白:原來是作者復雜感情的體現-因多年漂泊海外,回鄉后的山水依舊,人事全非而凄涼;因兄弟姐妹的團聚而甜蜜。又如故鄉一文中閏土與“我”見面時的一句描寫“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對“歡喜”和“凄涼”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詞也應質疑,直到弄清楚其所以然為止。 6、在獨立成段的詞語、句子處提出質疑。 許多作者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個人的某種感情,往往在文章中用詞語或句子獨立成段的方式來表達。 如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的最后一段“活該。”就是由一個詞語獨立成段的。面對這一段落,我們這樣進行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社會變化 大單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版權登記合同許可合同
- 2025合作伙伴協議加盟合同
- 餐飲供應鏈合作協議
- 2025商務合同條款翻譯要點與注意事項
- 公司股權轉讓基礎合同
- 二手辦公設備買賣合同
- 2025紙箱銷售合同
- 2025簡易服務合同格式
- 2025年版權使用許可合同范本
- 2024年濰坊市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匯能控股集團內蒙古卓正煤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一級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豐臺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試題 英語 含解析
- 飾品工廠知識培訓課件
- 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趨勢分析
- VDA6.3-2023版培訓教材課件
- 2025河北保定鈔票紙業有限公司人員招聘2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數學湘教版(2024)下學期期中考試模擬卷B卷(含解析)
- 2025有關房屋買賣合同書模板
- 高++中語文++高考復習+語言文字運用之錯別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