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活動方案為豐富社區教育的文化內涵,傳遞正能量,繼2014首屆全國“秀出中國夢”社區服飾搭配展活動后,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決定舉辦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充分利用社區教育“i-服飾”實驗室,為廣大社區服飾愛好者和社區居民搭建一個交流服飾作品、學習服飾文化、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的遠程學習和展示平臺,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展示自我、鑒賞佳作、交流切磋,實現教學相長,滿足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不同學習需求。具體方案如下:一、活動主題 為生活添彩,即發掘生活中的服飾美。將生活中的服飾通過圖片形式進行展示,并以文字簡介或小故事等形式講述作品的有關情況。
2、活動期間還將通過服飾文化學習,專家互動點評等形式展現服飾對人們生活的美化、對審美的影響和對文化的傳承。二、活動組織1.指導單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中國成人教育協會2.主辦單位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 3.承辦單位上海市長寧區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長寧區社區學院上海市長寧區終身教育指導服務中心4.協辦單位東華大學紡織服飾博物館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裝苑時尚專修學院 上海市服裝研究所三、活動內容社區居民在服飾文化與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圍繞服飾“為生活添彩”的主題,選取一件或一組服飾,以文字形式進行簡介或者以小故事形式講述該件服飾故事,并配以相關照片。服飾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
3、缺的必需品。服飾穿著既顯示了個人的年齡身份、愛好品味,也體現著時代特色和社會歷史的審美傾向。也許是匱乏年代的一張布票,也許是充滿時代印記的確良襯衫、喇叭褲,也許是一件特別鐘愛的服裝,也許是為即將到來的寶寶DIY的小衣服,也許是充滿地域特色的民族服飾,也許是學習服飾文化、嘗試服飾制作中的心得體會,也許是自己對服飾搭配的看法。穿什么、怎么穿、什么是服飾美、怎樣制作服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服飾故事。請就一件或一組服飾進行文字簡介或講述相關小故事,并配以2-3張相關照片。具體要求如下:1.參展作品要充分體現本次活動的主題。本次展示系公益性展覽活動,不收取參評費。2.參賽作品僅限服飾,可以是服裝、包袋、鞋
4、帽、飾品等,但不包括擺件、工藝作品等。3.作品簡介中請敘述該服飾的來歷、特點、推薦理由等相關情況。或者,用一個小故事替代簡介來敘述與該服飾有關的情況。故事可以講述服飾的來歷、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制作過程、相關故事,也可以是學習服飾文化、服飾制作的心得體會或服飾搭配的看法等。簡介與小故事均不限字數,但每件作品必須自擬一個題目。在評審中 “服飾小故事”將在總成績中進行加分。簡介或故事填寫在報名表相應處,不夠可在表格后加頁附文,報名表以電子文檔形式提交。4.每件作品需遞交2-3張照片。照片以實物展示、穿著搭配為主,如實物已遺失或其他原因可配與作品主題有關的圖片。配圖以數碼照片形式提交,格式為.JPG
5、,每張作品照片不小于3MB。5.參賽作品不得與其他賽事、出版物等的有關規定產生沖突。所有參加本次展示的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等法律問題,均由作者自行解決和承擔相關責任。6.作品均不得以兩位和兩位以上作者的名義投稿。7.主承辦單位將按照相關規定,保護參賽作品與個人信息的大賽專用性;同時有權將入選的作品無償用于終身學習展覽的宣傳和與展覽有關的活動。四、活動網站: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i-服飾實驗室五、參展流程1.作品初選:主要包括集體參展、單位參展以及個人參展三種主要形式。集體參展由全國各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以及其他省市地區終身教育主管部門為單位宣傳
6、發動、組織落實,如:區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區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區教育局、區社區學院或其他單位。每區(縣)在初選基礎上確定不少于30位作者的作品參展,同一位作者的作品不超過三個。集體參展的作者不得再以其他單位或個人名義參展,一經發現即取消參展資格。積極鼓勵終身教育系統內外其他單位和熱愛服飾文化的居民以單位或個人的名義參展,所提交作品與集體參展作品以同等資格參與票選、專家評審和表彰獎勵。2.作品上傳:參展的集體、單位或個人均要將確定的所有參展作品統一上傳到全國社區教育i-服飾實驗室官方網站上的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板塊進行實時展示。網址為:ww
7、。作品上傳相關要求詳見網站公告。3.在線投票:展示期間,展示作品接受全國社區居民的票選,作品得票數量將作為最終表彰獎勵結果的標準之一。4.專家評審:主辦方將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委會進行評審。專家將就作品的獨特性、審美與文化價值,以及配圖和文字敘述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社區服飾愛好者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可以登錄該網站進行網上學習、與專家交流等,不斷提高服飾知識、感受服飾文化。5.表彰獎勵:結合專家評審意見和居民投票結果,評選出“五十佳作品”和優秀組織獎,并由主辦方頒發榮譽證書。五、材料報送所有參賽集體、單位及個人均請登錄全國社區教育i-服飾實驗室網站“競賽展示”欄目下載報名表
8、等附件資料,并按要求報送到征稿辦公室。1.光盤資料:集體參展由各區(縣)負責單位將所有參賽報名表文檔、配圖及參賽作品信息匯總表(見附表)刻成光盤(一式兩份)送征稿辦公室(其他參展單位及個人也必須按要求提交光盤一式兩份)。送交的光盤中要包括:所有參賽者的參賽報名表、配圖及參賽作品信息匯總表。配圖需注明作品名稱及編號,并與相應作品參賽報名表放在同一單獨文件夾內。為保障投稿作品良好的展示效果和評選公平公正。作品應按照要求投送,違規者取消參展參賽資格(限于人力,來稿一律不退)。2.紙質材料:參賽集體、單位將填寫好的附件1和附件3一式兩份打印簽字蓋章后報送;參賽個人填寫好附件2一式兩份打印簽字后報送;3
9、.征稿辦公室設于上海市長寧區社區學院社區教育指導中心4.地 址:上海市長寧區虹古路321號307室 郵編:2003365.聯系人:趙菁、姜姚月;電 話021-62265289、時間安排1.參展集體、單位及個人光盤及紙質資料報送截止日期:8月30日2.作品上傳及投票時間:6月15日9月30日3.頒獎:10月上旬 附件:1.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報名表2.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參展作品匯總表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長寧區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長寧區社區學院 區終身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教育部社區教育i-服飾
10、實驗室2015年6月3日- 9 -附件1(集體及單位用此表): 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報名表(每組作品填寫1張)報送單位 省 市 區 (單位名稱)作者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方式配圖數量張配圖編號敘述形式簡介( ) ; 服飾小故事 ( );在選項中以“”選擇敘述形式。作品題目: 簡介或服飾故事: 申報單位意見蓋章:日期:主辦單位意見蓋章:日期:附件2(個人用此表): 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報名表(每組作品填寫1張)所在地區 省 市 區 作者姓名身份證號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方式配圖數量張配圖編號敘述形式簡介( ) ; 服飾小故事 ( );在選項中以“”選擇敘述形式。作品題目: 簡介或服飾故事:作者簽名:填寫日期:附件3(集體及單位用此表): 第二屆“為生活添彩”全國社區服飾大賽參展作品匯總表編號作品名稱作者姓名配圖編號所屬街鎮或單位作者手機號碼作者身份證號碼123456789101112131415注:1.因作者資料缺失或不準確而導致無法與之取得聯系,失去參評資格,主辦方不承擔責任。2.表格不夠可自行增加或附頁3.配圖編號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考試必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第05講 名句名篇默寫(講義)(原卷版)
- 地區保護合同(5篇)
-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從流程到技術全方位預防醫療事故的解決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脹管卡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AI時代的商業管理與營銷決策模擬案例設計探討
- 創新醫療技術的視覺傳達設計
- 創新驅動醫療器械智能化的未來之路
- 從零到一構建安全的醫療信息化系統
- 四年級數學下冊計算題大全(各類題型)
- 基于納米材料的熱擴散研究
- 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 6-28-02-01 燃氣儲運工 人社廳發202188號
- 高血壓臨床路徑
- 中國普通食物營養成分表一覽
- 校園天眼平臺建設方案
- 電工考試簡答題庫210題
- 防腐涂料產品營銷計劃書
- 過程設備設計期末考卷及答案
- 前程無憂國企筆試題
- 新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新教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