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身體素質身體素質 第一節第一節 力量素質力量素質 第二節第二節 速度素質速度素質 第四節第四節 靈敏和柔韌素質靈敏和柔韌素質第三節第三節 耐力素質耐力素質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概念:概念: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機能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機能能力能力 。身體素質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在肌身體素質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 第一節第一節 力量素質力量素質絕對肌力絕對肌力:指肌肉做最大收縮時所能產生的張力,:指肌肉做最大收縮時所能產生的張力,通常用肌肉收縮時所能克服的最大
2、阻力負荷來表示。通常用肌肉收縮時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負荷來表示。相對肌力(比肌力)相對肌力(比肌力):指肌肉單位生理橫斷面積:指肌肉單位生理橫斷面積( (常以常以1cm1cm2 2為單位為單位) )肌纖維做最大收縮時所能產生的肌纖維做最大收縮時所能產生的肌張力。肌張力。肌肉爆發力肌肉爆發力:指肌肉在最短時間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指肌肉在最短時間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張力,通常用肌肉單位時間的做功量來表示。大張力,通常用肌肉單位時間的做功量來表示。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指肌肉長時間收縮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指肌肉長時間收縮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負荷的最多次數服某一固定負荷的最多次數( (動力性運動動力
3、性運動) )或最長時或最長時間間( (靜力性運動靜力性運動) )來表示。來表示。一、決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學因素一、決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學因素 1 1肌纖維的肌纖維的 橫斷面積橫斷面積 肌力與肌肉肌力與肌肉橫斷面積成橫斷面積成正比。正比。 屈肌力量與肌橫斷面積的關系屈肌力量與肌橫斷面積的關系運動訓練引起肌肉橫斷面積增加的原因:運動訓練引起肌肉橫斷面積增加的原因: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a.a.運動訓練運動訓練激素和神經調節激素和神經調節 蛋白質的蛋白質的 合成合成 (主要是肌球蛋白(主要是肌球蛋白)b.b.運動訓練運動訓練肌肉結締組織增厚、毛細血管肌肉結締組織增厚、毛細血管增生、內含物(肌紅蛋白、增生、
4、內含物(肌紅蛋白、CPCP、肌糖原)、肌糖原) 2 2肌纖維類型和運動單位肌纖維類型和運動單位 肌纖維類型與肌力關系:肌纖維類型與肌力關系: 快肌纖維快肌纖維% %越高肌力越大越高肌力越大運動單位:運動單位:神經支配比:神經支配比:-運動神經元運動神經元指一個指一個-運動神經元及其所支配的運動神經元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纖維。骨骼肌纖維。 快肌運動單位快肌運動單位 慢肌運動單位慢肌運動單位一個運動神經元所支配的肌纖維數量。一個運動神經元所支配的肌纖維數量。神經支配比大,神經元支配的骨骼肌纖神經支配比大,神經元支配的骨骼肌纖維數量多,不同的運動單位所產生的肌維數量多,不同的運動單位所產生的肌張力亦不
5、同。張力亦不同。3 3肌肉收縮時動員的肌纖維數量肌肉收縮時動員的肌纖維數量 水平低者:水平低者:60%60% 70%70%肌纖維參與活動肌纖維參與活動 水平高者:水平高者: 80%80%90%90%肌纖維參與活動肌纖維參與活動 慢肌運動單位神經元的興奮性較高。慢肌運動單位神經元的興奮性較高。 快肌運動單位神經元的興奮性較低。快肌運動單位神經元的興奮性較低。4 4肌纖維收縮時的初長度肌纖維收縮時的初長度肌節最適初長(肌節最適初長(2.0-2.22.0-2.2m m)時)時,粗細肌絲重疊佳,肌縮速度、幅度粗細肌絲重疊佳,肌縮速度、幅度和張力最大;和張力最大;大于最適初長時大于最適初長時,粗、細肌絲
6、重疊,粗、細肌絲重疊,肌縮速度、幅度和張力,肌縮速度、幅度和張力;小于最適初長時小于最適初長時,粗、細肌絲重疊,粗、細肌絲重疊,肌縮速度、幅度和張力雖然,肌縮速度、幅度和張力雖然,但不如最適初長時。但不如最適初長時。5 5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 協調各肌群活動協調各肌群活動 提高中樞興奮程度提高中樞興奮程度 增加肌肉同步興奮收縮的運動單增加肌肉同步興奮收縮的運動單 位數量來提高肌肉最大肌力。位數量來提高肌肉最大肌力。6 6年齡與性別年齡與性別 20-3020-30歲時達最大歲時達最大青春發育期前:男肌力青春發育期前:男肌力 女肌力女肌力( (不顯著不顯著) )青春發育期后:男肌力
7、青春發育期后:男肌力 女肌力(女肌力(顯著顯著)原因:原因:雄性激素雄性激素 男子經常參加一些能發展力量男子經常參加一些能發展力量 和爆發力的體育活動和爆發力的體育活動7 7體重體重 體重大體重大絕對力量較大絕對力量較大體重較輕體重較輕相對力量較大相對力量較大體重的增加體重的增加絕對力量直線增加,相絕對力量直線增加,相對力量下降對力量下降肌糖原和肌紅蛋白含量和毛細血管分肌糖原和肌紅蛋白含量和毛細血管分布密度也會影響肌肉力量。布密度也會影響肌肉力量。 二、肌肉力量的可訓練因素二、肌肉力量的可訓練因素 ( (一一) )肌纖維的收縮力肌纖維的收縮力 ( (二二) )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神經系統的機能狀
8、態 ( (三三) )肌纖維類型肌纖維類型( (一一) )肌纖維的收縮力肌纖維的收縮力每每1 1平方厘米肌肉橫截面積可產生平方厘米肌肉橫截面積可產生6565公斤力。公斤力。研究發現:研究發現:經過經過100100天的訓練后,天的訓練后,上肢屈肌的橫截面積增加上肢屈肌的橫截面積增加23%23%時,時,肌力增長肌力增長92%92%。( (二二) )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 普通人:普通人:60%-70%60%-70%的肌纖維同時參與收縮的肌纖維同時參與收縮 運動員:運動員: 80%-90%80%-90%甚至更高肌纖維收縮甚至更高肌纖維收縮原因:原因:一般人的運動中樞興奮性難以達到足一般人
9、的運動中樞興奮性難以達到足夠高的水平,所發出的神經沖動不能使更多夠高的水平,所發出的神經沖動不能使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興奮收縮過程。的運動單位參與興奮收縮過程。原因:原因:運動中樞同步放電的程度將大大提運動中樞同步放電的程度將大大提 高,最大肌力自然大大增加。高,最大肌力自然大大增加。( (三三) )肌纖維類型肌纖維類型 早期研究:早期研究:無論是速度訓練還是耐力訓無論是速度訓練還是耐力訓練都不會引起肌纖維類型的改變。練都不會引起肌纖維類型的改變。近期有研究表明:近期有研究表明:肌纖維間通過亞型的肌纖維間通過亞型的形式有可能出現相互轉化。形式有可能出現相互轉化。 運動訓練能使肌纖維產生適應運動訓
10、練能使肌纖維產生適應性變化是不爭的事實。性變化是不爭的事實。 三、功能性肌肉肥大三、功能性肌肉肥大概念:概念:由于運動訓練所引起的肌肉體積由于運動訓練所引起的肌肉體積 增大增大主要表現:主要表現:肌纖維的增粗肌纖維的增粗分類:分類:(一)肌漿型功能性肥大(一)肌漿型功能性肥大(二)肌原纖維型功能性肥大(二)肌原纖維型功能性肥大( (一一) )肌漿型功能性肥大肌漿型功能性肥大概念:概念:指肌纖維非收縮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指肌纖維非收縮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體積增加。的肌肉體積增加。表現:表現:肌纖維的非收縮蛋白成分含量如線粒肌纖維的非收縮蛋白成分含量如線粒體、肌糖原、磷酸肌酸和肌紅蛋白等數量增體
11、、肌糖原、磷酸肌酸和肌紅蛋白等數量增加。加。 較小強度長期運動訓練較小強度長期運動訓練肌漿型功能性肥大肌漿型功能性肥大( (二二) )肌原纖維型功能性肥大肌原纖維型功能性肥大概念:概念:指肌纖維收縮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指肌纖維收縮蛋白成分的增加所致的肌肉體積增加。肌肉體積增加。表現:表現:肌纖維中的收縮蛋白含量增多,肌原肌纖維中的收縮蛋白含量增多,肌原纖維的體積明顯增加。肌肉絕對肌力和相對纖維的體積明顯增加。肌肉絕對肌力和相對肌力的顯著提高。肌力的顯著提高。 長期大負荷力量訓練長期大負荷力量訓練肌原纖維型功能性肥肌原纖維型功能性肥大大四、力量訓練原則四、力量訓練原則 ( (一一) )大負荷原則
12、大負荷原則 要求:要求:阻力應接近阻力應接近( (至少至少超過肌肉最大負荷能力超過肌肉最大負荷能力2/32/3以上以上) )或達到甚至略或達到甚至略超過肌肉所能承受的最超過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大負荷。( (二二) )漸增負荷原則漸增負荷原則 概念:概念:力量訓練過程中,隨著訓練水力量訓練過程中,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應隨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應隨之增加,才能保證最大肌力的持續增之增加,才能保證最大肌力的持續增長。長。 最大負荷最大負荷適應適應新最大負荷新最大負荷適應適應( (三三) )專門性原則專門性原則 概念:概念:指所從事的肌肉力量練習應與相應的指所從事的肌肉力量
13、練習應與相應的運動項目相適應。運動項目相適應。分類:分類:身體部位的專門性和練習動作的專門身體部位的專門性和練習動作的專門性。如排球扣球的專門練習:采用助跑起跳性。如排球扣球的專門練習:采用助跑起跳擲實心球。擲實心球。意義:意義:有利于神經系統的協調調節能力,以有利于神經系統的協調調節能力,以及肌肉內一系列適應性生理和生化變化。及肌肉內一系列適應性生理和生化變化。( (四四) )負荷順序原則負荷順序原則 概念:概念:指力量練習過程中應考慮前后練習動指力量練習過程中應考慮前后練習動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原則:原則:先練大肌肉、后練小肌肉、前后相鄰先練大肌肉、后練小肌肉、前后相鄰
14、運動避免使用同一肌群。運動避免使用同一肌群。 機制:機制:大肌肉在訓練時運動中樞的興奮大肌肉在訓練時運動中樞的興奮 面廣,興奮程度高,練習過程對其面廣,興奮程度高,練習過程對其 他肌肉也有良性刺激作用。他肌肉也有良性刺激作用。 大肌肉相對不易疲勞,可延長練習大肌肉相對不易疲勞,可延長練習 時間。時間。( (五五) )有效運動負荷原則有效運動負荷原則 概念:概念:指要使肌肉力量獲得穩定提高,指要使肌肉力量獲得穩定提高,應保證有足夠大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應保證有足夠大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以引起肌纖維明顯的結構和生理以引起肌纖維明顯的結構和生理 生化改變。生化改變。 靶強度:靶強度:在運動生理學
15、中,將導致身體產生在運動生理學中,將導致身體產生 運動痕跡和效果的最小運動強度。運動痕跡和效果的最小運動強度。靶心率:靶心率:靶強度時的心率靶強度時的心率 ( (六六) )合理訓練間隔原則合理訓練間隔原則 概念:概念:是尋求兩次訓練課之間的是尋求兩次訓練課之間的適宜間隔時間,使下次力量訓練適宜間隔時間,使下次力量訓練在上次訓練出現的超量恢復期內在上次訓練出現的超量恢復期內進行,從而使運動訓練效果得以進行,從而使運動訓練效果得以積累。積累。五、力量訓練要素五、力量訓練要素 ( (一一) )運動強度運動強度分類:分類:絕對強度和相對強度。絕對強度和相對強度。絕對強度:絕對強度:指機體所承受的物理負
16、荷量指機體所承受的物理負荷量( (如做了多少功等如做了多少功等) ),所以又叫做物理負,所以又叫做物理負荷強度。荷強度。 相對強度:相對強度:根據個人最大攝氧量百分數根據個人最大攝氧量百分數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標來反映某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標來反映某一負荷量對身體的刺激程度。一負荷量對身體的刺激程度。 最大重復次數最大重復次數(RM) (RM) :概念:概念:指肌肉收縮所能克服某一負荷的最大指肌肉收縮所能克服某一負荷的最大次數。次數。應用:應用: 5RM肌肉粗大、力量肌肉粗大、力量、速度、速度 舉重、投擲舉重、投擲6-10RM肌肉粗大、力量肌肉粗大、力量、速度、速度 100米跑、跳躍米
17、跑、跳躍10-15RM力量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耐力 400和和800米米16-30RM 力量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耐力 中跑中跑30RM毛細血管毛細血管、耐力、耐力 長跑長跑 ( (二二) )練習次數和頻度練習次數和頻度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初次參加運動訓練者,隔天初次參加運動訓練者,隔天訓練的效果比每天訓練效果好。訓練的效果比每天訓練效果好。舉重等以發展肌肉最大肌力為主要目的舉重等以發展肌肉最大肌力為主要目的的運動,的運動,其運動強度應足夠大,一般接其運動強度應足夠大,一般接近或達到肌肉的最大負荷能力,練習組近或達到肌肉的最大負荷能力,練習組數至少不低于數至少不低于3 3次,訓練頻度則
18、可適當次,訓練頻度則可適當減少,每周減少,每周1-21-2次即可。次即可。以發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內臟機能水平為以發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內臟機能水平為主要目的的運動,主要目的的運動,其運動強度更低,練其運動強度更低,練習次數相應較多,練習頻度亦可有所增習次數相應較多,練習頻度亦可有所增加。加。以發展肌肉體積線條和爆發力為主要目以發展肌肉體積線條和爆發力為主要目的的運動如健美的的運動如健美,其運動強度應適當降,其運動強度應適當降低,但練習組數和頻度則相應地增多;低,但練習組數和頻度則相應地增多;( (三三) )運動量運動量 運動量包括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兩個因運動量包括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兩個因素,是二者的
19、乘積。素,是二者的乘積。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運動量運動量= =平均運動強度平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時間在一段時間如一周或一個月訓練的運動在一段時間如一周或一個月訓練的運動總量:總量: 運動總量運動總量=(=(平均運動強度平均運動強度* *運動時間運動時間) ) 訓練頻度訓練頻度 第二節第二節 速度素質速度素質 概念:概念: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或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或在最短時間完成某種運動的能力。在最短時間完成某種運動的能力。分類分類(按其在運動中的表現)按其在運動中的表現) (一)反應速度(一)反應速度 (二)動作速度(二)動作速度 (三)周期性運動的位移速度(三)周
20、期性運動的位移速度一、速度素質的生理基礎一、速度素質的生理基礎 ( (一一) )反應速度反應速度 指人體對各種刺激發生反應的快慢。指人體對各種刺激發生反應的快慢。生理基礎:生理基礎: 1.1.反應時反應時影響因素:影響因素: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感受器的敏感程度 中樞延擱中樞延擱 效應器效應器( (肌組織肌組織) )的興奮性的興奮性2.2.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良好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良好 3. 3.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 良好的興奮狀態及其靈活性,能夠加良好的興奮狀態及其靈活性,能夠加速機體對刺激的反應,使效應器由相速機體對刺激的反應,使效應器由相對安靜狀態或抑制狀態迅速轉
21、入活動對安靜狀態或抑制狀態迅速轉入活動狀態。狀態。運動員處于良好的賽前狀態時,反應運動員處于良好的賽前狀態時,反應時縮短。反之則延長。時縮短。反之則延長。 研究發現,通過訓練,反應速度可以縮短研究發現,通過訓練,反應速度可以縮短11%-25%11%-25%。 ( (二二) )動作速度動作速度概念:概念:指完成單個動作時間的長短指完成單個動作時間的長短1.1.肌纖維類型肌纖維類型 2.2.肌肉力量肌肉力量 動作速度生理基礎:動作速度生理基礎:3.3.肌肉組織機能狀態肌肉組織機能狀態 4.4.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運動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此外,還與神經系統對主動肌、協調肌和此外,還與神經系統對主動肌
22、、協調肌和對抗肌的調節能力有關,并與肌肉的無對抗肌的調節能力有關,并與肌肉的無氧代謝能力有密切關系。氧代謝能力有密切關系。 ( (三三) )位移速度位移速度概念:概念:指周期性運動指周期性運動( (如跑步和游泳等如跑步和游泳等) )中人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中人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生理基礎:生理基礎:以跑為例以跑為例1. 1. 步頻步頻大腦皮質運動中樞的靈活性大腦皮質運動中樞的靈活性各中樞之間的協調性各中樞之間的協調性快肌纖維快肌纖維% %及其面積及其面積2. 2. 步長步長 肌力、腿長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等肌力、腿長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等3.3.機體無氧代謝能力提高機體無氧代謝能力提高二、
23、速度素質的訓練二、速度素質的訓練 ( (一一) )提高動作速率的訓練提高動作速率的訓練 改善和提高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改善和提高神經過程的靈活性: 牽引跑、在轉動跑臺上跑和順風跑牽引跑、在轉動跑臺上跑和順風跑 ( (二二) )發展磷酸原系統供能的能力發展磷酸原系統供能的能力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重復訓練法,如短跑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重復訓練法,如短跑運動員常采用運動員常采用1010秒以內的短距離反復疾秒以內的短距離反復疾跑來發展磷酸原系統供能能力。跑來發展磷酸原系統供能能力。 ( (三三) )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實驗研究結果:實驗研究結果:( (四四) )發展腿部力量及關節的柔韌發展腿
24、部力量及關節的柔韌性性對短跑運動員來說,腿部力量對增加對短跑運動員來說,腿部力量對增加步長是十分重要的,除負重訓練外,步長是十分重要的,除負重訓練外,可進行一些超等長練習可進行一些超等長練習( (如連續單腿如連續單腿跳、蛙跳等練習跳、蛙跳等練習) )來發展腿部力量。來發展腿部力量。另外,改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也有利另外,改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也有利于速度素質的提高。于速度素質的提高。 第三節第三節 耐力素質耐力素質概念:概念: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工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工作的運動能力,也稱為抗疲勞能力。作的運動能力,也稱為抗疲勞能力。分類:分類:1.1.按運動時的外部表現劃分:按運動時的
25、外部表現劃分: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靜力耐力等;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靜力耐力等;2.2.按該項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器官劃分:按該項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器官劃分: 呼吸循環系統耐力、肌肉耐力及全身耐呼吸循環系統耐力、肌肉耐力及全身耐力等;力等;3.3.按參加運動時能量供應的特點劃分:按參加運動時能量供應的特點劃分: 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4.4.按運動的性質劃分:按運動的性質劃分: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等。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等。 一、有氧耐力及其訓練一、有氧耐力及其訓練( (一一) )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礎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礎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指人體長時間進行以有氧指人體長時間進行以有氧代謝供
26、能為主的運動能力。代謝供能為主的運動能力。關鍵因素:關鍵因素:充分的氧供應及糖和脂肪充分的氧供應及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能力的有氧氧化能力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1.1.最大攝氧能力最大攝氧能力最大攝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項最大攝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項綜合生理指標,也是衡量人體有氧綜合生理指標,也是衡量人體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影響最大攝氧量的因素:影響最大攝氧量的因素:肺的通氣與換肺的通氣與換氣機能、血紅蛋白的含量及載氧能力、心臟氣機能、血紅蛋白的含量及載氧能力、心臟機能、肌肉組織利用氧的能力、遺傳、年齡、機能、肌肉組織利用氧的能力、遺傳、年齡、性別和訓練等因素。性
27、別和訓練等因素。 2.2.肌纖維類型及其代謝特點肌纖維類型及其代謝特點 肌纖維類型及其代謝特點是決定有氧肌纖維類型及其代謝特點是決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耐力的重要因素。實驗證明:實驗證明:優秀的耐力專項運動員慢肌優秀的耐力專項運動員慢肌纖維百分比高且出現選擇性肥大現象,纖維百分比高且出現選擇性肥大現象,同時還伴有肌紅蛋白、線粒體及其氧化同時還伴有肌紅蛋白、線粒體及其氧化酶活性和毛細血管數量增加等方面的適酶活性和毛細血管數量增加等方面的適應性變化。應性變化。 3.3.中樞神經系統機能中樞神經系統機能 長期進行耐力訓練:長期進行耐力訓練: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對刺激的耐受力和提高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對刺
28、激的耐受力和神經過程的穩定性,改善各中樞間的協調關神經過程的穩定性,改善各中樞間的協調關系;系; 各肌群各肌群( (主動肌、對抗肌、協調肌主動肌、對抗肌、協調肌) )之間的之間的配合更趨完善;配合更趨完善; 內臟器官的活動能更好地與肌肉活動相適內臟器官的活動能更好地與肌肉活動相適應。應。4.4.能量供應特點能量供應特點 系統的耐力訓練:系統的耐力訓練:提高肌肉有氧氧化過提高肌肉有氧氧化過程的效率和各種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機體程的效率和各種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機體動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動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在長時間耐力練習中,隨著運動時間的在長時間耐力練習中,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漸增大,從而
29、延長,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漸增大,從而節省糖原的利用。節省糖原的利用。( (二二) )發展有氧耐力的訓練發展有氧耐力的訓練 1.1.訓練方法訓練方法持續訓練法、間歇訓練法及高原訓練法等。持續訓練法、間歇訓練法及高原訓練法等。 2.2.訓練要素訓練要素 (1)(1)運動強度運動強度美國美國CooperCooper:發展心肺機能,心率應達:發展心肺機能,心率應達150150次次/ /分;分;荷蘭荷蘭的的KarvonenKarvonen提出適宜強度的公式為:提出適宜強度的公式為: 安靜心率安靜心率+(+(最高心率最高心率- -安靜心率安靜心率) ) 60%60%,訓,訓練水平較高者可乘以練水平較高者可乘
30、以70%70%,訓練水平較低者,訓練水平較低者可乘以可乘以50%50%。個體乳酸閾個體乳酸閾(ILAT)(ILAT)強度是發展有氧耐力強度是發展有氧耐力訓練的最佳強度訓練的最佳強度(2)(2)運動持續時間:最低限度時間為運動持續時間:最低限度時間為5 5分分鐘。鐘。 二、無氧耐力及其訓練二、無氧耐力及其訓練 無氧耐力:無氧耐力:指機體在無氧代謝指機體在無氧代謝( (糖無氧糖無氧酵解酵解) )的情況下較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情況下較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的能力。 ( (一一) )無氧耐力的生理基礎無氧耐力的生理基礎1.1.肌肉內無氧酵解供能的能力肌肉內無氧酵解供能的能力 主要取決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無氧主要取決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無氧酵解酶的活性。酵解酶的活性。 2.2.緩沖乳酸的能力緩沖乳酸的能力 主要取決于碳酸氫鈉的含量及碳酸酐主要取決于碳酸氫鈉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酶的活性。 3.3.腦細胞對酸的耐受力腦細胞對酸的耐受力經常進行無氧耐力訓練的運動員,腦細經常進行無氧耐力訓練的運動員,腦細胞對血液中代謝產物堆積的耐受力提高。胞對血液中代謝產物堆積的耐受力提高。( (二二) )提高無氧耐力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雨滴滋潤》課件
- 《華貿中心案例研究》課件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途中作業51課件
- 鐵路調車綜合實訓取送車輛作業課件
- 中華食材文化課件
- 中專職業形象課件設計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工商管理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版二手手機買賣合同樣本
- 施工項目款項結算合同
- 2025版鄭州二手房買賣合同指南
- 四川宜賓環球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自動駕駛開發到落地流程
- 收貨員的崗位試題及答案
- 國際工程招標招投標實務操作講義
- 數據治理管理制度
- 矩陣運算的新視角
-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期中綜合素養測評A卷(1-5單元)(含答案)
- 2025年第六屆美麗中國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及答案
- 100以內加法減法口算1000題家庭練習打印
- 兩輪電動車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陜西省中級電工職業技能鑒定備考試指導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