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 資產減值_第1頁
開題報告 資產減值_第2頁
開題報告 資產減值_第3頁
開題報告 資產減值_第4頁
開題報告 資產減值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資產減值問題的探討以上市公司為例1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1論文研究的目的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代表的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當資產的賬面價值低于該資產所帶來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時,則認為該資產已經發生減值并記錄資產減值損失。為了真實反映企業資產的質量,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觀的會計信息,企業應當于資產負債表日對已發生減值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本文擬針對我國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資產減值的認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與認定、資產組相關概念的引入等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 1.2論文研究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

2、速發展,企業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經濟因素不斷增加,資產減值問題成為當前我國會計制度規范的熱點問題之一。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包括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 資產減值,重新定義和規范了資產減值準備的相關問題,使資產減值會計的處理更加規范,進一步推動了資產減值會計的發展。資產減值新準則的頒布盡管大大改善了現行資產減值制度,增強了會計準則的可理孵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時間還比較短,從目前新準則的實施情況來看,資產減值會計的運用還存在著諸多難題,如:資產減值的認定標準、公允價值的確定、減值計提及轉回等,本文擬就上述資產減值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無論是

3、對正確反映企業會計信息還是對會計準則的修正都會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會計學術界開始利用資本市場的有關數據得出一些關于資產減值的實證研究結論。Zucca和 Campbel(1992)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以下現象:首先,提取減值的公司大多屬于制造業;其次,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第三,大多數減值發生在盈利低于正常水平的期間;第四,在大多數情況下,管理層希望突出計提減值具有不尋常或偶然發生性的特點;第五,自行計提減值的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如同行業中沒有確認減值的公司的財務狀況。這些結果顯示了減值有被用于操縱盈利的跡象。資產減值會計研究SFAS121長期資產

4、的減值、處置的會計處理(1995)出臺以后,會計學者們開始從不同角度入手研究 SFAS121所造成的影響、優點和不足。Rezaee、Smith和 Lindbeek(1996)指出,人們對資產減值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減值會對企業的財務造成巨大影響,而且對不同行業的企業財務狀況影響也有很大的不同,建議在研究資產減值時要區分不同的行業。Ratcliffe和 Munte:(1998)指出,雖然 SFAS121要求考慮資產減值應按個別資產進行,但實際操作中幾乎不可能預計一項資產在使用中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流入,因為大多數企業不可能追蹤現金流量到如此程度;Bakr(2000)經過研究指出, SFAS121有

5、利于促使企業管理層定期去評價資產價值,增強了企業間信息的可比性,另外在財務報告中包含了更多未來的預測性信息,從而提高了報告的有用性。雖然在實施準則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觀估計和判斷,但比起 SFAS121出臺之前已大有改善。由于 SFAS121可操作性不夠,FASB在2001年11月發布了SFAS144長期資產的減值或處置,取代了原有的 SFAS121,該準則的技術效率已經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肯定,但對于確定資產減值時運用的公允價值及未來現金流量問題目前仍在會計學者的研究之中。我國財政部于1998年1月頒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第一次對股份有限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做出了具體規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

6、市公司以及在境內發行外資股的公司必須在會計期末根據實際情況對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計提減值準備。1999年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中明確規定計提四項資產減值準備。2001年頒布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又將資產減值的計提范圍由原來允許計提的四項擴大到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和委托貸款共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2006年頒布準則:對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商譽、生產性生物資產等減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同時對存貨、投資性房地產、建造合同、金融資產的做了相應規定,這些規定和制度的實施對有效地避免國內企業不良資產的產生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資

7、產,提升企業的資產質量水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盡管我國對多項資產的減值做了初步規范,但卻比較分散,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并且在可操作性、方法的合理性和對一些特殊資產的適用性等方面還不健全。資產減值會計雖然在我國的發展只有十余年時間,但是我國專家學者一直沒有間斷過對資產減值相關問題的研究,尤其是自1999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減值政策操縱利潤頗有“愈演愈烈”之勢,從任凌玉(2006)通過對19992002年度虧損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政策的對比,發現虧損公司當年計提減值的金額要顯著大于未虧損公司;如果公司在第二年扭虧,其在虧損當年計提的數額要顯著大于其在扭虧年度的計提數額,而且很多公司在

8、扭虧年度利用資產減值的轉回增加當期利潤。研究還發現,2001年后上市公司在虧損當年利用資產減值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有增強的趨勢;到趙春光(2006)采用檢驗方法考察了的我國全部A股上市公司在20022004期間,公司計提資產減值對公司盈利與否和盈利增長與否的影響。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減值前虧損的公司存在以轉回和計提資產減值進行利潤操縱的行為,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虧損,另一方面是為了進行“大洗澡”(big bath);同時有較弱的證據說明減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以轉回和計提資產減值進行利潤操縱的行為,一方面是為了利潤平滑,另一方面是為了盈余增長。2文獻綜述與舊準則相比,新準則主要有以下特點:1.引入了資產

9、組及公允價值新概念;2.明確了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標準;3.明確規定了資產減值的核算時間;4.進一步擴大了資產減值的適用范圍;5.商譽采用公允價值攤銷;6.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通過對比,筆者發現我國會計準則CAS8與國際會計準則IAS36對資產減值準則的規定不斷趨同中仍存有較大差異。差異主要表現在資產減值確認的基礎以及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規定上。國際會計準則的確認基礎是單個資產和現金產出單元(CCU)而我國新準則并未引人CGU概念而以單項資產和資產組為確認基礎。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可以轉回損失,但CAS8明確規定了“已經計提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 新準則的實施對治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減值準

10、備進行利潤操縱這一現象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新準則在實務運用中仍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我國企業目前資產減值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為:(一)資產減值的確認基礎比較困難,確認方式多樣,(二)資產減值發生跡象難以確定,(三)減值發生金額難以確定(四)不正當利用資產減值進行企業盈余管理。本文主要研究新準則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建議。3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和解決的主要問題3.1論文的主要內容 論文的主要研究為四個方面,即:第一方面:資產減值的新準則與舊準則相比的特點,分為六個特點;第二方面,我國CAS8與國際會計準則IAS36的主要區別,即是否引入現金產出

11、單元(CCU)及減值準備是否可以轉回;第三方面是最重要的方面,分析我國現行資產減值準則實務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四方面需解決的問題;第四方面,針對上面的研究,結合企業的實際提出應對上述問題的對策及建議。3.2論文的研究方法本論文的寫作擬在學習和吸收已有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理論分析和演繹法等方法,通過對國際會計準則及我國會計準則的比較,結合新準則與舊準則的區別,在分析它們之間差異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經濟現狀,提出改進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對策與建議。3.3擬解決的問題 資產減值在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都可能會導致企業操縱利潤的行為的發生,眾所周知,資產減值已成為上市公司利潤的蓄水池。新資產減值準

12、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但企業仍然可能通過流動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來操作利潤。針對上述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加強資產減值信息的披露等方法。4論文寫作計劃2011年12月2012年1月 根據需要進一步搜索資料,進行初步的草稿寫作。2012年1月2012年5月 整理資料,形成初稿。2012年5月 初稿修正、完善。2012年6月 再次修改,形成論文,完成答辯。5主要參考文獻1李璇,我國資產減值準則持續全面趨同思考J,財會理論·綜合,2010.10;2李星,資產減值準則實務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0.203陳立軍、劉永澤,中級財務會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12; 4蘆茂季,淺析新資產準則J,財會研究,2010.15;5聶新蓮,關于企業資產減值問題的研究J,財經金融,2010.30;6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年;7王圣迪,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淺析J,大眾商務,2010.5;8周桂芳,關于資產減值問題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8.8;9王春秀、任慶偉,對資產減值新準則若干問題的研究J,經營管理,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