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體表心電圖定位_第1頁
室性早搏的體表心電圖定位_第2頁
室性早搏的體表心電圖定位_第3頁
室性早搏的體表心電圖定位_第4頁
室性早搏的體表心電圖定位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室性早搏的體表心電圖定位室性早搏(簡稱室早PVC)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發病年齡大小不一,但多見于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年輕人。近年來,隨著三維電解剖標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越來越多的室早病人接受了導管消融治療。因室早的起源部位通常與體表心電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通過體表心電圖對室早的起源可以較為準確地定位,這對明確室早的發生機制及指導消融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01V1導聯QRS波形態及胸前導聯移行區體表12導聯心電圖中,V1導聯代表右側胸前導聯。臨床上,通常根據V1導聯QRS波形態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側心室。若V1導聯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滯型時,則提示起源于右心

2、室。因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極波綜合向量指向左側,電流方向背離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電極,故而V1導聯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滯圖形。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滯圖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動脈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導聯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導聯呈單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動脈竇。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時,除外V1導聯QRS波形態,也要參考胸前導聯QRS波移行。正常情況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導聯為移行區;若V2導聯呈rS型,V3導聯呈Rs型時,胸前導聯移行區則是位于V2V3導聯之間。歐陽非凡等發現V1導聯R波時限50QRS

3、寬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數和),則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02下壁導聯QRS波電軸極性QRS波電軸極性尤其是下壁導聯,對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講,QRS波電軸向下即下壁導聯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單相R波時,通常表明激動起源點靠上;反之,下壁導聯QRS波電軸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時,激動起源點通常靠下。 03瓣環室早的定位 靠近房室瓣環的室早其實是與顯性預激旁路的定位基本一致。因為顯性預激旁路的心室插入端大多位于房室瓣環附近的心室肌。有學者提出可根據V1、及aVL導聯QRS波的形態,對起源于二尖瓣及二尖瓣環的室早進行定位。04右室流出道室早

4、右室流出道(RVOT)室早最為常見,多為功能性早搏。在解剖上是指位于右室室上嵴與肺動脈瓣之間區域的心肌。起源于該區域室早的體表QRS形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學者根據及aVL導聯QRS波形態及胸前導聯QRS波移行,將右室流出道分為九區(見下圖):導聯QRS波形態定前后,直立即呈R型時,起源點位于靠后的1、4及7區;負向即QS型時,則位于靠前的3、6、9區。起源于2、5、8區室早其導聯形態介入R與QS型之間。橫向1、2、3及4、5、6和7、8、9區則是根據胸前導聯移行來確定,胸前導聯移行大于V3者,多位于靠下的7、8、9區;胸前導聯移行位于V2導聯之間者,多為1、2、3區。起源于RVOT室早其aV

5、L導聯多為QS型。RVOT分為間隔部和游離壁,其分區的QRS形態及移行也有很大的不同,起源于游離壁者其下壁導聯QRS波多表現為“矮、寬、挫”即QRS波振幅較小、時限較寬,且QRS波峰或降支多有頓挫,胸前導聯移行多大于V4;起源于間隔者多表現為“高、窄、尖”,其QRS波振幅高大、時限較窄且R波頂峰無切跡或頓挫,胸前導聯移行多小于V4。以下壁導聯為例(見下圖): 05肺動脈室早因肺動脈肌袖的存在,起源于肺動脈瓣上的室早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識。其體表心電圖多表現在胸前導聯移行較RVOT更早,下壁導聯R波振幅更大,aVR與aVL導聯QS比值更大。 06主動脈竇及毗鄰部位的室早主動脈竇

6、位于右室流出道后下方,兩者關系密切。起源于主動脈左右竇的室早較為常見,后竇因毗鄰房間隔及左心房,故起源于該處的室早極為罕見。起源于主動脈右竇者,V1導聯呈QS或rS型;起源于主動脈左竇者,V1導聯呈M或W型,及aVL導聯可呈rS或QS型;起源于左右竇之間者,V1導聯呈QS型,其降支緩慢且有頓挫;起源于主動脈與二尖瓣連合部(AMC)者,V1導聯多呈qR型;左室頂部(左回旋支動脈與左前降支動脈及心大靜脈或前室間靜脈之間的心外膜三角區域)即summit的心電圖特征表現為下壁導聯R型、導聯R波升支延緩、導聯呈QS型、V2導聯R/S1。下圖為二尖瓣環室早的體表心電圖:07分支性室早分支性室早相對較為少見,多數是以特發性左室分支性室速的形式存在。此類PVC的心電圖特點是QRS波時限較窄,電軸左偏或右偏,V1導聯呈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阻滯圖形。08乳頭肌室早 起源于左室乳頭肌的PVC,V1導聯表現為右束支阻滯圖形;其QRS波時限較分支性室早的寬(通常為150160ms,后者為120140ms),而且自發時的形態多有變化,QRS波電軸與乳頭肌的位置有關。起源于右室乳頭肌的PVC,其V1導聯呈左束支阻滯圖形,同樣QRS時限較寬,形態多有變化。09心外膜室早起源于心外膜的PV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