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監控量測實施方案_第1頁
隧道監控量測實施方案_第2頁
隧道監控量測實施方案_第3頁
隧道監控量測實施方案_第4頁
隧道監控量測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寧樞紐II標隧道監控量測實施方案編制: 日期: 審核: 日期: 審批: 日期: 一、工程概況1、花油山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區,地形起伏大,山體植被發育,海拔高程70220m,自然坡度2040之間,中心里程DK28+330,全長5400m.系淺埋暗挖雙線隧道。其中V級圍巖4805m, IV級圍巖460m,明洞135m(進口段)。本隧道因其地質條件極差、為南寧樞紐最長隧道,施工進度、安全都是控制的重難點,是全線控制工期工程。因工期緊,任務重,另設置5個斜井, 1#斜井長250米、2#斜井長340米、3#斜井長290米、4#斜井長320米、5#斜井長310米。隧道經過地質以泥質砂巖、泥巖夾含礫砂巖為主

2、,位于南寧復式背斜內,次級褶曲發育。本隧道為全線的最長隧道,制約工程的工期。需加強組織,快速施工,保證工期目標實現。是本合同中的重點和難點工程。2、新那窩隧道中心里程YDK765+973.5,為單線隧道,隧道最大埋深35m,地表植被發育,隧道全段為V級圍巖,隧道范圍內不良地質為巖溶,順層偏壓及順層。3新羽四嶺隧道中心里程為:ZDK795+841,長度762m。系雙層集裝箱單線隧道。其中V級圍巖390m, IV級圍巖358m,明洞14m(進口段)。隧道進口里程ZDK795+460,出口里程ZDK796+222,中心里程ZDK795+841,全長762m。隧道除ZDK795+460ZDK796+0

3、26.79段位于R=800m的右偏曲線上,其余均為直線段;進、出口淺埋并有部分明洞。二、編制依據1、設計施工圖;2、鐵路隧道監控量測規程(TZ10121-2007);3、鐵路隧道錨噴構筑法技術規范(TB10108-2002);4、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三、現場監測任務和目的1、通過對圍巖變化情況及支護結構的觀察和動態量測,對監測數據進行歸納整理,綜合評價隧道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并提出注意事項和建議,以達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進行日常施工管理、確保施工安全、修改設計參數和積累資料的目的。2、通過對圍巖和支護的變位量測,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與必要的計算和判斷后,及時進行預測和反饋,掌握圍巖和支護的動

4、態信息并及時反饋給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以便指導施工作業和業主、設計作出決策等。 3、經監測數據的分析處理與必要的計算和判斷后,進行預測和反饋,以保證施工安全和隧道圍巖及支護襯砌結構的穩定。四、具體的監測項目該工程監測項目計劃根據圍巖條件、支護類型和參數、施工方法,同時考慮量測費用的經濟性基礎上進行確定。隧道在實施階段的監控量測項目分為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兩大類。必測項目 序號監測項目測試方法及儀器測試精度備注1洞內外觀察現場觀察、地質羅盤2凈空變化隧道凈空變化測定儀(收斂計、全站儀)0.51mm3拱頂下沉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儀、鋼尺0.51mm4淺埋段地表下沉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儀、水

5、準尺0.51mmH02B注:H0為隧道埋深,B為隧道最大開挖斷面。必測項目的各項參數必須按規范要求的頻率進行量測,選測項目在考慮經濟性的基礎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量測的內容和頻率。在監測過程中,監測小組按照監測成果的時效(特殊情況下應縮短資料的處理時間)通過對各量測項目現場測試數據的歸納和整理,動態地掌握圍巖和支護結構的變化信息并及時地將其反饋到施工現場,一方面用于指導施工,另一方面根據圍巖和支護結構的變位、應力發展情況,用于對支護系統和支護參數的修改,確保隧道在施工和運營中的安全。五、監測方法1、隧道地質及支護狀況變化情況觀察、主要是檢查隧道的地質情況(圍巖巖性、節理發育情況、巖層 產狀、破

6、碎程度、地下水發育情況、不良地質情況)是否與原地勘資料相符,隧道支護結構在正常情況下和爆炸后的變化是否在設計和規范允許的范圍內,對出現異常和不相符的及時向監理、設計、業主提交報告,以便設計單位對支護參數進行修改,并對隧道圍巖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施工方法和方案、各工序超前長度、爆破參數、進尺長度等提出建議。、量測方法及量測頻率由專業地質人員進行肉眼觀察,手工素描記錄,采用地質羅盤、鋼尺、水壓、測縫計等量測工具(必要時可采用數碼攝像機錄制地質剖面及支護狀況)。在每次爆破和初期支護后立即進行,尤其在地質情況發生變化、爆破參數發生改變時對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的變化加強量測, 對觀察內容作出詳細記錄,并

7、繪制相應地質素描圖,校核圍巖分類,并預測前方圍巖性質及可能出現的地質構造。2、周邊位移凈空收斂檢測、通過對圍巖周邊的水平凈空收斂量及其速度進行觀察,掌握圍巖內部隨時間變形的規律,從而判斷圍巖的穩定性和為確定二次支護的時間提供依據;保證結構總變形量在規定允許值之內,更好地用于指導施工。、量測方法及量測頻率主要采用收斂計,測點的縱向間距按圍巖級別而定。地質條件差的地段,應從密布點,其測試頻率如表1所示。圍巖表位移觀測點鉆孔埋設于圍巖內,埋沒深度不小于0.2m。測點在觀測斷面距離開挖面2.0m的范圍內埋設,并在爆破后24小時內下一次爆破前測讀初讀數。收斂測樁在安裝埋設后應注意保護,避免因測樁損壞而影

8、響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因收斂計是機械式儀器,為了減少觀測時的人為誤差,觀測時應盡可能由固定人員對觀測設備操作,并測讀三次取其平均值,以保證觀測精度。3、拱頂下沉量測、通過測量觀測點與基準點的相對高差變化量得出拱頂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其量測數據是判斷支護效果,指導施工工序,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的最基本資料;拱頂下沉值主要用于確認圍巖的穩定性,事先預報拱頂崩塌。(2)、量測方法及量測頻率拱頂下沉觀測采用精密水準儀、銦鋼尺及鋼掛尺,測量觀察點與基準點之間的高差,從而計算出拱頂下沉量,觀測精度為(1mm)。拱頂下沉測點的布置應與周邊位移收斂一致,位于同一 斷面上,拱 頂下沉觀測起始讀數在宜36小時內完成,其

9、它量測應在開挖后最遲24小時內完成,且在下一循環開挖前完成。4、淺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測淺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測宜與洞內凈空變化和拱頂下沉量測在同一橫斷面內橫斷面方向應在隧道中線兩側每隔25m布設地表下沉測點,每個斷面設置711個點,測量范圍在隧道開挖影響范圍之內。地表下沉應與拱頂量測頻率相同。 淺埋段地表沉降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與開挖寬度縱向測點間距(m)2BH02.5B2050BH02B1020H0B510H0為隧道埋深,B為隧道開挖寬度。5、隧道二襯沉降縫兩測不均勻沉降量測、洞口段與洞口過渡段不均勻沉降觀測頻率每15天進行一次洞內沉降縫每側設置4個以上觀測點,洞口段的布點根據情況而定,根據沉降曲線

10、確定道床施作時間。6、各項必測項目量測斷面間距和每斷面測點數量、測量頻率、分別見表1、表2、表3;隧道拱頂沉降與周邊收斂測線布置見附圖1。當選擇量測頻率出現較大差異時,宜取量測頻率較高的作為實施的量測頻率。對于圍巖長期沒有減緩趨勢的,可適當延長量測時間。必測項目量測斷面間距和每斷面測量數量表 圍巖級別斷面間距(m)每斷面測點數凈空變化拱頂下沉52條基線13點1012條基線1點30501條基線1點視情況確定間距1條基線1點 量測頻率(按位移速度)表位移速度(mm/d)量測頻率52次/d151次/天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天量測頻率(按距開挖面距離)表量測斷面距開挖

11、面的距離量測頻率(01)b2次/天(12)b1次/天(25)b1次/3天5b1次/7天注:b為隧道開挖寬度。六、花油山隧道淺埋段地表沉降監測點布置表項目名稱段落(埋深深度m)長度m圍巖級別量測斷面(個)每斷面測點(個)H012.612.6H025.225.2H031.5花油山隧道正洞DK25+765DK26+376611V級6110 DK30+961DK31+03069V級710 DK26+376DK26+536160V級815 DK26+891DK26+92231V級215 DK28+655DK29+030375V級1915 DK30+940DK30+96121V級115 DK26+870D

12、K26+89121V級123 DK26+922DK26+95230V級123 DK28+075DK28+372297V級623 DK28+635DK28+65520V級123 DK29+030DK29+05020V級123 DK30+315DK30+35843V級123 DK30+646DK30+67428V級123 DK30+927DK30+94013V級123 花油山隧道斜井淺埋段地表沉降監測點布置表項目名稱段落(埋深深度m)長度m圍巖級別量測斷面(個)每斷面測點(個)H06.76.7H013.413.4H016.75花油山隧道1#斜井XJ1K0+220+23111V級112 XJ1K0+

13、231+2354V級18 XJ1K0+235+25015V級35 花油山隧道2#斜井XJ2K0+320+33919V級112 XJ2K0+306+32014V級18 XJ2K0+320+33919V級105 花油山隧道3#斜井XJ3K0+216+23812V級112 XJ3K0+238+26830V級28 XJ3K0+268+29022V級25 花油山隧道4#斜井XJ4K0+096+13236112 XJ4K0+260+3054528 XJ4K0+305+3201525 花油山隧道5#斜井XJ5K0+281+2876112 XJ5K0+287+3001318 XJ5K0+300+3101015

14、 那窩隧道淺埋段地表沉降監測點布置表項目名稱段落(埋深深度m)長度m量測斷面(個)每斷面測點(個)B7.87.8B15.615.6B19.5那窩隧道YDK765+790+8152536 YDK766+138+1571926 YDK765+815+8382319 YDK766+096+1384229 YDK765+838+84810114 YDK765+917+96447114 YDK766+066+09630114 羽四嶺隧道淺埋段地表沉降監測點布置表項目名稱段落(埋深深度m)長度m量測斷面(個)每斷面測點(個)B7.197.19B14.3814.38B17.9羽四嶺隧道ZDK795+467+

15、474716 ZDK796+205+2151016 ZDK765+474+481719 ZDK796+189+2051619 ZDK795+481+4898113 ZDK796+155+18934113 六、擬投入本項目的監控量測設備為保證隧道監測的準確與及時,擬投入如下監控量測設備,并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及時調整。擬投入的監控量測設備見下表。監控量測設備設備名稱型號數量備 注數字水準儀DINI0.3mm1配合條碼尺全站儀TS062精密水準儀DS0.57配合銦鋼尺收斂儀JSS30A8七、量測項目數據處理及信息分析(一)、監控量測數據的計算分析主要包含下列內容:1、拱頂下沉、凈空收斂的位移量,繪制時

16、態曲線。 2、地表沉降量值,繪制橫向和縱向時態曲線。(二)、監控量測數據的分析:根據散點圖進行回歸分析,擬采用指數函數模型:U=A(e-B/t-e-B/t0)式中:U-變形值;A、B-回歸系數;t0-測點的初始觀測(d);t-測點的觀測時間(d)。(三)、量測數據處理分析應符合下列要求: 1、每次測量數據及時整理,并繪制測量數據時態曲線和開挖面的關系圖;2、對初期的時態曲線進行回歸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值和變化速度;3、數據出現異常時,并當天以口頭形式向監理報告,第二天以正式資料的形式提交;并提出處理措施的建議,如及時采取加厚噴層、加密錨桿、增加鋼架等加固措施、調整爆破參數、支護參數等。4、

17、根據業主要求,提交監測報告,做到監測信息的及時反饋,以達到安全預報反饋設計、指導施工的目的。5、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反彎點時,則表明圍巖和支護結構已處于不穩定狀態,此時就密切監視圍巖動態,并采取措施加強支護,必要時應暫停施工進行處理。6、當位移變化率無明顯改變,而實測位移值已接近允許值,或噴射混凝土表面出現明顯裂縫時,應立即采取補強措施,并調整原支護設計參數或開挖方法。7、圍巖量測的綜合判定,應根據量測結果按下列指標進行:、變形管理等級見下表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UU0/3可正常施工U0/3U2U0/3應加強支護U2U0/3應采取特殊支護注:U為實測位移值,U0最大允許位移值。 、根據圍巖變

18、化速度判別:凈空變化速度持續大于5mm/d時,圍巖處于急劇變形狀態,應加強初期支護系統。水平收斂(拱腳附近)速度速度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圍巖基本達到穩定。、根據位移時態曲線來判定:當圍巖位移速率不斷下降時(du2/d2t0),圍巖趨于穩定狀態;當圍巖位移速率不斷不變時(du2/d2t=0),圍巖不穩定,應加強支護;當圍巖位移速率不斷上升時(du2/d2t0),圍巖進入危險狀態,必須立即停止掘進,加強支護。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護極限相對(%) 允許相對位移值(%)圍巖類別覆蓋層厚度(m)300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0.100.300.200.500.401

19、.20V0.301.000.803.503.005.00拱頂相對下沉(%)IV0.030.070.060.150.100.60V0.060.120.100.600.501.20注:1、脆性圍巖取表中較小值,塑性圍巖取表中較大值。 2、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指兩拱腳測點間凈空水平變化值與其距離之比,拱頂相對下沉指拱頂下沉值減去隧道下沉后與原拱頂至隧道底高度之比??缍?mB12m隧道初期支護極限相對(%)允許相對位移值(%)圍巖類別覆蓋層厚度(m)300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0.100.300.200.800.701.20V0.200.500.402.001.803.00拱頂相對下沉(%)IV0

20、.060.100.080.400.300.80V0.080.160.141.100.801.40注:1、脆性圍巖取表中較小值,塑性圍巖取表中較大值。 2、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指兩拱腳測點間凈空水平變化值與其距離之比,拱頂相對下沉指拱頂下沉值減去隧道下沉后與原拱頂至隧道底高度之比。八、量測施工應注意的事項1、淺埋地段地表沉降測點應洞內測點布置于同一斷面上里程。且埋設深度不小于50CM。2、洞內測量不得焊接于初支拱架上。3、圍巖和初期支護結構基本穩定應具備下列條件時,方可停止測量、隧道周邊收斂速度有明顯減緩均勢;、收斂量已達到總收斂量的80%以上;、收斂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頂位移速度小于0

21、.1mm/d。4、二次襯砌的施作應在滿足下列要求時進行、各測試項目的位移速度明顯收斂,圍巖基本穩定;、已產生的各項位移已達到預計總位移量的80%;、周邊位移速度小于0.10.2mm/d,或拱頂下沉速度小于0.070.10mm/d ;、初期支護表面沒有再發展的明顯裂縫。5、協調好施工與監測儀器安裝、觀測的相互干擾,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避免儀器、設備受到人為和機械的破壞。6、每次爆破開挖后,應采取通風及灑水等措施及時除煙、除塵,以確保人身安全和正常循環施工,確保量測工作及時跟上。7、凈空收斂等高空作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標準化、正規化作業,檢測人員須帶安全帽。作業時須派專人指揮洞內車輛通行。8、洞內

22、作業應保證照明亮度。九、監控量測實施與管理1、監控量測實施機構指揮部監控量領導小組人員名單及分工見下表 序號姓名職務職責備注1李小全組長總負責、技術指導2王柳新副組長監督、指導3趙小朋組員實測管理、監督、指導4周耀芝組員數據分析整理匯總及督促各分部具體實施不定期進行抽檢一分部新那窩隧道監控量測人員名單及分工見下表 序號姓名職務職責備注1賈勇棟分部總工總負責、技術指導2孫業峰分部安質總監兼安質部長實測監督、指導3李倡俸分部工程部長監督、指導4周繼明隧道工程師具體實施、數據分析整理5張輝測量班長數據分析整理匯總,并形成周報負責抽檢,抽檢頻率不得少于1次/7d三分部花油山隧道及新羽四嶺監控量測人員名單及分工見下表序號姓名職務職責備注1張向前分部總工總負責、技術指導2常占偉安質總監兼安質部長實測監督、指導3胡亞丁分部副總工實測監督、指導花油山隧道全面監控量測4雷放分部工程部長實測監督、指導新羽四嶺隧道全面監控量測5張凱隧道工程師具體實施、數據分析整理花油山隧道出口6張勇隧道工程師具體實施、數據分析整理花油山隧道1#斜井7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