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單項選擇: 第四章1. 設H1、H2、H3、H4分別為框架、框架剪力墻、框架筒體、筒體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度,若在同一設防烈度下,均采用現澆結構,下式正確的是(A)AH1<H2<H3<H4BH1<H3<H2<H4CH1<H4<H3<H2DH1<H2=H3<H42. 關于框架、剪力墻及框架剪力墻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框架的變形曲線呈剪切型B剪力墻的變形曲線呈彎曲型C當在16之間時,框架剪力墻的變形曲線呈彎剪型D當1時,框架剪力墻的變形曲線接近于剪切型3. 在確定高層建筑各種結構體系所適用的房屋最大高
2、度時,房屋高度是指(A)A室外地面至房屋檐口的高度B基礎頂面至房屋檐口的高度C室外地面至房屋最高點的高度D基礎頂面至房屋最高點的高度4. 剪力墻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建立的依據是(D)A斜拉破壞B斜壓破壞C剪拉破壞D剪壓破壞5. 在水平力作用下,單榀壁式框架的變形曲線是(B)A彎曲型B剪切型C彎剪型D剪彎型6. 在確定高層建筑防震縫最小寬度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C)A結構類型B設防烈度C結構最大層高D屋面高度7. 在確定剪力墻有效翼緣寬度時,除考慮至洞口邊緣的距離及墻間距外,還應考慮的因素有(D) A腹板厚度、總高B腹板厚度、層高C翼緣厚度、層高D翼緣厚度、總高8.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根據
3、協同工作分析結果,綜合框架柱的剪力最小值(C) A最頂層B中部附近C最底層D頂部附近9. 計算高層建筑的風荷載時,不需要考慮(D)A.建筑體型B.建筑總高度C.地面粗糙度D.基礎形式10. 對于需要考慮風振的高層建筑(A)A.建筑物剛度越小,自振周期越長,風振系數越大B.建筑物剛度越小,自振周期越短,風振系數越小C.建筑物剛度越大,自振周期越長,風振系數越小D.建筑物剛度越大,自振周期越短,風振系數越大11. 與壁式框架相比,雙肢墻(A)A.整體性較弱,墻肢一般不出現反彎點B.整體性較弱,墻肢一般會出現反彎點C.整體性較強,墻肢一般會出現反彎點D.整體性較強,墻肢一般不出現反彎點12. 高層建
4、筑的基礎埋置深度,當采用天然地基時,基礎埋置深度最小值為建筑高度的(D)A18 B112C114 D11513. 高層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墻肢截面設計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如墻肢是小偏心受壓,則需要按軸心受壓構件驗算平面外的承載力B如墻肢是大偏心受壓,則需要按軸心受壓構件驗算平面外的承載力C如墻肢是大偏心受拉,則需要按軸心受拉構件驗算平面外的承載力D如墻肢是小偏心受拉,則需要按軸心受拉構件驗算平面外的承載力14. 為建立雙肢墻連梁未知豎向剪力q(x)的微分方程,需要分析連梁跨中切口處的豎向變形協調條件,切口處的豎向相對位移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不包括(A)A連梁的軸向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B墻
5、肢彎曲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C墻肢的軸向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D連梁的彎曲變形和剪切變形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15. 在風荷載作用下,高層建筑頂部的水平位移一般與建筑總高度H成(D)A線性關系B平方關系C三次方關系D四次方關系16. 在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中,下列關于剪力墻的布置原則中不正確的是( A )A縱向剪力墻宜布置在同一溫度區段的兩端B剪力墻的最大間距應按規定予以限制C剪力墻的合理數量既要保證承載力和剛度要求,又要讓框架發揮應有作用D橫向剪力墻宜均勻、對稱布置17. 在用力法求解雙肢墻連梁切口處的豎向剪力時,引入了一些基本假定,下列四條中不正確的是(B)A各層連梁簡化為沿高度連續分布的等厚
6、度彈性薄片B假定墻肢承受的局部彎矩不超過總彎矩的15C兩墻肢在同一水平標高處的水平側移和轉角是相等的D假定連梁的反彎點在其跨度中央18. 在下列提高雙肢剪力墻延性的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減小墻肢的軸壓比B在墻肢截面端部設置約束邊緣構件并按要求配筋C設置跨高比l0h<2.0的連梁D在連梁中加配交叉斜筋19. 高層建筑對風的動力作用比較敏感( A )A建筑物越柔,自振周期越長,風的動力作用越顯著B建筑物越柔,自振周期越短,風的動力作用越顯著C建筑物越剛,自振周期越長,風的動力作用越顯著D建筑物越剛,自振周期越短,風的動力作用越顯著20. 下列關于整體墻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C )A洞口總
7、立面面積不大于總墻面立面面積的15B洞口間的凈距要大于洞口的長邊尺寸C洞口對結構計算的影響可以忽略D洞口至墻邊的凈距大于洞口長邊尺寸21. 我國在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中,規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超過某值的建筑物為高層建筑,此值為( B )A26m B28m C30mD35m22. 關于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剛度特征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越大,結構側移曲線越接近于框架的側移曲線B越大,剪力墻承擔的層間剪力越多C越小,結構側移越呈現剪切型的特點D越小,框架承擔的層間剪力越多23. 剪力墻結構的側移曲線為( A )A彎曲型 B剪切型 C彎剪型 D剪彎型24
8、. 用力法分析雙肢墻連梁切口處產生的豎向相對位移(x)時,下列各項變形中不產生豎向相對位移的是( A )A連梁的軸向變形B連梁的彎曲變形和剪切變形C墻肢的軸向變形D墻肢的彎曲變形25. 下列有關小開口剪力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 )A洞口立面面積大于墻總立面面積的15B各層墻肢大部分出現反彎點c墻肢承受的整體彎矩不低于總彎矩的85D墻肢承受的局部彎矩不超過總彎矩的1526. 剪力墻一般不允許發生(D)A小偏心受壓破壞B大偏心受壓破壞C大偏心受拉破壞D小偏心受拉破壞27. 以下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應設置轉換層樓蓋的是()A框架結構B剪力墻結構C框支剪力墻結構D框架剪力墻結構28. 以下墻體中
9、不屬于剪力墻的是(D)A整體墻B小開口墻C聯肢墻D填充墻29. 關于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受力及變形特點,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B)A框架的側向變形曲線呈剪切型B框架柱子一般不出現反彎點C剪力墻的側向變形曲線呈彎曲型D剪力墻的連梁會出現反彎點30. 高度超過150米的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應滿足舒適度要求,對住宅和辦公樓,結構頂點最大加速度分別不應大于(A)A0.15m/s2和0.25m/s2B0.05m/s2和0.01m/s2C0.25m/s2和0.15m/s2D0.01m/s2和0.05m/s231. 整體小開口墻的判別條件是(注:)(C)ABCD32. 關于框筒結構的剪力滯后現
10、象,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C)A腹板框架中,角柱軸力大于中柱軸力B腹板框架中,柱子軸力沿筒體邊緣呈曲線分布C翼緣框架中,柱子軸力沿筒體邊緣呈直線分布D翼緣框架中,柱子軸力沿筒體邊緣呈曲線分布33. 對大偏心受壓剪力墻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達到屈服強度并參加工作的豎向分布鋼筋是(注:x為名義受壓區高度)(D)A受壓區范圍內的全部豎向分布鋼筋B受拉區范圍內的全部豎向分布鋼筋C距受壓區邊緣1.5x范圍以內的豎向分布鋼筋D距受壓區邊緣1.5x范圍以外的豎向分布鋼筋34. 采用樁基礎時,高層建筑基礎的埋置深度可取房屋高度的(C)A1/5B1/10C1/18D1/2035. 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中適
11、用高度最大的結構體系是( D )A框架B框架-剪力墻C剪力墻D筒中筒36. 框架結構的彈性層間位移與層高之比的最大限值為( B )A1800B1550C1500D145037. 墻肢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是基于防止( A )A剪壓破壞B斜壓破壞C剪拉破壞D斜拉破壞38. 符合下列條件的可判定為聯肢剪力墻(為整體系數,為肢強系數限值)( A )A B CD39.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A框架的變形曲線呈彎曲型B剪力墻的變形曲線呈剪切型C當在l6之間時,框架-剪力墻的變形曲線呈彎剪型D當1時,框架-剪力墻的變形曲線接近于剪切型40. 高度不超過150m的一般剪力墻結構,其底部加強部位高度為( C
12、 )A底部兩層的高度B墻肢總高度的1/8C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高度二者的較大值D墻肢總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層層高41. 剪力墻內的分布鋼筋不應采用( A )A單排配筋B雙排配筋C三排配筋D四排配筋42. 我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對高層建筑的定義是( D )A8層以上建筑物B8層及8層以上建筑物C10層以上建筑物D10層及1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28m的建筑物43. 高度不大于150m的剪力墻結構,其層間彈性位移與層高之比u/h的限值為( D )A.B.C.D.44. 有關壁式框架的描述,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計算時不考慮剪切變形的影響B.可采用
13、D值法進行近似計算C.比雙肢墻的整體系數大D.其受力特點基本上與一般框架相似45. 若要降低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系數,可采取的措施是( C )A.增加框架的數量B.增加剪力墻的數量C.增加剪力墻的配筋D.增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46. 剪力墻墻肢截面設計時,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A.墻肢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應考慮受拉屈服豎向分布筋的作用B.一般不允許發生小偏心受拉破壞C.如墻肢是大偏心受壓,則需要按軸心受壓構件驗算其平面外承載力D.驗算平面外承載力時,不考慮豎向分布鋼筋的作用47. .關于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剛度特征值,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A.越大,剪力墻數量越多B.越小,框架數量越少
14、C.越大,結構側移曲線越接近剪切形D.越小,結構側移曲線越接近彎曲形48. 框架剪力墻結構鉸接體系中,Cf是綜臺框架的側向剛度,即框架產生單位剪切角所需要的剪力,EIe0為綜合剪力墻等效抗彎剛度,pf為作用于綜合框架的分布力。在受力分析時,下列表達式中錯誤的是( C )A.B. C.Mw=-D.Vw=- 49. .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中,當結構單元縱向較長時,不宜集中在兩端布置縱向剪力墻,其理由是( C )A.減少結構扭轉的影響B.減少水平地震作用在結構單元的中間區段產生的內力C.減少溫度、收縮應力的影響D.減小水平地震力50. 在建筑物的底層,為了形成底部大空間,采用部分框架來支承上部的剪力
15、墻,形成( B )A.框架剪力墻B.框支剪力墻C.帶邊框剪力墻D.小開口剪力墻51. 剪力墻設計時,提高墻肢斜截面抗剪承載力的措施不包括( A )A.增加墻肢豎向分布鋼筋B.增加墻肢水平分布鋼筋C.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D.增加墻肢厚度52. 符合條件>,且10的剪力墻,可判定為( D )A.整體墻B.小開口墻C.聯肢墻D.壁式框架53. .結構設計中,高層建筑的高度是指( C )A.基礎頂面至主要屋面的距離B.基礎頂面至突出屋面電梯間的距離C.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距離D.室外地面至突出屋面電梯間的距離54. 剪力墻的翼緣有效寬度取( B )A.翼緣厚度的3倍、墻間距的一半和總高度的中的最小
16、值B.翼緣厚度的6倍、墻間距的一半和總高度的中的最小值C.翼緣厚度的3倍、墻間距的一半和總高度的中的最大值D.翼緣厚度的6倍、墻間距的一半和總高度的中的最大值55. 有關剪力墻的布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A.剪力墻應雙向或多向布置B.剪力墻的門窗洞口宜上下對齊,盡量避免出現錯洞墻C.墻肢截面長度與厚度之比不宜小于2D.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長度之比應大于256. 為了加大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剛度特征值,可以( B )A.減小綜合框架的側移剛度CfB.減小綜合剪力墻的等效抗彎剛度E1e0C.減小綜合連梁的約束剛度CbD.減小房屋高度H57. 在高層剪力墻結構中,雙肢墻與壁式框架相比,( D
17、 )A.整體性較強,墻肢在層間一般會出現反彎點B.整體性較強,墻肢在層間一般不出現反彎點C.整體性較弱,墻肢在層間一般會出現反彎點D.整體性較弱,墻肢在層間一般不出現反彎點58. .某剪力墻,在水平方向的頂點集中荷載、均布荷載和倒三角分布荷載作用下的頂點位移分別是頂、均和倒,若上述三類荷載總值相同,則( B )A.頂>倒>均B.頂>均>倒C.倒>頂>均D.均>倒>頂59. .某大偏心受壓剪力墻墻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軸向壓力N的降低(注:N0.2fcbwhw),( B )A.正截面受彎承載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提高B.正截面受彎承載力
18、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降低C.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提高D.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載力降低60.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整截面剪力墻,隨著高度H的增大,( C )A.等效抗彎剛度EIeq的數值減小,剪切變形對EIeq的影響減小B.等效抗彎剛度EIeq的數值減小,剪切變形對EIeq的影響增大C.等效抗彎剛度EIeq的數值增大,剪切變形對EIeq的影響減小D.等效抗彎剛度EIeq的數值增大,剪切變形對EIeq的影響增大61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布置中,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 )A高層框架結構體系,當建筑平面的長寬比較大時,主要承重框架采用縱向布置的方案對抗風有利B需抗震
19、設防的高層建筑,豎向體型應力求規則均勻,避免有過大的外挑和內收C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橫向剪力墻的布置應盡量避免設置在永久荷載較大處D需抗震設防的高層建筑,都必須設地下室62聯肢剪力墻中,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C )A連梁把水平荷載從一墻肢傳遞到另一墻肢B連梁的剛度與洞口的大小無關C連梁起著連接墻肢、保證墻體整體性的作用D局部彎矩由連梁對墻肢的約束提供63已知剪力墻結構外縱墻厚度為250mm,橫墻厚160mm,橫墻間距為3600mm,房屋總高度為50m。若考慮縱橫墻共同工作,內力與位移計算時,橫墻每一側有效翼緣的寬度為( A )A1500mmB1800mmC2500mmD3000mm64水平荷載作
20、用下,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的框架剪力,理論上為零的部位是( D )A頂部B約2/3高度處C約1/3高度處D底部65.對于需要考慮風振的高層建筑,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結構剛度的增加,( D )A.自振周期變長,風振系數減小B.自振周期變長,風振系數增加C.自振周期變短,風振系數增加D.自振周期變短,風振系數減小66.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分為A級和B級,( A )A.B級較A級的最大適用高度增加,適用的最大高寬比加大B.B級較A級的最大適用高度增加,適用的最大高寬比減小C.B級較A級的最大適用高度降低,適用的最大高寬比加大D.B級較A級的最大適用高度降低,適用的最大高寬比減小67.關于框架剪力墻結構
21、中的剪力墻布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A.不宜在防震縫的兩側同時布置剪力墻B.橫向剪力墻宜均勻對稱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平面形狀變化處C.縱向剪力墻宜布置在建筑物較長結構單元兩端D.橫向剪力墻宜均勻對稱地布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68.若把框架結構樓梯間填充墻改造為剪力墻,則該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 D )A.側移剛度減小B.頂層框架柱的剪力減小C.側移曲線呈剪切型D.底層框架柱的剪力減小69.與防震縫的最小寬度無關的因素是( C )A.設防烈度B.結構型式C.構件尺寸D.結構高度70.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由柱軸向變形所引起的頂點側移( D )A.與結構高度H成正比B.與結構高度H的二次方
22、成正比C.與結構高度H的三次方成正比D.與結構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二、 填空:1. 對于高度50m以上或高寬比HB大于4的框架結構,進行側移近似計算時,除考慮梁和柱的彎曲變形外,還應該考慮_柱軸向_變形的影響。2. 整體墻是指沒有洞口或_洞口很小_的剪力墻。3. 在高層建筑的一個結構單元內,應盡量減小結構的側移剛度中心與水平荷載合力中心間的偏心,以降低_扭轉_對房屋受力的不利影響。4. 壁式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的計算,與普通框架柱不同之處是需要考慮_剛域_和剪切變形的影響。5. 框筒結構的柱子軸向力,愈接近筒角愈大,這種現象叫 剪力滯后_。6. 若綜合框架總剪力Vf<0.2V0,則Vf應取
23、0.2V0及1.5Vf,max二者中的較_小_者。7. 在計算壁式框架的D值時,若不考慮剪切變形,所得D值將比考慮剪切變形的計算值_大_。8. 在計算帶剛域的壁式框架柱的側移剛度D時,應考慮節點剛域的影響和構件_剪切_變形的影響。9. 為避免剪力墻墻肢發生_斜壓_型剪切破壞,墻肢截面承擔的剪力設計值應滿足Vw025cfcbwhw0的要求。10. 為防止連梁發生_斜壓_型剪切破壞,連梁截面剪力設計值應滿足Vb0.25cfcbbhb0的要求。11. 壁式框架柱子的側移剛度D的計算,要考慮剛域的影響。剛域長度越大,所得D值越_大_。12. 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剛度特征值是反映框架和剪力墻之間_剛度_比值
24、的一個參數。13. 壁式框架的受力特點與一般框架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要考慮梁柱節點處剛域的影響,二是要考慮_剪切變形_的影響。14. 筒中筒結構宜采用對稱平面,并優先采用圓形、正多邊形。當采用矩形平面時,其長寬比不宜大于_2_。15. 墻肢軸向壓力能夠_提高_其受剪承載力。16. 對于整體墻的水平位移計算,若采用截面的等效抗彎剛度EIeq,則墻頂水平位移應統一地用_彎曲_變形表達。17.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連梁總轉角剛度的減小,剪力墻整體系數將_ _減小_。18. 當洞口比較大而且比較寬時,墻肢與連梁相比過弱,就會產生大多數樓層的墻肢出現反彎點的情況,這種剪力墻稱為_壁式框架_。1
25、9. 剪力墻墻肢截面設計時,如墻肢為小偏心受壓,還要按_軸心受壓_構件驗算平面外的承載力。20.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橫向剪力墻宜均勻地布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_平面形狀_變化處及恒荷載較大的地方。21. 小開口剪力墻墻肢承受的整體彎矩不低于總彎矩的_85_。22剪力墻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建立的依據是基于防止_剪壓_破壞。23一般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_兩_層二者的較大值P282 (屬結構抗震)24. 當偏心受壓的剪力墻墻肢的相對受壓區高度時,按_大偏心受壓_構件進行設計。25. 小開口剪力墻的墻肢承受的局部彎矩不超過總彎矩的_15。26. 高度超過150m的高
26、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應滿足_舒適性_耍求,對住宅、公寓,結構頂點最大加速度不應大于0.15ms2。27. 考慮框架與剪力墻之間梁的轉動約束作用時,框架剪力墻的結構體系稱為_剛接_體系。28. 剪力滯后是_框筒_結構的主要受力特點。29. 建筑物處于近地風的風流場中,風速隨高度而增加的規律與地面_粗糙度_有關。30.鋼筋混凝土筒中筒結構的內筒是由_構成的核心筒。31.底層采用框架結構、上部采用剪力墻結構的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稱為_框支_剪力墻結構。三、 簡答:1. 影響剪力墻墻肢抗剪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132. 在框架剪力墻鉸結體系中,當求出綜合框架和綜合剪力墻的內力后,如何計算單片墻和
27、單根框架柱的內力?P2033. 說明框架一剪力墻結構剛度特征值的物理意義,并分別畫出=0,=,=2時結構的側移曲線示意圖。P199、P2084. 某工程按框架結構設計,但側移較大。現決定增設少量剪力墻,試判斷結構基本自振周期及側向荷載下框架的層剪力分布會怎樣變化? 結構自振周期減小框架的層剪力底層最小,往上變大,到某層達到最大,然后又逐漸減小5. 在大偏心受壓及小偏心受壓的墻肢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中,如何考慮豎向分布筋的作用?P2106. 對承受均布側向荷載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當其剛度特征值分別為0、2、時,畫出VW和Vf沿高度分布的示意圖。(VW和Vf分別為綜合剪力墻和綜合框架的層間剪力)P209
28、7. 分別說明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及框架-剪力墻結構水平位移的型式,并畫出相應水平位移曲線的示意圖。P2088. 根據雙肢墻整體系數的計算公式,說明的物理意義,并提出提高雙肢墻整體性的有效措施。(提示:=H)P19210. 結合框筒結構的受力特點,說明角柱面積一般大于中柱面積的原因。P21811. 對于小偏心受壓的剪力墻墻肢,如何進行平面外承載力驗算?P21112. 有抗震設防要求的高層建筑,其平面布置應考慮哪些要求?P16513. 高層建筑結構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要計入哪些參數?P17014. 壁式框架和一般框架在計算D值時的不同點有哪些?P18715. 簡述在聯肢墻結構計算時所采用的基本假定
29、。P18016. 簡要說明剪力墻中的水平分布鋼筋和豎向分布鋼筋的主要受力作用。P21517. 小開口墻的墻肢彎矩有什么特點?它的頂點位移如何計算? P178-17918. 簡要說明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限制剪力墻最大間距的理由。P19619. 求解雙肢墻的變形協調條件是什么?其中,(x)由哪三部分組成? P181-18220. 簡述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四類剪力墻反彎點分布的一般規律。21. 簡述各類剪力墻的判別條件。P19422. 簡述在確定框架剪力墻結構計算簡圖時所采用的假定。P19823. 簡要說明剪力墻結構中系數的物理意義,并判斷<10時剪力墻的類型。P192、P19424. 在框架剪
30、力墻的計算中,為何有時要對綜合框架總剪力Vf進行修正?當Vf<0.2Vo時,如何修正? P20325. 在偏心受壓剪力墻墻肢正截面承載力計算中,如何考慮豎向分布鋼筋的作用?P21026高層建筑中,常用的樓、屋蓋體系有哪些?P21027簡述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各自的優缺點。28. 簡述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及框架剪力墻結構水平位移曲線的特點。29. 剪力墻斜截面受剪破壞的主要形態有哪些?如何防止每種破壞形態的發生? P213第三章1. 關于變形縫,下列不正確的說法是(C)A伸縮縫應從基礎頂面以上將縫兩側結構構件完全分開B沉降縫應從基礎底面以上將縫兩側結構構件完全分開C伸縮縫
31、可兼作沉降縫D地震區的伸縮縫和沉降縫均應符合防震縫的要求2.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多層框架結構,當某層其他條件不變,僅其柱上端梁剛度降低,該層柱的反彎點位置(A)A向上移動 B向下移動至層高處 C不變D向下移動至層高處3. 在進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計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彎矩和剪力均采用柱邊的值B彎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軸線處的值C彎矩采用柱軸線處的值,剪力采用柱邊值D彎矩采用柱邊值,剪力采用柱軸線處的值4.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側移多層多跨框架柱的計算長度l0最小的是()A采用現澆樓蓋的邊柱B采用現澆樓蓋的中柱C采用裝配式樓蓋的邊柱D采用裝配式樓蓋的中柱5. 反彎點法可用在(D)A豎向荷載
32、作用下,梁柱線剛度比小的框架B豎向荷載作用下,梁柱線剛度比大的框架C水平荷載作用下,梁柱線剛度比小的框架D水平荷載作用下,梁柱線剛度比大的框架6. 框架柱的側移剛度,其中是考慮()A梁柱線剛度比值對柱側移剛度的影響系數B上下層梁剛度比值對柱側移剛度的影響系數C上層層高變化對本層柱側移剛度的影響系數D下層層高變化對本層柱側移剛度的影響系數7. 對于多層多跨規則框架,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D)A在風荷載作用下,邊柱的軸力較大,中柱的軸力較小B在風荷載作用下,迎風面的柱子受拉,背風面柱子受壓C在樓面均布恒載作用下,邊柱的彎矩較大,中柱的彎矩較小D在樓面均布恒載作用下,邊柱的軸力較大,中柱的軸力較小8
33、. 一般情況,在風荷載作用下,規則框架結構的側移特征是(B)A各層側移越往上越大,層間側移越往上越大B各層側移越往上越大,層間側移越往上越小C各層側移越往上越小,層間側移越往上越大D各層側移越往上越小,層間側移越往上越小9. 一般情況下,在選擇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A)A梁的跨度B層高C結構的總高度D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10. 確定框架結構內力分析的計算簡圖時,框架梁的計算跨度應取(D)A梁的凈跨度B 梁的凈跨度梁高C梁的凈跨度柱截面高度D梁兩端柱軸線之間的距離11. 非抗震設計時,關于現澆樓蓋有側移框架底層柱的計算長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A.中柱為1.0H,邊柱為1.0H
34、 B.中柱為1.0H,邊柱為1.25HC.中柱為1.25H,邊柱為1.0H D.中柱為1.25H,邊柱為1.25H12. 用D值法計算框架時,關于框架柱反彎點高度,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D)A.反彎點高度與上下層梁柱線剛度比有關B.反彎點高度與上層層高的變化有關C.反彎點高度與下層層高的變化有關D.反彎點高度與抗震設防烈度有關13. 確定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限值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C)A.結構類型B.基礎形式C.施工方法D.氣候條件14. 對于現澆樓蓋的邊框架梁,其截面慣性矩I應該取( A )。(I0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慣性矩)000015. 關于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多層多跨規則框架的內
35、力分布規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D)A柱子軸向壓力從上到下逐漸增大B柱子剪力從上到下逐漸增大C同一層的柱子,中柱軸力一般大于邊柱D同一層的柱子,邊柱剪力一般大于中柱16. 在用反彎點法計算框架結構內力時,每根柱子所承擔的剪力是按某一個力學參數分配的,該參數是(B)A柱子的截面慣性矩B柱子的抗側剛度C柱子的截面面積D梁柱線剛度比17. 某框架結構,梁、板、柱均為預制,在吊裝就位后焊接節點區鋼筋,通過澆搗混凝土形成框架節點,從而將梁、柱及樓板連成整體。該框架的類型屬于(B)A全現澆式 B裝配整體式C裝配式D半現澆式18. 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由梁柱彎曲變形所引起的側移曲線類型是
36、(A)A剪切型B彎曲型C剪彎型D彎剪型19. 考慮設置伸縮縫的主要因素是(D)A建筑的高度B建筑的質量分布C建筑所在地的地質條件D建筑的平面長度20. 框架結構設計可以考慮梁端塑性變形產生的內力重分布,對梁端負彎矩進行調幅。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C )A僅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彎矩進行調幅B先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彎矩進行調幅,然后與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彎矩進行組合C先對豎向荷載作用及水平荷載作用進行內力組合,然后對組合彎矩進行調幅D現澆框架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均可進行調幅21. 在計算框架梁截面慣性矩I時應考慮樓板的影響。下列考慮方法中正確的是(I0為矩形截面梁的慣性矩)( D )A對裝配式樓蓋,取
37、I=1.2I0B對裝配式樓蓋及裝配整體式樓蓋,中框架取I=1.5I0,邊框架取I=1.2I0C對現澆樓蓋及裝配整體式樓蓋,中框架取I=2.0I0,邊框架取I=1.5I0D對現澆樓蓋,中框架取I=2.0I0,邊框架取I=1.5I022. 關于框架結構的變形,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C )A框架結構的整體水平變形為彎曲型B框架結構中,柱的軸向變形引起的側移與結構高度無關C框架結構的層間水平位移自頂層向下逐層遞增D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僅與柱的線剛度有關23. 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近似計算可采用( C )A反彎點法 BD值法 C分層法D底部剪力法24. 對于多層多跨規則框架,當總高不大于50m
38、時,其側移主要是由( D )A框架柱的軸向變形引起的B框架柱的剪切變形引起的C框架梁、柱的剪切變形引起的D框架梁、柱的彎曲變形引起的25. 為避免在框架結構中設置變形縫,應采取一定措施。下列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D )A調整平面尺寸、形狀、體型B分階段施工、設置后澆帶C做好保溫隔熱措施D梁柱中心線偏心控制在l4柱寬范圍內26. 關于框架結構的特點,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B)A現澆式框架結構的整體性好,抗震性能好B半現澆式框架結構是指梁、柱預制而樓板現澆的框架結構C裝配式框架是指梁、柱及樓板均為預制,通過焊接拼裝連接成整體的框架結構D現澆式框架結構的柱腳可以剛接,也可以鉸接27. 關于水平荷載作用下
39、框架結構的內力與變形,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框架結構外柱的軸力一般大于內柱的軸力B框架結構的層間剪力自頂層向下逐層遞增C框架結構的層間水平位移與柱的線剛度無關D框架結構的層間水平位移自頂層向下逐層遞增28. 框架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當其他參數不變時,各柱的反彎點高度( A )A隨上層框架梁線剛度的減小而升高B隨上層框架梁線剛度的減小而降低C隨上層層高的增大而降低D隨下層層高的增大而升高29. 關于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計算時采用的設計內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A梁端彎矩和剪力均應取支座中心處的值B梁端彎矩和剪力均應取支座邊緣截面處的值C梁端彎矩取支座中心處的值,剪力取支座邊緣截面處的值D梁
40、端彎矩取支座邊緣截面處的值,剪力取支座中心處的值30. 水平荷載作用下,剛度和質量沿高度分布均勻的多層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自下而上(A)A逐漸減小B逐漸增大C不變化D減小、增大逐層交替變化31. 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梁端彎矩調幅(A)A應在與水平內力組合前進行,且調幅后相應的跨中彎矩增大B應在與水平內力組合前進行,且調幅后相應的跨中彎矩減小C應在與水平內力組合后進行,且調幅后相應的跨中彎矩增大D應在與水平內力組合后進行,且調幅后相應的跨中彎矩減小32. 關于D值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C)A考慮了上下層層高對反彎點位置的影響B考慮了上下層橫梁線剛度比對反彎點位置的影響C梁柱線剛度比對柱側移剛度
41、的影響系數1D其適用條件是梁柱線剛度比大于333. 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的不等跨框架可簡化為等跨框架,簡化后的跨度取原框架的(C)A最大跨度B最小跨度C各柱軸線之間距離的平均值D各柱之間凈距離的平均值34. 關于多層框架的分層法,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B)A假定框架無側移B忽略本層梁上荷載對上、下柱的影響C以若干開口框架作為計算單元D除底層柱外,其它各層柱的線剛度均應乘以0.9的折減系數35. 采用反彎點法計算多層框架內力時,對于下端固定的底層柱,其反彎點近似取(C)A柱高的中點B距柱底柱高處C距柱底柱高處D柱頂處36. 框架結構在風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層間位移通常位于( B )A框架頂層B框架
42、底層C框架中部D框架23高度處37. 現澆框架梁柱節點區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該( C )A低于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B等于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C不低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D與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無關38. 關于框架結構的彎矩調幅,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調幅是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進行的B調幅后梁端彎矩的平均值與跨中最大正彎矩之和,應大于按簡支梁計算的跨中彎矩值C現澆框架的調幅系數高于裝配整體式框架的調幅系數D梁端彎矩調幅后,在相應荷載作用下的跨中彎矩將會減小39. 多層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側移,可近似地看作由( B )A梁柱彎曲變形與梁柱剪切變形所引起的側移的疊加B梁柱彎曲變形與柱軸向變
43、形所引起的側移的疊加C梁彎曲變形與柱剪切變形所引起的側移的疊加D梁彎曲變形與柱軸向變形所引起的側移的疊加40. 一般情況下,在初選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梁的跨度B層高C結構的總高度D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41. 用分層法計算框架內力時,應對柱線剛度進行如下修正:( A )A底層柱不變,其余各層柱乘以0.9 B底層柱不變,其余各層柱乘以0.8C底層柱乘以0.9,其余各層柱不變 D底層柱乘以0.8,其余各層柱不變42. 對裝配整體式樓蓋,中框架梁的截面慣性矩應取矩形截面慣性矩I0的( C )A1.0倍 B1.2倍 C1.5倍D2.0倍43. 對風荷載單獨作用下的多層框架結構,下列
44、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迎風一側柱產生軸向拉力,背風一側柱產生軸向壓力B外柱軸力大,內柱軸力小 C框架柱除產生彎矩、剪力外,還產生軸向力D房屋越寬,由柱軸向變形引起的側移越大44. 關于框架結構的伸縮縫間距,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A.裝配式結構大于現澆式結構B.室內現澆式結構小于露天現澆式結構C.當設置后澆帶時,伸縮縫間距可適當加大D.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時,伸縮縫間距宜適當減小45. 關于多層框架柱的反彎點位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上層層高較高時,反彎點向上移動B.上下層橫梁線剛度比越大,該層柱的反彎點位置越偏下C.標準反彎點位置與框架總層數有關D.標準反彎點位置
45、與荷載形式無關46. 進行多層框架梁截面設計時,需考慮的最不利組合一般不包括( B )A.跨中+MmaxB.跨中- MmaxC.梁端+ MmaxD.梁端- Mmax47. 對于多層框架結構的樓面梁,當其負荷面積大于25m2時,樓面活荷載的折減系數應取( D )C.0.8548. 一般情況下,風荷載作用下的多層多跨框架( D )A.迎風面一側的框架柱產生軸向壓力B.背風面一側的框架柱產生軸向拉力C.框架外柱軸力小于內柱軸力D.框架內柱軸力小于外柱軸力49. 關于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A.伸縮縫之間的距離取決于結構類型和溫度變化情況B.沉降縫應將建筑物從基頂到屋頂
46、全部分開C.非地震區的沉降縫可兼作伸縮縫D.地震區的伸縮縫和沉降縫均應符合防震縫要求50. 非抗震設計的現澆框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 B )A.C30B.C20C.C15D.C1051. 關于框架結構的彎矩調幅,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調幅是對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內力進行的B.先與水平荷載產生的內力進行組合,再進行彎矩調幅C.現澆框架梁端的調幅系數大于裝配整體式框架梁端的調幅系數D.調幅是對柱端彎矩進行的52. 某框架結構采用整體平板式基礎,該基礎的類型屬于( D )A.獨立基礎B.條形基礎C.十字形基礎D.筏式基礎53. 有關框架結構的計算簡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框
47、架梁的跨度應取相鄰兩根柱子軸線之間的距離B.底層柱的長度應取基礎頂面N=層樓板頂面之間的距離C.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時,可簡化為等跨框架計算D.不等跨框架簡化為等跨框架后,計算跨度應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54. 關于反彎點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假定橫梁的抗彎剛度無限大B.假定各層柱的反彎點均在柱高的中點C.假定梁柱節點轉角為零D.其適用條件是梁柱線剛度比大于355. 關于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框架結構側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房屋高寬比越大,由柱軸向變形引起的側移越大B.一般對贏度超過50m的房屋,不必考慮梁柱彎曲變形對側移的影響C.各樓層的層間側移露上而下逐漸減小
48、D.各樓層處的水平側移之和即框架頂點的水平側移6. 在對框架柱進行正截面設計時,需考慮的最不利組合一般不包括( B )A.|M|max及相應的NB.|M|min及相應的NC.|N|max及相應的MD.|N|min及相應的M57. 在用D值法計算框架結構時,與框架柱標準反彎點高度比無關的因素是( D )A.總層數B.該柱所在的層數C.荷載形式D.荷載大小58. 計算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框架內力時,未考慮活荷載最不利布置的方法是( D )A.分層法B.最不利荷載位置法C.分跨計算組合法D.滿布荷載法59. 關于樓板對框架梁截面抗彎剛度的影響(I0為矩形截面梁的慣性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A.對現
49、澆樓蓋,中框架取I=2I0B.對現澆樓蓋,邊框架取I=1.5I0C.對裝配式樓蓋,邊框架取I=1.2I0D.對裝配整體式樓蓋,中框架取I=1.5I060. 關于框架柱側移剛度修正系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是反映梁柱線剛度比對柱側移剛度的影響系數B.是上下層梁線剛度比對柱側移剛度的影響系數C.1.0 D.與柱端約束條件有關61. 關于變形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B.在非地震區,沉降縫可兼做伸縮縫C.在地震區,伸縮縫或沉降縫應符合防震縫的要求D.伸縮縫的設置主要與場地的地質條件有關62多層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可近似采用( A )
50、A分層法 BD值法 C反彎點法D剪力分配法63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C )A柱上端截面B柱下端截面C柱上、下端截面D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間截面64關于梁端彎矩調幅,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A人為減少梁端彎矩B僅對水平荷載作用下產生的內力進行調幅C調幅的目的是為了增大梁的剛度D調幅的原因是由于實際彎矩大于計算值65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的水平位移曲線屬于( B )A彎曲型 B剪切型 C彎剪型D剪彎型66.關于框架梁彎矩調幅,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A.彎矩調幅僅在豎向荷載作用下進行B.彎矩調幅后,梁支座彎矩將減小C.彎矩調幅后,梁跨中彎矩將減小D.彎矩調幅系數1.067.水平荷載作用下,多層框架結構的側移主要由( C )A.柱剪切變形引起B.梁剪切變形引起C.梁、柱彎曲變形引起D.柱軸向變形引起68.用D值法分析框架結構時,柱的反彎點高度( D )A.與上層層高變化無關B.與下層層高變化無關C.與上下層橫梁的線剛度比無關D.與抗震設防烈度無關69.關于框架梁截面的最不利內力組合,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 )A.梁端截面:+Mmax、VmaxB.跨中截面:+MmaxC.梁端截面:+Mmin、VmaxD.跨中截面:-Mmax一、 填空:1. 框架結構的樓面梁,當其負荷面積大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珠海房屋租賃合同樣本
- 采取多渠道營銷拓展客戶計劃
- 增強教師的實踐與創新能力計劃
- 農村供水施工合同樣本
- 提升團隊靈活性與適應能力計劃
- 寫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版參考
- 兒子借款合同樣本
- l工程勞務合同標準文本
- 企業間借款及擔保合同樣本
- 2025年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酒店行業安全事故舉報與獎勵制度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園區智慧化評價導則
- 康復醫學科髖關節Harris-、膝關節HSS評分表
-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吳正憲)
- 第五節 胡靜-常用正頜外科手術
- 礦井開拓方案比較
- DB23-黑龍江省建設工程施工操作技術規程-城鎮道路工程.doc
- 小學數學專題講座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PPT
- VALOR基本操作步驟
- 建筑裝飾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