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紅線的理解_第1頁
生態紅線的理解_第2頁
生態紅線的理解_第3頁
生態紅線的理解_第4頁
生態紅線的理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態紅線一、生態紅線來歷(1)2011年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201135號明確提出,在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首次以國務院文件形式出現“生態紅線”概念并提出任務。(2)2012年環境保護部提出編制指南工作,4-10月草擬了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2015年完善(3)2012年試點驗證,確定內蒙古/江西為紅線劃定試點,隨后湖北和廣西也列入試點。(4)2013年開始試點省的生態紅線劃定工作。(5)2014年廣西開始試點河池市鳳山縣和桂林市資源縣的生態紅線劃定工作。(6)2016年廣西全區完全鋪開2012:理論與方法探討階段2013:試

2、點劃定階段2014:至今:全面推進階段二、生態紅線概念國家生態保護紅線體系是實現生態功能提升、環境質量改善、資源永續利用的根本保障,具體包括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簡稱為生態功能紅線、環境質量紅線和資源利用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生態保護紅線所包圍的區域為生態保護紅線區,對于維護生態安全格局、保障生態系統功能、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三、生態紅線政策(1)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紅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 2014年1月(2)生態保護紅

3、線劃定技術指南環境保護部 2015年5月(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于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九條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分建議方案:2015年1月27日,環保部生態司在南京組織召開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分建議方案(以下簡稱建議方案)專家論證會。明確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的總體空間分布與類型劃分,提出了分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分的重點區域、面積及比例要求,紅線分布科學合理,可作為各省(自治

4、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依據,一致同意通過論證。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績效考核辦法2015年4月送審稿廣西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方案方案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類型,主要包括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包括重要生態功能區紅線(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紅線、重要濕地保護紅線、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紅線、森林保護紅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紅線)、生態敏感區/脆弱區保護紅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海域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包括海岸帶及近岸海域生態功能區。四、生態紅線劃定流程范圍識別重要性評價綜合分析邊界核定成果產出五、生態紅線劃定范圍(1)重要生態功能區A陸地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

5、生態功能區劃中的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海洋重要生態功能區。在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包括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洪水調蓄等區域B海洋生態功能區海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重要濱海濕地、特殊保護海島、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區、重要漁業水域等區域(2)生態敏感區、脆弱區A陸地生態敏感區、脆弱區主要包括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全國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綱要的各類生態敏感區、脆弱區。具體包括水土流失敏感區、土地沙化敏感區、石漠化敏感區、高寒生態脆弱區、干旱半干旱生態脆弱區等。B海洋生態敏感

6、區、脆弱區海洋生態敏感區、脆弱區主要包括海岸帶自然岸線、紅樹林、重要河口、重要砂紙岸線和沙源保護海域、珊瑚礁及海草床等。(3)禁止開發區包括國家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等類型(4)其他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圍、但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區域,包括生態公益林、重要濕地和草原、極小種群生境等。生態控制線廣州市“三規合一”規劃編制指引建設用地控制線包括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建設用地增長邊界控制線、非城鄉建設用地控制線和城市生態綠地控制線。產業區塊控制線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產業布局要求,結合城市規劃工業用地布局,劃定由“工業基地工業園

7、區城鎮工業地塊”組成的產業用地區塊控制線,作為產業項目選址區域。生態控制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協調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業發展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等相關規劃,結合城市實際情況,將自然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一級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及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主干河流、水庫、濕地及具有生態保護價值的海濱陸域、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生態廊道和隔離綠地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控制線,保障城市基本生態安全。基本農田控制線即基本農田保護區邊界線。廣東省“三規合一”工作指南(試行)三規合一”控制線體系包括一級和二級控制線體系。 21一級控制線體系包括生態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

8、和產業區塊控制線。 一級控制線體系空間關系參見附錄A。211生態控制線為維護生態安全,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防止城鄉建設用地無序蔓延,改善生態與人居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尊重城鄉自然生態系統和合理環境承載力的前提下,圍繞保護重點生態要素,劃定生態用地保護邊界。 212基本農田控制線為最大限度地保護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在生態控制線內,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的邊界。 213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為限制城市無序發展,保障重點功能區、重點建設項目及民生建設項目用地,有效引導城市空間發展和建設項目布局,一定期限內劃定城市空間拓展的外部范圍邊界

9、(由建設用地、有條件建設區的邊界圍合形成)。 (1)建設用地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規模指標,確定可建設的空間區域。 (2)有條件建設區為保障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增強規劃彈性,預留滿足特定條件后可開展城鄉建設的空間。 214產業區塊控制線在建設用地范圍內,由“工業園區連片城鎮工業用地”形成產業用地集中區的圍合線,作為引導工業項目集聚發展的控制邊界。 22二級控制線體系二級控制線體系包括綠線、藍線、黃線和紫線(以下簡稱“四線”)。 221綠線指城市各類綠地(包括城市公共綠地、公園、單位綠地和環城綠地等)范圍的控制線。 222藍線指城市規劃確定的江、河、湖、水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

10、的地域界線。 223黃線指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公用設施、防震減災設施和環保基礎設施等)用地的控制界線。 224紫線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界線。 441一級控制線劃定要求(1)生態控制線生態控制線劃定應與生態功能紅線、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充分協調,與水功能區劃、河湖岸線相關規劃充分銜接,符合河湖水域空間用途管制的要求。 具體劃定標準和比例參照廣東省城市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指引(粵建規函201492號)。 (2)基本農田控制

11、線依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為基礎,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劃定基本農田控制線。 (3)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以戰略規劃為引領,分析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建設用地發展演變規律,明確城市發展的引導性和限制性要素,協調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用地空間布局差異,確定建設用地、有條件建設區空間布局。按保障城市功能完整、促進城市緊湊集約布局、土地節約高效利用的原則,結合城市發展方向、形態和布局,在不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期內的建設用地規模并預留一定彈性的前提下,劃定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各地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的劃定比例視實際情況而定,原則上不超過該地區土地總面積的50%。

12、建設用地規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 有條件建設區應結合城鄉規劃、重點儲備項目潛在用地方向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有條件建設區進行劃定。有條件建設區的規模一般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20%,原則上不超過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25%。(4)產業區塊控制線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指導,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和工業、倉儲用地布局,在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范圍內劃定產業區塊控制線。以下情形原則上應納入產業區塊控制線范圍:1)經國家審核公告或省認定的各類開發區(包括各類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工業集中區、示范區等);2)城鄉規劃中連片的面積大于30公頃的工業及倉儲用地。 劃定產業區塊控制線后,應

13、抓緊建立產業區塊信息庫。 產業區塊情況匯總表格式參見附錄G-3。611生態控制線管理要求結合我省城市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參照廣東省城市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指引,制定生態控制線的管控規則,嚴格控制可能影響生態功能的建設項目。除符合建設選址條件的重大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公園和旅游設施及特殊項目外,禁止在生態控制線內布局建設;對于線內已建合法建筑物、構筑物、農村居民點等,制定措施限制改建和擴建,并制定搬遷方案。 生態控制線內屬于城市藍線范圍的用地按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實行管控;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重要江河湖泊和水庫、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和濕地公園、生態公益林區等分別按相應管理規定實行最嚴格的管控

14、。 612基本農田控制線管理要求嚴格按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要求管控基本農田控制線,控制線內禁止進行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不得擅自改變基本農田用途或占用基本農田進行非農建設。 613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管理要求制訂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的管控規則,禁止在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外進行城市開發建設,位于城市“四線”內的用地分別按相關管理規定進行管制。 614產業區塊控制線管理要求制訂產業區塊控制線的管控規則,引導新增工業、倉儲項目優先在產業區塊控制線內選址建設,優先安排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趨勢的產業項目及其配套設施;鼓勵線內已建產業項目升級改造,淘汰落后產能項目;鼓勵

15、線外的已建工業、倉儲項目向線內轉移。納入產業區塊控制線的產業園區須優先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并符合環保管理要求。附錄C-1:“三規合一”控制線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用地分類對照“三規合一”控制線分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類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 50137-2011生態控制線農用地E非建設用地其他土地基本農田控制線耕地E2農林用地可調整地類(園地、林地、魚塘等)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城鄉建設用地H1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H3區域公用設施用地(除水工設施外)H5采礦用地交通水利用地H2區域交通設施用地H3區域公用設施用地中的水工設施其他建設用地H4特殊用地H9其他建設用地產業區塊控制線

16、建設用地M工業用地W物流倉儲用地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U公用設施用地備注: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的地類對應,不包括其中的有條件建設區。產業區塊控制線對應部分含產業功能的建設用地。附錄C-2:“三規合一”控制線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途分區、管制分區對照“三規合一”控制線分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途分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制分區生態控制線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禁止建設區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基本農田控制線基本農田保護區限制建設區生態控制線/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一般農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風景旅游用地區其他用地區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產業區塊控制線城鎮村建設用地區允許建設區獨立工礦區一般農地區有條件建設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

17、區風景旅游用地區其他用地區附錄C-3:“三規合一”控制線與城鄉規劃用地分類、管制分區、控制線對照“三規合一”控制線分類城鄉規劃用地分類城鄉規劃管制分區城鄉規劃控制線生態控制線E1水域禁建區/部分限建區藍線E9其他非建設用地基本農田控制線E2農林用地禁建區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H1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適建區/部分限建區紫線綠線H2區域交通設施用地黃線H3區域公用設施用地H4特殊用地H5采礦用地適建區產業區塊控制線M工業用地W物流倉儲用地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U公用設施用地產業區塊控制線對應部分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及與其相配套的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和公用設施用地。附錄C-4:“三規合一”控制線與環保生態功

18、能紅線及相關功能區對照“三規合一”控制線分類環保生態功能紅線環保相關功能區生態控制線重要生態功能區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的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海洋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脆弱區陸地生態敏感區、脆弱區海洋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禁止開發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省級及以下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主干河流、水庫、濕地及具有生態保護價值的海濱陸域嚴格控制區自然保護區、典型原生生態系統、珍稀物種棲息地、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及后備水源地等具有重大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區域 水土流失極敏感區、重要濕地區、生物

19、遷徙洄游通道與產卵索餌繁殖區等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域附錄C-5:“三規合一”控制線與林業生態紅線及相關功能區對照“三規合一”控制線分類林業生態紅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業相關功能區生態控制線林地和森林紅線公益林地/商品林地分為四個保護區域等級。其中:I級保護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世界自然遺產地范圍內的林地;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重要水源涵養地、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林地;土壤侵蝕達到嚴重侵蝕程度的林地;森林分布上限與高山植被上限之間的林地。II級保護區域包括除I級保護區域以外的一、二級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地;軍事禁區、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嚴重石漠化地區

20、、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沿海防護基干林帶、自然保護小區范圍內的林地;重要交通干線、重要河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的林地;重要湖泊水庫周邊1公里范圍內的林地;城市規劃區內坡度25°以上區域的林地。III級保護區域包括除I、II級保護區域以外的生態公益林林地;未納入I、II級保護區域的國有林場林地;省級以下森林公園、天然闊葉林以及國家、地方規劃建設的優質用材林、木本糧油基地范圍內的林地。IV級保護區域包括未納入上述I、II、III級保護區域的各類林地。濕地紅線國際重要濕地、濕地公園、天然濕地、人工濕地物種紅線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附錄G-8:“三規合一”控制線屬性表序號字段名稱字段類型小

21、數位數約束條件說明1BSM標識碼LongM2GHKZXMC規劃控制線名稱TextM見附表33GHKZXDM規劃控制線代碼TextM見附表34BZ備注TextC附表3 規劃用地類別和編碼用地類別名稱代碼生態控制線X1基本農田控制線X2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X3產業區塊控制線X4注: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建設用地(包含產業用地)+有條件建設區福建省“三規合一”一張圖編制技術導則1 劃定控制線體系結合城市發展戰略,協調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空間布局,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區域和建設項目,遵循規模約束、空間優化,邊界統一、求同存異,保障重點、差別處理,充分銜接、避免沖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

22、原則,開展“三規合一”一張圖的控制線劃定工作。依據福建省縣(市)域“多規合一”規劃底圖劃定導引,沿海縣(市)必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功能紅線、海洋生態紅線及城市開發邊界四條線,山區縣(市)則只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功能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線。中山市“三規合一”規劃編制技術指引生態控制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協調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林業發展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等相關規劃,結合城市實際情況,將自然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一級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及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主干河流、水庫、濕地及具有生態保護價值的海濱陸域、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生態廊道和隔離綠地等區域劃定

23、生態保護控制線,保障城市基本生態安全。德清三規合一1/生態控制線定義2/生態控制線的劃法3/生態控制線管控(一級/二級)4/明確這幾條控制線的關系(與基本農田/城市增長邊界)5/與最新的政策生態紅線的關系6/數據庫格式是否采用廣州的格式(一)一級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集中成片的基本農田保護區、森林及郊野公園;(二)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以及特區內海拔超過50米、特區外海拔超過80米的高地;(三)主干河流、水庫及濕地;(四)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生態廊道和綠地;(五)島嶼和具有生態保護價值的海濱陸域;(六)其他需要進行基本生態控制的區域。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

24、第145 第一條 為加強生態保護,防止城市建設無序蔓延危及城市生態系統安全,促進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南寧市<中心城生態安全格局研究及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編制>中標人名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充分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南寧地區相關規劃的要求,并借鑒深圳、武漢、廣東等地區經驗,將對生態保護、城市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態空間納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并劃分為生態保育用地、休閑游憩用地、安全防護用地、農林生產用地、其他用地五大類用地,每個大類用地又分別劃分為若干小類,進行分區管控附錄1:林地小班屬性數據庫結構序號字段含義字段名字段類型長度小數位單位1省SHENG字符串22縣(區、市)XIAN字符串63鄉(林場、保護區)XIANG字符串34村(分場、管理站)CUN字符串35林站(工區)LIN_ZHAN字符串36林班LIN_BAN字符串47經營班JY_B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