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宇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作業_第1頁
振宇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作業_第2頁
振宇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作業_第3頁
振宇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作業_第4頁
振宇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 程 設 計課程名稱化工原理課程設計題目名稱列管式換熱器設計專業班級08食品科學與工程(1)班學生姓名余振宇學 號50806021033指導教師趙大慶二O一一年 一 月 一 日 目錄一、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書.二、確定設計方案.1.選擇換熱器的類型 2.管程安排3、 確定物性數據.4、 估算傳熱面積. 1.熱流量 2.平均傳熱溫差 3.傳熱面積 4.冷卻水用量5、 工藝結構尺寸. 1.管徑和管內流速 2.管程數和傳熱管數 3.傳熱溫差校平均正及殼程數 4.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殼體內徑 6.折流擋板 7.其他附件 8.接管6、 換熱器核算. 1.熱流量核算 2.壁溫計算 3.換熱器內流體

2、的流動阻力7、 結構設計. 8、 換熱器主要結構尺寸.九:換熱器的設計與心得.附 參考文獻.設計任務與條件 某生產過程中,反應器的混合氣體經與進料物流換熱后,用循環冷卻水將其從110進一步冷卻至60之后,進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組分。已知混合氣體的流量為6.3104kg/h,壓力為6.9Mpa。循環冷卻水的壓力為0.4Mpa,循環水的入口溫度為29,出口溫度為39,試設計一臺列管式換熱器,完成該生產任務。經查得混合氣體在85下有關物性數據: 密度1=90kg/m3,定壓比熱容Cp1=3.297kJ/(kg*);熱導率1=0.0279W/(m*);粘度1=1.510-5pa*s。設計說明書一、確

3、定設計方案1.選擇換熱器的類型兩流體溫的變化情況:熱流體進口溫度110 出口溫度60;冷流體進口溫度29,出口溫度為39,該換熱器用循環冷卻水冷卻,冬季操作時,其進口溫度會降低,估計該換熱器的管壁溫度和殼體溫度之差較大,因此初步確定選用浮頭式換熱器。2.管程安排 從兩物流的操作壓力看,應使混合氣體走管程,循環冷卻水走殼程。但由于循環冷卻水較易結垢,若其流速太低,將會加快污垢增長速度,使換熱器的熱流量下降,應使循環水走管程,混和氣體走殼程。二、計算定性溫度,確定流體特性 定性溫度:對于一般氣體和水等低黏度流體,其定性溫度可取流體進出口溫度的平均值。故殼程混和氣體的定性溫度為 T= =85 管程流

4、體的定性溫度為T=根據定性溫度,分別查取殼程和管程流體的有關物性數據。 混和氣體在85下的有關物性數據如下: 密度 定壓比熱容 =3.297kJ/kg* 熱導率 =0.0279w/m* 粘度 =1.510-5Pa*s循環水在34 下的物性數據: 密度 =994.3/m3 定壓比熱容 =4.174kJ/kg*K 熱導率 =0.624w/m*K 粘度 =0.74210-3Pa*s三、計算熱負荷和載熱體用量1.熱負荷: Q=630003.297(110-60)=1.04107kJ/h =2884.9kw2. 冷卻水用量Wc=Q/cpc(t2-t1)= 1.041074.174(39-29)=2491

5、611kg/h四、按逆流初算傳熱平均溫度差 1=5、 初選傳熱系數和計算傳熱面積1. 由于殼程氣體的壓力較高,故可選取較大的K值。假設K=320W/(k)2. 估算的傳熱面積為: A1=Q(Ktm1)=672.88m2 考慮 10%20%的安全系數A=A11.1=740.17m2六、工藝結構尺寸1管徑和管內流速 選用252.5傳熱管(碳鋼),取管內流速u1=1.2m/s。2管程數和傳熱管數 可依據傳熱管內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 Ns= 按單程管計算,所需的傳熱管長度為 L= 按單程管設計,傳熱管過長,宜采用多管程結構。根據本設計實際情況,采用非標設計,現取傳熱管長l=10m,則該換熱器的管程

6、數為 Np=傳熱管總根數 NT=1855=925 根 3. 傳熱溫差校平均正及殼程數 平均溫差校正系數: R= P=按單殼程,雙管程結構,查【國防工業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二版)】:圖4-25(a)得: 平均傳熱溫差 K 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大于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4.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組合排列法,即每程內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兩側采用正方形排列。見【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6圖1-80。 取管心距a=1.25d0,則 a=1.2525=31.2532管束最外層管子的中心與殼體內表面的距離: S=a/2+6=32/2+6=22各程相鄰管的管心距為44

7、。見【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表1-21管程數的確定,每程各有傳熱管185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設置和介質的流通順序按【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7圖1-81選取。橫過管中心線的管數:Nc=1.19925=36根5殼體內徑 采用多管程結構,進行殼體內徑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5 ,則殼體內徑為: D=1.05a按卷制殼體的進級檔,可取D=1200mm筒體直徑校核計算:殼體的內徑應等于或大于(在浮頭式換熱器中)管板的直徑,所以管板直徑的計算可以決定殼體的內徑,其表達式為: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取b=1.2=1.225=30mm=32 (34-1)+2 30 =1116mm 按殼

8、體直徑標準系列尺寸進行圓整:=1200mm6折流擋板 采用圓缺形折流擋板,去折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 h=0.251200=300m,故可取h=300mm取折流板間距B=0.3D,則 B=0.31200=360mm,可取B為360mm。折流板數目 【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87、 換熱器核算1熱流量核算(1)殼程表面傳熱系數 用克恩法計算,見式【國防工業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二版)】:式(4-41b): 當量直徑,依【國防工業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二版)】:式(4-43)得 = 殼程流通截面積: 殼程流體流速及其雷諾數分別為 普朗特數 粘度校正 (2)管內表面傳熱

9、系數: 管程流體流通截面積: 管程流體流速: 雷諾數: 普朗特數: (3) 污垢熱阻取: 管外側污垢熱阻 管內側污垢熱阻 【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56表1-6 管壁熱阻按【國防工業出版社化工原理】:附錄11查得碳鋼在該條件下的熱導率為50w/(mK)。所以(4) 傳熱系數有: 【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55(5) 傳熱面積裕度: 計算傳熱面積Ac:該換熱器的實際傳熱面積為:該換熱器的面積裕度為:傳熱面積裕度合適,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任務。3.壁溫計算 式中液體的平均溫度T和氣體的平均溫度分別計算為 T=(39+29)/2=34 t=(110+60)/2=85 5858w/K

10、625w/K 傳熱管平均壁溫 殼體壁溫,可近似取為殼程流體的平均溫度,即T=85。殼體壁溫和傳熱管壁溫之差為 。該溫差較大,故需要設溫度補償裝置。由于換熱器殼程壓力較大,因此,需選用浮頭式換熱器較為適宜。1換熱器內壓力降的計算(1)管程流體阻力 , , 由Re=34841,傳熱管對粗糙度0.01,查莫狄圖:【化學工業出版社流體輸送與非均相分離技術】:P78圖1-82得,流速 u=1.3m/s, 所以: 對于252.5傳熱管,Ft=1.4 管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之內。(2) 殼程阻力: 按式計算(埃索法) , , 流體流經管束的阻力 F=0.5 (fo-殼程流體的摩擦系數,當Re500時,) 0

11、.50.241936(19+1)=24492Pa 流體流過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 B=0.36m , D=1.2mPa 總阻力24492+15496=39988Pa10kpa 由于該換熱器殼程流體的操作壓力較高,所以殼程流體的阻力也比較適宜。 參數管程殼程流率2491616.3104進/出口溫度/29/39110/60壓力/MPa0.46.9 物 性定性溫度/3485密度/(kg/m3)994.390定壓比熱容/kj/(kgK)4.1743.297粘度/(Pas)0.7421.5熱導率(W/mK) 0.6240.0279 【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35八、換熱器主要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見下

12、表: 設 備 結 構 參 數形式浮頭式臺數1殼體內徑/1200殼程數1管徑/252.5管心距/32管長/8000管子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管數目/根925折流板數/個19傳熱面積/624.23折流板間距/400管程數5材質碳鋼主要計算結果管程殼程流速/(m/s)1.32.5表面傳熱系數/W/(K)5858625污垢熱阻/(K/W)0.00060.0004阻力/ MPa0.044690.03998傳熱溫差/K46傳熱系數/W/(K)303裕度/% 47%九、 換熱器設計的收獲與心得: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和分析包括熱力設計,流動設計,結構設計以及強度設計。其中熱力設計極為重要。不僅在設計一臺新的換熱器時需

13、要進行熱力設計,而且對于已生產出來的,甚至已投入使用的換熱器在檢驗他是否滿足使用要求時,均需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在換熱器的設計過程中,我感覺我的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主要有以下幾點: (1)掌握了查閱資料,選用公式和搜集數據(包括從已發表的文獻中和從生產現場中搜集)的能力; (2)樹立了既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與可行性,又考慮經濟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時的勞動條件和環境保護的正確設計思想,在這種設計思想的指導下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了迅速準確的進行工程計算的能力; (4)學會了用簡潔的文字,清晰的圖表來表達自己設計思想的能力。從設計結果可看出,若要保持總傳熱系數,溫度越

14、大、換熱管數越多,折流板數越多、殼徑越大,這主要是因為水的出口溫度增高,總的傳熱溫差下降,所以換熱面積要增大,才能保證Q和K.因此,換熱器尺寸增大,金屬材料消耗量相應增大.通過這個設計,我們可以知道,為提高傳熱效率,降低經濟投入,設計參數的選擇十分重要.設計的具體思路:(1)根據換熱任務和有關要求確定設計方案(2)初步確定換熱器的結構和尺寸(3)核算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和流體阻力(4)確定換熱器的工藝結構當然也要基于實際情況進行操作,從而使得設計結構盡量完美,合理。附 參考文獻: 按單殼程,雙管程結構,查【國防工業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二版)】:圖4-25(a)得 采用組合排列法,即每程內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兩側采用正方形排列。見【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6圖1-80。見【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表1-21管程數的確定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設置和介質的流通順序按【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7圖1-81選取。【化學工業出版社傳熱應用技術】:P88折流板數目查莫狄圖:【化學工業出版社流體輸送與非均相分離技術】:P78圖1-82得,流速 u=1.3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