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生物七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練習題目3_第1頁
蘇教生物七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練習題目3_第2頁
蘇教生物七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練習題目3_第3頁
蘇教生物七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練習題目3_第4頁
蘇教生物七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練習題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5章自測題B卷時量60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大豆和小麥種子都有的共同結構是( ) A種皮和胚 B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C胚芽、胚根、種皮、果皮 D胚芽、胚軸、胚根、子葉、胚乳2面粉主要是由小麥種子的哪部分磨出來的( ) A果皮和種皮 B胚乳 C子葉 D胚3在解剖觀察花生種子的結構時可以看到,子葉是連接在什么上的?( ) A胚芽 B胚軸 C胚根 D胚乳4在種子的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發育的結構是( ) A胚芽 B胚軸 C胚根 D子葉5請你推斷菜豆、蠶豆等種子,在萌發和幼苗生長時哪部分的體積會逐步減小,直至萎縮凋落?( ) A胚芽

2、 B胚軸 C胚根 D子葉6農民購買一批種子回來后,一般要測定其發芽率,只有發芽率超過多少的種子才能進行播種( ) A60% B85% C90% D100%7炒熟的種子,置于適合的外界條件下,仍不能萌發,這是由于()種子處于休眠狀態沒有適宜的肥料胚不完整胚是死的8豆芽是在溫暖潮濕遮光的條件下生長的,由此可見,下列哪項不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 A陽光 B水分 C空氣 D適宜溫度9根尖的結構中,具有保護作用的結構是(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成熟區10依據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特點,人們在河堤、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種草,其主要目的是為了( ) A美化環境 B放牧牲畜 C利用根系來固堤和保土

3、D獲取木材、干草等燃料11根的長度能夠不斷增加,是因為()成熟區根毛長度不斷增加分生區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伸長區細胞能不斷伸長分生區細胞的不斷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不斷伸長的原因12將一株生長正常的幼苗植株,插入質量分數為10%的食鹽水中,放置于光下,幾小時后,植株的現象是( ) A植株的葉子出現萎蔫,葉子下垂,莖桿變軟 B全植株生長正常 C植株葉子會出現枯黃現象 D食鹽水促進植株根大量吸水,結果植株葉子邊緣有水珠滲透出來13根尖的各部分結構中,吸水能力最強的是(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成熟區14下列作物中,需要含磷的無機鹽較多的是( ) 白菜 水稻 大豆 馬鈴薯 菠菜 甘蔗 A B C

4、 D 15已知水稻的需水量大于小麥的需水量,而小麥的需水量又大于玉米的需水量,由此可知,灌溉時應考慮到()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不同的植物灌溉方法不同以多灌溉為好以少灌溉為好16發生大的水災后,在水澇地上,植物也會發生萎蔫現象,其主要原因是()植物吸收水分過多長期被淹,植物細胞缺乏氧氣,根細胞得不到能量,生命活動受抑制植物失水過多水澇地水中無機鹽太多,根吸收的無機鹽過多17關于無土栽培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不用土壤來固定植物體,而是直接提供它所需要的水和無機鹽的新型栽培方法。水和無機鹽的供應要根據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按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來直接供應。無土栽培即不需要土中的無機鹽,直接用水及利用光

5、合作用來栽培花卉、蔬菜及糧食作物的新型栽培方法。無土栽培可以減少對環境氣候的依賴,人們能主動控制植物的生長環境,從而可達到工廠化、自動化規模生產的效果。18枝芽的結構中,將來發育為新芽的結構是( ) A芽原基 B芽軸 C幼葉D不固定,枝條上任何部位都可能冒出新芽19下列各植物的莖桿能逐年加粗的是( ) A小麥 B高粱 C樟樹 D竹子20將帶有幾片葉的木本植物的枝條,插入放有紅墨水的錐形瓶中,放置于陽光下幾小時后,觀察枝條,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發現葉片的葉脈部分微微發紅 B莖的橫截面上,發現近樹皮的韌皮部被染上了紅色 C莖的橫截面上,發現只有木質部被染上了紅色 D說明木本植物莖有從下往上

6、輸送水和無機鹽的功能21下列關于形成層特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形成層位于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任何高大的植物莖內都有形成層存在形成層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22下列關于篩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木本植物莖中有篩管,篩管分布在靠近樹皮的一側篩管是從下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管道水果中貯存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是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來貯存的篩管能把葉制造的有機物運到根部及其余地方23柳樹的花無花被,但能結出果實和種子,這一事實說明( ) A大多數植物的花沒有花被 B大多數植物的花只有花蕊 C花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D雌蕊是花的主要部份24雌蕊接受

7、花粉的部份叫( ) A花藥 B花柱 C柱頭 D子房25花生殼是由什么結構發育而成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花萼26茄子的基部常有五片厚殼存在,它應是()果皮的一部分留存的花萼留存的花瓣茄子葉子的變態部分27下列能稱為種子的是()一粒稻谷一粒花生一粒蠶豆一粒葵花籽28下列常見的農產品中是果實的是()綠豆 玉米 桃仁 西瓜子29什么天氣最有利于向日葵傳粉?()陰雨、氣溫低的天氣晴天、風大、氣溫高晴朗、風小、氣溫較高 風大、雨大、氣溫低30花粉產生于()花藥花絲子房胚珠二非選擇題部分(共40分,31題5分,32題8分,33題2分,34題2分,35題3分,36題20分)31、如下圖所示,取

8、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中灌入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灌入等量的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水的變化,并注意用手摸蘿卜的感覺。(1)A蘿卜洞里的水變 (填“多”或“少”),B蘿卜的硬變 (填“軟”或“硬”)。(2)上述實驗中,蘿卜洞內增加的水分主要來自細胞內的 。(3)上述實驗說明細胞的吸水或失水取決于細胞液濃度和外界溶液濃度的大小。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時,細胞就 。(4)如果再給一個同樣大小的蘿卜,讓你增加一個對照實驗,使實驗更準確。你對這個蘿卜的處理是 。32每年到八月分,花瓣凋落,蓮籽成熟,一顆蓮籽實際上一個,外層堅硬的殼狀物是它的,剝開外層,

9、里面是一顆,紅色的膜狀物為其,蓮籽中白色的部分是,中央的苦蓮芯則是由、組成。33玉米、向日葵、果樹等開花后,如果遇到連綿陰雨天氣,則所結果實會大幅減少,玉米、向日葵見到有許多空缺粒,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34近幾年來,我國廣大農村在推廣一種農業新技術“拋秧技術”,他是在帶有小洞的塑料拋秧盤上播種撒土,秧苗長成后,不用使勁扯秧和洗根,大把地將塑料盤上的秧苗直接撒向田中,利用拋秧技術可使稻谷畝產增長15%以上,試分析“拋秧技術”能增產的原因。 35下圖是一段枝條,長有兩個大小相同的果實A和B,已經對枝條的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那么這兩個果實是否都能夠繼續長大,為什么?(提示:樹皮的內側部是韌皮部

10、)A環剝部位 B B 36根尖是從根的頂端到生有白色絨毛(根毛)的一般,很小很短,根尖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屬于組織,還是器官?根據你們所學及下面提供的材料請分析判斷。根冠:根尖的頂端,細胞較大,排列不整齊,像一頂帽子似地套在外面,能使下面的分生區免受砂粒的傷害,因此它具有作用,應是組織。分生區:細胞排列,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有功能,是組織。伸長區:細胞逐漸停止分裂,能吸收水和無機鹽等營養,液泡增大,細胞體積能增大,有功能,應是組織。成熟區:細胞出現了分化,表皮細胞形成許多根毛,如一株黑麥每平方毫米平均每天長出1149×107條根毛,它們象無數個微型水泵從土壤中吸收和無機鹽,成熟區

11、及其上部,內部細胞可形成許多上下相通的導管和莖、葉等處的相連,有功能,因此,成熟區主要是組織。由此可見,小小的根尖是由、等四種組織按一定排列,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所以它是屬于結構層次。第5章自測題B卷15ABBCD610CDAAC 1115DADBA 1620BCACB 2125CBCCB 2630BCBCA 31、(1)多、硬 (2)液泡(3)吸水 (4)在同樣的位置挖一個大小相同的洞,洞內裝上從蘿卜中榨取的液體,放在相同的環境中。 32果實 果皮 種子 種皮 子葉 胚芽 胚軸 胚根 33連綿的陰雨天,氣溫較低不利于花粉的傳播,昆蟲一般不會在陰雨天傳粉,花粉粘上雨水 ,風力傳汾的作用大大降低,同時,雨天花粉會隨雨水沖走了,因此,這樣的天對傳粉受精很不利,因而會出現許多空缺粒 34、利用拋秧技術,相當于帶土移栽,秧苗的幼根及根毛能得到較好地保護,移栽到田后,幼根及根毛能較快地發揮吸收功能,秧苗長得更加健壯,為增產豐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