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軼男《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_第1頁
范軼男《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_第2頁
范軼男《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設計周巷鎮中心小學教育集團 范軼男課題摘要學科語文學段中年級四年級單元第六單元教材版本人教版課程名稱20.古詩兩首(送孟浩然之廣陵)一、學習內容分析1.教材分析 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全詩寓離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寫意的江畔送別圖。在教學中著重把握一個“情”字,貫穿一個“讀”字,在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培養語感,提高素養。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小學生沒有豐厚的文學積淀, 教學不能枯燥地分析、機械地背誦, 也不可“深挖”式地鑒賞。應當借助多媒體

2、創設情境, 放飛想象, 品讀語言, 做到有感情誦讀, 在讀中悟情, 在讀中生情, 在讀中入境學生永遠是課堂中最活躍的因素, 在他們身上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1、學習本詩中“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學寫“陵”字。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大致理解詩歌的意思,背誦古詩。3、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物,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教學重、難點:1、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物。2、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二、教學環境選擇簡易多媒體教室 交互式電子白板 網絡教室 移動學習環境三、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活動設計信息技術使用說明一、一、點題引入,開門

3、見1、揭示課題。2、讀懂題意,明確送別詩。3、指導“陵”的寫法ppt顯示:1、以長江水為背景的詩題2、“送”“廣陵”變色;3、黃鶴樓圖片及簡介二、初讀古詩, 理解詩意1、 練讀古詩A、 自讀、B、 導讀C、 范讀2、 想象畫面 理解詩意3、 小結理解詩意的方法ppt顯示1、古詩原文2、 詩韻律節奏線出示3、 地圖動畫演示理解(西辭 下)4、 “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畫面三、再讀古詩,探究語言1、 品詩句,談感受(煙花三月 唯見 孤帆 盡)2、感悟景盡情不盡3、補充學習江下行1、 圖文出示理解“煙花三月”2、 PPT出示,小結“借景抒情”3、配樂古詩出示4、 PPT出示補充材料江下行四、三讀古詩,對

4、比提升1、 練筆:這番的依依不舍都是因為故人西辭。可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假如你就是李白,在和孟浩然告別的時候,你想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一寫。2、送別名句對比:是啊,離別不一定非要傷感,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3、有感情吟誦古詩配樂出示古詩全文五、四背古詩,感受升華1、 激情吟誦古詩2、 抄寫古詩3、 拓展積累四、教學評價設計1.評價方式與工具課堂提問 書面練習 制作作品 測驗 其它 2.評價量表內容(測試題、作業描述、評價表等)學生寫話練習紙一份六、備注1、 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思路:多媒體輔助教學,但不完全被教學依賴。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教師隨機調控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并根據學情需要合理調整ppt的播放順序。2、 計算機多媒體出現故障時的應急預案:如突遇停電,電腦系統故障,視屏解碼故障,音頻故障等做好應急預案,備份課件資料等。七:他人評議教學設計目標明確,教學過程清晰,預設內容詳細,運用多媒體技術科學合理,背景音樂演示充滿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