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_第1頁
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_第2頁
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_第3頁
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_第4頁
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目 次 前言II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總則14配電線路及電氣設備的防護和巡視15預防性試驗、維護66運行檢修技術管理10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線路間及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距離15附錄B (資料性附錄) 配電線路對地面、山坡、建筑物、甲類火險區、絕緣線的最小距離16附錄C (資料性附錄) 接戶線對建筑物、路面、弱電線的最小距離17附錄D (資料性附錄) 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允許凈距18附錄E (規范性附錄) 交跨距離換算(導線任意點弧垂隨溫度變化的換算)19附錄F (規范性附錄) 電力線路保護區23附錄G (資料性附錄)

2、 LGJ鋼芯鋁絞線長期允許載流量(A)24附錄H (資料性附錄) 架空絕緣電線長期允許載流量28附錄I (資料性附錄) 架空線路污穢分級標準30前 言 本規程是為了使#電業局縣級供電企業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有一個可以共同遵守的標準,以加強配電網線路及其設備管理,及時發現和消除缺陷,預防事故發生,提高設備健康水平,更好地保證電網安全、優質、經濟運行。本規程是根據最新的文件、規定、規程、規范,吸收了縣級供電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配電網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編制形成了#電業局縣級供電企業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縣級供電企業10kV及以下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1 范圍本規程

3、規定了10kV及以下的配變站(開閉所、配電房(室)、箱式變)、線路及相關設備的運行管理、維護的項目與要求。適用于溫州電業局縣級供電企業管轄的10kV及以下的配變站(開閉所、配電房(室)、箱式變)、線路及相關設備的運行和維護工作。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501739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壓配電網

4、改造技術導則DL/T 6011996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6021996 架空絕緣配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程DLT4992001 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DL/T 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5221-2005 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 5961996 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SD 292-88 架空配電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試行)國家電網生2004203號 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系統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規定2072.12-2003 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規程溫州電業局企業標準3 總則本規程根據有關文件、規定、規程、規范,并結合溫州電業局縣級供電企

5、業在配電網工作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而制定,適用于10kV及以下配電線路及其設備的運行維護和檢修工作。本規程所稱“中壓”指10kV電壓等級,“低壓”指380V(220V)電壓等級,中低壓配電網由中低壓架空線、電纜線、電桿、桿上電氣設備、配變站(開閉所、配電房(室)、箱式變)、接戶線等組成。3.1 配電網的運行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方針,根據本地區和季節性特點,做好運行、維護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預防事故發生,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降低線損和運行維護費用,為用戶提供優質電能。3.2 投入運行的每條配電線路都與發電廠、變電所、用戶或相鄰的運行維護部門劃分明確的運行維護責任分界點,不得出現空白點,

6、并應簽訂線路維護分界協議書。分界點的劃分,按照全國供用電營業規則和溫州電業局電氣設備檢修范圍及分界點劃分規定確定。3.3 為了保障配電網絡的安全運行管理和安全調度管理,在供電部門所管轄的電力線路上嚴禁擅自架設用戶自行維護的任何線路和設備,如確需架設時,必須經雙方簽訂協議,落實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以保證安全。3.4 為了保障配電網絡的安全運行管理,在供電部門所管轄的電纜溝體內,嚴禁擅自敷設用戶自行維護的通信或其他線路和設備。3.5 為了保障配電網絡的安全運行管理,對已投運的線路和已接收的電纜溝,任何單位不能擅自改變路徑,如確需改變路徑,必須由提出改變路徑的單位提供新路徑,并書面報生產部門審核、

7、主管領導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費用由提出改變路徑的單位負責。4 配電線路及電氣設備的防護和巡視4.1 配電線路及設備的防護4.1.1 配電線路及設備的防護應認真執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4.1.2 運行單位要做好護線宣傳工作,發動沿線有關部門和群眾進行護線,防止外力破壞,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4.1.3 運行單位對可能威脅配電線路及設備安全運行的各種施工或活動,應進行勸阻或制止,必要時應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發出安全隱患通知書。對于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照價賠償;造成電力設施損壞者,應提交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處理。4.1.4 運行部門在清除可能影響供電安全的物體,如:修剪樹枝、砍伐樹

8、木及清理建筑物等時,應按相關部門的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4.2 配電架空線路的巡視4.2.1 為了掌握線路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缺陷和沿線威脅線路安全的隱患,必須按期進行巡視,并做好巡視記錄。巡視過程中宜采用紅外成像儀(或測溫儀)等新設備和新技術進行巡視。4.2.2 巡視中必須查明沿線下列情況:a)線路保護區內有無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蝕性液(氣)體。b)導線對地,對道路、公路、鐵路、索道、河流,建筑物等的距離及交叉導線距離是否符合附錄中的相關規定,是否存在可能觸及導線的煙囪、天線、拉線及弱電線路等。c)是否存在對線路安全構成威脅的工程設施(施工機械、腳手架等)。d)是否存在可能被風刮起危及線路安全的

9、金屬、薄膜、廣告牌等。e)導線與樹、竹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f)是否存在在建、已建違反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的建筑。g)江河泛濫對桿線的影響。h)線路附近的爆破工程有無爆破手續,其安全措施是否妥當。i)其它可能影響線路安全的情況。4.2.3 對可能威脅線路安全運行的施工活動,應及時進行勸阻,必要時應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發出安全隱患通知書,要求施工單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方可繼續施工,必要時派員到現場監護。4.3 架空線路巡視周期4.3.1 定期性巡視巡視要求掌握線路的運行狀況,沿線環境變化情況,并做好護線宣傳工作。10kV線路(包括分支線)城區一般每月一次,郊區及農村每季度至少一次;380V及以下線路和低

10、壓接戶線每季度至少巡視一次,新建線路投運后一個月內應巡視一次。定期巡視允許一人進行。4.3.2 特殊性巡視在氣候惡劣(如:臺風、暴雨、大雪、覆冰等)、河水泛濫、高峰負荷來臨前、安全大檢查及其它特殊情況和重要供電任務前,對線路的全部或部分進行巡視或檢查。特殊巡視的安排根據需要而定。特殊巡視應由二人及以上進行。4.3.3 夜間性巡視在線路高峰負荷或陰霧天氣進行,檢查導線接點有無發熱打火現象,絕緣子表面有無閃絡等。對重負荷和污穢區,夜間巡視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其它區域可按需要而定。夜間巡視應由二人及以上進行。4.3.4 故障性巡視在線路故障或認為線路可能存在故障時,檢查線路發生故障或可能存在故障的地點

11、和原因。故障巡視應由二人及以上進行。4.3.5 監察性巡視由部門領導和線路專責技術人員進行,其目的是為了了解線路及設備的運行狀況,檢查、指導巡線人員的工作。監察巡視應選擇重要線路和事故多發線路進行抽巡,每年不少于一次。4.4 架空線路的巡視內容4.4.1 桿塔和基礎的巡視檢查4.4.1.1 桿塔是否傾斜、位移。桿塔偏離線路中心不應大于0.1m。砼桿傾斜不應大于15/1000,轉角桿不應向內角傾斜,終端桿不應向導線側傾斜,向拉線側傾斜應小于0.2m.鐵塔傾斜:檔距50m以下不大于10/1000;檔距50m以上不大于5/1000。4.4.1.2 砼桿不應有嚴重裂紋、鐵銹水,保護層不應脫落、疏松、鋼

12、筋外露。砼桿不宜有縱向裂紋,橫向裂紋不宜超過1/3周長,且裂紋寬度不宜大于0.5mm。焊接桿焊接處應無裂紋,無嚴重銹蝕。鐵塔(鋼桿)不應嚴重銹蝕,主材彎曲度不得超過5/1000,各部螺絲應緊固,混凝土基礎不應有裂紋、酥松、露筋現象。4.4.1.3 基礎有無損壞、下沉、上拔,周圍土壤有無挖掘或沉陷。4.4.1.4 桿塔有無被水淹、水沖的可能,防洪設施有無損壞、塌陷。4.4.1.5 桿塔位置是否合適,有無被車撞的可能,保護設施是否完好,標志是否清晰。4.4.1.6 桿塔標志,如桿號、相位標志、不同電源警告牌、3m線標記是否齊全、明顯。有爬梯的鋼管塔等特殊桿塔應懸掛警告牌。4.4.1.7 桿塔周圍有

13、無雜草和藤蔓類植物附生。有無危及安全的鳥巢、風箏及雜物。4.4.2 金具、絕緣子巡視檢查4.4.2.1 鐵橫擔與金具有無嚴重銹蝕、變形,有無起皮或出現嚴重麻點,銹蝕表面積不宜超過1/2。4.4.2.2 橫擔上下傾斜、左右偏斜不應大于橫擔長度的2。4.4.2.3 螺栓應堅固,無缺帽、銷子,開口銷無銹蝕、斷裂、脫落。4.4.2.4 絕緣子、瓷橫擔應無損傷、裂紋和閃絡痕跡,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100mm2,瓷橫擔線槽外端頭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200mm2。4.4.2.5 瓷瓶鐵腳無彎曲、鐵件無嚴重銹蝕,針式瓷瓶不歪斜。4.4.3 拉線的巡視檢查 4.4.3.1 拉線應無斷股、松馳、嚴重銹蝕和張力分配

14、不勻。4.4.3.2 水平拉線對通車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對路邊緣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4.4.3.3 拉線棒應無嚴重銹蝕、變形、損傷及上拔現象。4.4.3.4 拉線基礎應牢固,周圍土壤無突起、沉陷、缺土等現象。4.4.3.5 穿越和接近導線的電桿拉線必須裝設與線路電壓等級相同的拉線絕緣子, 拉線絕緣子應裝在最低導線以下,拉線絕緣子不應破損,應保證在拉線絕緣子以下斷拉線的情況下,拉線絕緣子對地距離應不小于2.5m。4.4.3.6 拉線不應設在妨礙交通(行人、車輛),或易被車撞的地方,無法避免時應設有紅白警示管或采取其它保護措施。4.4.3.7 拉線螺絲、金具是否完整,有無變形、銹蝕

15、。拉線上是否有攀爬物。)4.4.4 導線的巡視檢查4.4.4.1 導線通過的負荷電流不應超過其允許電流。4.4.4.2 導線有無斷股、損傷、燒傷、腐蝕的痕跡。7股導線中任一股損傷深度不得超過該股導線直徑的1/2,19股及以上導線任一處的損傷不得超過3股。4.4.4.3 導線三相弛度是否平衡,有無過緊過松現象,同檔內各相導線弧垂應一致,導線弧垂相差不大于50mm。導線弧垂的誤差應在設計弧垂的5%10%之內。4.4.4.4 跳(檔)線、引線應無損傷、斷股、彎扭,且與電桿構件、拉線及引下線的凈距離應不小于下表規定:導 線 類 型與架空裸線距離(m)與架空絕緣線距離(m)電壓等級10kV380V 及以

16、下10kV380V 及以下導線與電桿、構件、拉線的凈距0.20.10.20.05導線對相鄰導線、過引線、下引線的凈距0.30.15(0.2)0.20.15(0.1)注:括號內數值為與10kV凈距。4.4.4.5 接頭是否良好,有無過熱變色和嚴重腐蝕,連接線夾是否緊固,線夾是否缺少。4.4.4.6 導線上有無拋扔物。4.4.4.7 架空絕緣線有無過熱、變形、起泡,導電體有無外露,絕緣層密封是否良好,有無出現絕緣耐張線夾握力不夠造成跑線等現象。4.4.4.8 絕緣子上綁線有無松弛或開斷現象。4.4.5 接戶線的巡視檢查4.4.5.1 線間距離和對地、對建筑物等交叉跨越距離是否符合附錄B的規定。4.

17、4.5.2 接戶線的絕緣層應完整,無剝落、開裂等現象;導線不應松弛;每根導線接頭不應多于1個,且應用同一型號導線相連接。4.4.5.3 支持構架是否牢固,有無腐朽、銹蝕、損壞現象。4.4.5.4 弧垂是否合適,有無混線、燒傷現象。4.5 配電架空線路柱上開關設備的巡視4.5.1 配電架空線路柱上開關設備的定期巡視周期與10kV線路相同。4.5.2 柱上開關(斷路器及負荷開關)的巡視內容。 4.5.2.1 箱體有無銹蝕現象。4.5.2.2 套管有無破損、裂紋和嚴重污染或放電閃絡的痕跡。4.5.2.3 開關的固定是否牢固,引線接觸和接地是否良好,線間和對地距離是否足夠。4.5.2.4 彈簧機構是否

18、已儲能,SF6開關壓力表指示是否正常。4.5.2.5 開關分、合位置指示是否正確、清晰。4.5.3 柱上熔斷器、隔離刀閘的巡視內容。4.5.3.1 瓷件有無裂紋、閃絡、破損及嚴重污染,隔離刀閘命名牌是否完整。4.5.3.2 熔絲管有無彎曲、變形。4.5.3.3 觸頭間接觸是否良好,有無過熱、燒損、熔化現象。4.5.3.4 各部件的組裝是否良好,有無松動、脫落。4.5.3.5 引下線接觸是否良好,與各部件間距是否合適。4.5.3.6 安裝是否牢固,相間距離、傾斜角是否符合規定。4.5.3.7 操作機構有無銹蝕現象。4.6 配變的巡視4.6.1 巡視周期4.6.1.1 配電變壓器的定期巡視周期與1

19、0kV線路相同。4.6.2 配變的巡視內容4.6.2.1 各種儀表、信號指示是否正常,溫控裝置是否完好。4.6.2.2 各種設備的各部件接點接觸是否良好,有無過熱變色、燒熔現象,示溫片(若有)是否熔化。4.6.2.3 變壓器套管是否清潔,有無裂紋、擊穿、燒損和嚴重污穢,瓷套裙邊損傷面積不應超過100 mm2,瓷橫擔線槽外端頭釉面剝落面積不應大于200mm2,鐵腳無彎曲,鐵件無嚴重銹蝕。4.6.2.4 油溫、油色、油位是否正常,密封圈有無老化、開裂,有無滲油、漏油,有無異聲、異味。4.6.2.5 導電桿端頭有無過熱、燒損。干式變線圈絕緣樹脂是否有龜裂、溫控儀和冷卻風機運行是否正常。4.6.2.6

20、 呼吸器是否正常(包括硅膠變色),有無堵塞現象。4.6.2.7 銘牌及其警告牌和編號等其它標志是否完好。4.6.2.8 桿上變壓器臺架高度是否大于2.5m,桿架底部無便于向上攀登的構件,離桿架(或臺架)2m水平距離內無高出地面0.5m及以上的自然物和建筑物。 4.6.2.9 變壓器是否傾斜、下沉。平臺坡度不應大于1/1004.6.2.10 當桿架式配電變壓器通過懸掛式配電箱供電時,配電箱宜采用不銹鋼外殼。4.6.2.11 一、二次引線齊全,長短皮線無剝皮、過熱,接頭處無燒損,相間和對構架距離是否符合規定。安全護具是否完整。4.6.2.12 一、二次熔絲(空開)按規定配置。4.6.2.13 低壓

21、閘刀箱無發熱、燒損。施工表箱完好,出線齊正。4.6.2.14 無功補償控制器、接觸器是否運行正常,電容器有無過熱、鼓肚、滲油。4.6.2.15 臺架周圍有無可能威脅配變安全運行的雜草、藤蔓類植物生長及其它物件等。4.7 配變站的巡視4.7.1 巡視周期配變站的巡視、檢查周期按下表規定執行:表42 配變站(包括箱式)的巡視、檢查、維護、試驗周期序號項 目周 期備 注1定期巡視每月至少一次重要站適當增加巡視次數2清掃及各部檢查每月至少一次 3開關維護性修理每年一次 4防火器具檢查每月一次 5保護裝置、儀表二次線檢查、校驗每年一次 4.7.2 配變站巡視檢查內

22、容4.7.2.1 各種儀表、信號裝置指示是否正常。4.7.2.2 各種設備、各部件接點接觸是否良好,有無過熱、燒傷、熔接等異常現象;導體(線)有無斷股、裂紋、損傷;熔斷器接觸是否良好;空氣開關運行是否正常。4.7.2.3 各種充油設備的油色、油溫是否正常,有無滲、漏油現象;呼吸器中的變色硅膠是否正常。4.7.2.4 各種設備的瓷件是否清潔,有無裂紋、損傷、放電痕跡等異常現象。4.7.2.5 隔離開關,開關指示位置是否正確,SF6開關氣體壓力是否正常。4.7.2.6 模擬圖板與運行狀態是否一致。4.7.2.7 照明設備和防火設施是否完好。4.7.2.8 銘牌及各種標志是否齊全、清晰。4.7.2.

23、9 建筑物的門、窗、鋼網有無損壞,基礎有無下沉、開裂。房屋有無漏水、積水,沿溝有無堵塞。4.7.2.10 開關柜內電纜終端良好,電纜終端相間和對地距離是否符合要求。4.7.2.11 蓋板有無破損、缺少,進出溝管封堵是否良好,防小動物設施是否完好、有效。4.7.2.12 室內是否清潔,室內通風設施是否完好。周圍有無威脅安全的堆積物,大門口是否暢通、不影響檢修車輛通行。4.7.2.13 設備有否凝露,加熱器或去濕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隨時能投入運行。4.7.2.14 接地裝置是否良好,有無嚴重銹蝕、損壞。4.7.2.15 開關防誤鎖是否完好,柜門關閉是否正常,油漆有無剝落。4.8 避雷器及接地裝置

24、的巡視4.8.1 巡視周期避雷器及接地裝置的巡視與線路巡視同時進行。4.8.2 巡視內容4.8.2.1 瓷件有無破損,避雷器的硅橡膠有無龜裂。4.8.2.2 避雷器引線與構架、導線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值。4.8.2.3 支架是否歪斜,鐵件有無銹蝕。4.8.2.4 避雷器引線連接是否良好,下引線有否脫落,接地線有否斷線,接地是否良好。4.8.2.5 接地線和接地體的連接是否可靠。4.8.2.6 接地體有無嚴重銹蝕。4.9 配電電纜線路的巡視4.9.1 巡視周期4.9.1.1 配電電纜線路每月巡視一次。4.9.1.2 負荷高峰期間及特殊供電期間應安排特殊巡視。4.9.2 配電電纜線路巡視的一般要求(

25、具體按溫州電業局電力電纜運行規程執行)4.9.2.1 對敷設在地下的每一電纜線路,應查看路徑是否正常,有無挖掘痕跡及線路標樁是否有破損、缺少。4.9.2.2 電纜路徑上有無堆設瓦礫、礦渣、建筑材料及笨重物件、建造房屋。有無酸堿性排泄物等在電纜路徑周圍。4.9.2.3 對通過橋梁的電纜,應檢查橋墩兩端電纜是否拖拉過緊,保護管和槽有無脫開或銹蝕現象;要檢查電纜是否放在人行道下的電纜溝中或穿在耐火材料制成的管中;還要檢查橋梁下是否堆放易燃物品,如有堆放,要及時清理防止火燒電纜。4.9.2.4 電纜終端的相色是否齊全、清晰。4.9.2.5 電纜終端頭和架空線的連接線是否完好,連接線夾有否松動、腐蝕、發

26、熱現象。4.9.2.6 電纜引出線間,引出線與導線、構架間的距離是否符合規定。電纜支架、保護管、支持橫擔等鐵件裝置是否符合標準,有無嚴重銹蝕、歪斜。4.9.2.7 電纜接地引下線是否損壞,接地連接是否良好。4.9.2.8 電纜的防雷裝置是否完好。4.9.2.9 電纜溝蓋板有無破損,電纜溝是否有嚴重積水,有無帶腐蝕性的物品進入電纜溝,電纜支架是否有嚴重銹蝕。4.9.2.10 電纜路徑上的標樁是否完好,標志是否清晰。4.9.2.11 電纜分接箱殼體有無嚴重銹蝕損壞,外殼油漆是否剝落, 操作開關靈活無卡殼現象,內裝式鉸鏈門開合靈活;分接箱內電纜搭頭良好,有無放電聲,電纜搭頭相間和對殼體、對地距離符合

27、規程要求;分接箱命名牌、安全警告標志等是否清晰、醒目;分接箱內電纜標牌是否齊全正確;分接箱殼體是否重復接地,接地是否良好,電纜孔洞是否封堵嚴密;分接箱基礎是否傾斜,電纜有無外露;有無異常聲音或氣味。5 預防性試驗、維護5.1 配電架空線路的檢修和維護5.1.1 檢修維護周期。配電線路的預防性試驗和維護周期按下表規定執行:序號項 目周 期備 注1主干線路登桿檢查每五年至少一次對多發性事故的線路應增加次數2分支線路登桿檢查每五年至少一次3絕緣子清掃結合線路施工檢修進行根據污穢程度適當延長或縮短周期4松散、低洼及鹽、堿地區混凝土桿、鋼桿基礎及根部檢查五年一次發現問題后每年一次5導線連接器(線夾)檢查

28、五年一次6鐵塔和砼桿鋼圈油漆根據油漆脫落情況7拉線根部檢查五年一次銹后每年一次8導線弧垂、限距及交叉跨越距離測量根據巡視結果新建線路投運一年內測量一次9絕緣子絕緣電阻測量、耐壓試驗投運前抽檢5.1.2 停電登桿檢查停電登桿檢查的內容包括:導線連接點檢查,緊扎頭,柱上開關、絕緣子清掃。5.2 配電設備的檢修和維護5.2.1 柱上開關、刀閘、熔斷器的檢修和維護5.2.1.1 柱上開關、刀閘、熔斷器的清掃維護周期同架空線路。5.2.1.2 登桿檢查時同時進行桿上開關及其機械維護(包括操作是否正常)、加潤滑油、跌落式熔斷器的外觀檢查和維護、刀閘動靜觸頭涂電力復合脂等,或按廠家要求維護。5.2.1.3

29、柱上開關、刀閘一般每十年輪換一次,對運行五年以上柱上開關,每年按同類總量10%抽檢預試,一種類型最少不少于三臺,跌落式熔斷器每十年輪換一次。5.2.1.4 10kV柱上開關的工頻耐壓試驗,出廠試驗:42kV/1min,交接或大修后為38kV/1min。5.2.1.5 柱上開關設備的巡視,清掃周期與線路的周期相同;柱上開關絕緣電阻測量每三年進行一次。運行中的負荷開關,絕緣電阻不得低于300兆歐。5.2.2 配變站10kV開關柜的檢修和維護5.2.2.1 各傳動及轉動部分應及時加油潤滑,轉動靈活,慢分,慢合時無卡澀停頓現象。5.2.2.2 各開口銷應齊全無缺,且應開口。5.2.2.3 檢查各螺絲是

30、否松動,以防機械失靈,密封失效,進水漏油及接頭發熱等。5.2.2.4 重視對轉換開關維護檢修,對其轉動部分應加油潤滑。切換應穩定可靠。接觸應良好且無銅綠。分合閘線圈的直流電阻和絕緣電阻必須合格。5.2.2.5 開關的全行程,超程,同期等必須滿足要求,及制造廠規定的其他關鍵尺寸必須滿足要求。5.2.2.6 每次檢修應清掃套管瓷瓶,并檢查其有無破損,對鐵件的銹蝕部位應去銹處理后進行補漆(大修時統漆)。5.2.2.7 螺栓銹蝕的應調換成熱鍍鋅螺栓5.2.2.8 每次機構檢修后(如調換合閘線圈,調整分閘三點間隙和分閘扣板扣入深度及分合閘鐵芯調整等)都要做分合閘試驗。5.2.3 防雷與接地5.2.3.1

31、 氧化鋅避雷器每三年輪換試驗一次。登桿檢查時需檢查各連接點有否松動、閃絡燒傷,接地引下線有否斷股或擊傷。5.2.3.2 由于避雷器預試采用輪換的方式,避雷器的預試周期同輪換周期。10kV閥型避雷器絕緣電阻應大于2500兆歐;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不低于1000兆歐; 低壓避雷器絕緣電阻不得低于1兆歐;試驗工頻放電電壓按下表規定執行。型 號額定電壓(kV)工頻放電電壓有效值(kV)范 圍FS型1010運行中23,33新品或大修后26,31氧化鋅避雷器17/501026.5(直流1mA時)50uA(直流0.75U下泄漏電流)低壓避雷器0.220.61.00.381.11.65.2.3.3 接地電阻

32、的測量,柱上變壓器、配變站、柱上開關設備、電容器設備的接地電阻測量每年一次,其他設備的接地電阻測量每三年一次。接地電阻的測量應在干燥天氣進行。接地體的埋深應不小于0.6m,且不應與燃氣管、送水管接觸。農村TN-C接線或城鎮的低壓網重復接地點應不少于3處,零線在電源點接地,在干線和分支線的終點處應重復接地,在三相四線引入用戶處應將零線重復接地;農村TT系統接線不進行多處接地。5.2.3.4 設備接地電阻應不大于下列規定值設 備接地電阻值()變 壓 器100kVA4100kVA10低壓網重復接地點10柱上開關、刀閘金屬外殼10開閉所、箱式變、配電站接地網4電纜屏蔽層及鎧裝層105.2.3.5 季節

33、性接地電阻值換算接地電阻隨季節變化:同一組接地裝置,干燥季節接地電阻值大,潮濕季節接地電阻值小。因此,在計算接地電阻時,應考慮土壤干、燥與潮濕對接地電阻值的影響,使接地電阻在不同季節中均能達到規定值。將實測的接地電阻值,乘以下表的季節系數1、2、3,求得季節性接地電阻值。土壤性質深度123粘土321.50.8-321.81.4陶土0-22.41.41.2砂礫蓋于陶土0-21.81.21.1園地0-31.31.2黃砂0-22.41.61.2雜以黃砂的砂礫0-21.51.31.2泥炭0-21.41.11.0石灰石0-22.51.51.2注:1測量前數天下過較長時間的雨,土壤很潮濕時用之2測量時土壤

34、較潮濕,具有中等含水量時用之3測量時土壤干燥或者測量時降雨不大時用之5.2.3.6 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最小規格應符合下表規定:名 稱地 上地 下圓鋼直徑(mm)1212扁鋼5×505×50角鋼L5×50鋼管壁厚(mm)3.5鍍鋅鋼絞線或鋁線截面(mm2)355.2.4 配變的檢修、維護5.2.4.1 配變每年進行一次預防性檢查和清掃工作。臟污地段適當增加清掃次數。5.2.4.2 絕緣電阻測量每三年一次。配電變壓器絕緣電阻允許值(兆歐)溫度類別01020304050607080高對低45030020013090604025低對地45030020013090604025

35、5.2.4.3 配變負荷測量每年至少二次,負荷高峰時應增加測量次數;新布點的配變在投運后一個月內應測量一次,對應負荷分流的配變也應進行測量。配變不應過負荷運行,運行應經濟,最大負荷不宜低于額定電流的60%。各容量配變低壓側額定電流見下表:配變容量KVA額定電流A配變容量KVA額定電流A1014.4200288.72028.9250360.83043.3315454.75072.2400577.480115.5500721.7100144.3630909.3125180.48001154.7160230.910001443.45.2.4.4 變壓器的三相負荷應保持平衡,不平衡度不應大于15%,只

36、帶單相照明負荷的三相變壓器,零線電流不應超過額定電流的25%,不符合上述規定的應進行負荷調整。不平衡度的計算公式為:5.3 配電線路中電纜的檢修與維護5.3.1 3kV及以上的電力電纜5.3.1.1 對電纜的主絕緣測量絕緣電阻或做耐壓試驗時,應分別在每一相上進行,其它兩相導體、電纜兩端的金屬屏蔽或金屬護套和鎧裝層接地(裝有護層過電壓保護器時,必須將護層過電壓保護器短接接地)。5.3.1.2 除自容式充油電纜外,其它電纜在停電后投運之前必須確認電纜的絕緣狀況良好,可分別采取以下試驗確定:5.3.1.2.1 停電超過1周但不滿3個月,由各單位自行規定。5.3.1.2.2 停電超過3個月但不滿1年,

37、測量絕緣電阻(異常時按處理)。5.3.1.2.3 停電超過1年的電纜必須做主絕緣耐壓試驗,試驗電壓見表3-1。5.3.1.2.4 新敷設的電纜投入運行3-12個月,一般應做一次耐壓試驗,以后再按正常周期試驗。 注:停電不包括熱備用5.3.1.3 油浸式電力電纜油浸式電力電纜的交接和預防性試驗項目、周期和標準參照GB50150-9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和DL/T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執行。5.3.1.4 橡塑絕緣電力電纜橡塑絕緣電力電纜是指聚氯乙烯絕緣、交聯聚乙烯絕緣和乙丙橡皮絕緣電力電纜。表:橡塑絕緣電力電纜的試驗項目、周期和標準序號項目周期標準說明1電纜主絕

38、緣絕緣電阻1) 交接時2) 耐壓試驗前后3) 必要時自行規定用2500V或5000V兆歐表2電纜外護套、內襯層絕緣電阻1) 交接時2) 耐壓試驗前后3) 必要時每公里絕緣電阻值不應低于0.5M用500V兆歐表。當絕緣電阻低于標準時應采用附錄A中敘述的方法判斷是否進水3銅屏蔽層電阻和導體電阻比 (Rp/Rx)1) 交接時2) 重做終端或接頭后3)必要時較投運前的電阻比增大時,表明銅屏蔽層的直流電阻增大,有可能被腐蝕;電阻比減少時,表明附件中導體連接點的電阻有可能增大。數據自行規定。用雙臂電橋測量在相同溫度下的銅屏蔽層和導體的直流電阻4電纜主絕緣耐壓試驗1) 交接時2)重做終端或接頭后3)35kV

39、及以下3年;35kV以上投運后3-12個月,其余3-6年1)采用30-300Hz諧振耐壓試驗2)試驗電壓和加壓時間:1)推薦使用45-65Hz諧振耐壓試驗頻率2)耐壓試驗前后測量絕緣電阻,采用2500V或5000V兆歐表交接時電壓等級試驗電壓時間35kV及以下2U05min預試電壓等級試驗電壓時間35kV及以下1.7U05min5交叉互聯系統1) 交接時2) 2-3年3) 互聯系統故障時見3.2條6相位檢查1) 交接時2) 必要時與電網相位一致注:對本規程實施前已投運且金屬屏蔽層無引出線的電纜,表3-1序號2、3的試驗項目各單位自行規定。5.3.2 對額定電壓為0.6/1kV的電纜線路可用10

40、00V或2500V兆歐表測量導體對地絕緣電阻代替耐壓試驗。5.4 帶電作業專用工具的試驗5.4.1 試驗的種類(1) 出廠試驗與驗收試驗。(2) 定期試驗與抽查試驗。5.4.2 對帶電工具的電氣試驗(1)工作狀態試驗。(2)操作波耐壓試驗。(3)長時間工頻耐壓試驗。(4)大電流試驗。5.4.3 對帶電工具的機械試驗(1)靜負荷試驗。(2)動負荷試驗。5.4.4 其他試驗(1)絕緣斗臂車液壓油耐壓試驗。(2)絕緣斗臂車機械、電氣及液壓系統自鎖性試驗。(3)新帶電作業工具或方法在第一次使用前的模擬試驗。(4)現場的測試工作,如風速、濕度測試,絕緣工具外觀檢查及絕緣電阻(局部表面電阻)檢測,絕緣手套

41、氣密性檢測。6 運行檢修技術管理6.1 技術資料資料管理對配電網的良好運行意義重大,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資料必須規范、齊全,應盡可能的采用計算機管理,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6.1.1 架空線路技術資料6.1.1.1 10kV系統圖(運行方式模擬接線圖)10kV系統圖應進行動態更新,應在系統變動后次日內完成,每季度重新修訂一次。系統圖中必須標明每一段路的配變總容量及總用戶數 (若有分段,應注明每段容量數及用戶數)。6.1.1.2 10kV線路地理分布圖10kV線路分布圖宜以1/10000或大于1/10000的城市標準規劃地理圖作背景,進行動態更新,應在系統變動后次日內完成。6.1.1.3 10

42、kV線路桿位圖10kV線路桿位圖以1/2000或1/1000的城市標準規劃地理圖作背景,無法取得城市標準規劃地理圖的,可用10kV線路單線圖代替,內容應包括變電所、電纜出線走向,架空線路終端、轉角、耐張、分支及其桿號,線路開關及其命名,配變型號、容量,線路交叉跨越、拉線等。線路設備變更后在次日內完成更新。6.1.1.4 配變臺區低壓及接戶線分布圖低壓及接戶線臺區分布圖以1/1000或1/500的地理圖作為背景,無法取得地理圖的,可用低壓線路單線圖代替,并標明桿號、桿位,線路設備變更后在次日內完成更新。6.1.1.5 中低壓線路桿塔明細表6.1.1.6 線路交叉跨越記錄6.1.1.7 無功補償器

43、臺帳6.1.1.8 線路柱上開關設備臺帳6.1.1.9 配電線路、設備更改通知單6.1.1.10 線路設備巡視記錄6.1.1.11 線路設備缺陷記錄6.1.1.12 線路設備檢修記錄6.1.1.13 配電變壓器(公變、專變)臺帳6.1.1.14 避雷器臺帳。6.1.1.15 配變負荷測試記錄6.1.1.16 試驗記錄包括瓷瓶、各種開關、變壓器、絕緣線、避雷器、電容器等出廠、交接試驗記錄,以及接地電阻等預試試驗數據。6.1.1.17 安全(絕緣)工器具試驗記錄6.1.1.18 電壓測試記錄(電壓合格率報表)6.1.1.19 停送電記錄(供電可靠性報表)6.1.2 配變站技術資料6.1.2.1 主

44、結線圖,主結線圖板6.1.2.2 設備參數記錄(臺帳)6.1.2.3 設備維修記錄6.1.2.4 設備出廠、交接、預試和接地電阻測量記錄6.1.2.5 變壓器記錄(臺帳)6.1.2.6 巡視記錄6.1.2.7 缺陷記錄6.1.2.8 低壓臺區負荷及電壓測量記錄6.1.2.9 設備變更通知單6.1.2.10 竣工驗收記錄和設備技術資料6.1.2.11 絕緣工器具試驗記錄6.1.2.12 消防器具檢查、更換記錄6.1.2.13 缺陷整改通知書6.1.3 電纜線路技術資料6.1.3.1 電纜路徑圖6.1.3.2 終端、中間接頭制作記錄6.1.3.3 電纜施工記錄6.1.3.4 預試記錄6.1.3.5

45、 巡視記錄6.1.3.6 設備更改記錄6.1.3.7 缺陷記錄6.1.3.8 檢修記錄6.1.3.9 竣工驗收記錄6.1.3.10 電纜溝竣工及驗收資料6.2 應具備的國家級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6.2.1 國家級法律、法規1、電力法;2、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3、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及實施細則;4、供電營業規則;5、用電檢查管理辦法;6、居民用戶家用電器損壞處理辦法;7、供用電監督管理辦法;8、進網電工培訓管理辦法及考核大綱;9、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0、與電力相關的其他法律條文6.2.2 國家級、省級技術規程(1)SD 292-98架空配電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試行)。(2)

46、DL409-2005電業安全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3)DL/T 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4)電力設備過電壓保護設計技術規程。(5)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7)電業生產人員培訓制度。(8)DL/T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9)DL558-2003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10)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統計辦法。(11)DL/T572-1995電力變壓器運行規程。(12)SDJ25-1985并聯電容器裝置設計技術規程。(13)GB50150-199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47、14)GB50303-2002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5)DL/T602-1996架空絕緣配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程。(16)DL/T499-2001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17)DI447-2001農村低壓電氣安全工作規程。(18)DL/T5131-2001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技術導則。(19)DL/T736-2000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農村安裝運行規程。(20)浙江省電力公司35kV及以下新農村電網建設技術導則(試行)6.3 缺陷管理6.3.1 缺陷的分類原則6.3.1.1 一般缺陷:是指近期對安全運行影響不大的缺陷。可以列入年、季、月檢修計劃或日常維修中予以消除。6.3.1.2 重大缺

48、陷:是指缺陷比較嚴重,但設備仍可在短期內繼續安全運行。該缺陷應在短期內消除,消除前應加強監視。6.3.1.3 緊急缺陷:是指嚴重程度已使設備不能繼續安全運行隨時可能導致設備或人身安全事故的缺陷。必須盡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臨時處理。6.3.1.4 缺陷閉環處理6.3.1.5 缺陷處理的一般流程:工作日志巡視記錄缺陷記錄上報(缺陷報表)列入工作計劃工作票檢修、運行人員處理反饋消缺檢修記錄、工作票記錄。6.4 電壓管理6.4.1 電壓標準6.4.1.1 10kV用戶,用戶端電壓不應超過±7%6.4.1.2 380V低壓動力用戶,用戶端電壓不應超過±7%6.4.1.3

49、 220V低壓照明用戶,用戶端電壓不應超過-10%+7%6.4.2 電壓管理要求6.4.2.1 配電線路末端的電壓損失(電壓降),高壓不應超過5%,低壓不應超過4%。電壓合格率應達到“國一流”標準96%以上。6.4.2.2 電壓監測裝置。按要求確定的電壓監測點,都必須裝設自動記錄型電壓監測儀。電壓監測儀必須能連續不斷地對電壓進行監測,其測量精度不應低于0.5級,并至少保證停電72h不丟失已監測到的數據。6.4.2.3 電壓監測點的數量不應少于規定點數,監測點電壓每月抄錄一次并上報。6.4.2.4 用戶電壓超過規定范圍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電壓調整措施有調整變壓器分接頭、調大導線截面、平衡負荷、增

50、設變壓器、補償無功功率、降低系統阻抗等。6.4.2.5 對有下列情況的,應測量電壓: A、投入較大負荷;B、用戶反映電壓不正常;C、三相電壓不平衡,燒壞用電設備;D、更換或新裝變壓器;E、變壓器分接頭調整后。6.5 無功管理6.5.1 無功管理的具體要求6.5.1.1 無功補償應根據分級就地平衡和便于調整電壓原則進行配置。6.5.1.2 在10kV配電室和配變臺區安裝無功補償裝置應安裝在低壓側, 對供電距離遠(或山區、邊遠地區)功率因數低的10kV架空線路,可按線路上配電變壓器總容量7%10%配置桿上電容器。6.5.1.3 對電壓異常的配變臺區應及時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6.5.1.4 對

51、無功裝置應裝設按功率因數分組投切控制裝置。6.5.1.5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無功實測。6.6 設備標志管理6.6.1 10kV線路名稱、線路編號、桿塔編號以及特殊編碼,從干線分出的線路應有支線名稱和編號及編碼,從支線分出的分支應有分支線名稱、編號及編碼。6.6.2 桿上變壓器、配變站(含箱式變)應有名稱、編碼及適當的警告牌。6.6.3 開關的調度名稱和編號。6.6.4 出線桿、分支桿、轉角桿、電纜桿等應有明確的相色標志。6.6.5 直埋電纜應有埋設標志。6.6.6 靠近道口及較有可能發生車輛撞擊或外力事故的電桿、拉線等應有紅、白警示標志。6.6.7 同桿架設不同電源應有不同電源警告牌。6.7 設

52、備產權管理6.7.1 配電線路應與發電廠、變電所或相鄰的維護部門劃分明確的分界點。分界點的劃分,各地應根據當地情況,制訂統一的規定。與用戶的分界點劃分,應按照全國供用電營業規則執行。6.7.2 為了保障配電網絡的安全運行和便于調度管理,在供電部門所管轄的配電線路上一般不允許敷設用戶自行維護的線路和設備。如需要敷設時,必須經供電部門同意,并實行統一調度,以保安全。6.8 負荷管理6.8.1 配電變壓器運行應經濟,季節性用電的專用變壓器,應在無負荷季節停止運行。6.8.2 兩臺并(分)列運行的變壓器,在低負荷季節里,當一臺變壓器能夠滿足負荷需求時,應將另一臺退出運行。6.8.3 變壓器高壓熔絲選擇

53、,應按熔絲的安一秒特性曲線選定。6.8.3.1 當無變壓器熔絲安秒特性曲線時,一次熔絲的額定電流按變壓器額定電流的倍數選定,10100kVA變壓器為13倍,100kVA以上變壓器為1.52倍。變壓器熔絲可按下表進行選擇:變壓器高壓熔絲配置表變壓器容量(kVA)10-3050-80100-160200250-315400500630熔絲(A)5101520304050656.8.3.2 多臺變壓器共用一組熔絲時,其熔絲的額定電流按各臺變壓器的額定電流之和的1-1.5倍選用。6.8.3.3 二次熔絲(空開)的額定電流,按變壓器二次額定電流選擇。一臺裝有多路出線的公用變壓器,其各路的二次熔絲(空開)配置應按負荷選定。但二次熔絲(空開)的額定電流之和應小于變壓器二次額定電流的1.3倍。6.9 故障處理6.9.1 故障處理的主要任務6.9.1.1 盡快查明故障地點和原因,消除事故根源,防止事故的擴大。6.9.1.2 采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